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神州优车HR直接在工位宣布辞退员工的视频。引起网友广泛关注。
视频中,2名神州优车的人力资源(以下简称:HR)女员工拿着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让一名员工签字,并对该员工宣布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在宣读过程中,另外一名HR人员全程拿手机录像。
据悉,被裁员的是试用期即将满6个月的员工。视频中,HR拿着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让员工签字。该名员工试图向两名HR了解公司客观发生什么变化,表示自己有权知道公司发生了什么事情。
对于该员工的提问, HR表示“我们不是在跟你协商,是直接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你如果有什么意见,直接去找仲裁委,我们已经跟仲裁委汇报过情况了,或者你可以通过别的法律途径跟公司沟通。”
视频来源:新闻晨报
另有一段视频显示,神州优车HR正对一名还在试用期的员工下达解除劳动合同关系通知。
HR表示,该员工试用期表现不符合公司录用条件,经过协商,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关系。
但这名被辞退员工对于HR的说法并不认同。他表示,这份通知是单方面解除合同,自己不接受被协商。HR表示“若不愿意签字,有异议就走法律程序”。
经过一番争辩后,两名员工拒绝签字,神州优车HR称将通过邮件寄送解除合同,通过法律途径来跟这名员工沟通。
视频发出后,立即引发各界争议
HR宣读解除合同的具体做法是否合情理?
单方面辞退员工是否合法?
在当事员工的工位上宣读裁员又是否合理?
但其中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各位注意到了没?
注意!当事视频内
解除劳动合同的主体非神州优车!
值得注意的是,在网上曝光的视频中神州优车HR在向员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时,提到的公司主体并不是神州优车。而是神州买买车(厦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当事公司神州优车:
关于神州优车
神州优车由福建商人陆正耀在2007年创立,早先主要经营汽车租赁业务,后陆正耀先后涉足专业、二手车、融资租赁业务。
神州优车是中国出行和汽车领域领先的综合服务平台,旗下有神州租车、神州专车、神州买买车 、神州车闪贷四大板块。
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神州租车和神州专车。以下是该公司发展的部分重要阶段:
1
神州专车于2015年1月28日在全国上线运营。同年9月完成AB两轮共8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2
2016年1月,神州优车正式成立,原神州专车相关资产、业务、债权债务及5家子公司100%股权全部置入。
3
2016年7月21日,神州优车正式在新三板挂牌,股票代码:838006。
另有公开资料显示,神州优车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还覆盖整车制造、汽车销售、共享出行等领域,制造车辆的业务单元包括宝沃汽车等。
据相关数据来看,神州优车股份有限公司是神州买买车(厦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100%控股股东。他们签合同的对象并非是神州优车而是下属的这家子公司!
网友爆料称,更换公司主体是神州优车裁员的新套路,以试用期未通过公司考核为由解除员工劳动关系。
同时有网友爆料称,“神州优车拿完补贴就裁员”。知乎上有位自称神州优车员工匿名爆料,称去年开始神州优车和政府签订协议,提供人才岗位就业,政府会给补贴。因此神州优车从去年开始疯狂招人,其中很多是应届生。
为什么招那么多应届生呢?该网友爆料,是为了应届生手上的报到证,报到证收上去完成政府人才引进计划的指标,从而享受退税、政府补助、办公用地补助等各种优惠。之后再找理由把这些人裁员。
目前这一说法尚没有得到神州优车方面的回应。
有个题外话:如果各位对神州优车集团董事长陆正耀不是很熟悉的,可以注意下这一点:在咖啡销售市场杀得生猛的新零售品牌瑞幸咖啡想必大家听到过吧?而陆正耀也是他们的董事长兼合伙人。
而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就在不久前,神州优车还连续第三年蝉联“中国卓越雇主50强”。
为什么这样一家企业为什么会出现“暴力式裁员”?他们又是如何回应的?
神州优车回应:
早已提供补偿 人力正闭门自省
针对网上流传的HR在工位上对员工宣读单方面解约一事,神州优车今日回应称,已按照法律法规给出裁员补偿方案,但人力资源工作还需讲究方式方法。神州优车方面表示,人力资源部的HR已在闭门自省中。
神州优车公关总监王涛也公开回应称,“我们人力资源部的小姐姐深度自责,已在闭门自省中……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虽是据理力争,也要度情适度。”
王涛还表示,公司此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员工进行了多次沟通并提供相应补偿,沟通未果后出现上述情况,但无论如何,处理方式确实欠妥当。
但王涛的说法是否能服众?能否平息网友的争论甚至怒火?
而律师是如何解读的呢?
律师:程序上缺乏合法合规性
关于裁员的一些法规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此就有相应解释: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针对此事,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律师向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律师向磊
视频没有提供完整的事件,但仅从网上视频所反映的内容来看,该公司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在程序上缺乏合法合规性。
向磊律师提出了三点质疑:
首先,劳动者被解雇时,有权了解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的哪种情形与其解约?但公司HR拒绝回答该员工的合理问题,此举不合法!
其次,神州优车的HR称他们的行为是经过劳动仲裁委员会的同意的,认为该员工如果持有异议,可以去找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了解。向律师认为,公司未出示“经当地劳动仲裁委同意”的相关证据,而且劳动仲裁委员会只是处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有关劳动争议纠纷的机构,在该公司与该名员工之间的劳动纠纷尚未经审理和裁决,就会随意表态支持该公司的单方解除行为,是不太可能的。如果最终证明是该公司工作人员不负责任的随口一说,那实际损害了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的形象。
最后,神州优车单方面与员工解约,如果未获工会许可,就属程序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二十一条等规定,多次重复强调用人单位在解除员工劳动合同时应当事先征求工会意见,否则按照最高院的相关解释,属于程序违法。
观点:
“暴力式裁员” 谁还敢做你家员工?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毕舸对此事表示,观看了视频的人可能都会有一种感受,神州优车HR采取的是典型“暴力式裁员”。与常见的企业裁员在封闭空间进行协商沟通不同,神州优车HR当着其他人的面,一个宣读所谓“裁员通知”,一个负责手机拍摄,看上去更像是“执法”现场。对于员工而言,所造成的心理冲击可想而知。此举也很容易激发员工反感,认为其简单粗暴的做法涉嫌羞辱人格,拒绝签字也是预料之中的结果。
企业裁员往往是经济性裁员的简称,但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对于之前为企业付出过的员工使用如此做法,受伤害的不仅是当事员工,也让社会各界产生质疑,认为神州优车此举是对其企业品牌形象的自我破坏,更是缺乏基本人性化管理的体现。
企业如果真的出现经营状况,也不能以丢弃“包袱”的姿态对待员工。须知,其他在职员工目睹这一场景后,对于神州优车的归属感及奉献意识还剩下多少?而这一事件传出后,未来又有多少人才愿意投身于这家企业?
神州优车的“暴力式裁员”看似能短时间赶走不屈从之前裁员方案的员工,实则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但神州优车似乎没有意识到,互联网信息传播载体的发达,包括各类职场社交平台的爆料,让这种原本可以在企业内部解决的问题随时会发酵,从而引发广大白领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以为“暴力式裁员”可控,结果却形成蝴蝶效应,引发大规模负面舆论。
企业必须认识到,“暴力式裁员”带给自身的弊远大于利,会受到来自公众舆论、职场人以及当事人的事后反弹,上市企业甚至会殃及股价。这笔帐如果还算不过来,损失最大的只会是企业。
近日,一段神州优车HR直接在工位宣布辞退员工的视频。引起网友广泛关注。
视频中,2名神州优车的人力资源(以下简称:HR)女员工拿着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让一名员工签字,并对该员工宣布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在宣读过程中,另外一名HR人员全程拿手机录像。
据悉,被裁员的是试用期即将满6个月的员工。视频中,HR拿着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让员工签字。该名员工试图向两名HR了解公司客观发生什么变化,表示自己有权知道公司发生了什么事情。
对于该员工的提问, HR表示“我们不是在跟你协商,是直接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你如果有什么意见,直接去找仲裁委,我们已经跟仲裁委汇报过情况了,或者你可以通过别的法律途径跟公司沟通。”
视频来源:新闻晨报
另有一段视频显示,神州优车HR正对一名还在试用期的员工下达解除劳动合同关系通知。
HR表示,该员工试用期表现不符合公司录用条件,经过协商,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关系。
但这名被辞退员工对于HR的说法并不认同。他表示,这份通知是单方面解除合同,自己不接受被协商。HR表示“若不愿意签字,有异议就走法律程序”。
视频来源:新闻晨报
经过一番争辩后,两名员工拒绝签字,神州优车HR称将通过邮件寄送解除合同,通过法律途径来跟这名员工沟通。
视频发出后,立即引发各界争议
HR宣读解除合同的具体做法是否合情理?
单方面辞退员工是否合法?
在当事员工的工位上宣读裁员又是否合理?
但其中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各位注意到了没?
注意!当事视频内
解除劳动合同的主体非神州优车!
值得注意的是,在网上曝光的视频中神州优车HR在向员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时,提到的公司主体并不是神州优车。而是神州买买车(厦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当事公司神州优车:
关于神州优车
神州优车由福建商人陆正耀在2007年创立,早先主要经营汽车租赁业务,后陆正耀先后涉足专业、二手车、融资租赁业务。
神州优车是中国出行和汽车领域领先的综合服务平台,旗下有神州租车、神州专车、神州买买车 、神州车闪贷四大板块。
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神州租车和神州专车。以下是该公司发展的部分重要阶段:
1
神州专车于2015年1月28日在全国上线运营。同年9月完成AB两轮共8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2
2016年1月,神州优车正式成立,原神州专车相关资产、业务、债权债务及5家子公司100%股权全部置入。
3
2016年7月21日,神州优车正式在新三板挂牌,股票代码:838006。
另有公开资料显示,神州优车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还覆盖整车制造、汽车销售、共享出行等领域,制造车辆的业务单元包括宝沃汽车等。
据相关数据来看,神州优车股份有限公司是神州买买车(厦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100%控股股东。他们签合同的对象并非是神州优车而是下属的这家子公司!
网友爆料称,更换公司主体是神州优车裁员的新套路,以试用期未通过公司考核为由解除员工劳动关系。
同时有网友爆料称,“神州优车拿完补贴就裁员”。知乎上有位自称神州优车员工匿名爆料,称去年开始神州优车和政府签订协议,提供人才岗位就业,政府会给补贴。因此神州优车从去年开始疯狂招人,其中很多是应届生。
为什么招那么多应届生呢?该网友爆料,是为了应届生手上的报到证,报到证收上去完成政府人才引进计划的指标,从而享受退税、政府补助、办公用地补助等各种优惠。之后再找理由把这些人裁员。
目前这一说法尚没有得到神州优车方面的回应。
有个题外话:如果各位对神州优车集团董事长陆正耀不是很熟悉的,可以注意下这一点:在咖啡销售市场杀得生猛的新零售品牌瑞幸咖啡想必大家听到过吧?而陆正耀也是他们的董事长兼合伙人。
而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就在不久前,神州优车还连续第三年蝉联“中国卓越雇主50强”。
为什么这样一家企业为什么会出现“暴力式裁员”?他们又是如何回应的?
神州优车回应:
早已提供补偿 人力正闭门自省
针对网上流传的HR在工位上对员工宣读单方面解约一事,神州优车今日回应称,已按照法律法规给出裁员补偿方案,但人力资源工作还需讲究方式方法。神州优车方面表示,人力资源部的HR已在闭门自省中。
神州优车公关总监王涛也公开回应称,“我们人力资源部的小姐姐深度自责,已在闭门自省中……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虽是据理力争,也要度情适度。”
王涛还表示,公司此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员工进行了多次沟通并提供相应补偿,沟通未果后出现上述情况,但无论如何,处理方式确实欠妥当。
但王涛的说法是否能服众?能否平息网友的争论甚至怒火?
而律师是如何解读的呢?
律师:程序上缺乏合法合规性
关于裁员的一些法规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此就有相应解释: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针对此事,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律师向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律师向磊
视频没有提供完整的事件,但仅从网上视频所反映的内容来看,该公司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在程序上缺乏合法合规性。
向磊律师提出了三点质疑:
首先,劳动者被解雇时,有权了解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的哪种情形与其解约?但公司HR拒绝回答该员工的合理问题,此举不合法!
其次,神州优车的HR称他们的行为是经过劳动仲裁委员会的同意的,认为该员工如果持有异议,可以去找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了解。向律师认为,公司未出示“经当地劳动仲裁委同意”的相关证据,而且劳动仲裁委员会只是处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有关劳动争议纠纷的机构,在该公司与该名员工之间的劳动纠纷尚未经审理和裁决,就会随意表态支持该公司的单方解除行为,是不太可能的。如果最终证明是该公司工作人员不负责任的随口一说,那实际损害了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的形象。
最后,神州优车单方面与员工解约,如果未获工会许可,就属程序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二十一条等规定,多次重复强调用人单位在解除员工劳动合同时应当事先征求工会意见,否则按照最高院的相关解释,属于程序违法。
观点:
“暴力式裁员” 谁还敢做你家员工?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毕舸对此事表示,观看了视频的人可能都会有一种感受,神州优车HR采取的是典型“暴力式裁员”。与常见的企业裁员在封闭空间进行协商沟通不同,神州优车HR当着其他人的面,一个宣读所谓“裁员通知”,一个负责手机拍摄,看上去更像是“执法”现场。对于员工而言,所造成的心理冲击可想而知。此举也很容易激发员工反感,认为其简单粗暴的做法涉嫌羞辱人格,拒绝签字也是预料之中的结果。
企业裁员往往是经济性裁员的简称,但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对于之前为企业付出过的员工使用如此做法,受伤害的不仅是当事员工,也让社会各界产生质疑,认为神州优车此举是对其企业品牌形象的自我破坏,更是缺乏基本人性化管理的体现。
企业如果真的出现经营状况,也不能以丢弃“包袱”的姿态对待员工。须知,其他在职员工目睹这一场景后,对于神州优车的归属感及奉献意识还剩下多少?而这一事件传出后,未来又有多少人才愿意投身于这家企业?
神州优车的“暴力式裁员”看似能短时间赶走不屈从之前裁员方案的员工,实则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但神州优车似乎没有意识到,互联网信息传播载体的发达,包括各类职场社交平台的爆料,让这种原本可以在企业内部解决的问题随时会发酵,从而引发广大白领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以为“暴力式裁员”可控,结果却形成蝴蝶效应,引发大规模负面舆论。
企业必须认识到,“暴力式裁员”带给自身的弊远大于利,会受到来自公众舆论、职场人以及当事人的事后反弹,上市企业甚至会殃及股价。这笔帐如果还算不过来,损失最大的只会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