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离开枪有多远?
2020年6月18日,印度陆军一支车队沿着通向拉达克的公路行驶。
自从1975年以来,中印两国军队一直遵守着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在喜马拉雅山陡峭险峻寒冷的边境地带巡逻遭遇时,谁都不能开枪。双方保持距离,展示各自旗帜,互相警告,然后离开。直到2017年在这一带争议地区担任指挥官的迪尼(S. Dinny)上校形容,双方曾一直遵守着规矩,做得很专业,直到6月15日发生流血事件......
新德里现在不断指控北京,几个月以来,中国越来越具挑衅性,在班公错湖及拉达克加勒万谷公开制造事端,从今以后中方声称对两地拥有全部主权。6月15日的残酷搏斗就是这样发生的,印度方面20名军人被打死,印度媒体指中方至少40名军人被打死,但北京至今不肯承认,似有难言之隐。
印度前北方军区司令辛格.胡达 (Singh Hooda) 将军告诉法新社,在15日流血冲突前,五月份已经发生了两起肉搏战,他认为,现在是改变之前的规则的时候了,从今以后,所有的争端都应以更军事的方式解决,而不是像街头流氓一样撕打。
他的话反应出部分印度军人的情绪,民间的愤怒自不用说,他们烧毁中国国旗,把习近平画像踩在脚下。把真人扮装的习近平送上绞刑架解气。
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只能从小道消息漏掉的关键词泄露出零星半点,北京一直很警惕自己的人民走上大街进行反印示威一类的游行,当局怕这把双刃剑反过来刺伤自己。
印度准备改变不开枪的规则吗?这将是一个极其严重的决定,后果将不可思议。但是,根据『印度斯坦时报』及『印度报』报道,印度强人总理莫迪6月19日在主持召开的约20个党派参加的关于印中边界问题大会上表示,印度军人已授权反击中国入侵,法新社的报道分析这意味着军人们可以自由决定反击的方式。莫迪在这次大会上还表示,不存在对实际控制线边境印度官兵行动能力的限制。印度北部前陆军司令BS Jaswal的解读是,允许实际控制下附近官兵在面对中国侵犯的“特殊情况下”使用枪支。
莫迪允许边境部队面对中国军队侵犯时拥有采取任何方式反击的行动自由,传达出的信息似乎是危险的,但不清楚这意味着是否已经变成一道指令下达到前方部队,但是以上印度将军们的解读都在朝这个方向走。
习近平和莫迪被此间舆论视为是两个强人,且印度与中国一样,都是核大国,印度社会一直有着对于1962年那场边境战争失败的痛苦记忆,中国方面则对于那场“胜利的自卫战”并没有取得实际成果,反而从实际控制线后撤二十公里一直耿耿于怀,那么,龙象之争发展到龙象之战不是绝无可能。
而且,双方实际控制线的模糊更增加了某种危险,迪尼上校称,62年战争以后,实控线定义不清,并未正确标出,以至于双方军人常常指责对方越线。“双方甚至没有交换各自的地图,使得对方能够清楚掌握对方的宣示,因此,实控线其实没有界限”。
习近平与莫迪2018年4月武汉会面时,中方大谈中印合作,称武汉峰会是为了“加深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引领中印关系把握大方向”;而莫迪也是历任印度总理任上与中国来往最多的一个,可谓为力图改善两国关系竭尽全力。形势发展到今天,这种努力显然失败了。
德国『新苏黎世报』分析指,印度本来想尽可能地冻结冲突,但这一策略失败了。而中国则可能逐渐将边界线朝印度方向推移。
目前,双方都在向这一危险的地区增兵。
中印边界冲突:世界面临新冷战?
中印边境发生流血冲突,立即引起德语媒体和德国政界的关注。德国外长马斯很快表示,将尽力进行外交斡旋,以便中印边境紧张局势得到控制。《南德意志报》也很快呼吁,中印双方该冷静下来。
德国《商报》周六报道说,中国将边境发生冲突的责任归咎于印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周五在北京表示,加勒万河谷事件是发生在中国。虽然1962年中国赢得了中印边境战,但边界问题并没有通过战争变得更清晰。现在是45年以来,士兵首次在中印边界冲突中丧生。而暴力也正在成为两国经济关系的负担。
《新苏黎世报》写道,中印两国为从来就没有过的边界而争吵。冲突发生后,印度总理莫迪起初处境不佳。因为他此前一直不希望和中国发生冲突。他对中国的犹豫会被看成是一给弱点。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破坏印度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中国支持印度敌对的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建造一座大水坝,而印度宣称自己对该地区拥有主权。该水坝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巴基斯坦是其重要合作伙伴。中国也在尼泊尔发挥影响力。分析家们认为,冲突意味着边界政策的转折。印度本来想尽可能地冻结冲突,但这一策略失败了。而中国则可能逐渐将边界线朝印度方向推移。
德国《明镜》周刊认为,北京正在毫无顾忌地扩大权力。但欧洲,美国,印度现在都出现了反华情绪。在许多国家,抵抗北京的力量正在增长。世界是否正面临新冷战的到来?在这个时刻,德国可以发挥关键作用,调解紧张局势。
柏林《每日镜报》指出,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动用军队维护利益的意愿急剧增加。中印边境冲突相互斗殴致死,非常野蛮。但幸好没有开枪。如果开始射击,民族情绪可能会失控。亚洲的战争风险在增加。在全球范围内,亚洲已经取代欧洲,成为更具战争风险的大陆。
环球时报:要让印军清楚,谁向解放军开第一枪,谁就将被消灭
原标题:社评:世界请看清楚,印度正从协议上后退
印度政府表示,已经给予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上与中方打交道时的“完全自由”,印媒报道说,这指的是允许印军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武器。如果这一指令被实施,印军在未来的冲突中率先向中国军人开枪射击,那么中印边境摩擦将上升到军事冲突级别,这显然不是中印两国大多数公众希望看到的。
中印曾于1996年和2005年签署两项双边协议,规定两国军队都不得在边境冲突中使用武器,这从根本上限制了边境地区冲突的规模,该项规定直到15日两军大规模肢体冲突时得到了双方的遵守。
即使这是莫迪政府对军队以及舆论的一种安抚,也是极不负责任的。它传出印方可能正在撕毁两国最重要协议的信号,它将严重增加中印两军在边境地区的互不信任,同时增加该地区擦枪走火的几率。
中印两国外长日前通话时共同强调外交解决纠纷,给加勒万河谷地区的现地局势降温,印方传出的最新信息与两国外长的共识背道而驰。
我们要在这里警告印度那些狂热的民族主义分子们,为了不把新德里引上歧途,不让印度重蹈覆辙,他们需要给自己的头上浇一桶冷水了。
他们必须知道,1962年时,中印两国的国力大体相当,而今天中国的GDP是印度的大约5倍,中国的军费按照西方的统计则是印度的3倍以上。中国已是高度工业化的国家,而印度还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中国的先进武器绝大部分自己制造,而印度的先进武器全部靠进口。
换言之,印军在不开枪的情况下在边境地区得不到的东西,更不可能通过武装冲突的方式来获得。“印军已经能够击败解放军”完全是某些印度人的狂想,他们不要用逼印军以卵击石来证明自己的愚蠢。
我们注意到,在发生15日边境地区严重肢体冲突后,印度政府一度表现出防止局势升温的理性,莫迪总理也说出了“中国军队没有侵入印度领土、没有印度哨所被拆除”的实情。然而印度极端民族主义势力持续叫嚣,向政府施压,增加了边境局势进一步升级的风险。
全世界都应看清楚,现在是印度一方公开要从两国军队都不在边境地区使用武器的协议后退。他们也需要对由此将产生的后果负责。
我们要在此对驻防在中印边境地区的解放军官兵说,接下来执行任务时一定要更加小心。请做好随时可能发生战斗的准备,一旦印军开第一枪,你们要确保实施强大的火力还击,压制住对方。最重要的是保障你们的自身安全,不要在印方可能挑起的武装冲突中吃亏。
我们也呼吁解放军做好中印边境地区冲突升级的最坏准备,如果印军挑起边境战争,就给他们一次沉重的教训。我们相信解放军有做到这一点的充裕能力。
中国不想与印度交恶,但是印度一些激进势力已经丧失理性,他们迫使政府放松对边境部队使用枪支的管控清楚告诉了我们这一点。中方要让对方明白,不仅他们手里有枪,我们手里的枪更棒。要充分展示一旦印军开枪我军坚决还击的意志,尤其要让一线的印军官兵清楚,谁向解放军开第一枪,谁就将被消灭。
印度方面在历史上多次误判了中方的意志,也对双方实力差距稀里糊涂的,从而肆无忌惮地发动挑衅,导致了自己的沉重代价。15日的那起冲突又何尝不是这样?希望印方莫再重复历史错误,在中印边界问题上收敛起咄咄逼人的姿态,与中方相向而行,重新将局势纳入双方共同的强有力管控。
中印边境离开枪有多远?
2020年6月18日,印度陆军一支车队沿着通向拉达克的公路行驶。
自从1975年以来,中印两国军队一直遵守着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在喜马拉雅山陡峭险峻寒冷的边境地带巡逻遭遇时,谁都不能开枪。双方保持距离,展示各自旗帜,互相警告,然后离开。直到2017年在这一带争议地区担任指挥官的迪尼(S. Dinny)上校形容,双方曾一直遵守着规矩,做得很专业,直到6月15日发生流血事件......
新德里现在不断指控北京,几个月以来,中国越来越具挑衅性,在班公错湖及拉达克加勒万谷公开制造事端,从今以后中方声称对两地拥有全部主权。6月15日的残酷搏斗就是这样发生的,印度方面20名军人被打死,印度媒体指中方至少40名军人被打死,但北京至今不肯承认,似有难言之隐。
印度前北方军区司令辛格.胡达 (Singh Hooda) 将军告诉法新社,在15日流血冲突前,五月份已经发生了两起肉搏战,他认为,现在是改变之前的规则的时候了,从今以后,所有的争端都应以更军事的方式解决,而不是像街头流氓一样撕打。
他的话反应出部分印度军人的情绪,民间的愤怒自不用说,他们烧毁中国国旗,把习近平画像踩在脚下。把真人扮装的习近平送上绞刑架解气。
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只能从小道消息漏掉的关键词泄露出零星半点,北京一直很警惕自己的人民走上大街进行反印示威一类的游行,当局怕这把双刃剑反过来刺伤自己。
印度准备改变不开枪的规则吗?这将是一个极其严重的决定,后果将不可思议。但是,根据『印度斯坦时报』及『印度报』报道,印度强人总理莫迪6月19日在主持召开的约20个党派参加的关于印中边界问题大会上表示,印度军人已授权反击中国入侵,法新社的报道分析这意味着军人们可以自由决定反击的方式。莫迪在这次大会上还表示,不存在对实际控制线边境印度官兵行动能力的限制。印度北部前陆军司令BS Jaswal的解读是,允许实际控制下附近官兵在面对中国侵犯的“特殊情况下”使用枪支。
莫迪允许边境部队面对中国军队侵犯时拥有采取任何方式反击的行动自由,传达出的信息似乎是危险的,但不清楚这意味着是否已经变成一道指令下达到前方部队,但是以上印度将军们的解读都在朝这个方向走。
习近平和莫迪被此间舆论视为是两个强人,且印度与中国一样,都是核大国,印度社会一直有着对于1962年那场边境战争失败的痛苦记忆,中国方面则对于那场“胜利的自卫战”并没有取得实际成果,反而从实际控制线后撤二十公里一直耿耿于怀,那么,龙象之争发展到龙象之战不是绝无可能。
而且,双方实际控制线的模糊更增加了某种危险,迪尼上校称,62年战争以后,实控线定义不清,并未正确标出,以至于双方军人常常指责对方越线。“双方甚至没有交换各自的地图,使得对方能够清楚掌握对方的宣示,因此,实控线其实没有界限”。
习近平与莫迪2018年4月武汉会面时,中方大谈中印合作,称武汉峰会是为了“加深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引领中印关系把握大方向”;而莫迪也是历任印度总理任上与中国来往最多的一个,可谓为力图改善两国关系竭尽全力。形势发展到今天,这种努力显然失败了。
德国『新苏黎世报』分析指,印度本来想尽可能地冻结冲突,但这一策略失败了。而中国则可能逐渐将边界线朝印度方向推移。
目前,双方都在向这一危险的地区增兵。
中印边界冲突:世界面临新冷战?
中印边境发生流血冲突,立即引起德语媒体和德国政界的关注。德国外长马斯很快表示,将尽力进行外交斡旋,以便中印边境紧张局势得到控制。《南德意志报》也很快呼吁,中印双方该冷静下来。
德国《商报》周六报道说,中国将边境发生冲突的责任归咎于印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周五在北京表示,加勒万河谷事件是发生在中国。虽然1962年中国赢得了中印边境战,但边界问题并没有通过战争变得更清晰。现在是45年以来,士兵首次在中印边界冲突中丧生。而暴力也正在成为两国经济关系的负担。
《新苏黎世报》写道,中印两国为从来就没有过的边界而争吵。冲突发生后,印度总理莫迪起初处境不佳。因为他此前一直不希望和中国发生冲突。他对中国的犹豫会被看成是一给弱点。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破坏印度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中国支持印度敌对的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建造一座大水坝,而印度宣称自己对该地区拥有主权。该水坝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巴基斯坦是其重要合作伙伴。中国也在尼泊尔发挥影响力。分析家们认为,冲突意味着边界政策的转折。印度本来想尽可能地冻结冲突,但这一策略失败了。而中国则可能逐渐将边界线朝印度方向推移。
德国《明镜》周刊认为,北京正在毫无顾忌地扩大权力。但欧洲,美国,印度现在都出现了反华情绪。在许多国家,抵抗北京的力量正在增长。世界是否正面临新冷战的到来?在这个时刻,德国可以发挥关键作用,调解紧张局势。
柏林《每日镜报》指出,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动用军队维护利益的意愿急剧增加。中印边境冲突相互斗殴致死,非常野蛮。但幸好没有开枪。如果开始射击,民族情绪可能会失控。亚洲的战争风险在增加。在全球范围内,亚洲已经取代欧洲,成为更具战争风险的大陆。
环球时报:要让印军清楚,谁向解放军开第一枪,谁就将被消灭
原标题:社评:世界请看清楚,印度正从协议上后退
印度政府表示,已经给予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上与中方打交道时的“完全自由”,印媒报道说,这指的是允许印军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武器。如果这一指令被实施,印军在未来的冲突中率先向中国军人开枪射击,那么中印边境摩擦将上升到军事冲突级别,这显然不是中印两国大多数公众希望看到的。
中印曾于1996年和2005年签署两项双边协议,规定两国军队都不得在边境冲突中使用武器,这从根本上限制了边境地区冲突的规模,该项规定直到15日两军大规模肢体冲突时得到了双方的遵守。
即使这是莫迪政府对军队以及舆论的一种安抚,也是极不负责任的。它传出印方可能正在撕毁两国最重要协议的信号,它将严重增加中印两军在边境地区的互不信任,同时增加该地区擦枪走火的几率。
中印两国外长日前通话时共同强调外交解决纠纷,给加勒万河谷地区的现地局势降温,印方传出的最新信息与两国外长的共识背道而驰。
我们要在这里警告印度那些狂热的民族主义分子们,为了不把新德里引上歧途,不让印度重蹈覆辙,他们需要给自己的头上浇一桶冷水了。
他们必须知道,1962年时,中印两国的国力大体相当,而今天中国的GDP是印度的大约5倍,中国的军费按照西方的统计则是印度的3倍以上。中国已是高度工业化的国家,而印度还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中国的先进武器绝大部分自己制造,而印度的先进武器全部靠进口。
换言之,印军在不开枪的情况下在边境地区得不到的东西,更不可能通过武装冲突的方式来获得。“印军已经能够击败解放军”完全是某些印度人的狂想,他们不要用逼印军以卵击石来证明自己的愚蠢。
我们注意到,在发生15日边境地区严重肢体冲突后,印度政府一度表现出防止局势升温的理性,莫迪总理也说出了“中国军队没有侵入印度领土、没有印度哨所被拆除”的实情。然而印度极端民族主义势力持续叫嚣,向政府施压,增加了边境局势进一步升级的风险。
全世界都应看清楚,现在是印度一方公开要从两国军队都不在边境地区使用武器的协议后退。他们也需要对由此将产生的后果负责。
我们要在此对驻防在中印边境地区的解放军官兵说,接下来执行任务时一定要更加小心。请做好随时可能发生战斗的准备,一旦印军开第一枪,你们要确保实施强大的火力还击,压制住对方。最重要的是保障你们的自身安全,不要在印方可能挑起的武装冲突中吃亏。
我们也呼吁解放军做好中印边境地区冲突升级的最坏准备,如果印军挑起边境战争,就给他们一次沉重的教训。我们相信解放军有做到这一点的充裕能力。
中国不想与印度交恶,但是印度一些激进势力已经丧失理性,他们迫使政府放松对边境部队使用枪支的管控清楚告诉了我们这一点。中方要让对方明白,不仅他们手里有枪,我们手里的枪更棒。要充分展示一旦印军开枪我军坚决还击的意志,尤其要让一线的印军官兵清楚,谁向解放军开第一枪,谁就将被消灭。
印度方面在历史上多次误判了中方的意志,也对双方实力差距稀里糊涂的,从而肆无忌惮地发动挑衅,导致了自己的沉重代价。15日的那起冲突又何尝不是这样?希望印方莫再重复历史错误,在中印边界问题上收敛起咄咄逼人的姿态,与中方相向而行,重新将局势纳入双方共同的强有力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