老铁们都说张雪峰神了!寒门高攀不起张雪峰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6月26日 18点17分 PT
  返回列表
69098 阅读
13 评论
凤凰周刊/雷斯林

1随着各省陆续公布高考成绩,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状态再度上线。

无论你的分数是惊喜到被系统屏蔽,还是与理想差距较大,下面都要考虑填志愿的事儿了。

这几天,张雪峰在快手直播间讲解如何填报志愿,已经上了好几次热搜。

透过这些话题,你能感受到考生在填志愿的时候是何其迷茫。

他们花了十二年训练应试技能,却没有仔细做过职业生涯规划,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面对本科专业目录,他们不明白每个专业要学些什么,自己究竟适不适合学习这个专业。

同样无所适从的,还有考生家长。

他们希望孩子可以读一个好就业的专业,但是不了解当下的形势,无法预判一个专业四年后的走势。

这些痛点传导到互联网上,化身成了直播间里一个接一个的提问。

有人想知道:数学不好能不能报考会计学?理科背景能不能学好教育学?

有人困惑:填志愿的时候,应该优先选专业,还是冲院校?新高考模式下,是否应该服从调剂?

看得更远的家庭,甚至在填志愿的时候就想着四年后的出路了。他们在焦虑:

普通家庭的男生读机械设计,是否必需读研才能找到好工作?读社会学从事银发经济相关的工作,能吃到时代红利吗?……

虽然大家的省份、成绩位次、学科背景不同,但在填志愿时却同样迷茫忐忑。

2

我其实挺佩服张雪峰的。

无论直播间里连麦的观众考生或家长围绕高报、就业、考研抛出多么刁钻的问题,他都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见招拆招。

比如你问他,数学不好能不能报考会计学?

他会告诉你,会计要处理的是规则问题而不是数学问题,比如仓库买了狗粮能不能报销,这就是会计要判断的问题,而不是数学家需要思考的问题。

你问他:孩子物理只能考60-70分,能学明白电子信息专业吗?

他会说:

“孩子考60分是因为他只能考60分,还是因为他平时懒、不刷题导致分数不高。”

“如果向天再借五百年还是只能考60分,这种孩子去报电子信息可能不太合适。”

有学生提问:“我以后想当律师,如果我念了理科,这会是个劣势吗?”

普通人听到这话肯定立马劝退他,告诉他法学圈多卷呐,一个理科生肯定卷不过文科生。

可张雪峰却给出了一个很高明的答案,他说:

“谈不上是优势,也谈不上是劣势,如果你是去做专利律师,那么理工科的背景会是个加分项。”

更微妙的一个问题是:“你觉得有必要请高考志愿规划师,帮着填志愿吗?”

老张给出的回答是:“请与不请,你得自己考量。”

“但如果请的话,你一定得找靠谱的人。你可以出个题考考他们,问问他们是否知道给排水、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三个专业之间的差距。”

张老师总说自己不想上热搜,却总以妙语连珠引人关注。

通观所有场次的连麦,你会发现旁人聊专业往往泛泛而谈,可他却能着眼于细分领域,说出普通人看不到的东西。

并且,还能将碎片化的内容归纳为系统化的填报原则。

在他那里,文科填志愿就一条原则:“想考公,铆专业;不想考公,铆地域。”

因为公务员招考很多岗位只限专业不限院校,所以你想进体制内,就选法学、财会、汉语言、思政这四类专业。

如果不想考公,就尽量报大城市的高校,那里对文科生来说,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理科生填志愿,则要遵循“八连问”原则,问问自己:

想学医吗?想学农吗?想当老师吗?学文理兼招吗?要带化学吗?要不要带物理吗?如果带物理,是力学比较好?还是电学比较好?

把上面这张流程图在脑海里过一遍,理科生基本就能筛选出自己能读的专业。

针对理科生,他特别推荐了三个热门领域:新能源汽车、碳中和、芯片制造。

与这三大产业相关的专业,比如计算机、电子信息、自动化、电气类,未来大有可为。

除了怎么选专业,张雪峰还在直播里专门提到了一个很戳考生心理按钮的问题:

“该不该服从调剂?”

他认为,新高考有调剂省份必需服从调剂。

否则一旦遭遇退档,就悲剧了。

而选择服从调剂,就意味着考生必须想清楚自己的志愿是优先冲院校,还是优先保专业。

极限二选一或许很难,可既然你不是高考状元,就必须做出选择。

从直播反馈来看,这些实用的经验说到了听众的心坎里,也成功转化为可观的流量。

现在,他每场直播都有数百万点赞,某些场次的讲座观看量更是冲到370万以上。

众多老铁直呼,张雪峰神了。

3

与知识输出同样重要的,还有情绪价值的供给。

依照他的理念,没有一个专业是绝对完美的,也没有一个专业是绝对的天坑。

选最适合自己的专业,才是明智的。

考虑到普通人手里能打的好牌不多,“以终为始”地选专业能最大程度地少走弯路。

因此,他建议考生和家长在填志愿的时候,别过早地把考公的路堵死了,因为这个社会的竞争远比大家想象中来得激烈。

在内卷指数越来越高的当下,这些观点无疑能引发更多的共鸣。

当这些观点出现的时候,好多网友实名点赞张雪峰的观点,认为他说出了大实话,是真正在为老百姓谋划未来。

因为他提供建议总会基于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

也因为他的表达平易近人,总会照顾普罗大众的观感。

或许比起高深的专家建议,这些表述才是考场外的广大家长听得懂,且能接受的。

在快手看了两天直播,我常常有一种感觉:

直播间里的互动,不仅是在选专业,更像是老铁们聚在一起唠家常。

主打大众市场市场的快手凝聚了众多基层家庭的家长。

他们帮孩子选专业时会有方方面面的忧虑,选学校时也会进退维谷。

好多家长既担心孩子会被小地方的院校限制了发展机遇,又担心孩子去了大城市的高校,难以融入其中。

既害怕孩子去了一个管得松的高校,荒废了学业;又害怕孩子去了内卷大省的高校,卷不赢其他同学……

遇到这些老铁来连麦,张雪峰总会开导他们,提供实打实的干货信息,帮助他们补齐信息差,更自信也更平和地面对未来。

与众多普通家庭连过麦的他,明白普通家庭的关切和需求;普通家庭则需要他的一手信息和科学方法。

这是一场适配度极高的双向奔赴,也是快手对于用户需求的深刻洞悉。

在舆论场上,张雪峰一直是个富有争议的人物。

批评者认为他的爆火说明了当代教育的空心化是何其严重,也揭示了教育功利化的无奈现实。

支持者则认为张老师让普通家庭的孩子们拥有了增广见闻的渠道,他们可以在他的在其帮助下评估自我,了解社会与职场,甚至提前了解某些“潜规则”。

当一切都在阳光之下,所有人都可以离公平更进一步。

我们无意于评判谁对谁错,我们也知道,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张雪峰,但总有人需要他,希望那些需要他的人,能够听到他的声音。

相关报道:三小时怒赚2个亿,寒门高攀不起张雪峰了?

这几天有关于志愿指导名师张雪峰直播卖卡赚两亿的新闻上了热搜。

在这次专门为本届高考生开设的直播里,张雪峰不仅答疑解惑,对网络前的考生进行志愿指导,还对面对千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却没有机会连线的家长们,推出了两类志愿填报产品。

一个名曰叫梦想卡,售价11999元。

一个名曰圆梦卡,17999元。

二者包含的内容除了高考志愿填报规划、线下课程外,还有一对一的专门填报指导。

在那天的直播里,张雪峰放出了两万个名额,三小时内售罄,其销售额有网友预计高达2亿元。

这种恐怖的营销能力,别说在教培界,在巨兽乱战的带货界,这都是令人侧目的战绩。

但昂贵的价格,让许多网友大呼:

张雪峰变了,已经不是过去那个他们熟悉的张雪峰了。

寒门弥赛亚

张雪峰,1984年出生在黑龙江,郑州大学毕业,是妥妥的211大学毕业生。

和许多网红老师转创业者来自于新东方系统不同,张雪峰在“考研”这条路上出道。

2008年,在考研还没能成为全民话题之前,张雪峰就加入了考研机构,成为一名志愿指导老师。

而后凭借着幽默的口才和夸张的肢体语言,张雪峰在考研学生圈内逐渐小有名气,而真正让他破圈的,是他令人惊叹的专业能力。

2016年,一段《7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横出网络,张雪峰以连珠炮般的语速,光速介绍了中国34所985大学及其优势专业。

更有网友将张雪峰和刘宝瑞、郭德纲等相声大师比肩。

专业,也成为了张雪峰除了搞笑幽默的最硬的职业底色。

许多家长学生慕名而来,在直播间连线,寻求专业填报上的指导。

2023年,一名焦急的家长在直播间咨询张雪峰,自己孩子理科590,想报四川大学的新闻学。

张雪峰听后直言,千万别报新闻,如果是我的孩子,他要报新闻学,我第一件事就是把他打晕。

此话一出,舆论大哗,张雪峰一下成了业内教授的众矢之的。

而许多学习新闻专业的学生,则一致地对张雪峰表达了支持。

比如下面这位网友表示张雪峰“没有一句话是错的,毕业以后发现真的是不行”。

除了新闻学,张雪峰还对一众“高大上专业”进行了无差别扫射,比如工商管理、国际经贸,都被打入另册。

而他在一次直播中,直言“文科都是服务型专业”,更是激起千层浪。

而之后,这些被轰击的专业,在后来的高考招生中,几乎全被干趴下。

比如在考试大省山东,四川大学新闻学的录取位次降低了3607位,而专业实力强劲的中国传媒大学,则降低了2496位。

还有张雪峰不看好的小语种专业。

2023年,各大高校的小语种专业几乎全线后退,强如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日语、西班牙语等招生人数有所下降,而俄语更是下降了27893位次。

其实,张雪峰评价专业的核心标准很简单,就是两个字,就业。

张雪峰老师一切言论的核心就是一句话,就业,就业,还是就业!

土木自然不用说,工作环境艰苦,职业发展崎岖。

〓 不跑路的大猛子成为了土木生的时代剪影

小语种就业面窄,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还有随时被代替的危险。

而工商管理、国际贸易更不用说了,毕业生从事本行业的,少之又少。

一个普通家庭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就业或者日后获取的经济回报,无疑是选择志愿的第一性。

对那些迷茫仿徨的“小镇做题家”来说,张雪峰的言论犹如棒喝。

对此张雪峰就曾经说过,“如果家境优渥,选择更多,不存在错不错”,但是“大多数家庭,条件没有那么好,选专业能让自己先吃上饭”,“找不到工作负责的不是你老师,而是你、你爸你妈跟你自己!”

对此就有网友回忆自己当年高考,大专去了电子工程,但是接触到了写代码,后面转行做了码农,踩上了时代的风口,从此改变命运。

在网络上,张雪峰也成为了普通家庭的弥赛亚,是万千寒门学子未来职业发展的灯塔。

梦想粉碎机

很多年以来,高考都被称为“命运之考”。

几乎我们看到的每个高考誓师大会上,所有的誓言都与梦想相关。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分就干掉几千人。

而报志愿,对于很多人来说,不亚于一次重新投胎。

尤其最近几年,关于高考填报的热度是越来越高。

仔细分析下来,有三条原因。

第一,是职场学历内卷愈加严重,第一学历几乎成了职场种姓。

80年代大学毕业生属于国家22级干部,稀有程度不言而喻。而到了现在,满街都是大学生。某些单位的保安岗位,都有本科生在其中。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学历愈加重要,在许多求职信息上,第一学历被看作重要的招聘指标。

第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决定一个人未来的不是高考分数,而是高校的专业。

理想固然可贵,热血拼搏,壮志江湖,一拼而上,进入了理想的专业,岂不快哉。

但是在理想的滤镜下,一切美好被无限放大,一切的龃龉无影无踪,在我们身边不乏有人报考了自己心怡的专业,在进入职场后后悔万分的。

而在互联网不那么发达的年代,一个高考生的志愿填报建议,往往依赖于学校的班主任,或者是自己家中一个“成功长辈”,许多人就此误报专业,抱憾终身。

张雪峰建议在高考后,让所有的考生先去自己的梦想专业实习一年,看看和自己想的到底一不一样,准备好了以后再行志愿填报。

而最重要的是,高考施行改革,形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之前在“老高考”时代,考生施行文理分科,从高一高二开始,泾渭分明,而今后高考报考专业学校的方向的根源,也来自于文理分科。

而有些省市地区施行的“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改为“3+X”的专业课组合,来进行分数筛选以及知识考核。

这种方式选择极多,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志愿填报的报考的策略性,这往往让考生和家长晕头转向,关于填报志愿的信息壁垒,也越来越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企查查上可以搜到1400多家高考志愿咨询公司,大多数都成立在2021年之后,也就是一些省份确立“新高考”后。

而2024年考生达到1342万人,为历年之最。

此时,高考志愿咨询,无疑是一个时代的小风口。市场广度、行业前景都非常乐观。

在这个时候,一个口才好,专业程度深,又特别会利用互联网的“网红老师”是很难不成功的。

于是张雪峰脱颖而出,成为了许多家长争相追捧的对象。

但张雪峰的志愿建议的争议,也从未停止。

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功利性太重”。

张雪峰就像是一个残忍版的GPT,他可以告诉你最精准的答案,但是这些答案几乎与梦想无关。

比如曾经有个河北考生,考了700分左右,属于够得上清北的学霸级分数。但是却被张雪峰推荐去长沙的湘雅医学院本博连读,理由是长沙房价便宜,而北京的房价你Hold不住。

如此理由,在对一个有能力追逐梦想的农家子弟来说,是否有些残酷?

在网红与志愿指导师的身份下,张雪峰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那便是企业家。

在打工人的心中,张雪峰简直就是“教育界的胖东来”。

比如在去年5月底,张雪峰率先提出在自己的公司内实行一周四天工作制,七天里上四天休息三天,休息天数增长,且待遇不变。

而在今年五一节,全民因为调休怨声载道时,张雪峰在公司内宣布,“本公司不调休”的视频,又在网上不胫自走。

不仅是假多,福利待遇还相当不错,羽绒服年货,甚至还惠及亲属,引来一众羡慕。

但要知道,在种种高福利“高人情味”的政策背后,是企业不错的业绩与盈利能力在稳稳托底。

从企查查得知,张雪峰的苏州峰学蔚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截至2022年的参保人数为72人,而苏州研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参保人数为572人。

这么多人等着张口吃饭,作为老板就必须将盈利放在首位。

此外,目前志愿填报咨询市场鱼龙混杂,其中裹着金色外衣的骗子不在少数,许多学子轻信所谓“志愿填报师”后遭遇滑档,后悔不已。

面对种种现象,一个张雪峰显然是不够的。

所以当他推出了自家公司的咨询服务时,即使面对昂贵的价格,家长们也是毫不犹豫疯抢一空,这也就完全不奇怪了。

人生不以个人志愿为转移

从2016年开始,张雪峰已经火了八年了,在这八年间,他没有下过网络关注的一线,直到现在热度依旧。

一方面这与他本身的才华相关,言语幽默,专业性强,实实在在地能给考生们指导。

另一方面也与当下社会的学历焦虑直接挂钩。

但是人生是否只有高考一条呢?

答案当然不是那么肯定的。

2022年,衡水中学学生张锡峰一句“我就是一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大城市的白菜”,在网上掀起极大的争议。

随后他以高考674分的成绩,考入名校浙江大学。

两年之后,他又接受了媒体采访,不过令人唏嘘的是,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似乎已然不再。

而在高考的B面,一个以浙江大学为梦想的女孩姜萍,却未能挤入高中的赛道,去了一个中专学习服装设计。

可是她在缝纫机旁却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数学。

在今年阿里巴巴数学大赛上,姜萍一举拿下了第12名的好成绩,超越了北大清华等众多名校学生,成为了今年最大的励志传奇。

有时候我们往往试图从获取到的所有信息里寻求一个最优解,以便走上一条高枕无忧的人生大路,可到最后却经常失去了一些未曾料想也更为珍贵的东西。

人生真正精彩的风景,也许藏在那些不以个人意志,更不以高考志愿为转移的小径里。

高考很重要,志愿很重要,但没有重要到限定你一生的可能性。

前几年,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名叫周静信的大专生,从温州龙湾区职业技术学院,一路向上,披荆斩棘,一路杀到了美国,做到了全球顶级学府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成为数据库领域图灵奖获得者 Mike Stonebraker 的学生。

被网友戏称“专升天”。

人生逆袭的故事从来不是天方夜谭。

高考不过是6月份的几天而已,酷热难耐,风雨迷离,不过这些也只是你人生中,短得不能再短的瞬间而已。

你的未来,也绝不可能也不应该被这几天所困住。

人生海海叨位去,想大有作为,就去广阔的天地。

参考资料:

1.1万8的志愿填报:钱可以花,话不能全信,新浪科技,2024-06-19

2.张雪峰“唱衰”的多个专业,2023高考遇“滑铁卢”,有的降2万名,爱叨叨的学哥,2023-07-21

o
ooooooooccooocc
1 楼
此评论已被删除,相关原因说明,请查看新闻评论公告
C
CBBU
2 楼
九年义务教育外加三年高中连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热爱什么职业都不知道吗? , [1评]
c
cona
3 楼
离被封不远了
p
ppplu
4 楼
考公考研,靠这四个字忽悠了所有人。
l
lenox
5 楼
看过张雪峰的几个视频,比较赞同他的很多看法和建议。 梦想和现实相互结合才是合理的人生选择。
P
Purp_sun
6 楼
这个年代的学生我不懂,我那个年代82年出生,的确不懂
b
bluecrab
7 楼
确实不知道。很多工作岗位都是从未听说过的。直到进去干了十年以上才慢慢地知道那个工作岗位的好坏。很多人干了一辈子某个工作。连他隔壁部门或者单位的好坏都说不出来。家长到死都不明白。你要求一个孩子明白? [1评]
b
bluecrab
8 楼
完全认同。别听那些高校老师瞎忽悠!他们都是为了他们自己的饭碗和社会地位来忽悠学生
D
DLGJZD
9 楼
中国现在就是这些功利性太强的人。 没有梦想,没有追求。 所以出不来马斯克。 一个没有创新的国家,永远被人吊打。 [1评]
C
CBBU
10 楼
: 我说的不是工作岗位的好坏,我指的是九年义务教育里绝对有老师问学生你们长大了的理想是什么,警察,宇航员,消防员,司机,运动员,机械修理师等等并要求作文的那种孩子的理想。 , 当然了你说孩子不明白但实际上他们很明白,无非不过出人头地荣华富贵而已,如何达到目的他们不在乎也无所谓,只不过他们不明白付出最少的那个捷径是什么而已。
C
CBBU
11 楼
实际上少数孩子还是有梦想和最求的,就像前两月比较火的那个想继承爷爷和父母祖业的那个孩子。
o
ooooooooccocooo
12 楼
此评论已被删除,相关原因说明,请查看新闻评论公告
顽童在线
13 楼
99.99%的人都没找对自己的职业。这也就是成千上万比马云努力的人都没有成为马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