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侵乌战争一周年,中国提出12点停火止战建议,乌克兰明确拒绝停火,但泽连斯基总统希望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会谈。西方则普遍质疑中国表面公允,实则把侵略者与被侵略者一篓子装的偏袒立场。
在中国发表12点立场之前,联合国大会以绝对多数通过要求俄罗斯从乌克兰撤军提案,表明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清楚地认识到,解铃还需系铃人,俄罗斯一年前发动了侵乌战争,那么,只要俄罗斯肯撤出乌克兰,战争就会立即停止。但是,中国投了弃权票,这使得中国随后公布的停火止战协议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说服力。
12点停火建议中首当其冲是“尊重各国主权”,这是中方一贯强调的立场。但是,在俄罗斯严重损害乌克兰主权而不是后者损害前者主权的情况下,中方还在用“尊重各国主权”来模糊俄罗斯侵犯乌克兰主权的事实被指是很难有说服力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对美国广播公司表示:"你知道中国的计划有12点。如果他们对第一点,即尊重主权是认真的,那么这场战争可能明天就会结束。"布林肯批评中国“脚踏两只船”,一方面,扮演中立和寻求和平的角色,另一方面,完全采纳了俄罗斯关于这场战争的叙述。
中国12点建议避免谴责俄罗斯侵乌,避免使用战争一词,把侵略战争称之为“乌克兰危机”,同时以“防止形成阵营对抗”、“停止单边制裁”批评西方制裁俄罗斯侵乌。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则直截了当批评中国和平提议“没有多大可信度”,因为,“首先,中国没有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的非法侵略;其次,中国在俄罗斯侵乌前几天与俄方达成合作无上限的协议”。
还有一些分析指出,俄乌战争爆发后,乌克兰一直希望中国发挥止战作用,但是,中国一直区别对待俄乌。中国主管外交的负责人王毅近日前往莫斯科示好,大谈中俄关系坚如磐石,却不肯前往乌克兰、倾听基辅的意见。欧盟外交事务与安全高级代表博雷利认为中国的12点提议“不是一个和平计划”,而是中国重申其一贯立场。他在联合国安理会表示,如果要让这一和平计划具有“可行性”,“中国人同样应该前往基辅”。
乌克兰对中方的表现一直留有余地,现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再次表示愿意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谈,如果中方真想要扮演调停和中立角色,那么这至少是一个机会。
中国既要又要?美国务卿反驳北京调停乌克兰立场
2023年2月24日,俄乌战争一周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发表讲话。
中国外交部周五(2月24日)在其官网上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美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周五当天对媒体回应说,中国的计划是“既要又要”,并不是真正地促进和平。但也有专家分析,中国在这份文件中也对俄罗斯提出了警告。
布林肯周五早上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采访时首先就回应了中国的12点计划,他说,中国计划有12点,如果他们对其中第一点,也就是主权问题是认真的话,这场战争明天就可以结束。但中国是既要又要。他一方面想显示自己是中立的,是想要和平的,与此同时,他又在宣扬俄罗斯对战争的错误言论。
“中国没有公信力”
《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这份文件显示,中国显然是想停战的。文件的第三条提出“停火止战”。但它的说法是,“冲突战争没有赢家”,中方支持俄乌相向而行,最终达成全面停火。
但布林肯周五在联合国安理会有关乌克兰的专门会议上,又不点名地批评中国的立场,“安理会的成员不应掉入虚假的词藻中,去呼吁双方都停战,或是以和平的名义呼吁其他国家不要去支持乌克兰;这个理事会的成员不应一方面支持和平,一方面又去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而且还是以联合国《宪章》的名义。”
实际上,对中国的12点计划提出反对意见的不仅是布林肯。据新闻网站政客(Politico)报道,欧盟外交政策发言人马斯拉里(Nabila Massrali)周五当天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的立场错误地聚焦于所谓的‘各国的合理安全利益和关切’,这实际上是想为俄罗斯非法入侵提供一种正当性,模糊入侵者与被侵略者的角色。”
无独有偶,北约(NATO)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也在周五对外界回应说,“中国并没有太多的公信力。他们至今没有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他还强调,有迹象表明,中国正计划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
2023年2月24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举行新闻发布会时对中国的和平计划回应说,“中国并没有太多的公信力。他们至今没有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他还强调,有迹象表明,中国正计划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法新社图片)
乌克兰要俄罗斯撤军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周五则对中国的和平计划回应说,他也并不认为中国提供的是一个具体的和平计划,他强调,任何真正的和平计划都只能由战争正在发生的所在国提出。但他对立场文件中的一些想法表示欢迎,尤其是其中提及遵守国际法、尊重领土完整的说法。另外,泽连斯基的一位高级顾问周五对外表示,任何和平计划都应该包括让俄罗斯撤回到1991年乌克兰独立后的国境线以外。
德国政府发言人周五也对中国提出的和平计划表示欢迎,但认为其中缺失关键的要件,包括“让俄罗斯撤军”。
中国对俄乌战争的这种暧昧态度,外界并不感到惊讶,这似乎也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中国一贯的态度。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RAND)中国问题专家何天睦(Timothy Heath)认为,从中国公布的12点建议看来,中国也想结束这场战争,因为这符合他们的利益,但中国显然无法提出更明确的计划,“任何(明确的)建议要么得罪俄罗斯,要么得罪乌克兰和西方,所以中国只能退而求其次,发出这种模糊的声明,而实际上并没有如何结束这场战争的真实意见。”
他强调,中国的处境实际很尴尬。中国显然不愿意看到俄罗斯失败,因为这样的话会让中国被世界孤立,并更容易受到西方的压力。但另一方面,中国不能公开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因为这违背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即主权完整不可侵犯,而且中国的经济依赖于西方,中国不能在这个问题上惹怒美国和欧洲。
让人意外的第八点?
中国的立场文件在第二条还批驳了“冷战思维”。它的说法是,一国的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防止形成阵营对抗,共同维护亚欧大陆和平稳定。
美国艾德菲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政治学教授王维正告诉记者,这种说法表明,中国实际是接受了俄罗斯的战争叙事,“因为俄罗斯的讲法就是冷战结束已经三十年,但北约不断向东扩张,连乌克兰现在都要加入。所以,他(中国)实际接受了俄罗斯的讲法,俄乌战争其实是西方紧逼造成的,是北约扩张造成的。”王维正补充说,中方只是不方便明确把这种意思讲出来,所以在第二条予以暗示。
这份此前就广受关注的文件,似乎并没有太超出外界的预料。但文件的第八条还是引起了外界的兴趣。第八条声称要减少战略风险,“核武器用不得,核战争打不得”,并且反对任何国家在任何情况下研发、使用生化武器。
王维正认为,这实际是中方在警告俄罗斯,“这一点中国依然没有明确指出来是俄罗斯,但我觉得他是在暗批俄罗斯,基本上就是警告俄罗斯不要这样做。”
本周二,俄罗斯宣布将暂停与美国签署旨在限制核武器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普京在当天的讲话中还警告,他已经签署了一项命令,让一系列新的地面战略武器系统开启为战备状态。俄罗斯这一举动立即引来西方反弹。布林肯当天表示,普京的这一做法“极为不幸而且不负责任”;斯托尔滕贝格则敦促普京要慎重考虑。
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海军分析中心 (CNA)资深俄罗斯问题专家伊丽莎白·威什尼克(Elizabeth Wishnick)对本台分析,中国立场文件中只有这一条算是比较新的,但她仍然认为这并不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警告,“警告意味着,一旦有某种行为发生,比如有使用核武器,就会采取相应的反应措施,但中国并没有对俄罗斯施加任何压力,至少不是公开的压力,中国没有对俄罗斯施加任何经济压力等等。”她强调,中国反而去支持俄罗斯的宣传论调,并且在联合国以某种形式支持俄罗斯。
联合国大会以141票支持、7票反对、23票弃权通过决议案,要求俄罗斯立即撤出乌克兰。(法新社)
联合国23日召开大会,以141票赞成、7票反对的比数通过决议文,要求俄罗斯“立即无条件”从乌克兰撤军。包含中国、印度在内,有32国弃权。
俄罗斯侵乌战争一周年,中国提出12点停火止战建议,乌克兰明确拒绝停火,但泽连斯基总统希望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会谈。西方则普遍质疑中国表面公允,实则把侵略者与被侵略者一篓子装的偏袒立场。
在中国发表12点立场之前,联合国大会以绝对多数通过要求俄罗斯从乌克兰撤军提案,表明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清楚地认识到,解铃还需系铃人,俄罗斯一年前发动了侵乌战争,那么,只要俄罗斯肯撤出乌克兰,战争就会立即停止。但是,中国投了弃权票,这使得中国随后公布的停火止战协议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说服力。
12点停火建议中首当其冲是“尊重各国主权”,这是中方一贯强调的立场。但是,在俄罗斯严重损害乌克兰主权而不是后者损害前者主权的情况下,中方还在用“尊重各国主权”来模糊俄罗斯侵犯乌克兰主权的事实被指是很难有说服力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对美国广播公司表示:"你知道中国的计划有12点。如果他们对第一点,即尊重主权是认真的,那么这场战争可能明天就会结束。"布林肯批评中国“脚踏两只船”,一方面,扮演中立和寻求和平的角色,另一方面,完全采纳了俄罗斯关于这场战争的叙述。
中国12点建议避免谴责俄罗斯侵乌,避免使用战争一词,把侵略战争称之为“乌克兰危机”,同时以“防止形成阵营对抗”、“停止单边制裁”批评西方制裁俄罗斯侵乌。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则直截了当批评中国和平提议“没有多大可信度”,因为,“首先,中国没有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的非法侵略;其次,中国在俄罗斯侵乌前几天与俄方达成合作无上限的协议”。
还有一些分析指出,俄乌战争爆发后,乌克兰一直希望中国发挥止战作用,但是,中国一直区别对待俄乌。中国主管外交的负责人王毅近日前往莫斯科示好,大谈中俄关系坚如磐石,却不肯前往乌克兰、倾听基辅的意见。欧盟外交事务与安全高级代表博雷利认为中国的12点提议“不是一个和平计划”,而是中国重申其一贯立场。他在联合国安理会表示,如果要让这一和平计划具有“可行性”,“中国人同样应该前往基辅”。
乌克兰对中方的表现一直留有余地,现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再次表示愿意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谈,如果中方真想要扮演调停和中立角色,那么这至少是一个机会。
中国既要又要?美国务卿反驳北京调停乌克兰立场
2023年2月24日,俄乌战争一周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发表讲话。
中国外交部周五(2月24日)在其官网上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美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周五当天对媒体回应说,中国的计划是“既要又要”,并不是真正地促进和平。但也有专家分析,中国在这份文件中也对俄罗斯提出了警告。
布林肯周五早上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采访时首先就回应了中国的12点计划,他说,中国计划有12点,如果他们对其中第一点,也就是主权问题是认真的话,这场战争明天就可以结束。但中国是既要又要。他一方面想显示自己是中立的,是想要和平的,与此同时,他又在宣扬俄罗斯对战争的错误言论。
“中国没有公信力”
《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这份文件显示,中国显然是想停战的。文件的第三条提出“停火止战”。但它的说法是,“冲突战争没有赢家”,中方支持俄乌相向而行,最终达成全面停火。
但布林肯周五在联合国安理会有关乌克兰的专门会议上,又不点名地批评中国的立场,“安理会的成员不应掉入虚假的词藻中,去呼吁双方都停战,或是以和平的名义呼吁其他国家不要去支持乌克兰;这个理事会的成员不应一方面支持和平,一方面又去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而且还是以联合国《宪章》的名义。”
实际上,对中国的12点计划提出反对意见的不仅是布林肯。据新闻网站政客(Politico)报道,欧盟外交政策发言人马斯拉里(Nabila Massrali)周五当天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的立场错误地聚焦于所谓的‘各国的合理安全利益和关切’,这实际上是想为俄罗斯非法入侵提供一种正当性,模糊入侵者与被侵略者的角色。”
无独有偶,北约(NATO)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也在周五对外界回应说,“中国并没有太多的公信力。他们至今没有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他还强调,有迹象表明,中国正计划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
2023年2月24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举行新闻发布会时对中国的和平计划回应说,“中国并没有太多的公信力。他们至今没有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他还强调,有迹象表明,中国正计划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法新社图片)
乌克兰要俄罗斯撤军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周五则对中国的和平计划回应说,他也并不认为中国提供的是一个具体的和平计划,他强调,任何真正的和平计划都只能由战争正在发生的所在国提出。但他对立场文件中的一些想法表示欢迎,尤其是其中提及遵守国际法、尊重领土完整的说法。另外,泽连斯基的一位高级顾问周五对外表示,任何和平计划都应该包括让俄罗斯撤回到1991年乌克兰独立后的国境线以外。
德国政府发言人周五也对中国提出的和平计划表示欢迎,但认为其中缺失关键的要件,包括“让俄罗斯撤军”。
中国对俄乌战争的这种暧昧态度,外界并不感到惊讶,这似乎也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中国一贯的态度。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RAND)中国问题专家何天睦(Timothy Heath)认为,从中国公布的12点建议看来,中国也想结束这场战争,因为这符合他们的利益,但中国显然无法提出更明确的计划,“任何(明确的)建议要么得罪俄罗斯,要么得罪乌克兰和西方,所以中国只能退而求其次,发出这种模糊的声明,而实际上并没有如何结束这场战争的真实意见。”
他强调,中国的处境实际很尴尬。中国显然不愿意看到俄罗斯失败,因为这样的话会让中国被世界孤立,并更容易受到西方的压力。但另一方面,中国不能公开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因为这违背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即主权完整不可侵犯,而且中国的经济依赖于西方,中国不能在这个问题上惹怒美国和欧洲。
让人意外的第八点?
中国的立场文件在第二条还批驳了“冷战思维”。它的说法是,一国的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防止形成阵营对抗,共同维护亚欧大陆和平稳定。
美国艾德菲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政治学教授王维正告诉记者,这种说法表明,中国实际是接受了俄罗斯的战争叙事,“因为俄罗斯的讲法就是冷战结束已经三十年,但北约不断向东扩张,连乌克兰现在都要加入。所以,他(中国)实际接受了俄罗斯的讲法,俄乌战争其实是西方紧逼造成的,是北约扩张造成的。”王维正补充说,中方只是不方便明确把这种意思讲出来,所以在第二条予以暗示。
这份此前就广受关注的文件,似乎并没有太超出外界的预料。但文件的第八条还是引起了外界的兴趣。第八条声称要减少战略风险,“核武器用不得,核战争打不得”,并且反对任何国家在任何情况下研发、使用生化武器。
王维正认为,这实际是中方在警告俄罗斯,“这一点中国依然没有明确指出来是俄罗斯,但我觉得他是在暗批俄罗斯,基本上就是警告俄罗斯不要这样做。”
本周二,俄罗斯宣布将暂停与美国签署旨在限制核武器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普京在当天的讲话中还警告,他已经签署了一项命令,让一系列新的地面战略武器系统开启为战备状态。俄罗斯这一举动立即引来西方反弹。布林肯当天表示,普京的这一做法“极为不幸而且不负责任”;斯托尔滕贝格则敦促普京要慎重考虑。
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海军分析中心 (CNA)资深俄罗斯问题专家伊丽莎白·威什尼克(Elizabeth Wishnick)对本台分析,中国立场文件中只有这一条算是比较新的,但她仍然认为这并不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警告,“警告意味着,一旦有某种行为发生,比如有使用核武器,就会采取相应的反应措施,但中国并没有对俄罗斯施加任何压力,至少不是公开的压力,中国没有对俄罗斯施加任何经济压力等等。”她强调,中国反而去支持俄罗斯的宣传论调,并且在联合国以某种形式支持俄罗斯。
联合国大会以141票支持、7票反对、23票弃权通过决议案,要求俄罗斯立即撤出乌克兰。(法新社)
联合国23日召开大会,以141票赞成、7票反对的比数通过决议文,要求俄罗斯“立即无条件”从乌克兰撤军。包含中国、印度在内,有32国弃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