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现状满目沧桑 一缕乡愁 诉不尽半生悲凉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月5日 3点46分 PT
  返回列表
76351 阅读
53 评论
留园社区

慵懒的南半球,永远都是最早迎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然后在Flat white(澳白咖啡)的氤氲香气中,开启躺在羊背上的又一个新财年。

我们一家三口早已放弃了传说中的各种澳洲社会福利,心安理得地在广州家中睡着大懒觉,打算就此躺入2022年。可是一大清早,手机叮铃咣啷乱叫一气,根本不给你考虑的余地,生生把我们从被窝里拽了起来。

原来是移民澳洲的亲戚不顾两地时差,早早就在群里召集大家新年团拜。这一下天南地北的老少爷们都被裹挟至视频面前,小辈们睡眼惺忪地轮番说着祝福语,虚情假意地走个过场。然后就是我辈中坚力量互相寒暄,并向老一辈致以真诚的问候。

话题延伸,当然离不开现今影响全球的covid—19病毒,大家纷纷询问澳洲的现状。亲戚自我解嘲地笑说本地白人具有大无畏精神,完全无视病毒的传播,苦的只是防范意识较强的华人,被迫与潜在感染者共存。目前变异病毒的感染率极高,传播速度极快。前段时间某公司美女推算师,从南非出差回悉尼,参加了公司的圣诞Party,直接毒倒50人。

但就是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依然挡不住澳人向往海滩、聚众狂欢的热情,抗疫前景实在堪忧。很多公司提倡在家办公,也有很多公司减少工作岗位,经济复苏估计是遥遥无期了。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因为政府发放疫情补贴,导致许多当地人不愿意出门工作,只想在家中躺平。

而华人赖以生存的很多行业,诸如房屋租赁、中餐馆、代购、旅游等等,均因为封国的原因,或惨淡经营或结业倒闭。当然,亲戚的几处租房生意也大受影响,仅存的租客们是没钱交房租了,但还不能把他们扫地出门,否则会触犯当地法律。看着国内歌舞升平,生活井然有序,感觉亲戚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高调气势,幽幽地慨叹着祖国富强了真好。我们只能好言劝慰,待得云开雾散时,回国好好相聚。

忽发现另一远房亲戚老大哥,一直躲在群里不发言,只是讪笑着回应大家的询问。他们夫妻俩膝下无儿,在澳期间一直很喜爱我家熊孩子,对我们的生活也是诸多关照。只是现在我们回国已经近四年了,平日忙于工作无暇他顾,感觉关系生份了。见老大哥面容身形均消瘦了许多,我主动关心问起老大哥和嫂子的身体健康情况,并且了解一下他们经营的度假公寓生意近况。

但得到却是很敷衍的客套回应,这让我心中不禁意气阑珊,毕竟当年在悉尼生活时两家走得还是很近的。还好老大哥的贤内助是个北方人,向来察言观色快人快语,见气氛稍显尴尬赶紧出来打圆场。解释说这两年因为断断续续的封城规定,令这远离悉尼市区百余公里的旅游小镇大受影响,度假公寓的生意是大不如前了。正在继续她的抱怨时,老大哥嘟囔了几句把她给打发一边去了,大家见此乐呵了一会,也就结束了新年的团拜,各回各家了。

关掉视频后我与妻子聊起,叮嘱她平日多过问一下老大哥和嫂子的近况,今天给我的感觉好像郁郁寡欢却欲言又止,该不会是对我们有什么看法吧?或是经济上遇到了什么困难?要知道他们目前经营的这家乡村小旅馆,还是经我们介绍后承接下来的,虽然现状受困于无法预计的不可控因素,可内心还是多少感到些许愧疚。

流年辗转,思绪万千,记忆又让我重回多年前在悉尼生活的窘迫时期。初抵异国他乡,感觉一切都是那么新奇、美好,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风情,都令人沉醉其中。当新鲜感过去以后,就要面对种种现实问题了,生存才是重中之重。

妻子首先找了一家华人开设的礼品店工作,每日就是为淘宝代购客人打包发货。我去菜果批发市场做搬运工,因为熬不住每天都是通宵工作的劳累,又转投一华人装修工头手下做小工。

终日忙忙碌碌,夫妻二人已经忘记了来时的初衷,生活的艰难以及现实与梦想的巨大落差,导致龃龉渐生,家里永远都是阴云密布。幸得有这老大哥两夫妻,周末时常约着我们去附近海边钓鱼,又或是在他们居住的华人镇区逛街、饮茶,还能勉强缓和一下家庭内部矛盾。想来他们也是过来人,也经历过新移民的不适应期,所以看在眼里自然就明白几分,遂时常邀约家庭活动,以期疏导我们的抑郁心理。

说起来这位老大哥与我们真的算不上是亲戚,但人在异国,难得有相识的同乡,自然会抱团取暖,守望相助。老大哥早年在市中医学院毕业,毕业后分配到附属医院。本应前途无量,奈何性格使然,与科室主管不对付,一直郁郁不得志。

后来投身医药代表行业,结识现在这位北方嫂子,二人在世纪之初移民来到悉尼。几经周折,他终于在一家华人医馆觅得中医推拿的工作,嫂子也去做了一份老人看护的兼职,算是勉强安顿下来了。虽说工作有着落,但在悉尼买房还是不切实际,只能租住在华人镇区的一单元房内,相守厮磨。我们一家的到来,也为他们枯燥无味的生活增添了些许生气,尤其是我家熊娃,更是成了嫂子时常挂念的心头宝。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得知有一家度假公寓的生意要转让,价钱还算公道,唯一的缺点就是过于偏僻。某个周末,我们两家人相约去这个离悉尼市区一百公里的小镇探个究竟,以便考察该项目是否值得入手投资。满心欣喜的四人驱车来到了这家坐落于山谷中的小旅馆,林深茂密簇拥的小径曲折蜿蜒,偶尔有访客来车,扬起一路无心叶落。向前延伸至幽深隐匿处,是一幢拥有二十间房的公寓小楼,门前的小木屋既是旅馆前台,也是生活居所。站在郁郁葱葱环绕的空地中,耳边只有风的吟唱,还有那些不知名的虫鸣鸟叫,宛如身处世外桃源。只是,尽管是夏天,山区的夜晚也是无比的清冷。暮色渐浓,黑暗慢慢压迫而来,转瞬间吞没了眼前的所有清幽。唯有孤零零的小木屋,撑起那一抹温暖橙黄,证明我们尚在人间。

我当即表态放弃这个项目,原因是太偏僻了,莫说是远离悉尼市区,即便是去小镇都要开车十几分钟。但妻子执意要盘下这门生意,一是觉得财务报表显示每年都有十余万盈利,二是觉得一家人终于有自己的窝可以在澳洲立足了。于是无可避免地爆发了激烈的争吵:"难道将来孩子就在这开门可见山,天黑请闭眼的山谷里孤单地成长?这就是我们不远万里移民国外的结果吗?"最终谁也说服不了谁,在老大哥两口子的劝服下,大家达成了回去再考虑考虑的共识,不欢而散。回程路上,我为了缓解车内尴尬气氛,没话找话地逗他俩:"感觉这项目更适合你们两口子经营啊,本来也是打零工状态,有一份稳定的生意至少不用再四处奔波。再说你们也没有孩子,起码不需要担心孩子上学、成长的烦恼。"话题打开,四人又七嘴八舌地热议起来,感觉老大哥是心动了,但嫂子却兴致不高。我本是无心一说,却不料过了几天他们还真上心了 。接下来是持续的实地考察,然后找银行申请贷款,请律师草拟合同,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令我目瞪口呆。

最终老大哥如愿以偿地完成了签约,正式入主小旅馆开启了新的生活。搬家的那段时间我们都在帮忙装罗,最后在熟悉的Hurstville伟洋酒楼为他们饯行。荣升老板心情大好的老大哥,难得一见地端着酒杯主动出击,大家也真心替他们感到高兴,所以一时气氛热烈,酣畅淋漓。只是嫂子情绪略显低落,很是不舍地摩挲着儿子的小脑袋,来回唠叨着以后想见一面就难喽。妻子一直在低声宽慰,笑说又不是多远的距离,周末可以去探望他们。但,这话说出来恐怕自己都不信,谋生不易,哪会有这闲情逸致去那么远的山区游玩。此去经年,匆匆一别,竟真的再也没有碰过面了。

后来,我们也在南部海滨Cronulla镇买下一家邮局分理点的生意,各自为生计忙碌,确实也难有机会再聚了。妻子偶尔抽空与嫂子视频聊天,感觉嫂子的抱怨日益增多,他们夫妇俩的关系也逐渐变得紧张起来。从谈话中得知,日常嫂子坐镇前台接待,负责租客的电话预订和登记手续。为了省钱,每日退房后嫂子自己独立清理所有房间,并重新铺垫被褥。这繁重的工作时间长了,腰椎劳损严重,已经发展到坐立不适。而老大哥每日负责清理院落枯枝、除草,然后送换洗被单去小镇洗衣店,顺带在超市买些生活所需回来。夏季周末生意比较好,工作日就十分冷清,冬季则较为惨淡。但即便如此,两人照看这小旅馆,却几乎半刻也离不了,时常还感觉人手短缺,力有不逮。在这空山幽谷里每日重复着单调枯燥的工作,二人相对无语,却又满腹怨言。而一次嫂子的父母万里奔赴,来悉尼看望自己的女儿,更是激发了二人积怨已久的矛盾。据说老人家无法接受自己的女儿在这静谧山谷里终老一生,执意要女儿离澳回国。虽然离婚的说法一度甚嚣尘上,但嫂子终究不忍心丢下五十多岁的老大哥,独自打理这二十间房的旅馆,最终还是选择留了下来。

日子在柴米油盐中悠悠流淌,生活也在酸甜百味里各得其所。本以为躲在这方外之地,过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消沉日子,便可安度余生。但,思乡的念头,每每在长夜撕裂拉扯我的内心,蚀骨销魂,彻夜难眠。星空下北望故土,异乡的黑夜如一张巨网,无边无际,直至,完全吞噬我落寞的身影。看着熟睡中的孩子,我方才醒悟,因为是华裔,孩子将永远无法找到身份认同感以及文化归属感,以致他既融不入本地的社交圈,也回不去国人的人情圈。澳洲制造业奇缺,倚賴售卖资源维持国民经济,导致固步自封渐呈没落之势。而今天的中国,却正以喷薄跃动的姿态,自信地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难道就为了自己逃避国内的激烈竞争,而让孩子生活在这一成不变的异国他乡,从而失去了在祖国母亲庇护下茁壮成长的机会吗?历史风云聚散,人间几度沧桑,未来属于中国,更属于这一代中国少年。

身未动,心已远。我们一边着手联系中介,把邮局生意放盘;一边通知国内亲友,为孩子入学早作准备。好事多磨,历经一年有余,几位买家斟酌,最终成功售出。期间我们也把情况告知老大哥夫妇,虽然百般不舍,但他们仍极力推荐华人朋友来洽谈购店事宜。

当尘埃落定一刻,嫂子难掩失落,视频中几度落泪哽咽。是的,回国!对于她来说,真的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父母、亲人,又是她午夜梦回的牵挂。来澳多年,她只回过一次老家,家乡除夕的饺子味道,竟被她一次次挂念嘴边,以此来揶揄我们包饺子的水平过于业余。而我们的离去,更像是抽掉了她坚守下去的最后一根支柱。内心构筑的最后防线,早已摇摇欲坠,此刻,轰然坍塌。

各人境遇有异,没经历别人的苦,就没资格占据高处去评头品足。回国后我们重新融入环境,积极面对工作,慢慢就与澳洲的圈子淡漠疏远了。即使偶尔在群里闲聊,也是尽量避免过多谈论发展近况,以免触碰他们纤细如发的自尊心。其实很多旅居海外的华人,早已有心回流,尤其近两年的疫情风波,越发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穷在闹市无人问的感觉。但无奈生活和工作的羁绊,又岂是说断就能断的,确实无法干脆利落的作出决定。

而已经移民他国的华人,更是早早割断了回国的后路,今日回头又谈何容易。各有各的难处,也各有各的活法。人生逆旅,每一次选择都是在取与舍、进与退之间徘徊的过程,没有绝对意义的非黑即白,所以也不必后悔或强求。营营役役,浮沉半生。夜凉如水,冷暖自知......

邻居王叔叔
1 楼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海德
2 楼
旅馆自己打扫 说明这个老板太抠了
飞龙大祭司
3 楼
海外华人吃喝玩乐旅游开派对快活得很,不让回就不回呗
D
Dong614
4 楼
我在地狱里艰难地挣扎,已经难以再回到天堂,公理何在啊!
不清不楚
5 楼
我相信大部分华人会体谅的,特别是如果家人亲人多在国内的,身在海外看到听到的绝对不会想中国也发生一样的疫情,在这里叫嚣大陆开放就是在罔顾人命,国外做所谓的全民免疫病毒共存是建立在把那些有基础病身体不好老年人死一遍基础之上的,大家想想看如果中国也像美国的一样不管不顾那是要死多少人,还要加上因新冠确诊增加医疗资源挤兑普通病人没有办法就医的死亡人数,那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看看印度的惨况那还是印度没有老龄化的情况下。
j
joe33
6 楼
他们不是富人或富二代移民,这一类移民后都是一穷二白,第一桶金都是他们血泪的结晶。
t
tosefun
7 楼
海外华人现在都是朝不保夕,吃的都没有了,过着地狱一样的日子,那有一个像西安那么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啊
l
liwuwei
8 楼
我家人都在海外,我都能理解。为了防疫,没撒说的。
v
vicnn
9 楼
海外华人现在至少不用像西安那样住在地狱里面,被关在家里活活饿死,病死。
笑说寻常
10 楼
看看留言,觉得中国最大的错误就是对港台狗姑息养奸! 港台狗污蔑中国还全世界华人倒霉。所以根子在中国政府。 杀光港台狗,华人形象提升800%!
g
givetome
11 楼
外面月亮一样有圆缺。 各有各的难。哪边好你在那边呆。 各人情况不一样。 随缘吧。。
g
givetome
12 楼
同意。
l
liwuwei
13 楼
中国的防疫清零政策,从小了说,避免国人亲人朋友感染病毒,保护了他们。从中了说,保护了中国地区人民,避免病毒输出不给人添麻烦,也避免了很多人来回跑毒。从大了说,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中心,保护全球供应链稳定,对全球抗击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撑。客观讲是一个负责任大国。
l
liwuwei
14 楼
从不同格局和框架上明明都是件好事,我不懂有什么好喷的,会喷的不是格局小到极致,就是幸灾乐祸希望大家一起倒霉,没一点道德修养
h
hhz
15 楼
其实很多旅居海外的华人,都很慶幸人在海外 尤其近两年的疫情风波 即使偶尔在群里闲聊,也是尽量避免过多谈论发展近况,以免触碰國內親戚纤细如发的自尊心。
h
hhz
16 楼
別擔心 美歐政府給老百姓發錢 海外華人吃的好 睡的香 上留園不用翻牆
a
aijibashuishui
17 楼
这种文章都是给墙内人看到
c
crownking2000
18 楼
对啦对啦,墙国又赢了,全世界都震精了,西安的1300万老百姓都乐得流下了幸福的眼泪,隔离56天的海外华人都夸还是祖国的饭菜香,一周20次的核酸测试真的是酸爽,整栋大楼被封的人们异口同声地说祖国母亲别担心食物没了我们自带叶绿素光合作用我们在行
不同声音
19 楼
得了吧,很多人都通过这次“疫情危机”大赦拿身份了。
木石前盟
20 楼
这种文章还是发到国内比较好吧。海外华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是现代大家最爱看的题材。发到这里,会触发我们这些华人纤细如发的自尊心的。
w
woshiO爷
21 楼
大外宣断子绝孙死全家!
土共
22 楼
那也叫沧桑?宣传吧
上水每
23 楼
小镇20间房的motel这次圣诞假期应该赚翻了吧 哈哈
兔斐
24 楼
是啊,国外太惨了,那个傻逼地主也赶紧回国报效祖国吧,不要在这每天跟个傻逼似的非要强行代表海外华人。说错了,不是傻逼似的,他就是个傻逼
上水每
25 楼
这是他华人小餐馆洗碗人生中唯一的高光时刻 - 代表全体海外华人
琪爷
26 楼
在海外的我看完这文章后留下了幸福的眼泪
琪爷
27 楼
在海外的我看完这文章后留下了幸福的眼泪
王建西
28 楼
胡说
王建西
29 楼
高级五毛
s
searay
30 楼
大部分撒比移民不学好当地语言,只能跟华人圈子混,被华人骗
D
DN360
31 楼
傻逼的全是那些老粉红,天天说给他们福利的政府不好中共好,但死都不回去。
大力子
32 楼
这文章一看就是网络写手虚构的,也是一门生意,有钱赚的。看官们不必当真。
群X乱舞
33 楼
国外老人和有基础病的都是优先打疫苗,打了疫苗,特别是三针之后,老人的新冠死亡率也是很低的。如果你家里有老人在西安抢不到菜抢不到米,然后被送到没有冷气的回迁房隔离的时候,看你还支持不支持……今天是西安,明天可能是任何一个城市。
w
woshiO爷
34 楼
他怎么会不支持,他就一个全家都死绝了蹲监狱减刑的他敢不支持吗?这群粪蛆会讲阳间的话和道理吗?
35 楼
要不对共党适当的表一下忠心留园早封了
h
hansome
36 楼
生活在哪不重要,重要是活得开心自在,我已来澳洲生活三十五年了,即使要我再选择,我还是选择移民来澳洲的,这其实是很个性化的选择,没有谁对谁错,广州是我的出生地,每次回去都有舍不得离开的感觉
c
craigie
37 楼
真能胡扯,看了第一句就知道是胡编。澳洲财年是从7.1开始。
自撸成才
38 楼
楼下的狗粮们很羡慕死了85万的民主丑国,真是打掉门牙往肚子里咽啊
上水每
39 楼
魔鬼就在细节中
潜水7年多
40 楼
5月必大乱,呵呵😒😒😒😒
上水每
41 楼
老大哥和嫂子没和你也没和五毛们说的是,根据他们20间房的规模和流水,疫情期间澳洲政府Jobkeeper + 州政府补助 + 联邦政府补助 + CTSP第一和第二轮,基本上是躺着拿了15-20万澳元补助,这笔钱不是换了新车就是更新装修了住宿生意,来迎接现在日益增长的国内domestic旅游风潮。
不清不楚
42 楼
: 拿一百万跟一块比?呵呵
德国丹
43 楼
: 说反了吧……
不清不楚
44 楼
优先打就不死人吗?疫苗要是能解决欧美现在搞什么?个别现象你要拿来说事,当初欧洲美国国外大面积死亡的时候都是放弃治疗重症的,中国按美国的死亡率可是几百w计的人那时候你会说这个话吗?西安有人暂时吃不好吃不饱说到饿死我只呵呵,为反而反只要中国的我看你必反,从来不会因事情轻重缓急。 中国的医疗資源人口跟欧美更是天差地别大规模爆发的时候你又要换个说法骂了吧?
郑长仁
45 楼
不要无病呻吟,全世界都一样。
关注者
46 楼
那你回西安试试?拥有自由的时候不懂得珍惜,等你到了墙内想出来门也没有
关注者
47 楼
石正丽的武汉病毒危害全世界,还负责任呢,真逗
y
yuba
48 楼
没人逼你
b
billgatetan
49 楼
其实我很多亲戚朋友们都很后悔放弃中国国籍,现在在国外的生活是生不如死,那些没有放弃国籍的都已经回国了
l
landiao
50 楼
作者文笔不错,我恨不得也能有这水平。但作者以自己及朋友的经历就概括了海外华人的生活就欠公道了。海外华人背井离乡在外打拼多年,有成功也有失意的,笔者应该属于后者了。才会放弃澳洲回国发展,更可笑是 “心安理得地在广州家中睡着大懒觉,打算就此躺入2022年“而洋洋自得。然后以他认识的老大哥的海外经历,就来比照海外华人的疫情下困境,也太幼稚。这煽情的题目估计是小编吸引眼球的手笔。
h
haha1977
51 楼
忽悠你妈个大瞎逼
e
elvis4ever
52 楼
人各有志,一人一个性格,作者的字里行间阴郁抱怨之气极重,喜欢把所有的问题归结于环境而不善反思,相信我,你在哪都不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