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一位老人第16次向最高检,全国人大申请召开听证会。
从他的微博截图显示,寄向最高检和全国人大的信已是签收状态。
这是他申诉之路的第44年,他依旧在追求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如果没有被控诉是“强奸犯”,他现在应该儿孙绕膝,过着颐养天年的生活。
这就是汪康夫,一个“只活了24年的强奸犯。”
1966年,担任江西省莲花县教师的汪康夫,因涉嫌强奸、猥亵女学生,被当地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出狱后,他决定找寻真相,于是写信联系当时的女学生,了解整个事件的缘由。
对方却错愕地回他:“接到您的来信,看过以后感到非常奇怪,真是祸从天上来。”
他蒙冤56年,申诉始终石沉大海,没有人管。这冤,究竟该向何处伸?
如果说,前10年,汪康夫是人尽皆知的“强奸犯”。出狱后的47年,他变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申诉王”。
1978年,汪康夫开始了自己的申诉之路。那时国家开始平凡冤假错案,这是他洗清冤屈的机会,他信心满满递了申诉信。
汪康夫第一次看到希望是在1980年,多次提交申诉后,莲花县法院决定复查案件,对案件法官和有关人员重做调查,意外的是,法院以“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为由驳回了他的申诉。
尽管有涉案当事人的出面作证,随后的36年,法院还是以各式各样的理由驳回了申诉。
汪康夫写过几百封申诉信,还为此聘请过6位律师,但没有人争取到立案这一步。
从莲花县法院到吉安中院,再到江西省高院、最高法院、检察院,申诉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后来律师们渐渐没了回应,汪康夫对申诉也不抱太大希望,但他依然会坚持写信。
他不停地向有关部门申诉,力证清白,洗清冤屈,结果似乎并不如人意。
2016年,案件出现了转机,汪康夫第二次看到了希望。
多家媒体对汪康夫案件跟踪报导,案件浮出水面,网友们高声呼吁,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2020年7月,江西省检察院中止案件审查。
汪康夫打电话去问,得到的回答竟是:“管案卷的人得了眼疾,请假看病了,他们打不开保险柜。等调阅到原案案卷材料时,即行恢复审查。”
再等等,再等等,总是再等等。请问还要等多久?一个八旬老人,还能等多久?
人们总是宽慰汪康夫不要再告了,不要再继续申诉了,反正大家都知道他是被冤枉的。
但汪康夫不这么想,这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一个本就无罪的人却要用一辈子去自证清白,苦苦等待了56年!
他需要的是法律一纸公平的判决,一身清白地离开人世!
功夫不负有心人,事情终于在2021年9月26日第三次迎来曙光。
汪康夫收到了最高检受理申诉的消息,他欣喜万分,以为申诉这条漫长的路,终于要画上一个句号。
没想到最高检却委托永新县检察院,送来了一份冰冷的通知书,里面赫然写着:“申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汪康夫曾在日记中写道:“只要公理不灭,冤情终将大白”,但为了这个“不灭的公理”,他的一生都在申诉。
人微言轻,他的申诉并不被法院重视,一个当事人双方均无证供,完全任由法官定论的强奸罪名,扣在汪康夫头上56年。
为了讨回自己的清白,汪康夫上下奔走了一辈子,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被时光磨成了年近八十的老人,人们口中的正义何存?
过去的这两年,汪康夫隔三差五地会在微博上发布申诉信的寄件截图。
到现在,他一共发了241条微博,内容基本与案件申诉相关。
他16次向最高检和全国人大申请召开听证会,6次向江西省最高检寄去申诉信。
那么多的申诉,换来的是一模一样的回复:“案件已办结,请您息访息诉。”
息访息诉,多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殊不知是他悲苦而执着的一生!
倘若没有这个罪名,他应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在通透敞亮的屋子里,凝望着孩子奔跑的方向,和昔日的同学一样春风得意,人生无比圆满。
如果不是相信国家司法正义,谁会真的愿意几十年如一日的申诉?谁会不想拥有一个清白正直的人生?
接受媒体采访时,汪康夫说:“十年徒刑,罪不在我。”
汪康夫自始至终没有愧对社会之处,尤其是对当年的那些“被害”女学生。
清白代表着天地正义,这是汪康夫余生的唯一心愿,但他为了这两个字耗费半生。
我们不能枉顾实实在在的事件真相,汪康夫的冤,理应有一个回应!
正义迟到,但请不要缺席!
参考资料和图片来源:1、潇湘晨报、新京报、澎湃新闻采访汪康夫视频2、汪康夫本人微博相关资料
7月24日,一位老人第16次向最高检,全国人大申请召开听证会。
从他的微博截图显示,寄向最高检和全国人大的信已是签收状态。
这是他申诉之路的第44年,他依旧在追求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如果没有被控诉是“强奸犯”,他现在应该儿孙绕膝,过着颐养天年的生活。
这就是汪康夫,一个“只活了24年的强奸犯。”
1966年,担任江西省莲花县教师的汪康夫,因涉嫌强奸、猥亵女学生,被当地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出狱后,他决定找寻真相,于是写信联系当时的女学生,了解整个事件的缘由。
对方却错愕地回他:“接到您的来信,看过以后感到非常奇怪,真是祸从天上来。”
他蒙冤56年,申诉始终石沉大海,没有人管。这冤,究竟该向何处伸?
如果说,前10年,汪康夫是人尽皆知的“强奸犯”。出狱后的47年,他变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申诉王”。
1978年,汪康夫开始了自己的申诉之路。那时国家开始平凡冤假错案,这是他洗清冤屈的机会,他信心满满递了申诉信。
汪康夫第一次看到希望是在1980年,多次提交申诉后,莲花县法院决定复查案件,对案件法官和有关人员重做调查,意外的是,法院以“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为由驳回了他的申诉。
尽管有涉案当事人的出面作证,随后的36年,法院还是以各式各样的理由驳回了申诉。
汪康夫写过几百封申诉信,还为此聘请过6位律师,但没有人争取到立案这一步。
从莲花县法院到吉安中院,再到江西省高院、最高法院、检察院,申诉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后来律师们渐渐没了回应,汪康夫对申诉也不抱太大希望,但他依然会坚持写信。
他不停地向有关部门申诉,力证清白,洗清冤屈,结果似乎并不如人意。
2016年,案件出现了转机,汪康夫第二次看到了希望。
多家媒体对汪康夫案件跟踪报导,案件浮出水面,网友们高声呼吁,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2020年7月,江西省检察院中止案件审查。
汪康夫打电话去问,得到的回答竟是:“管案卷的人得了眼疾,请假看病了,他们打不开保险柜。等调阅到原案案卷材料时,即行恢复审查。”
再等等,再等等,总是再等等。请问还要等多久?一个八旬老人,还能等多久?
人们总是宽慰汪康夫不要再告了,不要再继续申诉了,反正大家都知道他是被冤枉的。
但汪康夫不这么想,这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一个本就无罪的人却要用一辈子去自证清白,苦苦等待了56年!
他需要的是法律一纸公平的判决,一身清白地离开人世!
功夫不负有心人,事情终于在2021年9月26日第三次迎来曙光。
汪康夫收到了最高检受理申诉的消息,他欣喜万分,以为申诉这条漫长的路,终于要画上一个句号。
没想到最高检却委托永新县检察院,送来了一份冰冷的通知书,里面赫然写着:“申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汪康夫曾在日记中写道:“只要公理不灭,冤情终将大白”,但为了这个“不灭的公理”,他的一生都在申诉。
人微言轻,他的申诉并不被法院重视,一个当事人双方均无证供,完全任由法官定论的强奸罪名,扣在汪康夫头上56年。
为了讨回自己的清白,汪康夫上下奔走了一辈子,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被时光磨成了年近八十的老人,人们口中的正义何存?
过去的这两年,汪康夫隔三差五地会在微博上发布申诉信的寄件截图。
到现在,他一共发了241条微博,内容基本与案件申诉相关。
他16次向最高检和全国人大申请召开听证会,6次向江西省最高检寄去申诉信。
那么多的申诉,换来的是一模一样的回复:“案件已办结,请您息访息诉。”
息访息诉,多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殊不知是他悲苦而执着的一生!
倘若没有这个罪名,他应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在通透敞亮的屋子里,凝望着孩子奔跑的方向,和昔日的同学一样春风得意,人生无比圆满。
如果不是相信国家司法正义,谁会真的愿意几十年如一日的申诉?谁会不想拥有一个清白正直的人生?
接受媒体采访时,汪康夫说:“十年徒刑,罪不在我。”
汪康夫自始至终没有愧对社会之处,尤其是对当年的那些“被害”女学生。
清白代表着天地正义,这是汪康夫余生的唯一心愿,但他为了这两个字耗费半生。
我们不能枉顾实实在在的事件真相,汪康夫的冤,理应有一个回应!
正义迟到,但请不要缺席!
参考资料和图片来源:1、潇湘晨报、新京报、澎湃新闻采访汪康夫视频2、汪康夫本人微博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