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学者的惊人结论:今非昔比 美国正在大逆转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9年12月8日 6点30分 PT
  返回列表
99786 阅读
46 评论
瞭望智库

今年7月,法国政府宣布将会对跨国科技公司征收3%的数字服务税,谷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等美国公司首当其冲,这一税种引发了美国政府和硅谷行业的不满。

最新消息,12月2日,美国政府表示,拟对价值24亿美元的法国香槟、手袋、奶酪和其他产品征收最高达100%的惩罚性关税,原因是美国认定法国新的数字服务税将损害美国科技公司。

法国方面则进一步回应,如果美国这样做,那将是对整个欧盟“宣战”,欧盟将作为一个整体给予回击。

一场无硝烟的大战,俨然就要爆发。

美国对数字税由敷衍阻挠到直接施加关税威胁,可谓以“美国优先”为核心单边主义思维的又一体现。一直号称是自由市场经济国家的美国,在处理贸易问题时却见不到市场机制的存在和相应的作用,相反却是政府机构的干涉和参与。

真相只有一个。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菲利蓬在排除诸多干扰项后,就得出一个惊人结论——美国已经放弃了自由市场原则,目前已经是一个受到操控的市场。

1

法国人眼中的自由市场

美国经济不自由的结论会把芝加哥学派的徒子徒孙气个半死,但45岁的菲利蓬教授不但结合自身的感性认识,还拿出了详尽数据来证明自己的判断。

1999年从欧洲大陆到美国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时,美国高度竞争的电信业和航空业都给菲利蓬留下了深刻印象。20年过去了,当年的学生已经成了纽约大学伦纳德·斯特恩商学院金融学教授,还加入了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货币政策咨询小组。

不过,相比之下美国市场的变化更大,之前自由市场标杆的色彩已经消退殆尽。

从马斯·皮凯蒂畅销的《21世纪资本论》到托马斯·菲利蓬的这本《大逆转:美国如何放弃自由市场》,法国学者的著作中都带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子,在批判的理论和理论的批判方面尤显犀利。

(托马斯·菲利蓬的书《大逆转:美国如何放弃自由市场》)

在传统经济学概念中,要称得上自由市场,至少市场运作不受政治的随意干预,当前市场中的行为体不会受到特别保护,新的行为体也可以进入市场展开竞争。虽然让市场保持自由有时需要政府干预,但当“看得见的手”允许目前的大公司压制竞争或成功游说以保护高额利润时,市场很难说是自由的。

以这个标尺来衡量美国市场时,菲利蓬得到三个循序渐进式的结论:

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已经减弱,许多行业的集中度很高,领先者的地位稳固,他们的利润率过高;

这种缺乏竞争的状况损害了美国消费者和工人,导致价格上涨、投资减少和生产率增长放缓;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来自政治方面,而不是通常人们认为的技术原因,竞争减少是因为构建起了行业进入壁垒和反垄断执法不力,这种情况在大量的游说和竞选捐款的支持下变得越来越普遍。

 

2

竞争是个好东西,然而美国还有吗?

让菲利蓬感受到美国自由市场魅力不再的诱因,是他个人的钱包体会到了物价变化的冷暖。

20年前美国的机票和上网费用都比法国要低,而现在情况则正好相反。美国的物价相对变贵,他认为原因在于,过去20年里美国经济的大多数部门竞争都有所缓和,集中程度则在缓慢但稳定地上升。同时带来行业领跑公司地位日益稳固,股东获利和收益增加,投资减少,生产率增长则在下降。

只要是看过亚当·斯密或者大卫·李嘉图小白绘本的人,都知道竞争是个好东西:

竞争会促进增长,因为它带来更高的产出和更多的就业;

竞争也会减少不平等,因为竞争会增加工资;

竞争还会鼓励投资,推动企业创新,因为没有什么能像竞争对手的威胁那样逼迫一家公司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改善客户服务。

然而,现在那些领先的美国公司已经减弱了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紧迫感,因为他们领先的地位变得牢不可破。

研究者发现在1982到2012年间,制造业、零售业、批发贸易、服务业、金融业、公用事业和运输业6个行业的集中度都明显提高,领先公司的利润率正在上升,相对优势变得更加持久。与20年前相比,目前行业领袖面临挑战和被取代的可能性较小。

竞争确实会带来赢者通吃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常用的术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但是,当行业集中度提高和企业利润率上升同时出现时,有两种可能的解释:

一种是,行业领跑者的效率越来越高,所以它们的市场份额和利润都在增长,当“明星公司”提升生产率让竞争激烈时,集中带来利润增长是个好消息;

而另一种是,国内竞争减少了,领跑者优势更加稳固,他们的市场份额不受威胁,因此可以收取高价,当国内竞争减少时,集中带来利润增长是个坏消息。

由于投资减少,使得第二种解释更贴近现实。因为历史证据表明,成功的公司和行业保持着高水平的投资。

一般来说,当竞争充满活力时,成功的企业需要吸收更多资源,他们会进行更多投资并雇用更多人手来努力扩大优势。

然而,实际情况是过去20年美国的商业投资一直低位运行,尤其是近年来投资相对于公司利润一直保持低位。即使几轮量化宽松带来的廉价资金都没有刺激大规模投资,这意味着领先者可以凭借优势地位赚到“容易钱”,而不必选择扩大投资。

在美国近年来行业集中度提高与投资之间确实存在负面关系,头部公司的投资和资本份额有所下降,而他们的利润率却在上升。

这带来的后果是,21世纪头十年,所有部门都出现了活力下降的现象,包括传统高增长的信息技术部门也是如此。

那么行业集中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

菲利蓬认为集中来自于两种主要力量:新公司的进入行业并成长,以及现有公司的退出和合并。

首先,现在创立新公司的门槛越来越高。

虽然人们经常听到硅谷车库的创业神话,但事实上现在美国成立不到5年的初创企业数量不及以往。1980年时初创企业占美国企业总数的一半、并雇佣了20%的就业人口。如今这一比例要小得多,初创公司占企业总数的比例下降了约10个百分点,只雇用美国劳动力的10%左右。

其次,大量的并购也让独立企业的数量减少,竞争也随之减弱。

大约在1980年前后,美国有大约5000家上市公司。上市企业数量在1997年达到顶峰,约为7500家。此后上市公司数量减少了一半以上,主要是大量合并造成的。这些并购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巩固在美国市场上的优势地位,使合并后的公司能够增加市场份额并降低成本。

越来越大的公司,越来越弱的竞争,让集中市场在自由道路上渐行渐远。

缺乏竞争的后果是投资更少、生产率更低、增速更慢以及更多的不平等。

 

3

美国消费者悲剧了

虽然有不少经济学家将价格模型做得花团锦簇,但其“硬核”却和菜市场里日常发生的讨价还价没多大区别。价格制定是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博弈,当卖方由于集中而掌握了更大的议价权,相应的,买方就不得不承担更高的价格。

菲利蓬指出美国国内市场已经被寡头垄断所主导,美国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也比他们应该支付的要高。而这种高价是以一种相对柔性的方式实现的,涨幅是循序渐进的,所以很少能立即引起消费者关注。有时总体价格保持不变,但隐性费用增加,波动非常缓慢,以至于人们要花几年时间才能发现显著差异。

在温水煮青蛙式的涨价过程中,“青蛙”终会是牺牲品。行业集中不但导致人们要花更多的钱来购买商品和服务,也会让人们挣的钱更少,尤其是当经济增长缓慢、不平等加剧时,下层中产阶级的工资涨幅受限,生活水平就有可能停滞不前甚至实际下降。过去四十年来,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美国工人实际收入几乎没有增加。对一些人来说,实际收入甚至有所下降。

资源集中导致了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最明显体现在美国医疗保健领域。

医疗患者是一种特殊消费者,在全球范围内,患者在与医生的对比中都很难强势起来,仅能靠诊金和希波克拉底誓言(誓言的核心思想是对知识传授者心存感激;为服务对象谋利益,做自己有能力做的事;绝不利用职业便利做缺德乃至违法的事情;严格保守秘密,即尊重个人隐私、谨护商业秘密)来维持平衡关系。但是,菲利蓬提到,美国的患者相对要付出更高价格,却享受更一般的服务。

(2009年8月10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封面故事为美国医改特别报道)

美国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一直高于其他富裕国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差距更是被急剧拉大。效率低下、寡头垄断的医疗体系是医疗效果平平的一个主要因素。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按人均计算也是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与其他人均收入类似的富国相比,虽然美国拥有最好的医院和最先进的医疗技术,但总体衡量其人口中生活贫困的比例更高、婴儿死亡率更高、预期寿命更短。美国的医疗成本也比其他类似国家高得多。

在美国,每年的药物成本为每人1443美元(约合10075元人民币),而在欧洲为每人749美元(约合5266元人民币)。美国人在医疗保健上花费更多的原因在于价格更高,而不是他们消耗更多。

美国医疗价格高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行政成本”庞大,包括医疗体系和服务的规划、管理成本,以及与管理相关的成本。这些行政成本在美国似乎很高,约占医疗总支出的8%。这比其他国家3%的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多。

医院合并让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医疗支出太高已经成为人尽皆知的难题,美国的医疗保险改革也是近几届美国政府面临的“世纪难题”。2017年上任以来,特朗普政府一直不遗余力地推进医保再改革,核心目标是废除奥巴马方案,提出医保计划新蓝图。然而完整的特朗普医保方案至今未见成形,美国医保改革仍难取得进展,享受医疗服务人群的弱势地位没有改变。

收入开源受阻,支出节流无望,在并不自由的美国市场中,消费者成了被剥夺的一方。

 

4

利益集团游说力量太强大

知晓了美国市场自由度下降及其造成的不良影响后,下一步就是要探究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毕竟,在芝加哥学派的大力鼓吹下,美国是自由市场灯塔的刻板印象可谓深入人心。

理论上说,很多原因都可以造成市场自由度下降,比如技术进步带来的垄断、消费者偏好引起的变化等。

而美国这种情况,菲利蓬则认为是由政策选择引起的。更确切地说,游说和法规制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各个行业壁垒增高。

自由竞争的天敌是垄断,而监管则要防止垄断发生。遗憾的是,由于利益集团游说力量强大,使得反垄断监管在美国并没有发挥应尽的作用。美国市场缺乏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游说和竞选筹款的影响。

跟踪美国公司过去20年为游说监管者、参议员、国会议员和重要委员会成员还有为联邦和州选举提供资金的花费后,研究者发现这些游说扭曲了自由市场。企业游说和竞选资金导致进入市场壁垒高筑、反垄断执法力度减弱和中小企业增长乏力。

菲利蓬将游说活动的增加看做美国反垄断执法力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2010年7月12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封面故事为说客影响金融改革)

游说这一行业位于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交汇点。事实上,雇佣说客是受美国宪法保护的权利。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言论自由,并保证“向政府请愿以申冤”的权利。这也为大企业利益集团的游说打开了大门。菲利蓬援引竞选经费研究所网站“追随者”的统计,2016年美国仅20个州的游说总支出为14.3亿美元(约合100.5亿元人民币)。

各行业的游说力度也有很大差异。金融业是游说资金最大的总体贡献者,与贸易行业相比,金融业游说活动占总收入的比例要大得多。紧随其后的则是制造业和其他服务业。

不过总的来说,游说活动变得越来越普遍,在1500家标准普尔大型企业中,参与游说公司的比例从上世纪90年代的大约33%增加到目前的大约42%。平均而言,美国各行业中位于头部的四大公司控制着各自行业15%的收入。但它们在竞选经费捐款中占35%,在游说开支中占45%。这意味着这些大公司在政治体制中发挥的作用比它们在经济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还要大。

游说活动成功限制了竞争,可能会受到伤害的经济行为体群体分布广泛。从该行业购买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受到直接影响。此外,由于高价格降低了消费者的实际可支配收入,他们在其他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能力降低,大多数其他行业会受到间接影响。然而,这些成本是隐藏的、分散的,消费者可能永远不知情。据菲利蓬估计,由于企业的过度集中和监管机构缺位,每个美国家庭要因此每月多付高达300美元(约合2109元人民币)的账单。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消费者不知情的背后,制定监管政策的政客们却心知肚明,游说盛行正中美国政客的下怀。2018年4月,南卡罗来纳州前众议员米克·马尔瓦尼离开国会,到特朗普政府任职,目前担任代理白宫办公厅主任。他曾向一群银行业高管讲述其在众议院任职期间的运作方式。他说:“我在国会的办公室有一个等级制度。如果你是一个从不给我们钱的说客,我就不会跟你说话。如果你是一个给我们钱的说客,我可能会跟你谈谈。”

谈的结果是监管方式发生了不利于自由市场的的转变。

美国在19世纪末发明了现代反垄断法,通过1890年的《舍曼法案》和1914年的《克莱顿法案》确立了现代反垄断法的标准。《克莱顿法》第7条和1976年的《哈特-斯科特-罗迪诺反托拉斯改进法》授权政府在合并完成之前对合并和收购进行审查。立法禁止可能大大削弱竞争或产生垄断的兼并和收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反垄断的经济理解发生了重大变化。监管者将经济效率置于反垄断政策的中心,即使合并对竞争构成威胁,这些机构也有一定的酌处权决定效率是否超过竞争风险——而这正为行业集中开了绿灯,负责监管的公平贸易委员会在1996年后逐步减弱执法力度。

强大的游说供求关系,使得美国数以万亿计的公共政策支出、政府采购、预算项目等,不断受到特殊利益代表的彻查、鼓吹或反对。游说者可以通过减少税收或限制监管的方式获得巨大的回报,并一道改变了监管模式,扭曲了自由市场。

5

美国市场比欧洲更具竞争力?Nonono...

在严肃的试验中,都要有对比项。而在对美国远离自由市场的判断中,大西洋彼岸的欧洲老家被菲利蓬当作了天生的对比项。

比较经济规模、人口数量以及发展程度类似的欧美会发现,之前提到的大企业利润上升、行业集中度上升和普通劳动者收入下降是美国特有的现象,过去20年里这种情况在欧洲并没有发生。由于欧洲广泛使用与美国相似的技术,可以排除技术跃迁带来的差异。此外,欧洲也面临着与美国近似的贸易情况,所以外部影响也可以排除。

从上世纪初开始,人们似乎就一直相信美国市场比欧洲市场更具竞争力。但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2000年以前,美国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低于欧盟企业。2000年后美国企业的利润率和行业集中度上升,而欧洲企业的利润率保持稳定或下降。美国市场的竞争持续减少,欧洲市场却没有。

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元区又受到接踵而至的主权债务危机打击,虽然欧洲经济复苏的步伐不及美国,但从市场角度看欧洲却更加健康,也更加认真地执行公平竞争原则。

公平竞争执行力度的强弱带来了深远的经济影响。

从1999年到2017年,美国实际人均GDP增长了21%,欧盟增长了25%,就连一度陷入危机中的欧元区也增长了19%。

和美国相比,欧盟不平等程度和收入分配趋势也不那么负面,收入增长得到更平均的分享。

至少欧洲消费者受到价格扭曲的负面影响比美国要小。菲利蓬认为美国人的购买力遭到了集中度高的削弱。过去17年,美国物价的涨幅比欧洲物价的涨幅高出15%,但是工资涨幅却只比欧洲高7%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业发展与集中程度的变化有系统联系,美国不断增加的集中度至少导致了8%的价格上涨。

导致市场自由度差异的政治因素在欧美也有差异。

和美国相比,欧盟反垄断法的历史更短,但反对市场支配地位的斗争从一开始就一直处于欧盟政策的核心。一个例证是近期欧洲监管机构就叫停了阿尔斯通和西门子的合并。

监管严格也使欧洲的游说回报率低,没有美国那么普遍。相比之下美国的游说开支远超欧洲,美国公司在游说和竞选捐款方面的投入持续大幅增加,而且比欧洲公司和游说者更有可能实现其游说目标。

在欧美的比较中会发现,自由市场实际上如此脆弱。

人们认为美国的自由市场是理所当然的,但历史证明情况已经发生了菲利蓬所说的“大逆转”。

j
jiaming
1 楼
美国挑战欧洲的底线,挑起法国的内乱,法国有必要反击了。支持美欧互掐。
s
searay
2 楼
法国人以及其他国家眼里的自由贸易:我可以对美国服务收税,美国不能对我收税
w
wesley_l23
3 楼
美国不是市场经济。。哈哈
E
EmmaLiu的老公
4 楼
实话实说 只要不是美国造的都很便宜
v
vpchan
5 楼
可以参考犹太蛔虫发明名为 MonoPoly(垄断) 的游戏。在人类精神文明还没统一达到足够的高度前,这是一个死局,犹太人通常都是 独赢者。唯一让人类继续繁衍下去的方法就是把埙人利己贪得无厌自私自利的 独赢者 给屠杀了,把财富分给其他的99.999%的人。 犹太蛔虫们 离下一个净化轮回不远了
d
djtg
6 楼
4楼说反了吧,美国产的大多比欧洲产的便宜。
w
wangyuehong
7 楼
文章很好。北美石油垄断。几大石油公司统一油价。不管国际原油是50$一桶还是100$一桶。汽油统一在1.1$。不同石油公司,不同炼油厂,怎么做到油价一摸一样。20年前,油价会有区别的。开车人找个便宜的加油。现在一摸一样,垄断!
d
dibowei2008
8 楼
美国是硕鼠,人人喊打。
第一枪
9 楼
别管什么理论,最后是强者定规则
a
ak47a
10 楼
特朗普利用关税和绑架人质,这样就能令美国再次伟大吗?
走马读人
11 楼
遊說不是游說 secret in lobby
F
Flyingput
12 楼
法国有个屁,看看那几样被征税的类别。另外没受过教育的中下阶层几乎没有收入提高,为啥是个问题? 左逼盯着结果不看过程已经习惯了么
太随便了
13 楼
分析的极度到位。美国的诸多大财团把控了定价权,很多生活必须支出比欧洲还高,如手机话费,上网费,医保,车险,电费,等等。很多人的工资10多年来基本没涨,08危机前和如今的工资基本一样,而PPI, CPI膨胀了30%.
壑颦
14 楼
这是美国要控制市场的证据了
走马读人
15 楼
我的創新受壓制, 部分原因在於此.
l
linzuo3898
16 楼
狗咬狗一嘴毛!不用看结局已经知道了!欧洲迟早被美国佬按在地上摩擦!投降只是时间问题!立帖为证!
a
aqw
17 楼
立论不错
s
slimane
18 楼
欧盟主要是法国刚在世贸输了,居然厚颜无耻贼喊捉贼。美国是比以前low了,不过比法国佬还是强多了
r
rally
19 楼
法国应向美国征收建国税和两百年的利滚利. 没有法军出手就没有美利坚.
走马读人
20 楼
-- 方芳防房仿坊妨 旁螃邀激繳敷肪 漢字秘訣在何方 便是國際學者齊集會 苦思默想無話講 倒是不恥下問聽我言 八萬個問號一掃光
魏习加
21 楼
我有不同观点。 垄断是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要进行更深入的研发,要获取更高的整体效率,要获取面对市场和客户时的话语权,要在自由竞争中取胜,都需要更大的公司规模,更多的资金资源人力的投入,更广泛的数据采集。这使得竞争对手们争相并购成为必然。在获取行业领先地位之前,竞争对手们可以竞相压价,最终活下来的公司占据了行业头部地位之后,可能会提高一些价格(竞争过程中可能会把价格压低到成本之下),但也可能因为客户基数变大和规模效应的显现,使得总体利润和利润率双双提高。垄断对于避免重复建设,重复研发,对于发挥规模效应,对于在国家与国家的竞争中获得优势,是有积极意义的。当然垄断的消极意义依然存在:对于新来的技术创新者的压制(其实买下来继续研发也还算好,真有前景的技术,大公司还是会支持一些超前/并行研发的);垄断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作为私人资本,就算是股权分散,股东的利益也会要求他们追逐经济效益和中短期利益,而忽略社会效益与长期利益。他们甚至会主导/诱导和制造出需求和潮流,比如快速更新换代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比如无度放纵发展的重数量重流量不重质量的网络媒体资源,比如住房条件的无上限攀比。这样的超大型垄断企业过于自私的发展方向,对于社会的健康和谐来说,不是好事情。 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包括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和来自新兴发展中大国的经济挑战,促使美国这样的国家放松了“反垄断”政策。因为美国的精英们知道大企业的力量,他们乐于见到脸书,推特,苹果,谷歌,亚马逊这类大公司占领全球消费电子和网络社交的基础设施。但他们对于失去全球产业链核心的控制力仍然深感恐惧,他们对正在到来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丧失数据主导权更是担忧不已-华为这样的公司的出现和中国芯片设计/制造产业和软件产业从硬到软的全面追赶,使得他们面临失去数据霸权的噩梦。所以他们无所不用其极的压制中兴/华为/晋华。 美国鼓吹的“自由经济”,就和他们鼓吹的“民主”一样,有着压制他国,维护全球霸权地位的野心。中国的公有制和国资,在西方精英的眼中是比行业垄断更有力的国家全面垄断,这是资本主义的心腹之患,却是经济信息化全球化发展的希望之光。素有社会主义意识传统和深厚人文精神/哲学传统的欧洲,可以考虑更多资本主义的深层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唤着全球国家的共同加入和坚守。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应该为全人类共享,而不应被某些国家以“xx优先”的名义所独占和侵蚀。欧洲的数字税打响了反对美国全球数字霸权的第一枪。
r
rally
22 楼
简而言之,科技越发达,生产力越高,资讯越发达,大数据越完善,就越有利于国家制定整体的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必胜.
n
netcamel
23 楼
说的确实很有道理,资本垄断时代已经来临。不说别的,就单说牙膏,在美国市场除了Crest,Colgate,你见过美国的其它牌子的几率有多少?现在的美国属于老牌资本家,这些老牌资本家都在幕后操纵,无声无息闷声发大财,新生代的政治力量目前没有培养起来,所以久不久被拎出来敲打敲打用以表示正在维护法律的尊严。
魏习加
24 楼
: 方向是这样,但路还很长很长。以前我写过这样的话题。找找: 竟无一人是男儿。 大人评价苏共一夕倒台时痛心疾首的这一句话,曾深深的打动我。 因为人性的贪婪,因此有了资本和资本家的贪婪。资本的贪婪导致恶性竞争,科技发展失控,使得资源被浪费,一般民众的利益受损,劳工权益无从保护。西方国家在长年的劳资斗争中,结合宗教情怀和人性关怀,发展了代议制民主,三权分立,法制法规,劳工权益保护,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舆论监督,知识产权保护,隐私保护等先进工具,使得资本的罪恶得以压制,资本主义世界跌跌撞撞的繁荣发展了近一个世纪(主要指美国和二战后的欧洲)。 资本主义世界初期的累累罪恶点亮了“政治树”的另一个分支 - 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我理解中的共产主义的核心是公有制。把一切资源收归公有(国有),试图由一些精英代替资本家,以人民的民义来控制资产,控制经济社会活动,试图实现几乎无差别的公平公正。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大胆的理想,在资本主义还在罪恶中发展的早期阶段(甚至包括封建主义,封建资本主义),无数人抛头颅洒热血,断断续续奋斗了百多年。但在执政实践中,资本主义完胜,共产主义完败。 胜败的原因,我的理解,因为共产主义试图超越人性的差异和贪婪,而资本主义则承认人性的差异,利用人性的贪婪,还毫无包袱的接受宗教习惯的帮助。共产制度中的精英,无法将资源组织利用得比资本家,比市场更好,更有效率,集中资源在理论上的优势在现实中难以得到持续的发挥。而资本主义在自省和革新中,如上所述,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在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的道路上,看似成熟的(至少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和国家集团内部),在约束中稳建成长多年的资本主义遇到了巨大挑战。民生的改善,科技的进步都呼唤资本主义的发展,全球各国都在争抢发展的资源,都在追求资本和资本家。资本在全球发展的浪潮和现实的不平衡中看到了巨大的获利空间,因此挣脱了发达国家内对于资本的重重桎梏,舍弃了生活优越并倍受保护的发达国家劳工队伍,向全球输出资本,夺取资源(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还有政治资源),倾销产品,赚得盆满钵满并顺便协助落后国家发展的同时,引发了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危机 - 贫富分化加剧。国家间的竞争也被资本所利用,甚至推波助澜,使得资本更加奇货可居。资本还推动着科技的不平衡发展和“超越式”发展,利用尖端科技和首发之利,抢夺超额垄断利润。这是我以前说过的“三把钥匙”之一:尖端科技钥匙。这会儿应该再加第四把钥匙:“规模资本钥匙”。 中国以其一边开放私有化自由市场(借鉴资本主义的效率优势),一边坚持大半领域内的公有化的独特体制,找到了对应国际资本的新办法:规模资本钥匙 + 规模市场钥匙 + 规模生产钥匙。规模就是优势。况且在尖端科技上,中国也在赶超。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大国和集权政府组建起来的资本,自然已经是规模资本,虽在规模上与西方私有大资本的总和仍有差距,但也到了接近的量级上。借着西方国家约束资本/资本自律的东风,以及西方资本在发展中国家的扩张需求,中国及其它发展中经济体扶摇直上,热烈发展了几十年。 怎么又啰嗦起东西方竞争的话题上了。明明要谈的是共产主义情怀。 中国目前的部分公有制(我姑且称之为国家资本主义)仍不免存在效率低下,监督乏力的问题。西方资本逐渐回过神来,结成统一战线(经常也将国家力量包含在内),中国这点粗放的国家资本仍然难以抵抗。 脑子有点零乱。感情理性的文风一时混杂在一起,思路断断续续。 利益之争,与主义/制度/道德无关。以前说过,疼爱饥饿婴孩的母亲们,在争抢仅有的一块面包时,每一个母亲都是残暴的。国家间的竞争是当前的主要矛盾,国家间的合作是当前的主要目标。制度之争杂糅在国家竞争之中。认同和维护国际间资本竞争的主要规则,是中国融入世界,说服世界的重要渠道。一味的强调公有制,正好与国际间资本竞争的规则相悖。就算是讲“节制资本”,在国家竞争(经常是恶性竞争)的大背景下,“节制资本”只能是一句空话。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想,值得肯定和景仰,但作为一种实践,它在事实上是失败的,更与目前的国际主流格格不入,它在操作上导致一个国家政治僵化,各级领导僵化,企业家被僵化。因此完全没有必要维持其“国教”地位。它作为一种感情和信仰仍然植根在少数高尚的人心中,但曲高和寡。就请将它压在心底,或放在小范围内欣赏吧。 中国不妨大张旗鼓的宣布放弃共产主义制度追求,更换执政党名称,改组党派。仍有共产信仰的,自可组织其党派发展其力量和平开拓政治道路。执政党的主体,不妨改称人民党,以追求国民福祉,争取
魏习加
25 楼
世界和谐有序发展为要。内求平衡发展,外争世界大同。无共产之名,却可能比当年之共产党更得人心。政党政府有自信,世界人民有希望。 虽无共产之名,但中国的发展方式却并不需要有多大的改变。国家资本可转换为产业联合资本,国家的直接支持可以转换为“民间力量”的支持。在基础共识的框架下,有限度的逐步开放言论舆论和社会监督,释放各级政府精英和企业精英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发自内心的影响力凝聚力执行力倍增,中国经济的活力将得以进一步焕发,同时身正影直,聚拢全世界民心也未可知。 共产旗帜降下之时,理想主义人士不妨组织一个告别式。请将你们多年坚持信仰而不得的痛苦,心酸,被误解,被嘲笑都尽情释放出来吧。哭够了,脱掉中山装,穿上西服休闲服,一同投入到追求人民普遍幸福和世界和平的战斗中去。你们仍旧是男儿。请被共产集权体制伤害的人们也一同向历史告别。罪大恶极的,特别是假共产之名行暴行之实的,彻底清算之,但对于大多数案例,肯请受害者们尽快翻过这一页;旁观者们请不要揉搓受害者们的伤疤。故意挑动社会对立的,请去接受教育。大灯泡赏你一颗。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共产主义的曙光初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可由大数据的统计分析预测得出(按需生产,按需分配),公平公正可由人工智能予以把关,人类幸福的最大化,可由ai给出具体操作的指导,个体/群体独特性和多样性的保护,也可由大数据+人工智能给出较佳的平衡。大数据的理想国,正是共产主义的彼岸。请参考我以前写的一系列大数据相关的小文。从现在开始,就应该进行大数据与AI论理规范的研究。大数据时代里,最尊重和保护个人数据安全,又能最大化的运用数据优化大多数人利益的国家和地区,将成为全世界的延安。 退一步说,我不理解,中共现在主张的共产主义被冠以“科学”二字,而工党,社会民主党却被批为修正主义。本是同根生,却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意。有路有桥不走,却兴致勃勃的坚持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何必,又是何苦? 政治民科写的东西,专业人士请一笑而过。若能给一点评判,感激不尽。
魏习加
26 楼
大数据之理想国 之前在另文里说过,经济和生产的大数据,可能使许多产品在充分竞争的同时“按需生产”,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分配和利用效率。 也在另文中说到,课堂摄像头获取的大数据,可能评估出学生的性格/能力/潜力等因素,可能给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甚至家庭规划提供中肯的建议,这其中也包括该学生适宜被何类大学,何类专业录取。除了课堂数据,当然也可以纳入其它集体活动中获取的数据,特别是体育运动;从学生的每次考试/测验/实验中获取的数据。这些算法的实现一定是很有难度和争议性的。 之前媒体曾批评过中国“妄图”给每个国人设立信用分数。这不仅是西方信用卡制度里记录的贷款还款的信用度,而且还包含了消费行为/偏好,公共场所表现(包括驾驶习惯等),工作表现等等。记得那时批评的焦点在于公权力对个人自由的干涉,和个人数据的安全性。在我的设想里,未来所有这些数据,不论你高不高兴,已经客观存在于世(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了)。每个人的足迹都被有意无意的采集和储存,被不同程度的使用。“禁止采集面部数据”之类的鸵鸟政策决不是正确的对策。该做的是如何保证大数据的安全保护,分权限读取和合理使用。特定权限的使用者仅能访问特定数据。对于个人或特定群体数据的非法访问甚至篡改,其罪行参照侵权罪,偷窃罪,强奸罪直到种族灭绝罪。 数据存在于虚拟空间。虚拟空间按照人类制定和精炼的规则自主运行,人类个体或小集团无法改变既有规则,除非通过严格的法律程序。每个数据均有其类别和权限。 个人数据档案,包括原始数据的产物,对于该人,可以是只读的(或许要有足够“信用度”的个人才可读到自己的数据,避免出卖/滥用个人数据)。对于他人,就好比该人的薪水,基本上属于不可见也难以打听。只有拥有特定权限的人和软件,才能访问个人数据的一个子集(一部分)。尽量由相应软件程序自主访问和处理,避免人为访问。执法机构在获得法官授权时才能访问相关个人/私有数据(之前的文章里讨论过公有数据和私有数据的区分和保护)。 区块链,量子加密这些加密手段可用于大数据的安全保护。量子计算机之类的东西提供足够精度和速度的运算。 争端解决机制里既有更详尽大数据供参考,甚至AI的参与,也有听证会,陪审团,法官之类的机构参与和判决。以前我也提到过大数据对于社会公平公正,对于约束公权力的巨大意义。 商业法人或机构实体,特定细分群体,甚至政府团体拥有的“私有数据”,也参照上述“个人数据”进行分权限访问/使用。政府,嫌疑人,罪犯,及其它非营利团体有特殊性。
魏习加
27 楼
以我稍有了解的半导体芯片制造业资本为例,我感觉到的是过度投资带来的可能的巨大的浪费(虽然对于中国来说可能是有“分进合击”的考虑)。以国际上来说,似乎也有过度投资和过度发展的现象和趋势。 国内这个行业里资本的来源五花八门。国家级的,地方政府的,民间主动/撬动/裹挟的,海外的。无序,掩藏着资金人才资源浪费的危机。由此想到如果有适当的机构做出有前瞻性的引导和安排,对于国家对于行业都是幸事。国内其实不乏这样的机构。但由于资本来源的分散性,人心的复杂,相关机构的水平,所以“安排”的合理性和接受程度都堪忧。当然国家还有政策工具,税收工具等可以用来约束私企。 资本的天性,不会太在乎员工利益,资本之间的竞争催促着他们不断不断的扩大和追加投入争夺制高点。如果是来自股民的资本,或者国家的资本,经营者(受益者)还会不择手段的追加资本投入做赌博(亏了怪市场,赚了分大钱)。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看着很美,但究竟谁真正为资本损益负责?好的,是股东承担损益。股东选出董监事会,制定公司大方向,组建执行人员团队并监督之。有点像代议制是吧。可为什么经常听到公司巨亏,而管理层拿了巨额薪酬潇洒离去?请有了解的朋友给点说法吧。 这些问题,“公有制(国有资本)”不是灵丹妙药。权责不分和管理上的难度,国企更甚于私企。 但智能制造/大数据为新计划经济带来了可能性。生产的可监控性提高,市场可预测性增强。例如特斯拉那样用户提前一两年下订单的行业,已率先实现按需生产。高单价消费品,可能都可以朝这个方向走。这些都是规模和投资巨大的行业。这些做好了,已经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就算是低单价消费品,感谢现在的网购风潮,也给按需制造的大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一些是真正的按需生产(货期可能较长),另一些是根据已有现货订单信息预测生产。当然以上还是少数行业。消费依然有巨大的不可预测性。像电影的投资,收益可预测性就比较差啦。可能基于更大规模的大数据,也可以指导电影的投资方向。 不论是期货的按需生产,还是现货的准按需生产,都可归于新计划经济。由按需生产可以延伸出“按需投资”。社会需求是一个整体,相应的,资金也应该是一个整体,这样才能不浪费投资,不浪费资源。特定需求对应一个特定投资。这个资金资本,不管姓公姓私,只要需求和投资一一对应,就应该是最有效率的经济方式了吧。 不过,竞争上哪去了?没有竞争难有效率。传统经济学会说通过自由竞争达到供需的平衡。但在大数据时代,需求是已知的。供给如果不止一方,那么何以实现刚才说的“一资对一需”的最优状况?好吧,那应该做需求的细分,这样又能回到“一资对一需”的理想情况。有时需求合并了,相应的资本也随之合并,继续着“一资对一需”的贞洁。哈哈,得解。 退一步说,公有私有的优劣,还是取决于管理者。因此人心的建设,至少要与制度的建设齐头并进吧。 都是很粗浅的想法。不过是一个工程师在两个工作间的空窗期的一些浅尝辄止的想法。上班的时候累得呼呼的,哪有心思去想这些没用的东西。 把这些想法说出来,希望能给各位一点点提示启发,特别是对于类似我这样平时忙碌的打工族,也可以偶尔想想这些跟基本的工作生活无关的东西。学经济学管理的,请不要笑话咱,能给点拨一下就更好了。帮忙普及一下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常识嘛。 补充于1/29/2019: 细分化的产品(对应于相应的需求)们之间相互竞争,促进着效率的提升。但又回到了老问题: 多个类似产品之间的竞争,又导致了资源的低效率和浪费。一种解释是:消费方式的改变(先预定再生产)使得竞争在生产之前就已经完成了,订单就已经把资源分配到了竞争的成功者那一边。当然这只是个简单的模型。实际上订单-资源分配-生产-产品改进这些步骤之间在某种程度上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但总体来说,竞争使得资源倾向于优势产品。竞争决出的优劣产品(对应相应的需求)之间的资源分配,加上“按需(订单)生产”,不就已经实现了资源的最有效利用了吗?那我一直想论证的公有制优势又上哪去了呢? 因为“按需生产”在实践上的复杂性和随机性,一些低单值却又大宗的产品(比如食品),中间产品(比如生产设备,在投资时尚不清楚最终产品需求如何),这些难以安排“按需生产”。公共产品如公共交通,在真正投入使用之前可能难以积累出足够准确的需求和消费大数据,也就无从安排“按需生产”。因此还是有许多领域需要政府或强力部门主导生产计划甚至掌管资源,以减少资源的浪费。现在我觉得,公有私有并无好坏之分,一起善加利用,共同为人类的文明幸福服务。得了,扯了一通,白扯。还是公私共存并进。 公有
魏习加
28 楼
以前我们到丰田学习精益生产,现在智能化的精益生产在台积电(所谓的工业死颠令?)。 台积电能把以前各为孤岛的不同供应商的机台数据,整合进大数据流中。这一方面源于大厂在供应商巨头面前强大的议价能力,一方面是台积电强大的设备和工艺工程能力。我相信台积电如果投资开发各种机台,可能会给设备商以巨大的威吓。 良率的提升是很多参数互相制约,此消彼涨的结果。大数据和智能化的导入,使得从不良的泥潭里找出最佳的“从良”路径的时间大大缩短。 工业死颠令的可控性,特别是可监督性,印证着我对于“新计划经济”的构想。规模化智能化的按需生产,令产能利用率与供需匹配率均趋近于100%,从而大大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率。工业死颠令从采购到生产到销售的全方位数据,社会成员生产和消费的大数据,这些压缩了贪污渎职的空间,为公平正义的实现建立了基础。当然这也有赖于公权与私权在大数据中的平衡,如我在另文中所言。 能交给机器的交给机器,人可以腾出空来享受生活和消费,从事更多带人性的工作(提供文化艺术手工照顾人等产品),可能还有一群有心无心的无毛党(区别于为特定机构服务的n毛党)引领着社会道德和良心。
脸皮10厚
29 楼
问题是美国造的东西大多数都是垃圾,再便宜有何用?
魏习加
30 楼
国企vs民企 我试试从X国政府的角度做些辩解。没有数据,只有猜想。现在开始了啊。天灵灵地灵灵X总最水灵...duang,好,上了身了。 咳咳! 国家这些年敛财不少。大爷我有钱了,就想折腾折腾咋地? 民企有问题。虽说解决许多就业,创了不少利税,但是: 侵权乱搞,能抄就抄,系统性原创少,折腾员工,盲目扩张,贷款给他们风险很大,只管自己捞钱,动不动破产跑路,或撇干净东山再起,留下一大堆社会问题危害稳定,我们干瞪眼,有时还得兜底赔钱。看他娘的那屁吐屁!一些民企有了钱后就敢跟政府叫板,拉拢腐蚀地方官员,甚至中央派系,搞红帮黑帮。有些明里暗里支持反政府反体制的言论和行动,甚至敢搞自己的智囊和宣传力量,跟国外团体眉来眼去。还有的搞地下钱庄,对抗政府经济政策。让他们设立党组织,表面上看着听话,实际上全是他们自己人把持组织高位,根本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政府的意愿能糊弄就糊弄。怎么地都感觉不是自己人,境界普遍很低!他们老爸当年有几个不是流氓小摊贩?不流氓能有他们今天?他们吃喝嫖赌那些小事,虱子多了不觉痒,管都懒得管了。不过近年来把娱乐圈搞成了他们洗钱的大平台,只好管管。收回来了一些资金,还不错。抽点打赏。但他们还是把很多资金搞出去了,虽说部分是正经的国际资本合作,有正面作用,但资本风险还是很大,还搞得我对他们的掌控力更差了,把我的货币政策大局搞乱,资金抽走那么多,我印的四万亿不能在国内可控循环,泄得我肾虚得很,不能这样弄。再不听话的要治。说到国内资金循环,这里要感谢一下几亿房奴。 私企老板们,就算你们现在还能蹦得欢,小心将来大数据拉清单。 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年来我们侧重支持国企。 虽然很多私企不跟我同心同德,但还好,还是有一些公司有一些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民族意识,生意做得不错,政府交代的任务和喜好也能心领神会的予以执行,在国际上也树立了我大中华的不错形象,为国际战略做了不少贡献,把中资与外资,与外国政府形成了比较良性的交织和渗透,有些政府不好直接出手的事情,他们还算给力。我们会适时给予回报的。他们还为提高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力提供了不少基础设施,为一些国家级的行业/工程和设施助力良多。奖状给你们!退税减税给你们!行业补贴,研发补贴,都算给你们!想进中央啊?你再好好考虑考虑。 国企呢? 在说国企前先对你们屁民讲两句。 相信我,虽然我手里手下的蛀虫是不少,但我们毕竟是一国之精英,我们对国家民族还是负着责任。蛀虫不蛀虫的,也要辩证的看。千军万马杀过来,操着这么大的心,吃点特供在国外搞几套房,给孩子们扯个好点的工作,你们不要太眼红。有些个有本事的,我不这么来收不住他们。你看看川普那个大奸商,在他现在这个位置上,不也是事事以国家民族为先。现在他们两党内战,那头也没好到哪里去。执政思路上有区别有矛盾,私下里可以跟我讨论,但眼下来说,要政出一门,再骂我再吵闹,还是要按着我的思路往下走。你也想试试我这个位置?滚,别蹬鼻子上脸给脸不要脸。国家经济不好,你们屁民不舒服,我更难受。我们的江山,也是你们的国家,要万万年。几只嗡嗡叫的苍蝇嗡不倒我,美帝的压力我跟着你们也可以顶,但经济不好会要你我的命,相信我,在拼经济这方面,我跟你们一条心。太大的蛀虫,我们要一起打。野心家是有的,但我也不是瞎。 说到国企,基本上,有国资委这个大管家,他们还是比较听话的。经济政策要求他们做点牺牲,他们基本上不二话。小钱给你们捞点就捞点,不要吃我的饭砸我的锅就好。以后学西方把你们的薪水调到天上去!我还拿我的这点薪水。 集一国精英,聚一国财富,我们才能跟西方国家和大公司抗衡。他们随便一个大公司一年的研发产出都高于我们。将来的经济形态,我的感觉,有大数据,有智能制造支撑,还会是计划经济。我叫它新计划经济。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社会和生产的效率也提升。我们需要巨大的制造业基础设施,需要巨量的人才。我们不集中力量做这些,中国赢不了西方。西方终究也会走向新计划经济。我们走得晚得话,会沦为产业链末端。而且还不能排除他们会用武力压制我们的发展。资源毕竟还是有限。我们有足够的实力,才能和西方一起引领世界,引领人类走向长久和平和幸福。所以我们的国企还要壮大,还要兼并。 不要光看数据。我们的数据,你们要会看。国资兼具社会责任,赢利不总是第一位的。贪污的,浪费的,交学费的是不少,不过相信我,那只是九牛一毛。什么?昨晚我说的二毛?你啊你,太幼稚。三毛都不要紧。六毛多还是三毛多?你会不会数数?大局观大局观,你不要右耳进左耳出!...什么左右右左?我搞不清左右你不知道吗?把
魏习加
31 楼
国家弄好是最大的政治任务。谁在这个位置上都一样。我不会做千古罪人。小X,去给我拿点降压药。 咕咚咕咚... 咳咳。 国企要提高效率。现在有些年轻人是做得不错。但很多地方上来的还是不行。年青人!一两国资一两民血,十万青年十万清官。欢迎你们来负起责任。国家民族在进步,也面临危难。多难兴邦,不要笑。我们需要年青人。心年轻也行。不忘初心就行。好了,我要休息一下。 多说一句,谁不要民主自由人权?但我对你们不放心。你们自私。你们被偏见蒙了眼。你们没有我想得远。你们不知道自己是国家民族的一分子,也是人类的一分子。你们做好了给我看。首先不要在网上逢共必反,逢中必反。做好点,我下一期监控系统升级就缓一缓。老贵了。呼...呼...呼... 叮铃铃... 好了,X总走了。来速记稿我看下。啊!@@@@@@@@@ 1---5----1-----5------1-------5--------- 文章口吻尖刻了一些。请大人大量。希望有所启发。谁也不容易。 小文里对私企太刻薄了一些。多少踏踏实实的企业,多少谦恭勤勉的小微,在上文中都被忽略了。对不住了。所谓蛇有蛇路,鳖有鳖路,各自珍重努力吧。
魏习加
32 楼
从芯片业未来到新计划经济。 将来芯片的种类和数量是如此之多,以后芯片制造厂会不会变成大国的基础设施之一? 除了复杂度超高,或使用最尖端制程的芯片,大多数种类的芯片,设计人员把功能描述清楚(甚至用自然语言大致说清楚),电脑自动完成设计并初步验证逻辑正确,再由工程师验证功能称心合意,分层版图自动生成,数据传送到mask house,过若干天,封装厂直接通知用户该批芯片生产完成,或直接植入到最终设备和应用环境中(使用3D打印等技术),送到终端用户手里。芯片设计人员可能通常都不需要和fab打交道了。甚至,普通家庭主妇,老人,孩童都可以描述和定制他们喜欢的芯片和终端产品。 另外一种思路,计算和定制功能全在云里,终端采用通用芯片。 这也许就是不远未来工业智造的一个部分吧。 希望到时社会财富较为丰富,大数据也使得浪费行为大大减少,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回收利用的比例也很高。人们的生活就像Trolls一样,“Hug, Study, Think, Be Nice.”不过,作死的人类总还会产生捣蛋的Bergens. 芯片生产需要由规模体现效益,这意味着巨量的投资,可能令私人投资望而却步。另一方面,芯片厂有其支持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社会属性,这适合国家和人类整体利益,却不是逐利的私人资本所愿承受的。再一方面,统一的,共享的大数据才能实现生产的计划性(按订单,按需生产,根据市场大数据快速更新迭代),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重用(闻到计划经济的味道了吧),这也不是各自为政的私企所能做到的。从这三个角度来看,芯片制造业,可能成为公共(国有)产业。农业,能源及其它智能制造,估计也同样会成为公共基础产业(设施)。 乐观的想,透明化的大数据使得社会管理的成本下降,和经济活动的效率上升,公平正义得以监督。我想这是科技对于人类文明的正向作用。 从现状看,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和全面的制造产业链,加上全世界最棒的劳工群体(职业素质较好,可管理性天下无双),中国是全球最为接近上述“公共智造”的国家。当前的紧要任务就是保持中国经济的良性循环(确保国内和非洲等可控市场),将人的发展(终生教育培训,身心健康,劳逸结合,劳工权益)与经济的发展协调起来,保持国家管理队伍大致纯洁有效,保持国家对于国内外资本的适当控制力,同时向全球发出协作发展的信号(新计划经济于人类有益,须全球协作),顶住孤立主义和斗争挑衅的逆流。 在新计划经济的大潮中,西方发达国家也有其优势。高素质人口多,比例大。因讲求平等和个人权利,劳资关系较好,工作生活平衡亦为佳。此外,社区建设完善,培训教育的基础好,为社区建设的大发展打好了基础,社区建设将吸纳大量工作机会,可抵消自动化导致的失业潮。这些形成了向新计划经济过渡的良好基础。但由于过于重视个人自由和私有资金的自由,难以形成规模劳动力(其实未来经济对成规模劳力的需求会减少),难以凝聚社会共识,难以管控资本,又给新计划经济的实施带来难以逾越的巨大障碍。 新计划经济的实施离不开巨量的研发投入。西方国家在这方面还是领先于中国。以私企为核心的研发投入的广度,深度,精细度和效率,都胜于中国。西方在研发上巨量投入的大企业,拉出来是一排排的(还不算在小行业小应用里深耕的小企业),中国国资(和大企业)在这个队伍里,由于近年的努力,大概能排得上号。别看2025吹得山响,也只不过是在全球大公司队伍里插了个队。往好处说,虽然国家投资效率难免差一点,但集中有限的力量还是能办些大事,特别是在大规模试验/推广这个研发工作的最后阶段,中国在党妈的胁迫下,办事效率那个高,老外惊掉下巴。 但也不得不说,一些大公司,或因其领导人特质,或因为社会监督的力量,因此带有某种程度上的社会属性(公益属性,道德属性等背离谋利的经济属性的属性。就是这么拗口),哪怕只是涂抺一下,也是有进步意义的。所谓大公司大财团的社会责任。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旧时代的一些大户商团(尤其是妓院,赌馆,烟馆等),性质上虽然很反动,但实际上他们中不少却参与铺桥覆路,救济残障所,死人院,麻风病院等。看看现在的赛马会什么的,也时常投入慈善。 因此保不准这些大公司也会发个神经去追寻新计划经济,把人类未来放到比赢利更高的优先级上。人类虽然出坏蛋,但也出好蛋,飞蛾扑火,古往今来皆而有之。像古代中国有天下为先,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粉丝,近代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西方的宗教情怀中也不时蹦出同样的异类。总之,我想人类还是可以有理想和目标的,所谓末法时代,所谓世纪末日大审判,应该不是现在。 新计划经济的远景,工作
魏习加
33 楼
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乐趣(共产主义死灰复燃了是不是)。近中期来说,不劳而获的要治。
魏习加
34 楼
不好意思。刷屏了。这无聊的周末。本想这篇长文的评论区里应该没什么人的,居然还热闹着。
r
rally
35 楼
苏联经济比美国落后,根本不能作为计划经计不如市场经济的证据. 市场教信徒完全无视苏联所继承的沙俄经济比美国落后的差距比苏美的差距更大.苏美的地理气候环境也完全不同,俄罗斯走资之后,也没找到什么灵丹妙药.
p
peterwan
36 楼
从纽约这个世界金融中心的肮脏街让我开车从曼哈顿到布鲁克林再回到曼哈顿竟然没找到一处干净能下脚去吃个饭的地方而悻悻离去我就知道中国亦步亦趋学习美国是不对的所以我对中国的忠告是赶紧刹车邓小平找回毛泽东关停几乎所有私企以大锅饭低产出低碳生活方式也许能拯救民族灭种。
p
peterwan
37 楼
老魏,请用简短话说明你的观点吗?谢了。
魏习加
38 楼
公有制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数据时代的计划经济,会在五十到一百年内逐步取代西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再之后会逐步走向公有制计划经济的全球化,国家趋于消亡,世界趋向大同。 前提是公有私有经济体制的矛盾冲突不要恶化到世界大战的程度。
c
ctaf
39 楼
自由市场必然走向垄断
K
Kill独轮运
40 楼
不靠战争和掠夺,以美狗杂种蠢猪们的懒比操行是不可能有发展的
先有09後有天
41 楼
川建国真的是见小利亡命,你要跟中国干贸易战打压也好赚钱也好,你这同时对着盟友全世界开火要钱,就真的是傻了,生怕全世界不一起反美
逍遥女
42 楼
美国是新版的纳粹,人类的敌人
扯咸蛋
43 楼
: 上一个跟你持相同观点的人叫希特勒并且他有行动
s
steelak47
44 楼
美国是新纳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