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两天,中国网友的造梗能力又火到国外去了。
简简单单一个小红书帖,外网转了几万次。
小红书momo简简单单一句话,被怒赞“比过莎士比亚”。
you pretty,he ugly,u swan,he frog!
这句中式英文,甚至成了外网的爆款语录。
起因是前两天,小红书上有位外国博主发了个帖。
大致能看出来,意思是她和对象的感情走到了终章。
再结合博主前几天发的“他让我伤心”之类的伤感文案,许多中国网友掐指一算,大概是姑娘这回受了情伤。
需要安慰。
所以大家也不含糊,直接用上了当代年轻人抚慰分手哥姐时的必备绝学:
具体原因往后稍稍,咱先不管青红皂白,埋汰一下跟你分手的对方。
这种方式,你很难说它在道德上是正确的,也不值得提倡。
但你的确很难质疑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常用程度。
所以帖子里安慰与埋汰参半的评论,很快满天飘。为了进一步掏洋心窝子,人们还统一整上了英文。
中式英文。
词汇量少的网友,一句abandon就打出了效果。
比较有积累的,小短句也整上了。
再结合翻译中文谚语,诚意一下就有了。
五光十色的中式英文,就此创造了最强的抚慰人心大舞台。
谁来谁都把伤疗好。
帖子很快就火了。
以往这种刻意搞笑的中式英文,大多只是咱自己看个乐。
这回不太一样,它不仅在中文网络间得到了传播,还传到外网上了。
就在昨天,小红书的这个帖子被搬到了X上,到了现在,已经被硬转了上万次。
即便外国人不懂中国网友对于abandon一词的特殊情愫,也被其中的热情震撼到了。
但其他语句都不算啥,因为有一句话彻底击中了外国网友的心:
此话一被搬过去,马上技惊四座,前被称现代陀思妥耶夫斯基,后被赞中国莎士比亚。
一时之间,整个江湖都在传唱它。
到了今天,甚至成了一种爆款文案。
追星的,磕cp的,搞二次元的,全都整上了,有几个官方账号甚至也开始跟风。
但走红不是因为它这句简单的话含有多少哲理。
是因为简单就是它的哲理。
你美,ta丑。你天鹅,ta蛤蟆。
八个单词一句话,处处显露着一种大道至简的风范。
哪怕多加一个词,味就不对了。
一种独属于中式英文的美。
在此之前,中式英文往往被自己人当做一种贬义看待,这次算是打了个翻身仗。
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网友造梗能力强,说是世界第一毫不过分。大伙平日里见惯了的梗,稍微翻译一下就火了。
另一方面,中式英文被诟病,主要也是因为“不地道”这种莫须有的罪名,而现在就能看明白了:
使用语言这种工具时,意思传达到位的情况下,比起纠结“地道不地道”,更看重的是谁说得对,和谁声音大。
就这两天,中国网友的造梗能力又火到国外去了。
简简单单一个小红书帖,外网转了几万次。
小红书momo简简单单一句话,被怒赞“比过莎士比亚”。
you pretty,he ugly,u swan,he frog!
这句中式英文,甚至成了外网的爆款语录。
起因是前两天,小红书上有位外国博主发了个帖。
大致能看出来,意思是她和对象的感情走到了终章。
再结合博主前几天发的“他让我伤心”之类的伤感文案,许多中国网友掐指一算,大概是姑娘这回受了情伤。
需要安慰。
所以大家也不含糊,直接用上了当代年轻人抚慰分手哥姐时的必备绝学:
具体原因往后稍稍,咱先不管青红皂白,埋汰一下跟你分手的对方。
这种方式,你很难说它在道德上是正确的,也不值得提倡。
但你的确很难质疑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常用程度。
所以帖子里安慰与埋汰参半的评论,很快满天飘。为了进一步掏洋心窝子,人们还统一整上了英文。
中式英文。
词汇量少的网友,一句abandon就打出了效果。
比较有积累的,小短句也整上了。
再结合翻译中文谚语,诚意一下就有了。
五光十色的中式英文,就此创造了最强的抚慰人心大舞台。
谁来谁都把伤疗好。
帖子很快就火了。
以往这种刻意搞笑的中式英文,大多只是咱自己看个乐。
这回不太一样,它不仅在中文网络间得到了传播,还传到外网上了。
就在昨天,小红书的这个帖子被搬到了X上,到了现在,已经被硬转了上万次。
即便外国人不懂中国网友对于abandon一词的特殊情愫,也被其中的热情震撼到了。
但其他语句都不算啥,因为有一句话彻底击中了外国网友的心:
you pretty,he ugly,u swan,he frog!
此话一被搬过去,马上技惊四座,前被称现代陀思妥耶夫斯基,后被赞中国莎士比亚。
一时之间,整个江湖都在传唱它。
到了今天,甚至成了一种爆款文案。
追星的,磕cp的,搞二次元的,全都整上了,有几个官方账号甚至也开始跟风。
但走红不是因为它这句简单的话含有多少哲理。
是因为简单就是它的哲理。
你美,ta丑。你天鹅,ta蛤蟆。
八个单词一句话,处处显露着一种大道至简的风范。
哪怕多加一个词,味就不对了。
一种独属于中式英文的美。
在此之前,中式英文往往被自己人当做一种贬义看待,这次算是打了个翻身仗。
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网友造梗能力强,说是世界第一毫不过分。大伙平日里见惯了的梗,稍微翻译一下就火了。
另一方面,中式英文被诟病,主要也是因为“不地道”这种莫须有的罪名,而现在就能看明白了:
使用语言这种工具时,意思传达到位的情况下,比起纠结“地道不地道”,更看重的是谁说得对,和谁声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