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训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的画面疯传全球,引起争议。但中国方面随即启动审查机制,不但删除影片,连带有特鲁多、创造条件,乃至于中国网友对特鲁多的暱称“小土豆”、Potato等词的网文也被删除。尽管中国有网民多支持习近平训斥特鲁多称解气,但也有评论指习近平指责特鲁多将谈话内容报告给媒体,不仅不懂民主国家遵守民众知情权,而且特鲁多面告习近平的是对中国干预加拿大选举不满,习近平训斥反而失态丢分。
据中央社署名邱国强今天引述消息报道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6日当面指责加拿大总理特鲁多(Justin Trudeau)1,说他不该泄漏两人在20国集团高峰会场边闭门会谈中谈话的内容。但习近平训斥特鲁多却惹议,画面及文字遭中国网络封全面杀。
据综合中国网络讯息与美国之音(VOA)中文网消息,参与这一审查行动的网络平台包括微博、微信、百度、抖音、知乎、哔哩哔哩等。据消息,这项行动一致的审查指令是否来自中国官方,目前无法确定。但中国各网络平台有时会“主动审查”可能的敏感词,避免因此发生网络群体事件,进而被官方惩罚。
这段画面显示,出席20国集团巴厘岛峰会的习近平和特鲁多6日在场外相遇时,习近平对特鲁多将两人稍早前的私下谈话内容向加拿大媒体简报表达不满,指此举“不合适”。特鲁多虽以“加拿大信奉自由、公开和坦诚的对话”回应,但习近平却面露不耐,并强调要“创造条件”,随即离去。
不久,这段画面迅速在推特(Twitter)上传遍,并被全球各大媒体广为报道。此后,相关画面及文字报导也陆续在中国网络上流传,并有立场爱国的网络写手力挺习近平,并批判特鲁多及加拿大。但中国官媒完全没有提及此事。
据消息,官方唯一就此事评论的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她17日在回答外媒询问时说,此事不应该被视为“批评或指责任何人”。而中国从不干预他国内政,而中加关系近年来“面临困难,责任不在中方”。而中方愿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加方坦诚交流,希望加拿大采取行动,为改善中加关系“创造条件”。
但中国各网络平台随即展开了维稳机制,将“特鲁多”(杜鲁道)、“加拿大总理”,“创造条件”等相关词汇,乃至于中国网友对特鲁多的暱称“小土豆”、Potato等词汇,都列为敏感词,只要发布便自动遭到删除。连俄罗斯官媒在新浪微博上发布的相关消息,5分钟后也被删除。
但根据消息,在新浪微博上,“蓝V”(官方帐号)及部分“黄V”(名人认证帐号)的少数相关文章,则未被屏蔽。据中国数字时代编辑刘力朋分析,这些文章是被审查后才准许贴出的,并不代表审查尺度有所放松。
该消息称,尽管如此,这并不代表中国网友对此事不感兴趣。在抖音上,有关“特鲁多”的搜索建议里,出现了“特鲁多不合适”、“特鲁多被骂视频”、“特鲁多G20握手”等词,显示大量网友用这些词句搜索相关内容。
由于特鲁多的父亲老特鲁多(Pierre Trudeau)也曾担任加拿大总理,报导指出,在百度上若输入“特鲁多”,显示的第一个结果便是老特鲁多,还特别注明“特鲁多一般指皮埃尔.特鲁多,加拿大第15任总理”。
据中央社引述消息说,同样测试父子两代都曾任美国总统的布什父子,百度显示的第1个结果却是2001至2009年任总统的布什(George W.Bush),而非他1989至1993年任总统的父亲老布什(George H.W.Bush)
习近平“教训”特鲁多余波震荡
习近平闭关三年初登国际大会场G20,一口气会见许多国家领导人,尤其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峰会之后,央视报道称习近平为中美关系指明了方向,习主席很风光,然而不料半路杀出一个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中国官媒从来十分严谨地处理最高领导人言论,这场言论交锋让外界一窥习近平罕见的一面。
习特会对习近平来说可能是一个事故,因为中加关系一直紧张,中方有意冷淡对方,没有安排与加方举行正式会谈。但是,特鲁多抓住了会议间隙的机会,找到习交谈十几分钟,主要谈的是加方批评中方干预加拿大事务以及俄罗斯侵乌等问题,加方随后向媒体做了简要通报,然后有了次日的习特再会,从视频看,习努力地保持着笑容,但说出的话却是冰冷的,习指责他泄露了双方前一天简短会谈的细节。
习近平的语言
加拿大记者拍摄的视频显示,习近平情绪明显有些激动,他对特鲁多说,他不该把私下谈话泄漏给媒体,“这不合适啊”,“而且我们也不是那样进行的。”翻译完这句话,习近平又说:“如果有诚心,咱们就应互相尊重的态度来进行很好的沟通。”未等翻译说完,习接着说:“否则,这个结果就不好说了。”
特鲁多意识到准备转身的习在责备他,未能翻译说完回应,“在加拿大,我们相信自由、公开和坦诚的对话,我们将会继续这么做,我们将继续期待能进行建设性的合作,但也会有双方意见不同的地方。”特鲁多回应习近平时目光直视,后者却在闪避,或者无法用目光直接交流。
习打断了翻译,举起双手,平放在身前,结束了谈话,与特鲁多握手并说:“创造条件,创造条件。”然后走开了。但视频还有余音,多家媒体分析这是习近平转身离去时说的一句话:“很天真。”
西方舆论的反应
加拿大记者拍下了在公众场合总是小心翼翼的中国领导人的另外一种表现。“否则,这个结果就不好说了”,这句话被解读明显带有威胁的性质,曾于2009年至2012年担任加拿大驻华大使的马大维(David Mulroney)对纽约时报表示:“简直就像是大叔对小男孩的训诫。”他说,加拿大人看到这一视频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特鲁多敢于对抗是件好事”,但令人不安的是,特鲁多仅仅因为公开反对中国干预加拿大选举就受到这样的斥责。
西方社会是一个民主透明的体制,领导人与另一个国家领导人的对话,谈话,一般情况下,几乎不具有保密性质,因为媒体在追踪,与其不报,不如主动向媒体通报要点。特鲁多政府向媒体简要通报与中国领导人交谈内容,丝毫不过分。而且交谈的内容直接涉及中国干涉加拿大事务,更是十分地有必要。
习近平觉得加方的做法过分,因为习近平来自一个封闭的专制体制,而他本人又是这个体制高高在上的独裁者,平时说话,发表指示,颐指气使,四周言听计从。本国的媒体都在控制或自律之中,对领导人的谈话都要谨慎处理,即使知道内情,也不敢擅自透露。
习责备特鲁多的一番对话,让不少观察人士联想到习近平还是国家副主席时,访问墨西哥会见华侨社团时留下的一段批评西方的即兴发言,“有些吃饱了没事干的外国人,对我们的事情指手画脚。”
法新社评论,一个中国领导人如此公开且自发地表露不满极其罕见。多伦多星报专栏作家苏珊·德拉科特评论:“被中国领袖教训何谓保密责任,有点像被特朗普教训何谓外交。”
中国封锁消息
习平时很少对外即兴发言,都是有管控的,或者秘书写好稿件,照本宣科,或者有随从应对。这次的G20会场是一个很特殊的场合,会议间隙,领导人可在大厅相遇。特鲁多单刀直入,利用短暂休息的间隙找到习,习当时的反应不得而知,因为中方是保密的,不要说官方媒体,就连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被问及时,也只是一句无可奉告,这是中方对待本国领导人以及处理领导人信息的传统方式。
习近平责备特鲁多,犹如教师爷教训小学生的场面在外部世界反应这么大,几乎风靡全球视频,却在中国严密封锁,悄无人知。一些关键词,甚至连特鲁多的昵称“小土豆”也被临时管制。本来一些爱国主义网民反用小土豆,得意地宣称“小土豆被削皮”,来凸显习主席怒斥特鲁多的霸气。
报道G20的中国媒体代表团很庞大,但全世界都在报道的这件事他们不会报。习近平发火的新闻传遍世界,唯独中国人不知。根据华尔街日报,周四,特鲁多在中国微博平台上的账号似乎无法搜索到。尽管特鲁多的微博账号没有被删除,但对他经过验证的账号的搜索结果却是空白。搜索“特鲁多”三个字,得到的结果只有被批准的新闻来源发布的零星帖子,普通用户发布的帖子全看不到。美国之音18日报道说,中国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全面审查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有关的贴文和关键词,禁止讨论他与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峰会场边的短暂交谈。
动静太大了,中国外交部不得不出面说话,星期四,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强调习近平对特鲁多的谈话不应该被视为“批评或指责任何人”,习近平不耐烦地摆脱特鲁多时说的一句“创造条件,创造条件”,也被毛宁随即拿来,说是近年来中加关系困难,加拿大应主动“创造条件”。
G20峰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训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的画面疯传全球,引起争议。但中国方面随即启动审查机制,不但删除影片,连带有特鲁多、创造条件,乃至于中国网友对特鲁多的暱称“小土豆”、Potato等词的网文也被删除。尽管中国有网民多支持习近平训斥特鲁多称解气,但也有评论指习近平指责特鲁多将谈话内容报告给媒体,不仅不懂民主国家遵守民众知情权,而且特鲁多面告习近平的是对中国干预加拿大选举不满,习近平训斥反而失态丢分。
据中央社署名邱国强今天引述消息报道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6日当面指责加拿大总理特鲁多(Justin Trudeau)1,说他不该泄漏两人在20国集团高峰会场边闭门会谈中谈话的内容。但习近平训斥特鲁多却惹议,画面及文字遭中国网络封全面杀。
据综合中国网络讯息与美国之音(VOA)中文网消息,参与这一审查行动的网络平台包括微博、微信、百度、抖音、知乎、哔哩哔哩等。据消息,这项行动一致的审查指令是否来自中国官方,目前无法确定。但中国各网络平台有时会“主动审查”可能的敏感词,避免因此发生网络群体事件,进而被官方惩罚。
这段画面显示,出席20国集团巴厘岛峰会的习近平和特鲁多6日在场外相遇时,习近平对特鲁多将两人稍早前的私下谈话内容向加拿大媒体简报表达不满,指此举“不合适”。特鲁多虽以“加拿大信奉自由、公开和坦诚的对话”回应,但习近平却面露不耐,并强调要“创造条件”,随即离去。
不久,这段画面迅速在推特(Twitter)上传遍,并被全球各大媒体广为报道。此后,相关画面及文字报导也陆续在中国网络上流传,并有立场爱国的网络写手力挺习近平,并批判特鲁多及加拿大。但中国官媒完全没有提及此事。
据消息,官方唯一就此事评论的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她17日在回答外媒询问时说,此事不应该被视为“批评或指责任何人”。而中国从不干预他国内政,而中加关系近年来“面临困难,责任不在中方”。而中方愿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加方坦诚交流,希望加拿大采取行动,为改善中加关系“创造条件”。
但中国各网络平台随即展开了维稳机制,将“特鲁多”(杜鲁道)、“加拿大总理”,“创造条件”等相关词汇,乃至于中国网友对特鲁多的暱称“小土豆”、Potato等词汇,都列为敏感词,只要发布便自动遭到删除。连俄罗斯官媒在新浪微博上发布的相关消息,5分钟后也被删除。
但根据消息,在新浪微博上,“蓝V”(官方帐号)及部分“黄V”(名人认证帐号)的少数相关文章,则未被屏蔽。据中国数字时代编辑刘力朋分析,这些文章是被审查后才准许贴出的,并不代表审查尺度有所放松。
该消息称,尽管如此,这并不代表中国网友对此事不感兴趣。在抖音上,有关“特鲁多”的搜索建议里,出现了“特鲁多不合适”、“特鲁多被骂视频”、“特鲁多G20握手”等词,显示大量网友用这些词句搜索相关内容。
由于特鲁多的父亲老特鲁多(Pierre Trudeau)也曾担任加拿大总理,报导指出,在百度上若输入“特鲁多”,显示的第一个结果便是老特鲁多,还特别注明“特鲁多一般指皮埃尔.特鲁多,加拿大第15任总理”。
据中央社引述消息说,同样测试父子两代都曾任美国总统的布什父子,百度显示的第1个结果却是2001至2009年任总统的布什(George W.Bush),而非他1989至1993年任总统的父亲老布什(George H.W.Bush)
习近平“教训”特鲁多余波震荡
习近平闭关三年初登国际大会场G20,一口气会见许多国家领导人,尤其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峰会之后,央视报道称习近平为中美关系指明了方向,习主席很风光,然而不料半路杀出一个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中国官媒从来十分严谨地处理最高领导人言论,这场言论交锋让外界一窥习近平罕见的一面。
习特会对习近平来说可能是一个事故,因为中加关系一直紧张,中方有意冷淡对方,没有安排与加方举行正式会谈。但是,特鲁多抓住了会议间隙的机会,找到习交谈十几分钟,主要谈的是加方批评中方干预加拿大事务以及俄罗斯侵乌等问题,加方随后向媒体做了简要通报,然后有了次日的习特再会,从视频看,习努力地保持着笑容,但说出的话却是冰冷的,习指责他泄露了双方前一天简短会谈的细节。
习近平的语言
加拿大记者拍摄的视频显示,习近平情绪明显有些激动,他对特鲁多说,他不该把私下谈话泄漏给媒体,“这不合适啊”,“而且我们也不是那样进行的。”翻译完这句话,习近平又说:“如果有诚心,咱们就应互相尊重的态度来进行很好的沟通。”未等翻译说完,习接着说:“否则,这个结果就不好说了。”
特鲁多意识到准备转身的习在责备他,未能翻译说完回应,“在加拿大,我们相信自由、公开和坦诚的对话,我们将会继续这么做,我们将继续期待能进行建设性的合作,但也会有双方意见不同的地方。”特鲁多回应习近平时目光直视,后者却在闪避,或者无法用目光直接交流。
习打断了翻译,举起双手,平放在身前,结束了谈话,与特鲁多握手并说:“创造条件,创造条件。”然后走开了。但视频还有余音,多家媒体分析这是习近平转身离去时说的一句话:“很天真。”
西方舆论的反应
加拿大记者拍下了在公众场合总是小心翼翼的中国领导人的另外一种表现。“否则,这个结果就不好说了”,这句话被解读明显带有威胁的性质,曾于2009年至2012年担任加拿大驻华大使的马大维(David Mulroney)对纽约时报表示:“简直就像是大叔对小男孩的训诫。”他说,加拿大人看到这一视频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特鲁多敢于对抗是件好事”,但令人不安的是,特鲁多仅仅因为公开反对中国干预加拿大选举就受到这样的斥责。
西方社会是一个民主透明的体制,领导人与另一个国家领导人的对话,谈话,一般情况下,几乎不具有保密性质,因为媒体在追踪,与其不报,不如主动向媒体通报要点。特鲁多政府向媒体简要通报与中国领导人交谈内容,丝毫不过分。而且交谈的内容直接涉及中国干涉加拿大事务,更是十分地有必要。
习近平觉得加方的做法过分,因为习近平来自一个封闭的专制体制,而他本人又是这个体制高高在上的独裁者,平时说话,发表指示,颐指气使,四周言听计从。本国的媒体都在控制或自律之中,对领导人的谈话都要谨慎处理,即使知道内情,也不敢擅自透露。
习责备特鲁多的一番对话,让不少观察人士联想到习近平还是国家副主席时,访问墨西哥会见华侨社团时留下的一段批评西方的即兴发言,“有些吃饱了没事干的外国人,对我们的事情指手画脚。”
法新社评论,一个中国领导人如此公开且自发地表露不满极其罕见。多伦多星报专栏作家苏珊·德拉科特评论:“被中国领袖教训何谓保密责任,有点像被特朗普教训何谓外交。”
中国封锁消息
习平时很少对外即兴发言,都是有管控的,或者秘书写好稿件,照本宣科,或者有随从应对。这次的G20会场是一个很特殊的场合,会议间隙,领导人可在大厅相遇。特鲁多单刀直入,利用短暂休息的间隙找到习,习当时的反应不得而知,因为中方是保密的,不要说官方媒体,就连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被问及时,也只是一句无可奉告,这是中方对待本国领导人以及处理领导人信息的传统方式。
习近平责备特鲁多,犹如教师爷教训小学生的场面在外部世界反应这么大,几乎风靡全球视频,却在中国严密封锁,悄无人知。一些关键词,甚至连特鲁多的昵称“小土豆”也被临时管制。本来一些爱国主义网民反用小土豆,得意地宣称“小土豆被削皮”,来凸显习主席怒斥特鲁多的霸气。
报道G20的中国媒体代表团很庞大,但全世界都在报道的这件事他们不会报。习近平发火的新闻传遍世界,唯独中国人不知。根据华尔街日报,周四,特鲁多在中国微博平台上的账号似乎无法搜索到。尽管特鲁多的微博账号没有被删除,但对他经过验证的账号的搜索结果却是空白。搜索“特鲁多”三个字,得到的结果只有被批准的新闻来源发布的零星帖子,普通用户发布的帖子全看不到。美国之音18日报道说,中国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全面审查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有关的贴文和关键词,禁止讨论他与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峰会场边的短暂交谈。
动静太大了,中国外交部不得不出面说话,星期四,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强调习近平对特鲁多的谈话不应该被视为“批评或指责任何人”,习近平不耐烦地摆脱特鲁多时说的一句“创造条件,创造条件”,也被毛宁随即拿来,说是近年来中加关系困难,加拿大应主动“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