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 为何听到“博士”二字, 我颇感羞辱?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1年4月11日 17点24分 PT
  返回列表
15935 阅读
24 评论
搜狐



  与人欢饮。入席时初次谋面的人照例被隆重介绍。介绍到我时,说:“这是政法大学的博士。”对面立即有人热情响应,端起酒杯,做敬羡不已状。

  听到“博士”两个字,忽然感到一丝气馁,觉得这两个字颇为羞辱。

  在中国,博士早已车载斗量,何足道哉。何况,虽有博士头衔,谁敢扪心自问“我确是‘博士’吗”?

  当初站在校长面前,看他将我的博士帽穗从一侧移至另一侧,也曾生发出一种喜悦感。如今细细想来,却隐约感到不安。

  曾经戏言,再过五年,把王府井大街南北口一堵,挨个问,都是博士。

  在凯歌高奏文凭“大跃进”当中,博士队伍迅速扩大,浩浩荡荡,集团成军,产出速度和规模堪比海啸。

  根据教育部2010年年底统计数据,2000年毕业博士1.1万人,到2009年已有4.9万人,一过头翻升近5倍;从招生人数看,2000年招收博士生2.5万人,2009年竟达到6.2万人,增长2.5倍。仅2009年,博士学位授予数就高达4.7万人、在学博士生24.6万人。推荐阅读:全国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最多的十所大学,第一名竟然不是北大,也不是清华!

  几年以前,中国博士人数跃居世界第三位,次于美国和德国。如今超德越美,成为世界第一,俨然“中华人民博士国”矣。

  2010年研究生招生数目继续扩大,其中硕士研究生扩招5%、博士生扩招2.5%。这些数字,连海峡对岸都看得傻眼,台湾《旺报》10月26日转述美国德州理工大学来自中国大陆的教授蓝云之言,称与美国大学相比,大陆招收的博士生“人数多得不可想象”:这在美国大学是不可思议的。像德州理工大学3万多人,一年毕业的研究生也才200名。

  我曾问台湾大学法律学院教授,了解其博士生招生规模,得到的答案让我稍感惊讶。台湾大学法律学院每年拟招收博士生十人,但招考难度大,不但需要通过笔试,还要进行学术水准评估,以及口试,许多人知难而退,不敢问津,因此常常不能招满十人,一般招收五六人而已。

  在台湾大学读博士,颇不容易,需要满足严格条件才能毕业,比如至少要到外国留学九十天以上,还要发表特定数量的论文,毕业论文的水准要求很高,决不可能蒙混过关,因此从入学到毕业一般要经过六年到八年的时间。

  在台湾,一般有志于学术的才会报考博士,官场人士的博士比例不大,其中有些是学而优则仕,在学界成为知名教授、学者之后,被延请、任命为部会首长,如林山田教授、翁岳生教授、苏永钦教授等,或者自己投身政治,参加选战,马英九就属于这一类。为了仕途前程而到大学混一个博士学位的,即使有,恐怕也寥若晨星,与中国大陆的情形决不相侔。

  中国大陆博士生数量庞大,这种只顾数量不顾质量的一味扩招,造成每年博士多则多矣,学术水平和品质却不见提升,甚至有所下降。

  以法学为例,本来博士论文需确立一个命题,但几乎所有论文都只有主题没有命题,在某一主题(如“反对强迫自证其罪”)之下,将主题涵盖的内容方方面面都写到,其中当然少不了外国资料和历史沿革的铺陈,篇章结构往往都是教科书体例,通读全文,字数不少,黑压压密麻麻,就是看不到有任何创见。

  这也就罢了,有人还会拿论文集似的博士论文去蒙取学位,题目十分空泛,内容浅陋可哂。即使这样的所谓博士论文,也都能顺利通过,答辩委员会都是友好委员构成的,即使交来的是一坨屎,也都能被评定为合格。

  如今博士学位的取得确实容易,在校生三年能抱得博士证书出门,在职生一般也能在四年以内胜利毕业。

  本来一些学校确定了取得博士学位应在一定规格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特定数量的论文,于是有门道的学生就去拉关系、肯出钱的就去买版面,一些学校见学生不容易达到毕业标准,就降低标准,放低门槛,于是乎智愚贤不肖,皆大欢喜,毕业时都可以跳着脚向空中扔方帽了。世上无难事,才滚锅冒泡似的涌现满坑满谷的博士。

  博士之所以泛滥,原因在于我们忘记了博士生培养属于精英教育而不是大众教育,培养博士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术人才而不是各路豪杰。

曾听一位留学日本的朋友谈起,他的导师田口守一教授担任教授已经三十年,只招收过四个博士生。换了中国,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我们往往忽略的一个常识是,博士文凭既不必要也不应该普及。这个社会实际需要的博士根本就不是每年要千取万,如今博士成群,每天在校园里到处施施而行,有时蜂拥而过,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就难免要愁得眼眉直往下掉毛。

  不照顾社会需求胡招乱招,小则连一些自视甚高的学生也惊觉理想的工作已经没那么好找,大则使我们成为低劣文凭泛滥的大国。

  我们早晚有一天将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博士吗?

t
tudoutudou99
1 楼
赤裸裸攻击习博士
t
tomcat801
2 楼
》曾经戏言,再过五年,把王府井大街南北口一堵,挨个问,都是博士。 戏言个pi,再过500年也不会都是博士!沒有常识的东西! 说此话的这位教授才是奇葩, 难怪有人称教授为“叫兽!“ 哈哈哈哈
若平
3 楼
清华教授: 为何听到“博士”二字, 颇感羞辱? 当然啦,小学学历的是清华博士,你也自然就被拨入在其中了
若平
4 楼
“清华博士”是一个专有名词,因此,当你被问到 - 你是“清华博士”吗?这个时候,其意思不是字面上的。这个提问的真正含义是 - 你是小学学历而被称为博士吗?
j
jtm1970
5 楼
何止博士,还有教授……
p
pirate88
6 楼
很好笑。一听到博士就联想到包子
行者陌言
7 楼
存在就合理! 大陆什么都是假货, 博士是假货也说得过去.
淼尔
8 楼
tomcat801 发表评论于 2021-04-11 08:48:00 》曾经戏言,再过五年,把王府井大街南北口一堵,挨个问,都是博士。 戏言个pi,再过500年也不会都是博士!沒有常识的东西! 说此话的这位教授才是奇葩, 难怪有人称教授为“叫兽!“ 哈哈哈哈 +1
晶体管发射极
9 楼
若是真才实学的博士,无论人文自然科学技术,自然是多多益善,问题是道德和学问做的不够还要到处怱悠,当然有失斯文啦!
D
DoctorXI
10 楼
含沙射影,赤果果的乳滑
a
ali88
11 楼
这位教授胆子很大。不是暗有所指?不是妄议? 楼下淼尔和tomcat801,教授都说了是戏言,你们急什么?要说“常识”,清华博士不应该是小学生水平,这是常识。
若平
12 楼
DoctorXI 发表评论于 2021-04-11 09:36:12 含沙射影,赤果果的乳滑 ================ 不是 乳滑, 是 乳稀
l
lostman
13 楼
中国的博士硕士95%是假的,混的
a
apache2000
14 楼
中国大陆博士生数量庞大,中国大陆的人口也庞大。 该清华教授透过湾湾冒出酸气和怨气。 博士越少,我越牛!牛个屁!
r
reference
15 楼
我们那时候,硕士一个系一届才招9个,当年没考上硕士的同学后来当了官,回去一查,好家伙,现在是博导。他当官的能力确实强,怎么还能搞学术做博导就想不通了 。
太宇
16 楼
1995年以前的博士都是真金白银。从年之后,水货多了。因为组织部规定,省级干部必须博士。2000年后教育自主权下放,地方省里只要有钱,有差不多的教授,就可以办博士点,本校实力不足,可以请外校教授兼本校博士导师。于是乎,博导们的收入大增,博士生数量猛增。有的博士生只见过几次导师。但这些人还是读了些书,论文也是自己写的。 那些在职的干部们,秘书帮写的论文,根本没读书,没上学,也拿个博士。谁也不敢说什么。因为,李鬼是大多数,手里有板斧(权),李逵手里没板斧,又是少数。唯一办法就是逃跑。出国的博士,硕士都是真货。所以,中国现在假货多。党政机关,报社,国营企业,老板们的博士学位,大都是假的。
e
eRandom
17 楼
美女,总经理,教授,博士……中国的称谓逐年贬值。
U
Us_dream
18 楼
湾湾有个女的,一次性获取了两个博士穴位,很牛,很牛,她的导师得爽死了。岛上至今无人敢怀疑
亮油
19 楼
羞辱?不妨试试“院士”称号,体验一下与骗子为伍的感觉。
怒客
20 楼
影射习草包。
南山紫荆花开
21 楼
当年我们系一个老师和他的学生同时拿到博士学位。这位老师现在应该是国家工程院院士了。
海外投资A股
22 楼
博士多了, 證明知識有用了。高興。
中国梦姑
23 楼
习博士表示不服
r
revesby
24 楼
习王八拉低了中国博士的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