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有个行业的数据,刷屏了!
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北京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利润总额1.8亿元,同比下降88.8%,利润率低至0.37%。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这么惨淡的数据,不少网友直呼“炸裂”。
这里统计的还是限额以上企业,限额的标准是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也就是说,这还是餐饮里面的优等生,没有算那些小企业,小饭馆。
我们简单算个账,
上半年利润才1.8亿,对应的从业人员28.6万人,相当于每人每月才赚了105块钱。
还有一个数据,引人注目。
一边是餐饮业利润暴跌近九成;一边魔幻的是,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人员恐怖暴增将近50%。
狼多肉少,更加显得惨烈。
一个字:“卷”!
随着整体经济增长放缓,传统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迫使许多劳动者选择转向更灵活、即时性强的工作。
餐饮业,可能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化。
不止北京,上海更惨。
上海,2024年二季度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直接亏损了7.7亿,北京至少还赚了。
▲数据来源:上海市统计局
北京上海的餐饮状况,实际上也是全国餐饮业“渡劫”的一个缩影,尤其在一线城市中。
2024年,做餐饮难,在一线城市做餐饮更难!
02
究其原因,无非就是以下几点。
老百姓消费降级了,下馆子的次数少了,都在了了来勒紧裤腰带,非必要不消费。
或者大家虽然还去旅馆住宿,也去餐厅吃饭,也去各地旅游,到哪儿似乎也都是人从众的既视感。
但是,就是比以前花费少了,消费的单价、金额也少了,现在不是流行穷游,流行“特种兵式”嘛!
经济下行,经贸疲弱,企业活力下降,商务交往相应减少,各种商务宴请活动自然相应减少。
反过来,餐饮业数据的断崖式下跌,也比较真实的反映了了当前市场的经营活力,已经萎缩到了何种程度。
下图是全国餐饮收入和社零总额增长的情况,无需多言。
▲图片来源:中国饭店协会
在餐饮业如此惨烈的状况之下,什么牛鬼蛇神的新名词都出现了。
比如,“职业闭店人”,专门帮老板们策划怎么跑路的;
比如,“餐饮收尸人”,专门回收倒闭餐馆二手餐饮设备的。
天眼查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餐饮相关企业新注册量达到134.6万家,而注销、吊销量也达到惊人的105.6万家。
而2023年全年,吊销、注销的餐饮企业是135.9万家,也就是说,仅上半年就“逼近”去年一整年了。
2024年过半,餐饮市场的寒意更重了,不少餐饮人梦碎一地。
03
餐饮业的状况,跟笔者实际的调研感受也是一致的。
我之前去一家常去的餐馆吃饭,门口贴着“转让”两个大字。
说实话,我多少还是有点惊讶的,因为他家的生意平时还算是不错的。
还有一些,也是之前生意很好的餐馆。
现在我发现他们都开始在店外面摆摊了,出一些便宜的、平价的套餐之类的,毕竟“苍蝇腿也是肉”。
今年以来,低价竞争萦绕着餐饮业,都在赔钱赚吆喝,都在走团购。
各大餐饮店如接力般推出系列低价套餐或主动降低餐食价格,遍地都是“9块9”。
比如,人均130元的怂火锅,推出了8元锅底,6.6元的菜品;定位中档消费的大斌家串串火锅,推出了锅底5元起的小火锅;楠火锅提供了9.9元的牛肉;汉堡王推出了9.9元的汉堡;茶颜悦色则有9.9元的奶茶。
比如,乡村基大幅降价,喊出“价格回到2008年”;和府捞面宣布降价,降价幅度在27%-32%;甚至有不少米其林餐厅都开始搞低价套餐。
但在社零和餐饮大盘整体下滑的情况下,美团不仅逆势增长,还交出了一份营收和利润双双超出预期的财报。
2024年Q2美团营收823亿元,同比增长21%;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142%。
最后,顺便再说一句。
经济不景气,土地财政退潮,全国各地的非税收入都上升了不少。
餐饮业,只是当下经济大环境的一个缩影。
我前几天,还在文章说:冬天,可能比很多人预想的要更漫长。
04
不少餐饮老板说:
现在和疫情期间还不一样,当时餐饮业也曾面临现金流难题,但他们都认为是短期现象。
但转眼间,低利润率已经让他们处在“危机”边缘,留下来继续“卷”还是断臂求生,是他们不得不做的一个选择题。
和一些业内人交流,他们告诉笔者,也有一些餐饮门店,活得相对还比较好。
相比其他店型,夫妻店的存活期限更长;一些三四五六线城市,越是低端的品牌,越受欢迎,活得也越好。
这两年,国内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型。
经济学诺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曾说:“经济的每一次重大转变,都是财富重新分配的机会。”
你会发现,这几年但凡跟下沉市场相关的生意和模式都还活得不错,小店比大店活得相对滋润些。
现在有这么一句话:在大城市开小店,在小城市开大店。
这里的下沉市场,也就是三四五六七八线城市,这里覆盖了中国超过70%的人口,市场消费规模超过20万亿。
对于企业这不仅是对市场的一次重新认识,更多的是对当前消费趋势的一种妥协。
因为,要么适应,要么灭亡。
普通人也被裹挟在这场洪流之中,机会就藏在时代趋势的变化之中,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活法。
习惯了“奔跑”的我们,也真该学会适应“走路”了。
未来一段时间,大趋势可能少了,要学着去捕捉小浪花。
最后,笔者再唠叨一句。
大家还是要谨慎为主,适当降低预期,不胡乱加杠杆投资,更不要轻易辞职,胡乱创业,创业尽量以“小而美”为主,不要盲目扩张规模。
守住辛苦赚来的财富,稳定才是经济下行守护家庭的底色。
01
最近,有个行业的数据,刷屏了!
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北京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利润总额1.8亿元,同比下降88.8%,利润率低至0.37%。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这么惨淡的数据,不少网友直呼“炸裂”。
这里统计的还是限额以上企业,限额的标准是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也就是说,这还是餐饮里面的优等生,没有算那些小企业,小饭馆。
我们简单算个账,
上半年利润才1.8亿,对应的从业人员28.6万人,相当于每人每月才赚了105块钱。
还有一个数据,引人注目。
一边是餐饮业利润暴跌近九成;一边魔幻的是,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人员恐怖暴增将近50%。
狼多肉少,更加显得惨烈。
一个字:“卷”!
随着整体经济增长放缓,传统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迫使许多劳动者选择转向更灵活、即时性强的工作。
餐饮业,可能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化。
不止北京,上海更惨。
上海,2024年二季度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直接亏损了7.7亿,北京至少还赚了。
▲数据来源:上海市统计局
北京上海的餐饮状况,实际上也是全国餐饮业“渡劫”的一个缩影,尤其在一线城市中。
2024年,做餐饮难,在一线城市做餐饮更难!
02
究其原因,无非就是以下几点。
老百姓消费降级了,下馆子的次数少了,都在了了来勒紧裤腰带,非必要不消费。
或者大家虽然还去旅馆住宿,也去餐厅吃饭,也去各地旅游,到哪儿似乎也都是人从众的既视感。
但是,就是比以前花费少了,消费的单价、金额也少了,现在不是流行穷游,流行“特种兵式”嘛!
经济下行,经贸疲弱,企业活力下降,商务交往相应减少,各种商务宴请活动自然相应减少。
反过来,餐饮业数据的断崖式下跌,也比较真实的反映了了当前市场的经营活力,已经萎缩到了何种程度。
下图是全国餐饮收入和社零总额增长的情况,无需多言。
▲图片来源:中国饭店协会
在餐饮业如此惨烈的状况之下,什么牛鬼蛇神的新名词都出现了。
比如,“职业闭店人”,专门帮老板们策划怎么跑路的;
比如,“餐饮收尸人”,专门回收倒闭餐馆二手餐饮设备的。
天眼查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餐饮相关企业新注册量达到134.6万家,而注销、吊销量也达到惊人的105.6万家。
而2023年全年,吊销、注销的餐饮企业是135.9万家,也就是说,仅上半年就“逼近”去年一整年了。
2024年过半,餐饮市场的寒意更重了,不少餐饮人梦碎一地。
03
餐饮业的状况,跟笔者实际的调研感受也是一致的。
我之前去一家常去的餐馆吃饭,门口贴着“转让”两个大字。
说实话,我多少还是有点惊讶的,因为他家的生意平时还算是不错的。
还有一些,也是之前生意很好的餐馆。
现在我发现他们都开始在店外面摆摊了,出一些便宜的、平价的套餐之类的,毕竟“苍蝇腿也是肉”。
今年以来,低价竞争萦绕着餐饮业,都在赔钱赚吆喝,都在走团购。
各大餐饮店如接力般推出系列低价套餐或主动降低餐食价格,遍地都是“9块9”。
比如,人均130元的怂火锅,推出了8元锅底,6.6元的菜品;定位中档消费的大斌家串串火锅,推出了锅底5元起的小火锅;楠火锅提供了9.9元的牛肉;汉堡王推出了9.9元的汉堡;茶颜悦色则有9.9元的奶茶。
比如,乡村基大幅降价,喊出“价格回到2008年”;和府捞面宣布降价,降价幅度在27%-32%;甚至有不少米其林餐厅都开始搞低价套餐。
但在社零和餐饮大盘整体下滑的情况下,美团不仅逆势增长,还交出了一份营收和利润双双超出预期的财报。
2024年Q2美团营收823亿元,同比增长21%;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142%。
最后,顺便再说一句。
经济不景气,土地财政退潮,全国各地的非税收入都上升了不少。
餐饮业,只是当下经济大环境的一个缩影。
我前几天,还在文章说:冬天,可能比很多人预想的要更漫长。
04
不少餐饮老板说:
现在和疫情期间还不一样,当时餐饮业也曾面临现金流难题,但他们都认为是短期现象。
但转眼间,低利润率已经让他们处在“危机”边缘,留下来继续“卷”还是断臂求生,是他们不得不做的一个选择题。
和一些业内人交流,他们告诉笔者,也有一些餐饮门店,活得相对还比较好。
相比其他店型,夫妻店的存活期限更长;一些三四五六线城市,越是低端的品牌,越受欢迎,活得也越好。
这两年,国内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型。
经济学诺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曾说:“经济的每一次重大转变,都是财富重新分配的机会。”
你会发现,这几年但凡跟下沉市场相关的生意和模式都还活得不错,小店比大店活得相对滋润些。
现在有这么一句话:在大城市开小店,在小城市开大店。
这里的下沉市场,也就是三四五六七八线城市,这里覆盖了中国超过70%的人口,市场消费规模超过20万亿。
对于企业这不仅是对市场的一次重新认识,更多的是对当前消费趋势的一种妥协。
因为,要么适应,要么灭亡。
普通人也被裹挟在这场洪流之中,机会就藏在时代趋势的变化之中,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活法。
习惯了“奔跑”的我们,也真该学会适应“走路”了。
未来一段时间,大趋势可能少了,要学着去捕捉小浪花。
最后,笔者再唠叨一句。
大家还是要谨慎为主,适当降低预期,不胡乱加杠杆投资,更不要轻易辞职,胡乱创业,创业尽量以“小而美”为主,不要盲目扩张规模。
守住辛苦赚来的财富,稳定才是经济下行守护家庭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