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享受本地生待遇”香港BNO在英国上学的现实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8月9日 15点13分 PT
  返回列表
62927 阅读
31 评论
BBC

李家俊一家最近带着他有机会到伦敦升读大学的希望, 从诺丁汉搬到了伦敦。

“哇! 我取得了LSE的Offer!”

今年初夏,17岁的在英香港学生李家俊,得悉获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LSE)法律系的有条件录取通知后,在诺丁汉的家里尖叫起来。

收到这个挑灯夜读熬来的成果,一向理性冷静的他,难得地展露出如小孩般的兴奋。他立即告诉妈妈,还说,当时“我叫得声音都吵哑了”。

不过,出身草根单亲家庭的他,恐怕会因无法支付高昂的国际生大学学费,眼睁睁看着九月入学美梦化成泡影。

像李家俊这样,经英国国民(海外)BNO签证移英的港人,由于没有预永居或永居身份,也未连续在英国居住三年, 不符合享有每年上限9250英镑(约8.8万港元)的英国本地生学费资格,亦不得申请任何政府贷款和资助。若入读三年本科课程,根据LSE最新公布的外国学生年度收费水准,每年仅学费就高达2.3万英镑(约22万港元),甚至可能更高。

月前,英国多名国会上议院议员、跨党派下议院议员、学者和公民团体成员联署去信,促请政府让BNO港人享有与本地生同等学费待遇。但政府至今未见有实际回应,而联署倡议也受到部分港人和华人社群的异议。

图像来源,AFP

图像加注文字,他说,见到香港《国安法》实施后,法律沦为“可危害社会”的工具

理想与现实的对撞

2019年反修例示威风波后,香港社会风雨飘摇。北京其后于2020年在香港实施《国安法》,促使英国宣布开放BNO港人移英通道。

当时,李家俊的母亲遭到公司遣散,丢失了养活一家三口的会计文员工作。她为了两个孩子的未来作了大胆的决定,花尽积蓄,2020年底移居英国,落脚于英格兰中部城市诺丁汉,暂靠在华人餐厅打工维生。

“我见到妈妈很辛苦,我自己也要那么辛苦,” 李家俊说,“我拿到书后,就熬夜把它背完,翌日上课已经在问老师问题。”

移英后的一年多里,李家俊入读了英国公立中学,重新适应截然不同的课程,完成了英国高考,还曾到一家大律师行和一家律师行作短期实习,并且参加了两个大学举办的法律和学术比赛,更在当中一个比赛中夺冠。

闲时,他会在网上为香港学生补习,赚取零用钱。

谈起入大学读法律系之志,鼻梁上挂着黑框眼镜的李家俊带着半分名校辩论队说话的语气道, 这不只是为改善家境,更多的是受到香港政局巨变启发。

“由小到大,我都希望成为医生,” 他说, 一是为了安稳生活,二是能扶助他人。但三年前在香港爆发的反修例示威风波,成了他重要的政治启蒙。他说,自己曾满腔热血走上街头,但是见到《国安法》实施后,法律沦为“可危害社会”的工具。

“就如鲁迅说,读医能救一个人,救不了整个社会。”他前思后想,决定修读法律,未来不论从政或投身法律界,盼能延续自己对公义与法治的追求。

但是,谈完理想与追求后,摆在李家俊眼前的现实是,他无法在没有贷款支援下支付国际生的学费,身边亲戚也爱莫能助。他也曾打算报名法律学徒计划,但无奈也未能符合资格。

李家俊的例子并非孤例。

图像来源,REUTERS

图像加注文字,英国共收到12.3万宗BNO签证申请

移英BNO应该享受本地生待遇吗?

英国智库British Future传讯主任巴林格(Steve Ballinger)说,他与港人团体开会时, 一次次听到关于大学学费的疑虑。智库遂于5月底发起联署,要求给与BNO港人本地学费资格。他说,这个倡议“在(英国)政界、高等教育界和公民团体中获得了很热烈的支持”。

巴林格认为,英国不应用高昂学费,阻碍香港学生更好地贡献英国社会;而且,“大部分香港人来到这里,以这里为家,我们也应该把他们当作家中一员”、视他们作本地生。

自BNO签证计划去年1月底开放至今年三月,英国内政部一共收到12.3万宗签证申请, 11.3万宗申请已获批。

当中有多少是将在未来五年内中学毕业的学生, 官方未有数字。另外, 英国日前亦正式宣布,扩大准许1997后出生、父母其中一方持BNO身份的香港年轻人独立申请BNO签证。这群能在没有家庭支持下移英的年轻人,也将有入读大学的需求。

然而,有关“本地生待遇”倡议的最大反对声音却是来自港人社群。不少在英港人网上群组就此有过激烈讨论。

当中反对的,就包括40多岁的香港前社福界工作者CoCo。

她说,“我们香港人移居到那里,还没有正式为这个国家或社会作出过任何贡献, 也未开始缴税,” 没有资格享有本地生优待。

“我不想香港人到了英国后,会被英国人觉得,你们这些香港人来到就讨好处,” 她说。

CoCo已经成功申请签证来英,这个月移居到克约郡谢菲尔德(雪埠),进修艺术治疗硕士学位。她坦言学费负担沉重,但“我愿意支付费用,我家人也会帮助”。

图像加注文字,学者称,“移英港人社群组成多元,经济能力不一”

为什么会有反对声音?

英国杜伦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工作助理教授江瑞婷解释,移英港人社群的社经能力悬殊,有家庭全无经济压力,另有一些,尤其是具政治原因独自移英的年轻人,却很有需要,令社群内就此意见和关注度不一 。

至于社群中的反对声音,江瑞婷说,部份与他们有想成为“较优秀移民” (Better mirgant)的心理有关, 希望证明自己与抢夺本地资源的经济移民有别,来英国并非为了图福利,而是来作出贡献,对英国社会有价值。另外,也有些老一辈的华人移民认为,“当年也他们没有这些福利,为何新来港人要来争取这些福利。”

江瑞婷认为,原则上,不论来自哪里的移民,皆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而从实际角度,如果英国政府资助BNO香港学生以本地学费或贷款读大学,也是对未来人才的投资。

BBC中文曾向英国教育部查询。当局指,“已留意到有关联署信件, 会在适当时间作出回应。”

官方未见有意改变学费政策,江瑞婷和巴林格认为,大学或者政府相关部门值得研究另外一些途径,如设立港人助学金,协助BNO香港学生升读大学。

图像来源,BBC CHINESE

图像加注文字,李家俊说,移英后最想念的是在香港的同学,由于当初离港仓促, 未有与好友好好道别。

会考虑回香港去吗?

纵然深知家中无力缴付大学学费,李家俊仍然报读了多个法律系课程,盼能透过获取奖学金升学。

李家俊一家最近带着他有机会到伦敦升读大学的希望,从诺丁汉搬到了伦敦。

他与BBC中文作访谈数周后,收到了来自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电邮。但这次传来的却是坏消息:他的奖学金申请被拒。

李家俊说,早已知道国际生奖学金竞争激烈,机会很微,但他仍难掩失落之情。

他犹犹豫豫地说,若无法升选大学,“可能先工作吧......都是做待应......蓝领工作......或者建筑工作,”并希望五年后有足够储蓄入大学。届时, 他应会取得预永居身份, 可得本地生学费资格。

如果回去入读香港的大学,他便能享有政府贷款或资助,那他有想过回港吗?

对此,李家俊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没有打算,一点也没有考虑。”'

“这就等如屈服了。要挨日子,我也宁愿在一个有自由有民主的国家挨日子,不要留在一个崩坏了的地方。”

(为保护受访者身份,李家俊和CoCo均为化名。)

知情人士
1 楼
就我所知道的BNO移民(起码10多户),在子女上学上,英国政府给与超国民待遇,不用居住在catchment范围内都给派位 [1评]
b
bennylin
2 楼
如果不满意,可以组织bno的人去大街上闹去砸去烧去打,民主国家,做啥都是可以的。
为跟贴而注册
3 楼
香港学生会读鲁迅?
f
fatmeat
4 楼
一个字:水热火深!
望和平
5 楼
狗糧、黑暴燦只是蟑螂而已
c
csswork02
6 楼
中國大學比英國的好得多了,不明白這些留學生想什麼 [1评]
学术大湿
7 楼
那是。哪有中国好呢,一个黑皮都给配三个炮友。天天给中共当舔狗的五毛,自己却只能用手解决。 [1评]
O
OolongTea
8 楼
:知情人士? 你做緊白日夢咩? BNO唔係永久居民。 它只是允許你居留5年,而唔係移民。 你必須自己支付 Uni 學費,租金,保險醫療保險。香港政府給低息學生學費貸款,英國姥給你 個 67。吃自己。 [1评]
O
OolongTea
9 楼
7楼]评论人:学术大湿 [ 哪有中国好呢,一个黑皮都给配三个炮友 這買賣全給你,和誠娉,金三的老母包了。你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生怕別人不知道,借机 在這裡賣廣告,替你媽 招攬生意。
文学少年
10 楼
找一份苦力工作做几年清醒一下再说。
c
crunchtime
11 楼
想起了为民主自我阉割的牲畜金三诚聘腿毛贵军青蛙。笑死人了。
金蛋
12 楼
是時候裝修英國國會了
知情人士
13 楼
: 上小学,不用钱
知情人士
14 楼
是啊,我也觉得是,中国大学全世界最好,不明白那么多清北要去美国留学,都是卖国贼
j
jameskelly
15 楼
“他说,自己曾满腔热血走上街头”,在英国,那种打砸抢的勇气呢??? 这种香港流氓杂碎,是不是咎由自取,活该上不了大学?!
T
Toshiba7
16 楼
不明白这些BNO哀嚎什么,不是有自由了吗?再过些年,会更自由,想住哪里就住哪里。
f
firecup
17 楼
一只狗也想拥有大英帝国绅士的待遇?我呸
d
dorger
18 楼
明明是条狗,还想向主子要和人一样的权力?吃屎去吧。
尽人事
19 楼
哎!狗粮们呀,该呀!
d
diss2
20 楼
二等公民还要为英国省钱 不要福利,这是什么样的变态
文强
21 楼
不是挺好的
左中右
22 楼
狗凭什么要主人的权利,我的天啊,原来港狗这么不懂事儿
搞啥都好
23 楼
现在还算是愤青,再过几年就变成狗粮
c
cool_eye
24 楼
中国内地有户籍政策,用来歧视自己人。
s
sheng99200
25 楼
港人来了迅速抢占好的学区,导致一些传统catchment的孩子不能入学。港人爱占小便宜的心态导致社会问题逐渐就提现出来了。
爸爸老爹
26 楼
有关“本地生待遇”倡议的最大反对声音却是来自港人社群。不少在英港人网上群组就此有过激烈讨论。
h
hongjun
27 楼
本来就是去当送钱狗的,意不意外,惊不惊喜。还是Coco有觉悟,要是都上了大学40多的coco就只能读完书站街了
走西口
28 楼
“我不能享受本地生待遇”?没把你送苏丹就算仁慈了!港渣!
知情人士
29 楼
其他郡我不清楚。我这边的一般都给香港人很好的学区,跨学区都可以申请下来
知音难寻
30 楼
敢在英国打炸吗?分分钟镇压丫的
A
ABC78
31 楼
好!狗子想享受主人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