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尚无判断疫情高峰,拐点的依据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2月5日 9点54分 PT
  返回列表
75722 阅读
11 评论
澎湃新闻

“启用大空间、多床位的‘方舱医院’,这是中国采取的重大公共卫生举措。”

“把核酸检测的量提上去,提高检测率、确诊率;把所有的确诊轻症患者统一集中收治隔离,以免造成更大范围的扩散,这是当前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两大关键问题。”

2月4日,武汉。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这位非典时期曾担任北京医疗专家组组长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就当前疫情防控的焦点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启用方舱医院切断传染源

记者:

这种大规模的“方舱医院”有无先例?

王辰:

这是国家在当前关键时期的关键之举。

这种大规模的“方舱医院”不同于战时或抗震救灾时启用的野战移动类医院。以往没有采用过,是我国公共卫生防控与医疗的一个重大举措。

在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的推动下,武汉市从2月3日起迅速协调集中收治确诊轻症病人的大型医疗场所,将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成方舱医院。目前已经改造成的3家方舱医院(洪山、江汉、东西湖方舱医院)新增4300张床位,用于集中收治确诊轻症患者。根据需要,一些大型仓库等公共场所还可以继续启用。

我和一些专家在2月1日到达武汉,经过调研后发现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解决病毒的社会传播和扩散问题,目前家族式聚集发病形势很严峻。

如果大量轻症患者居家或疑似病人在社区游动,会成为疫情扩散的主要源头,而且在医院床位紧缺的情况下,这些患者若得不到有效收治会陷入困境甚至生命危险。

这是传染源控制不力,是社会和专业干预不够的表现,要采取强有力乃至较为极端的专业措施。如果不介入,后果会更严重。

迅速地把确诊的轻症病人都收治起来,给予医疗照顾,与家庭与社会隔离,避免造成新的传染源,至关重要。据此,我们提出这方面的建议举措。方舱医院的做法对当前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

启用方舱医院将如何收治病人?医疗流程是怎样的?

王辰:

方舱医院有几方面突出优势:能在很短时间内,以最小的成本,解决大量轻症患者的收治问题。场所在极短时间,甚至24小时内就可以改建,疫情结束后也可以低成本恢复。有望以高速度低成本高效益的做法,取得控制传染源、救治患者的两大目标。

方舱医院是医疗场所,起到集中收治、隔离的效果,患者能得到基本医疗照顾。若出现病情加重,就有医护人员进行识别,及时转诊到正规医院接受强化医疗。

记者:

大量患者收治在方舱医院会否造成交叉传染?

王辰:

由于是确诊患者,病原相同,交叉感染这个问题不是突出问题。

入院前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外,还会经过流感抗原筛查,尽最大可能避免可能的生物安全风险。由于是大规模集中收治,相关配套管理、保障工作要抓细抓好。

记者:

医护工作者如何工作?效率如何?

王辰:

相比隔离密闭的小病房空间,除收治患者量大以外,方舱医院的病房是开放式的,看护效率可以大大提高,医生和护士可以照顾更多的患者。由于是轻症患者,一般情况下病人可以自理,并给予口服药、肌肉注射等必要的医疗护理,如果病友间互助性强一些,还可以参照社区互助模式。当然,达到这一目标还有很多具体工作要做。目前,这些方舱医院正与当地以及北京等外地的一些医疗队加紧结对,协同完成任务。

专业防护服和医用口罩仍是当前医护急需物资

记者:

对当前疫情防控还有什么建议?有哪些举措需要立即展开?

王辰:

如果说“核酸检测对患者进行确诊”和“启用方舱医院”是当前排名前两位的关键举措的话,第三个举措就应该是加强防护服和医用口罩的供应保障,现在依然紧张。

记者:

身处武汉您佩戴的还是普通医用口罩,为何不是N95之类的专业口罩?

王辰:

我来武汉后,没舍得轻易扔过口罩,保护好、可再利用。不是病房、医院等要害地方,一般的室外环境使用普通医用口罩就可以了。这些紧缺物资应该优先保障一线医护工作者。经过各地驰援,现在物资有所缓解,但捐赠能达到专业级的、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的口罩、防护服还是当前急需。

团结一心向前看,共克时艰

记者:

面对武汉医护资源紧缺,还有什么应急举措?

王辰:

无论是武汉当地,还是全国的、甚至全世界的医护支援,都是当前需要的。目前武汉防疫物资依然缺乏、不少医护人员人困马乏,必须全国支援。方舱医院启用后,还要充分利用、合理分配好湖北、武汉本地的医疗资源。对于发热病人、轻症病人的救治,应该充分利用好社区医务人员,合理减轻大医院的压力。

记者:

当前湖北和武汉依然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如何看待目前的疫情形势?有拐点吗?

王辰:

对于社区传播疫情,目前严重且情况并不甚清楚,绝对不能轻视。现在还没有判断疫情传播高峰、拐点的依据。大疫时期最有效的办法,一是控制传染源、二是救治患者。当前,国家已经采取了普遍延长放假等举措,这是果断之举、英明之举。随着各项有效措施的扎实推进,效果会得到体现。我们要团结一心向前看,共克时艰。

记者:

现在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王辰:

抓落实。

f
fanzhou1989
1 楼
记者: 现在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王辰: 抓落实。 自古以来都是吹得计划的好好的,然后一到落实就完蛋了。
c
carmensandiego
2 楼
还没到平台期
赌城闲客
3 楼
皇上近日发现苗头不对,从底层韭菜到各个地方大员直至左相右相,均对其外交外行,内斗内行,胸无点墨的无能却独断专行而忍无可忍,尤其被西方的阿美族逼着在庚子年到来之前派刘鸿章公公去阿美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通商宽农条约,却宽的阿美国的农,毁了自家的阵脚,被底下大臣上朝时纷纷议论此协议近似于庚子赔款一样,看那左相,甚至跟九省提督私下勾连,据锦衣卫密报想逼镇下罪己诏。民间甚至有韭菜胆子肥了跳高大喊:下台洗涤!此话传到气量狭小的皇上耳里,立时龙颜大怒,啪的一声摔破了一个杯子。突然案几上一则卷宗引起他的注意: 九省通衢之地的F4刚研制出的新型烈性瘟疫,是不是可以搞一下,到时借机把九省提督这小子弄死,然后借着全国封城,闭户不出的机会拉拢各路大将的心,各地下令不准出门只要出门的就是要造反。听说九省提督最近在九省通衢之地调研,索性恶向胆边生,命锦衣卫释放瘟疫到水源地,弄死脑袋长反骨的丫的。 瘟疫如期散播开来,各地药堂发现是不明瘟疫,无任何药石可以医治,立即上报给了道台,道台急报提督,提督报给了皇上,却当然被皇上压下不表。有良知的医馆资深医师黄朝林在反复急报瘟疫在大面积蔓延却被各路大员无视后不得已联合诸多医师,紧急在大英国著名医学刊物柳叶刀上发表论文期待引起他国关注,从而提醒国内各路只知唯唯诺诺鳄鱼奉承的大员关注瘟疫。 666。
网中静草
4 楼
躲过初一跑不了十五,再让病毒走两步~~,消灭它的日子不远了。
老人家
5 楼
实在话,不然还会有太多人不明不白的就死了。
w
wushang
6 楼
武汉人太可怜了,还有有些武汉官太坏了。
刁太大
7 楼
据说这双黄连是最高领导人亲自指挥出来的,一尊说要中医治疫。屁股指挥脑袋,真这样的话,这次死的人多了。
随便踹两脚就走
8 楼
这是猛打终南山的脸呀
b
billgatetan
9 楼
楼下一堆废物在这里说风凉话,不过相信拐点很快就会来,疫苗和治疗已经在做临床实验了,很快就会推出了
X
XXyourOO
10 楼
太恐怖了!
罗斯顿
11 楼
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