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年来首次下降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3月9日 13点50分 PT
  返回列表
61260 阅读
18 评论
路透社/法新社

在中国政府寻求重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与特朗普领导的美国发生贸易争端之际,中国 2 月份的消费价格指出出现了一年来的首次下降

自新冠疫情结束以来,中国消费支出的表现一直处于一定程度的疲软,引发了通缩螺旋式上升的担忧。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NBS)周日公布的数据,,作为衡量通胀关键指标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2月份同比下降了0.7%。

这是自 2024 年 1 月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首次下跌,当时该指数在一年内下跌了 0.8%,创下 了14 年来的最大跌幅。

这一反应家庭消费和经济活动活力的晴雨表显示的降幅,超过了彭博社采访的经济学家下降0.4%的预期。

今年 1月份,受春节消费影响,该指数保持正增长,甚至达到了上涨0.5%的水平,这是数月​​来从未有过的。

法新社指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面临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危机,这场危机削弱了经济参与者的信心,阻碍了家庭支出,给消费和投资带来压力,并引发了通货紧缩的幽灵。

通缩压力

从2023年底开始,中国连续四个月陷入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相反,它对应的是商品和服务价格的下跌,是经济放缓的代名词。

除此之外,中国国内消费疲软的另一个迹象是:中国海关周五公布的数据表明, 1 月和 2 月进口量同比下降 8.4%。

在此背景下,周三开始的一年一度的“两会”政治省会上,北京承诺“尽快解决国内需求,尤其是家庭消费疲软的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支柱”。

近几个月来,中国政府已陆续宣布降息、放松购房限制及提高地方政府债务上限的措施。

李强总理在周三还宣布了2025年雄心勃勃的经济增长目标,即实现“5%左右”的增长,并增加了预算赤字。

给中国经济增加压力的还有,今年一月重返白宫的特朗普决定对进入美国的中国产品征收额外的关税。

中国政府对此的最新报复措施是对美国玉米和鸡肉等农产品征收关税,这一措施将在下周一生效。

法新社指出,华盛顿决定征收的关税可能会严重打击中国的出口,而中国出口对中国去年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年 1 月和 2 月,中国的出口速度明显放缓,同比下降 2.3%,低于预期水平,而去年 12 月的同比增速为 10.7%。

鼎晖资产管理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张志伟指出:“中国经济仍然面临通缩压力。” 他认为:“随着迫在眉睫的贸易战的到来,出口面临下滑风险,财政政策需要更加积极主动,而国内需求仍然疲软”。

相关报道:通缩压力持续 中国2月CPI同比降0.7%

3月4日,一名街头小吃摊贩在中国西南部重庆市中心的街道上工作。

中国2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7%,低于预期,并创下13个月来的最大跌幅。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通缩仍在持续,原因是季节性需求减弱,加上家庭在担忧就业和收入的背景下仍对支出持谨慎态度。

CPI是衡量通货膨胀的关键指标。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NBS)星期日(3月9日)公布的数据,2月份CPI较上年同期下降0.7%,逆转了1月份0.5%的涨幅。

这是该指数自2024年1月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且跌幅大于路透社调查中经济学家估计的0.5%,也比彭博(Bloomberg)调查预测0.4%的下滑幅度更大。

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燃料价格后,中国2月份的核心CPI下降0.1%,是2021年1月以来的首次下降。

食品价格在2月份下降了3.3%,而1月份则上涨0.4%。报道指出,1月份食品价格和旅游相关服务价格上涨,是由于今年中国最大的年度节日农历新年的时间在1月底,去年则在2月。

中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星期日在一份解读报告中表示,去年2月CPI受到春节因素影响,食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较多,抬高了对比基数,使今年数据回落。她表示,经过测算,“如果排除农历新年不同月份的影响,2月份CPI同比上涨0.1%”。

环比而言,2月CPI下降0.2%,相比1月份的0.7%涨幅有所回落,也低于市场预测的0.1%降幅。

通缩压力持续、北京誓言提振消费

北京上周誓言加大力度提振消费,以应对与美国不断升级的贸易战。但分析人士预计,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通缩压力将持续下去。

中国政府将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与去年持平,同时将年度通胀目标从去年的约3%下调至约2%。

保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Zhiwei Zhang)说:“中国经济仍面临通缩压力。尽管科技领域的发展改善了市场情绪,但国内需求仍然疲弱。”

张智威表示,由于出口面临贸易战风险,财政政策需要更加积极主动,且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示,货币政策也需要进一步放松,包括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上星期在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5年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

为了重振低迷的家庭需求,中国今年已将电动汽车和家电等商品的消费补贴计划规模翻倍,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人民币(约414.2亿美元),作为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支持资金。

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3月6日在中国全国人大会议期间表示,商品消费主要问题是“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偏弱”。

在中国上星期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消费”一词被提及31次,高于去年的21次,也超过了对“科技”的提及次数。

除了补贴消费,路透社报道提及,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更深层次的措施改善,但解决这方面问题仍需时日,使得消费者和企业在经济复甦乏力的情况下对支出的态度保持谨慎。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经济系教授黄锦荣最近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指出,中国去年CPI上涨仅为0.2%,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而言,已是趋近于通缩的紧急情况,显示国内需求严重不足。在此情形下,对症下药的作法,应该是帮民众减轻因房价下跌、失业率高企造成的重负,但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对此只字未提。

另根据中国官方数据,2025年2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2%,较1月份的2.3%跌幅有所放缓,为六个月来的最小降幅,但没有达到市场预期的2.1%降幅。

中国官方分析解读依然乐观。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师董莉娟说,从结构看,一些领域价格显现积极变化,CPI中部分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稳中有涨,PPI降幅有所收窄,“当前物价温和回升的态势没有改变”。

自2022年9月以来,中国的生产者价格一直在下降。

全球关税威胁和国内工业产能过剩,正迫使中国出口商在世界各地展开价格战,导致许多出口商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和员工工资。

j
jeffinvade
1 楼
各行各业都供过于求的结果
M
MontBL
2 楼
西方比中国政府还操心。刚结束的两会,中国政府喜气洋洋,信心满满。与其忧心忡忡为他人,不如扪心自问省自身。
金三
3 楼
2025中国制造沒人提了,又烂尾了,哈哈哈。 [1评]
r
rootrootroot
4 楼
就是作假做到前一波作假的努力已经消失了罢了, 叫统计局再加班改改数据, 马上就上升 ` ` ` `
山药
5 楼
价格还蛮坚挺的,居然首次下降,也就是说刚开始承认通货紧缩。
a
anywho
6 楼
大陸又崩潰了😫 [1评]
m
m301nn
7 楼
如果可以选通胀和通缩 我选通缩
品春风
8 楼
噗,噗噗,今天星期日,中国又崩溃了。如果中国崩溃,怎么解释哪咤2冲上100多亿的票房,这是习近平同志创造的奇迹,是中国的国运,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好兆头!嘻嘻。 [1评]
d
dingding6
9 楼
无论外国媒体如何报道中国崩溃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是外国的几倍,所以说别人反对的,都是好事。
金三
10 楼
猪圈崩不崩溃与人类没关系。
戒律暗牧
11 楼
这个是不是反串黑
l
lwen66
12 楼
反正年年崩,月月崩。再蹦一次又如何。人均肉类和苏菜水果已经是世界前列,人均住房也不错,连空房子都太多伤脑了。这就够了,让它继续崩吧,崩崩没坏处。 [1评]
M
MontBL
13 楼
神神叨叨,整体崩溃崩溃的。一次次被打脸,不疼吗? [1评]
S
Stellung
14 楼
狗粮反向认证!哈哈
瓜果梨桃
15 楼
关系很大,金三 你这头猪正住在猪圈里呀。
瓜果梨桃
16 楼
就是公开造谣,它们本来就不要脸了,哪里还顾得上别的。
瓜果梨桃
17 楼
中国人均食用蔬菜量383公斤,是美国的3.3倍,日本的4.1倍,印度的4.7倍。大部分蔬菜品种,辣椒、黄瓜、茄子、大蒜、生姜等等,中国都是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 2022年,中国鲜蔬消费量高达6.16亿吨,美国只有0.27亿吨,中国是美国的23倍;中国人均消费蔬菜440公斤,而美国人仅有77公斤,中国人均是美国的6倍之多。 2022年,中国人均消费水果221.68公斤,而美国则只有110.67公斤。
r
runface
18 楼
过年花钱太多,过完年少花点。 这点常识怎么整出这么多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