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复旦学者的中国人私生活调查:00后性爱降级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12月11日 14点53分 PT
  返回列表
21039 阅读
12 评论
一条

今年2月,

我们拜访了北京大学的於嘉教授,

她致力于人口、家庭、婚姻与性领域的研究,

此前她与北大、复旦的几位学者一起,

发起了《中国人私生活质量调查》,

收集到7733份关于性生活的问卷,

其中可以窥见90后、00后的性爱观念变化,

於嘉发现,“经济形势越差,年轻人性活跃度越低”、

“90后、00后男性的性观念越来越趋于保守”

00后已经“性爱降级”。


於嘉来到天坛相亲角



北大未名湖冰场上玩耍的年轻人

性与生育紧密相连,

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

2023年我国新出生人口902万,

比2022年下降了54万,

连续第二年人口负增长,

生育率下降的背后,

是中国人的性与爱观念的悄然变化。

我们与於嘉老师做了一次畅聊,

还去了北京顶流天坛相亲角,

体验了一把来自当代婚育市场的检视。

编辑:刘亚萌

责编:陈子文







雅兰:您做《中国人私生活质量调查》,为什么性这件事情,它是社会学研究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口?

於嘉:结婚就会涉及到性,不结婚也会涉及到性,它是人类的一个基本生理需求。

但性也是一个社会属性的东西。比如大家很熟悉的《水浒传》,西门庆就有非常丰富的性生活,武大郎只有一个对象,也不太愿意跟他发生关系。性与阶层,是一个古老的议题,只是说我们现在用量化的方式去研究它。

之前中国人民大学的潘绥铭教授和团队完成了4次“中国人的性”全国总人口随机抽样调查,从2000年开始每5年一次,到了2015年之后,数据就没有更新了(注:潘绥铭教授于2014年退休),那我们觉得这个还需要继续调查和记录。

这次调查是北大的我和张春泥老师、复旦大学的骆为祥老师组织实施的,历经三年左右完成了报告,总共收到7733份有效问卷。后续我们用调查来的数据,做了很多其他的研究,比如出轨如何影响抑郁情绪、女性性变革等等。



未名湖冰场,玩耍的家庭



80、90后中产往往十分忙碌

雅兰:这次调查里面有哪些让你觉得有点意外的结论呢?

於嘉:有很多中产的性生活被剥夺了。

之前我也在网上冲浪,像豆瓣的中年人小组、生活组,有的人会发帖问“姐妹们,已婚的多长时间跟伴侣发生一次性行为?”我就发现大量的跟帖说没有,半年没有、一年没有、生了孩子以后都没有……

当时我看到还是觉得有一点吃惊的,但后来我们的调查数据一出来,跟这些帖子的描述是吻合的。

所谓的中产,其实是非常忙的,压力并不仅仅体现在996上,他可能下班之后大脑都没有停下来,还在想一些工作的事情,这个都会抑制性渴望和性行为

80后90后的中产,也是鸡娃的主体,陪着孩子写作业,也会消耗大量精力,让你没有余力去过性生活。



与於嘉对谈

雅兰:您的报告发布之后,有没有一些结论让大众反应很激烈?

於嘉:是我们做付费性行为研究,发现1970年以前出生的男性大约20%有过付费性行为,1970年以后出生的,比例稍微低一些,大概只有10%。

有人就说你们数据不准确,因为俗语常说“十男九嫖”什么的,其实我们调查出来的比例没有这么高,所以也希望可以去打消大家的顾虑。

雅兰:那就涉及到,调查里怎么保证这些人都做了诚实的回答?

於嘉:对,因为有些行为是违法或违背道德的,肯定有人瞒报。我们运用了非常多的调查技术,设置多重问题去筛选出有效的问卷,只能尽量让他们说出真话





与於嘉行走在北大未名湖畔

雅兰:从年龄段上来说,整体的性观念是越来越开放吗?

於嘉:并不是的,是呈现一个倒U型。也就是70、80、90整体性观念越来越开放,但是00后的并没有比95后更加开放,不过这个主要体现在男性身上,00后的女性是更加开放的。

00后男性越来越保守,可能是因为我们大众文化里都不太能有性出现了嘛,就连接吻也很谨慎。不过也有可能是,00后男性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想的是对女性的限制,将自己排除在外,他们希望自己的伴侣是保守的。

雅兰:性和爱,在年轻人当中也变成了一种快餐式、舒压式的形式?

於嘉:我觉得即便是快餐都是好的,现在关键是快餐大家都不吃了。

从学术界角度来看,经济形势越差,年轻人的性活跃越低美国的研究也会发现类似的情况,经济下行可以解释约1/5年轻人性生活活跃度的下降。

在最年轻的人之中,失业对性生活的破坏力是远大于996的。因为996至少带来一种稳定感。失业后,你会遭遇非常多生活的困顿,没有余力去开展亲密关系。

我自己接触到很多年轻人,会觉得谈恋爱很麻烦,首先影响学习,另外还要考虑大学毕业了,我找工作要不要跟对方在同一个城市。

社会竞争太激烈了,恋爱或性带来的愉悦感,都比不上我考上研、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快乐。



北大校园内的学生们

雅兰:但是跟结婚生娃相比,大学生谈恋爱花费的钱和精力,也还算是少很多的吧?

於嘉:谈恋爱也要花钱的。以北大的学生为例,一个月的生活费大约2000块,如果你要谈恋爱,一个人吃食堂就可以,但两个人就要出去吃点好的,看电影,逢年过节还要互相送点礼物,每个月大概需要额外的1500块。

尤其是在这些非常好的学校里面,女生的家庭条件往往好于男生。

因为如果你是一个男孩,父母对你的教育培养是不惜血本的,哪怕我借钱也要让你去上一个好学校,所以在很好的大学里,男生家庭条件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但是女生的培养,父母一般很佛系,家庭条件好那就多付出,家庭条件不好就少付出。其实能上到北大这样的学校里的,女生基本上都是家庭条件很好的。

所以整体来看,重点大学女生的家境普遍好于男生。这其实也会造成谈恋爱的一些困难,女生的生活费更高一些,你要一起约会,谁出钱?男孩会不会觉得有点自卑?



於嘉与学生在一起

雅兰:我们刚在办公室里见到您的一个学生,她才23岁,说到周围的研究生女同学都不太想着结婚了,您的研究里也说,女研究生的性活跃度是一个低谷,这是为什么呢?

於嘉:她们都专注学习了,其实男研究生在找对象上蛮活跃的。现在流行大女主,搞钱搞事业,你说想谈恋爱,就会被说是“恋爱脑”,好像是说你不够自强自立,表达一种鄙视和嘲讽。

我觉得这是女性群体内部,对于长久以来的“浪漫爱”叙事的反叛,因为的确有过很多女性为了恋爱、家庭放弃了很好的前途,掉到坑里,婚姻最后也不幸福。

但是我觉得,喜欢谈恋爱的人,也没有什么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还是需要被理解和尊重的。

雅兰: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大家虽然对谈恋爱和结婚的意愿在降低,但情感咨询的课程又很火,而且相亲这种形式又重新回来了。

於嘉:去咨询,把恋爱也当做一个事业在经营,减少沟通和时间成本,本质上我觉得是一种效率优先的体现,我不愿意去和这个人慢慢相处。这还算是好的,不好的就会去学PUA什么的。

很多人又重新回到了相亲,好处是什么,直接呀,条件都摆上来,然后筛选。你符合我再跟你见面,你不符合,我就是连见你都不会见你的。



於嘉来到北京天坛相亲角

雅兰:咱们刚刚在天坛相亲角走一圈下来,您有什么感触吗?

於嘉:感觉短婚未育的情况变多了些。集中在85后,男孩女孩都有,现在的80后90后结婚磨合一两年、两三年,不太适合的可能就会离婚了,然后又重新进入到婚恋市场里。

这跟我们看到的数据也是吻合的,离婚率一直在上升,每年离婚对数也一直在增加,其中有很多都是刚结婚不久的人。

刚才我也问了一些叔叔阿姨,他们都提到说这个地方的男孩特别挑剔,到了一定年龄之后,至少在父母眼中婚恋变成了一个男方市场,他可以找学历高的,也可以找学历低的,去开各种条件。目前女性在婚恋市场里,她的“价值”的确还是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变低的。





雅兰:2024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说,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902万,很有意思的是,很多评论都在说这个数字比想象地更多,您怎么看?

於嘉:对我来讲,没有超出预期,去年好像是950多万,下降50万,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下降。我们基于这个数字再去出计算生育率的话,其实中国已经降到了一个非常低的程度。

2021年世界银行统计的总和生育率,中国排世界倒数第七,只比韩国、新加坡、马耳他、乌克兰、波多黎各、英属维尔京群岛几个国家稍高。

人其实是国家发展的一个基础,有多少人退休了要被养,以及有多少人工作去养另外的这些人,跟你未来20年、30年的发展战略相关。



雅兰:中日韩三国生育率都很低,既然新生人口这么重要,为什么东亚女性普遍都不愿意生育了?

於嘉:一来是东亚的家庭主义传统,父母对孩子负有无限的责任,想要孩子养得好,那么一个理性的策略就是少生,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一两个孩子身上。

二来就是女性的选择。现在东亚社会,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已经超过了男性,职场上的成就也很好,但是回到家庭内部,还是要求她们做家务、带孩子。

生孩子能带来快乐,但它只是一方面,如果工作上的成就感超过了制造一个生命带来的成就感,她自然不会去生孩子。

三来就是我们中国独有的计划生育政策,年轻一代已经丧失了关于大家庭的想象,多子多孙这样的愿望会比较少见了。



雅兰:那关于整个社会的生育率和性衰退的问题,您觉得有解法吗?

於嘉:我一直讲东亚社会有个“婚育套餐”一旦你结婚了,基本上就要生孩子,婚内生育非常快速,结婚2年内,三分之二的人都会生育。平均结婚年龄可能28,生孩子就是29、30岁。它绑定在一起,谈恋爱了,紧接着就要考虑买房、买车、养娃的问题,让人压力就特别大。

其实很多北欧国家,已经将结婚和生育彻底松绑了。他们平均生育年龄可能是33岁,平均结婚年龄就是36、37岁了。也就是生育在结婚之前,我也许跟A生娃,但是跟B结婚,都是有可能的。将婚姻和生育解绑,这样 “生育”的这个概念变得轻盈一些,没有那么多附加的、沉重的东西。

另外,推动家庭内部的性别平等,可能是更重要的。

女性在教育和经济上的崛起是势不可挡的,这个时候要你回家生孩子,放弃之前所有的努力,是很难的,那就要保障女性在生育之后的种种的权利。

所以需要推动家庭内部平等分工,做家务、照顾老人和孩子,丈夫也都要出力。像我有个学生之前去北欧一个国家交换过,她说观察到工作日有很多爸爸推着婴儿车,在公园里照顾孩子。

作为长辈,对待年轻人我觉得不要施加太大的压力,不要有集体主义下这种严格的社会时钟,你越催他越不想要去做。可能35岁结婚也行,现在我们的生殖技术也很发达,40岁生孩子也有可能,大家都放松一点。

故乡的水
1 楼
张高丽可以代劳
新中美
2 楼
00后还有一半未成年吧?
B
Baobao6518
3 楼
无聊!
老雷
4 楼
自力更生,自给自足了呗
a
alextelltale
5 楼
唉,去日本散散心吧。
R
ROUTARD
6 楼
这个副叫兽的性生活应该很低级。我难为自己一下,可以帮她升个级。
我是bruce
7 楼
这就是中国(学术圈)!
f
fanghuzhai
8 楼
可能怕被女方讹上, 呵呵
A
Armweak
9 楼
四、五十年前,俺们高中时,男生女生不说话。大学时候鲜有谈恋爱的机会,长得不错的女生看起来都那么神圣,个个都象女神。大学毕业时,很多人不要说性爱,连女生的手都没有拉过,俺就是其中之一。:)那时,谈恋爱大都只有一次,然后步入婚姻的弄堂。在那前后,才有性爱。憋了多少年的自然生理欲望,才得到如饥似渴的发泄,所以结婚后,性爱的兴趣当然甚浓,这种兴趣还要维持一个相当长的时段。 俺从来就认为,绝大多数人的性取向是和异性做爱。现在的年轻人,如果没有大学、高中,甚至初中期间的恋爱和做爱,结婚前数段的恋爱经验,没有人生早期和异性做爱欲望的大量释放,就不可能有现在西方到处都是的同性恋。 异性恋太早太频繁,性伴侣太多,异性恋自然就不再神秘,不再有以前的吸引力了。最后即使没有发展成同性恋,和异性做爱的欲望也会大大减弱。 这种道理太明显了。四十年前的小说里经常形容两个恋人见面时,紧紧拥抱。在他们做完爱达到高潮以后,还会继续紧紧拥抱?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在中国,却被神话成一种神圣的爱情力量。:)
杰瑞王
10 楼
解放前一生都一窝,和经济肯定没关系; 现今,物质社会,小奶狗,囊中羞涩,非常尴尬,只能每天舔屏
有门部关
11 楼
撑的,整天研究别人的内裤。
p
paladindancer
12 楼
被女权骂的, 跟欧洲精芬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