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中国各地的古镇 正在批量倒闭?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7月10日 13点51分 PT
  返回列表
35407 阅读
18 评论
智谷趋势

为什么全国各地的古镇,正在批量倒闭?

答案或许不是它亏本做不下去,而是一开始压根没打算做成。

天眼查数据显示,全国有几十个古镇的背后开发公司已经注销跑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省均有分布。

还有一些古镇,背后开发公司没有注销,但实际业务已经叫停了。比如位于济南市长清区的宋风古镇,就成了当地有名的烂尾楼,人迹罕至,杂草丛生。

为什么搞得如此狼狈?

“人造古城”陷入窘境,问题在“还是在“人”。

这不是阴谋论,《焦点访谈》最近就曝光了湖南张家界,耗资24亿建大庸古城,日均游客不到20人,四年累计亏损超10亿,濒临破产,当地承认是“决策失误”。

知名评论员“关不羽”却提出了一个大胆猜想:整个大庸古城项目,会不会自始至终就是个高端的“资本局”?

仔细想想,项目开发失败了,但操盘者未必是输家,如果他们并不需要为这个失败的项目埋单。

那到底,谁为全国2800多个古镇项目买单呢?古镇亏损现象背后,暗藏哪些玄机?

1就说这个大庸古城项目吧,张家界的旅游资源,“老天赏饭吃”都吃不完。

为什么要砸20多亿去折腾这个古城?还选了“大庸”这个冷门历史IP?

从立项到开工仅用了3个月,项目审批顺利到飞起。但前期策划不严谨为后期建设埋了不少雷,导致项目工期从550天拖延至5年,成本从18.8亿飙升至24.4亿。

建成后,198个商铺竟然只租出去四五家,而这些商家还没有缴纳租金。

购票人数也是一减再减。2024年上半年,大庸古城的购票人数只有0.23万人,同比暴跌接近82%。

从2021年到2024年,大庸古城持续亏损,亏损额度超过10亿元,唯一一个经营性盈利项目就是停车场。

▲空荡荡的大庸古城(图/视频截图)

按理说,大庸古城背后站着的可都是文旅资深玩家——老牌旅游城市张家界市的国资、老牌旅游业上市公司张旅集团,运营能力不该如此拉胯。

但现实就是如此荒诞,一个世界级旅游城市竟然搞出了现象级文旅烂账。

这不禁让人想起,青海省旅游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旅投”)及下属13家公司集体破产清算,堪称“破产者联盟”。

从省级国资文旅平台到4.8亿注册资本清空,整个过程写满了荒诞,包括并不限于:

董事长、副书记、副总、总经理助理集体进去了;

2371万投了一个没有产权的营地,3000多万元买了个“资不抵债”的公司;

一千多万搞了一个审批漏洞百出的汽车融资项目……

从大庸古城,到青海旅投,故事简直不要太相似。

不调研、少论证,只要“拍板快”,立项就能上。项目没人管,亏了没人问,领导调走就算完事。

投资节奏比游客入园还快,出了事才想起“我们是不是忘了算账?”

或许,有些人从来就没指望古镇、古城项目真能盈利。

轻飘飘一句“决策失误”,那是因为他们花的不是自己的钱。

比如大庸古城投资20多个亿,要么是从金融机构借来的,要么就是“外财”(财政转移资金)。

2015年前后文旅热,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大量的转移支付的配套资金,为文旅项目提供了启动资金,再加上国资有政府信用背书,为这些项目打开了金融渠道的闸门,这钱不拿白不拿、不借白不借。

《旅界》的一篇文章就犀利点出,他们把旅游当成了“借壳搞基建”的渠道,讲文旅的壳,做财政的钱,干地产的活,收资产的账。

2所以,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中国热衷搞仿古文旅小镇?

为什么明明全国真正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名镇不过312家,硬是被开发出了2800多个古镇项目?

要知道全国总共只有2844个县级行政单位,相当于每个县都标配一个“古镇”,实在是太滥太泛了 。

没有古建筑,也要东拼西凑个古镇出来?你以为是商周古镇,细看竟然是“上周”古镇。

各种古镇相似度高达99%,吹的都是想你的风,吃的都是烤肠臭豆腐,卖的都是义乌小商品。

局外人痛心疾首批评“跟风建设”“决策失误”时,局内人笑而不语。

这些仿古文旅项目的症结在于:成败的评判标准已然扭曲。实际效益无关紧要,流程合规性成了唯一标尺。项目启动有批文,考察过程存影像,启动仪式有排场,资金支出有单据——这便构成了亮眼的“任务完成证明”。

客流量达标了吗?收益目标实现了吗?长期生存有保障吗?这些难题,自然移交给了继任者。

问题的关键,在于底层逻辑的错落。你以为他们搞的是市场化文旅公司,实际上他们谋求的是升官渠道。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早就拍出来了,当高育良书记被问到美食城项目时,他大方承认:就是政绩工程,当年的经济滑坡了,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美食城就匆匆上马了。认识不足啊。

说到底,当旅游变成政绩的嫁衣,纵然是老天爷赏饭吃,再顶级的山水也只能沦为资本游戏的背景板。

3当然,也有一些古镇是符合市场规律、为游客服务的。

典型案例是浙江乌镇。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三十年前的乌镇其实是浙北的穷困区,交通落后,屋旧人稀,破败凋零。艺术家木心曾痛心地描述故乡:“这是死,死街……”发出“永别了,我不会再来”之叹。

1999年,桐乡市决定实施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工程,由陈向宏担任项目负责人。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一系列市场化运作,乌镇内外形象全面升级,打造了“乌镇戏剧节”“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等文化IP,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游客。作家木心也最终落叶归根,如今乌镇的木心美术馆成为打卡胜地。

2016 年到 2019 年,乌镇每年的客流量都基本达到千万量级,最赚钱的时候,一年营收高达 21.79 亿元,净利 8.07 亿元 。

功成后,有人问陈向宏究竟有何心得,他指着心脏回答:

“我们要做的不是复制建筑,而是延续文明的心跳。”

j
jeffinvade
1 楼
中国到处都是旅游的人,这一定是假新闻
这是神马情况
2 楼
钱捞完了,用不到了,倒闭正常!!这就是党国!!哈哈 [1评]
h
horseknight
3 楼
假不假新闻的,我觉得文创这块儿也真该整顿一下了。历史需要严谨,需要内涵。像这种古镇开发项目,你人造个古镇行不行,行。但你不能说古镇百分之百都是现代的商业操作,而且只要给钱就进,不是真的用心去选好的店铺。然后一定要有一定比例是真的能和历史挂钩,真实重现历史的。 历史不是预制菜,要不你就说你是网红拍照景点,影视城,或者古风商场。别打着古镇名义搞笑历史。搞得新的一代都没办法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历史了。 建议国家文物局审核一下这些古镇,不合规格的不允许他们继续使用古镇的名头。
s
ssbbss
4 楼
房子還在,當商品房賣出去
x
xiaomeiyu
5 楼
把仿古当古镇……😂
吃斋念佛大灰狼
6 楼
一个古镇还值得一看,一百个古镇就没看的必要。
d
dkmchui
7 楼
人造"古鎮”其實便是片場.
l
lying
8 楼
现代人可以去读读官场现形记, 这都是古人玩儿剩下的. 但愿不像清末一样, 国破家亡.
N
Nadal1991
9 楼
真的两岸一家亲 台湾岛海上绿能民进党捞了不少钱
L
Linya_
10 楼
中国景区的旅游体验比美国差远了
s
supern001
11 楼
不搞建设,哪来回扣?
阴离子
12 楼
吃瓜群众也不好当了,这瓜口味都吃不出来了
r
rally
13 楼
一个老外去中国旅游回来的总结:一切都是假的。
x
xiaoyuyu604
14 楼
羡慕呀!造个古镇,银行一批几亿就出来,我以前想把前门楼子盘下来,银行不批。
火生火
15 楼
拆了才叫亏,不拆就不亏。没有损耗的东西不亏。
y
yxqp
16 楼
本来就是生意
T
TCVD
17 楼
没事,古镇批量上马,批量拆除,这GDP不就上来了么,五毛不就有东西可以吹了么,管他亏的是谁的钱
w
wjb2009
18 楼
东西还在,建筑没倒,几年后又开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