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感染超八成 接诊量翻5倍 上海急诊扛得住吗?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1月3日 21点13分 PT
  返回列表
78723 阅读
23 评论
原点original

文|李楚悦 林子璐

编辑|王潇

波峰正在到来。

12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以下简称“仁济东院”)发热门诊量一天的接诊量为867人次,急诊科则高达1351人次。其中,120救护车送至急诊的患者有114位,这个数字是平时的5倍左右。

而与此同时,仁济东院急诊科原本31位医生,只剩4人尚未感染,护士的感染比例超过60%。

12月21日起,上海市卫健委宣布进入医院不再需提供核酸阴性证明。这意味着,急诊将承接发热门诊的部分压力,成为给发热门诊“泄洪”的出口。

事实上,文件正式落地之前,为了保证及时抢救危重症患者,仁济东院对核酸检测的要求已经进行了人性化的调整。“不管阴性阳性,只要是有病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救人是第一位的。”

疫情波峰来临,与疫情数度交手的仁济东院急诊科再次迎来挑战。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另一重压力来自医护因感染造成的大规模减员。

急诊,能否撑住?

 

仁济医院门口,救护车往来频繁。李楚悦 摄

急诊大厅门前原先为就诊患者设置的核酸、抗原检测岗亭已不再使用。患者可迅速就诊。 李楚悦 摄

压力袭来

半个小时。

12月21日,从拨打120急救电话,到转接到浦东120急救中心,再到救护车从周浦赶来,这是李进的全部等待时间。

李进却为此感到庆幸。在此之前,他已被告知,当前120运力不足,他很可能需要等上两三个小时。

李进和母亲的抗原自测结果都是阳性。在抵达医院后,他的母亲先被送往发热门诊,在医生诊断为新冠肺炎引起的心衰后,她被迅速推往了急救中心,并入住了有床位的隔间。“能有一个有床位的隔间位置真的已经很不错了。”李进说。

住下已是凌晨。他注意到,整个急救中心,从走廊到大厅,只要能摆下急诊观察床的地方,几乎都被“物尽其用”。

仁济东院急诊大厅里,走道上放满了留观床位。李楚悦 摄

一位70多岁的阿婆来照护病了四五天的儿子,因为实在没有陪护的位置,她这几天一直蜷缩在窗台上,用袋子当枕头,勉强休息。

救护车缓冲区分诊台护士王秀(化名)也为此发愁,“地方很小,人又很多,也不利于病情的观察。”

同期还有别的病人等在门口。由于医护大量减员,整个急救中心里只有一位女医生忙前忙后,同时应对四五个患者家属的询问。

12月下旬开始,疫情波峰愈发临近,仁济东院急诊科的工作量已经达到了平时的五倍。

这几天,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熊剑飞感到压力袭来,“有点4月份那时候的苗头”。熊剑飞负责统管急诊抢救大厅的工作。今年4月的那场疫情中,仁济东院是浦东唯一一家没有停诊的三甲医院急诊,承载了当时几乎所有浦东地区120转运来的急救任务。

早上7点,他到达医院,7点20分换好防护进入急诊大厅,开启一整天“打仗般”的工作。

首先要关注的是交班情况。8点是夜班的下班时间。目前每天夜间,有100多位病人躺在仁济东院的急诊大厅,值班医生需逐个交代清楚这些患者的病情。8点半不到,熊剑飞和另外几位主班医生必须马不停蹄地开始查房,随后在诊室里接诊。与此同时,他还需要随时关注整个抢救大厅的各项事务。

抢救大厅。李楚悦 摄

与熊剑飞办公室一墙之隔的抢救大厅里,每个班次有两名急诊医生接诊救护车。早班8点开始,但通常,7点半医生就会在护士站待命,这里负责接待所有120救护车送来的重症病患。

急诊抢救大厅的护士站。李楚悦 摄

主治医师黄聪华在开医嘱,家属在护士站前排队等待着。林子璐 摄

举着病历的病人家属在护士站前排着队等待。“盐水吊了吗?CT做了吗?有基础疾病史吗?有药物过敏吗?”仁济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黄聪华需要给每一位病人迅速诊断、写病历、开药、安排住院……

处理完排队的患者,他得立即起身在急诊大厅里东奔西走,给在病床上的患者分发写好的病历,照看病情进展,应对时不时响起“医生!医生!”的呼喊声,随时迎接突发的抢救。

在急诊室医护们看来,除了程度相当的忙碌,和今年4月相比,有两个情况与当时明显不同:一是患者入院不再查看核酸阴性证明;二是医护感染增多,减员情况严重。

这两重因素让急诊面临更艰巨的挑战。

急诊“泄洪”

12月21日上午9点,四五辆救护车停在仁济东院急诊大厅门前。原先为就诊患者设置的核酸、抗原检测岗亭和通道已不再使用。医院门口大排长龙的景象不复存在。车门打开,急救医生推着担架车奔行至急诊大厅,一路畅通无阻。

车门打开,急救医生推着担架车奔行至急诊大厅,一路畅通无阻。林子璐 摄

“就医不查看核酸阴性证明后,发热门诊和急诊的界限开始模糊化。”仁济医院门急诊办公室负责人樊翊凌说。急诊将承接原先发热门诊的一部分压力,即将成为给发热门诊“泄洪”的出口。

事实上,仁济急诊科前几天已经开始“主动泄洪”。樊翊凌解释,在取消入院核酸阴性证明的文件落地前几天,仁济东院就在内部达成了共识,不再查看患者核酸结果。

触动樊翊凌的是一封患者的投诉信。一位接受放化疗的患者因为没有核酸阴性证明,未能及时进医院配到靶向药物。

“收到这封信的当天我们就决定,不再把核酸阴性作为入院的硬性要求。”樊翊凌说。按照之前的要求,发热的病人必须先去发热门诊进行排查才能再进入急诊。很多病人虽有发烧症状,但明显有更严重的基础疾病合并症。一旦进入危重状态,发热门诊的设备手段肯定不如急诊来得全,容易耽误抢救的最佳时机。

樊翊凌记得之前遇到过一位因为阑尾炎高烧的病人,“如果先到发热门诊去排查再转到急诊。折腾一圈,本来只是单纯的阑尾炎耽误成穿孔怎么办?”

樊翊凌觉得,核酸应该作为一个常规的医疗技术手段来判断病情,而不能是影响救治的原因。“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医院也会对接受手术的患者进行核酸检测。但主要是为了让医护了解病人情况,并相应做好防护。我们以前做手术,也会排查病人有没有艾滋、梅毒、甲肝,难道病人有这些疾病我们就不做手术了吗?救人还是第一位的。”

之后,樊翊凌在内部开了简单的视频会议,“和大家通了个气,各部门也都非常迅速地同意了。”

现在,病人的分流处理前置到预检分诊阶段。如果病人首要症状以发热、呼吸道症状为主,仍在发热门诊就诊,以基础疾病为主要诊断的患者,则迅速进入急诊治疗。

a
abc868
1 楼
我们必须重返生活,但前提是.斯文的地主全家族满门老少元旦车祸碎尸正在准备拼凑中!
K
Ki11
2 楼
cnmb 呀屁士 cnmb dimmy cnmb 小花🐱
r
realSTFU
3 楼
中国没有封锁消息~说明没有大规模病亡~进一步说明中国医疗系统正在适应解封带来的压力~
j
jeffinvade
4 楼
[100楼]评论人:jeffinvade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1年12月29日 11:42:22 【回复】 回复93楼: 美国说要给穷国多少疫苗,要给Gavi多少疫苗,都是美国政府出钱买,然后往全世界捐的.拜登已经承诺捐11亿支疫苗,年初就承诺拿出40亿美金给穷国买疫苗,给Gavi和covax,之后又加了不少. 中国出口的疫苗,96%是生意,也就是卖给别国的,并非慈善. ,"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18亿剂疫苗" 这是"出口疫苗数量",并非"捐赠疫苗数量" 我并非说中国不能做生意,我只是指出中国的宣传总是把中国出口疫苗数量挂在嘴边,但如果我们拿这个数字和美国政府承诺的捐赠疫苗数量相比,是不公平的.
j
jeffinvade
5 楼
sorry 回错了
春哥真爷们
6 楼
上海肯定扛不住。 能扛住的只有两百斤不换肩帝。
加州老流氓
7 楼
我们北美狗粮齐声呐喊:都这样了还不罢工? [1评]
X
XXyourOO
8 楼
我一个上海朋友说,上海感染的基本都是外地人,本地人很少感染的。 [1评]
K
Ki11
9 楼
cnmb [1评]
加州老流氓
10 楼
: Cnnnb,cnlpb,cnnvrb,cnpy
11 楼
这不是事实 他这么讲说明他根本没把你当硬盘朋友
加州老流氓
12 楼
小哥新年快乐啊!
R
Robin_Snow
13 楼
这样扛起码是有奔头,要是消极防御到处封控,医院倒是没压力,连个病人都没有,可是死家里不也一堆人吗? [1评]
14 楼
上海的文明底色还是比百京强多了 要是没有百京瞎几把指挥东南诸省的新冠应对会好的多
f
fterrydog
15 楼
上海扛不扛住不重要 包子200斤不换肩一定扛得住
a
ak47a
16 楼
谣言止于智者!
y
yuba
17 楼
大感冒草泥马
n
neophoenix
18 楼
不是翻五倍,是塞满了,真实几倍天知道,上海这次肯定很惨
z
zaku2ass
19 楼
还是要寄希望于中国速度的
飞翔的鱼头
20 楼
白鲸是辽明清元的都城有一个好玩意吗 处处充满封建腐朽气息 [1评]
21 楼
: 没错儿,千年胡都 充斥着腐烂和黑暗的气息
s
sun9988
22 楼
习近平亲自部署,把病毒撒在空气中,类似雾霾,只要出门就会吸入,不是人传人,潜伏期1周,害老百姓的目的是,让老百姓承认习的过度抗疫是对的,维护习的皇权,老百姓让习下台,老百姓就是习的敌人, 这次没害死, 还有下次,水里也投毒 强制疫苗,破坏老人自然免疫 每次病毒变种,都是习放的
郑长仁
23 楼
肥大美帝国务卿昭告世人:“我们撒谎,我们造谣,我们偷窃。。。” =》 我们无恶不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