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小哥在新西兰CBD睡大街 一晚收到$490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7月15日 10点54分 PT
  返回列表
51567 阅读
11 评论
发现新西兰

7月10日,上周四晚上,60多个人抱着纸板,满面笑容地来到奥克兰理工大学的校园里。

他们在走廊的过道上,把纸板展开,平铺在地上,做成一张简陋的床,这一晚,他们将在这里入睡。

这些人里不乏新西兰的“商业大佬”。如身家百万纽币的ANZ银行的CEO Antonia Watson等。

01

大佬露宿街头在这个名为Lifewise Big Sleepout的活动,停滞五年后,再度重来。这是由Lifewise发起的一项慈善募捐活动,他们邀请了新西兰有影响力的商界和社区领袖,让他们像无家可归者一样,在地上睡一晚并筹款,目标是筹集50万纽币。

活动所筹善款将用于Lifewise在Karangahape Rd开设的Merge Café,这是一家为流浪者提供餐食和社会支持服务的咖啡馆。Lifewise Big Sleepout活动在新西兰最早始于2010年,不少知名人士参与其中。例如新西兰前总理Jacinda Ardern,之前持续参与多次。

新西兰现副总理David Seymour也曾参与其中。

这些名人“露宿街头”一晚,体验无家可归者的生活,并借机筹款,来资助无家可归者。

02

奥克兰“这个问题很严重”奥克兰的无家可归者问题越来越严重,在奥克兰市中心的City Mission附近,纸板与毛毯搭成的简易棚屋随处可见,有的甚至用路障锥子支撑着。

奥克兰City Mission表示,他们正努力应对街头无家可归者人数的增加。

City Mission负责人Helen Robinson说,他们的外展团队目前与129名露宿者保持定期联系,而一年前这个数字还是40人。

很多商家也因此苦不堪言。奥克兰市中心City Mission对面的烤肉店老板Berein Patel表示,他经营的餐馆生意不错,但近来露宿者数量明显增加:

“真的很糟糕,街头的人每天都在增加。这对国家来说不是个好信号。”

“现在我们店门前总有几个人坐着,影响顾客进店。”

他说,店铺每天因为被偷窃损失大约50纽币。

“我们想制止他们时,他们会跑过来吓唬我们。这让我们感到不安全。

“最严重的是,他们会在人行道上小便或大便,这对其他人真的很不好。我们经常不得不报警。”

03

华人:“这是我关注的群体”发现君采访了参与这项活动的奥克兰华人Roy Sun,他分享了自己参与活动的初衷与感受。

图:Roy SunRoy Sun来自中国北京,1994年,在读小学五年级的他,跟着父母移民到新西兰,此后就一直在奥克兰读书、生活。从奥克兰大学毕业后他做了十几年IT相关的工作,此后自己独立创业,做起了猎头。早在2016年,他就参与过Big Sleepout活动,当时了解到这个活动也是因为一场巧合。当时他走入奥克兰K Road一家Merge Café喝咖啡,结果发现店里有一些无家可归者,打听后发现这是一家无家可归者友好咖啡,会为那些没有固定居所的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空间去休息、社交等。也是从那里他知道了Big Sleepout活动,并加入进来。

问起参与原因,他说:“我在奥克兰生活了31年,这里是我的家,我上班的地方在CBD,楼下就有很多无家可归者。

图:Roy Sun“这些年来我也一直很关注这个群体,所以会愿意参与这样的活动”。

图:Roy Sun

他此前在领英上分享过关于无家可归者的文章,分享个人的经历。文章有了近9万的阅读,很多人都在关注这个问题,他写道:“奥克兰CBD怎么了?这就是新的‘常态’吗?

“我昨晚7:30下班,当我从位于Custom Street East(Britomart 对面)的办“公室走出来时,看到有一个人用毯子盖住头,身体来回摇晃,还发出很大的笑声。

“我原本想上前问问他/她是否还好……但当我靠近时,对方的笑声让我感到害怕,于是我拍了一张照片就走开了。”

他还写道:“作为一个每天都在CBD工作的人,我觉得我们有必要知道我们的社区和环境发生了什么。“这是危险的吗?是正常的吗?是有人在生病?吃药?还是他们需要帮助?”

04

“听到的故事让人震惊”带着问题和关心,他参与了这次活动。活动当晚他收到了主办方提供的纸板,带着自己的睡袋,找了个稍微避风的地方躺下。当晚下起了雨,虽然努力找了个避雨的地方,但是风还是把雨吹到了脸上,身体下是冰凉的地板,脸上是“冷冷的冰雨狂乱地拍”。

图:Roy Sun

对于参与者来说,这是一个晚上的新奇体验,但是对于真正的无家可归者,这是他们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日常。活动现场也有邀请到一些无家可归者分享自己的真实境遇。

图:Roy Sun

一位分享者的故事让Roy感觉到很“震惊”,他是一个“前无家可归者”,曾经流浪多年,而后成为了一名脱口秀演员,现在有了自己的房子,但是“有时候还是会到车里去睡”,因为多年的流浪生活,让他习惯了在车里感觉到安全和放松。也有无家可归者分享了他们走到这一步的原因,破碎的原生家庭、贫穷、心理问题、毒品等,都可能成为压垮他们的那根稻草,让他们从此开始“睡大街”。

图:Roy Sun

作为一个参与过两次活动的人,他也分享了其中的一些变与不变。宏观上来看,他说相比五年前,奥克兰的无家可归者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人数急剧增加。

图:Roy Sun

奥克兰市议会的数据显示,从2024年9月至2025年1月,露宿者人数增长了 53%,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但是因为活动停滞了五年才重启,所以参与者相较上次有所减少。在这次的活动中,他也看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活动的主办方很多都是老员工”,很多人还在坚守。

通过这一晚“睡大街”,截至目前,Roy在网站上已经募得了490纽币。

05

反对声起:“这是作秀”Roy把自己参加活动的倡议和过程,分享到个人的领英平台上,不少人为他加油打气。

当然,Roy也听到了不少负面的声音。有华人朋友看到他的分享后,称“无家可归者不值得同情,因为他们太懒才导致这样的结果”。对于这个活动那个,在西方媒体,也有很多反对的声音。有研究报告称,类似的的活动并不能真正体现街头流浪的长期痛苦。有些支持机构的工作人员认为,这类活动可能会误导公众,甚至让人觉得有点“作秀”或“表面化”,缺乏真实感。

06

筹款还在进行中新闻的宣传也让更多人关注起这个议题,走在奥克兰街头,确实会看到无家可归者,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在当晚的活动上,这些无家可归者代表提到一件一件很简单却重要的事:对无家可归的人展现基本的人类善意。不要默默走过、视而不见,而是走过时给他们一个微笑,说一句‘kia ora’或者“你好”。

不管怎样,这次活动还是筹到了17.3万纽币,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10纽币能为无家可归者买张公交卡,25纽币能为他们提供5顿热饭”,Roy的筹款链接还在开通中,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筹款链接。

ref:https://www.stuff.co.nz/nz-news/350564019/the-big-sleepout-participants-to-endure-coldest-night-in-june-to-raise-awareness-of-homelessness

https://www.rnz.co.nz/news/national/565918/more-rough-sleepers-on-auckland-streets-nz-doesn-t-have-to-be-this-way

戒律暗牧
1 楼
城市化程度太高就是会带来这个问题,一旦失业或什么变故,很容易沦为赤贫,变成无家可归者。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一定要把几亿农民死死按在土地上,不允许土地买卖,农村地区是中国的蓄水池和缓冲区,稳定了社会,只是苦了农民群体
q
qwertyuiop5656
2 楼
西方的左翼傻逼蠢货。
基地老二
3 楼
短期的无家可归者不是大问题,有很多可能,加上白人没有存钱的习惯,出点小事房租就付不起了。我以前到办公室楼下抽烟的时候经常碰到一个人,穿着非常好,背个很贵的登山包,他抽的是纸卷烟。前几次聊些七不搭八的闲聊,后来有次见到他在捡烟屁股,他见到我说前不久丢了工作,政府的失业救济金还没搞好,银行的钱用完了,我给了他50刀,没想到被他拒绝了,他说:他晚上有地方睡觉,吃的有慈善机构给, 也在找工作,活着没问题。也见到过在悉尼的Pittmall,看到个小女孩和她的爸爸在街边,他们的表情很自然,看不大痛苦的。长期的是大问题,大多是毒酒,救济金支撑不了毒酒,就容易出事。还有些是把这当生意的,在悉尼的唐人街的牌楼附近,有个人和几条狗在那很多年了,人胖胖的,狗也胖胖的,连表演都没有,华人老太太,小孩子,扔几个硬币,我估计收入比我高。 [1评]
真话难听
4 楼
中国三和大神大城市很常见,美国也不少。
戒律暗牧
5 楼
确实,只要不沾吸毒、酗酒这种恶习的,还是很大概率能缓过来 [1评]
基地老二
6 楼
同意的朋友点个赞
m
mrp
7 楼
花别人的钱打造自己的人设,左逼既蠢更坏
出自网络
8 楼
移民中介软文一枚
a
anywho
9 楼
僅倫敦17萬無家可歸者、 蛆狗糧口中的民豬國
莫塞德思
10 楼
NZ福利系统已经很完善了.但是这种露宿街头的基本和你说的全都沾了.有钱就是买毒和酒.偷砸抢也是这帮人.没什么值得同情的.真是破产那种社会福利部的补助金足够让你有的吃有的住.
山高水远
11 楼
所有西方发达国家的无家可归现象越来越严重,成了社会癌症,没救了。以温哥华为例,无家可归和毒品安全注射屋紧密关联,始作俑者为伪君子的左棍政党。败坏了温哥华,那些人还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