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本何以重估中国?这篇文章讲通透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3月10日 1点53分 PT
  返回列表
68484 阅读
11 评论
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

作 者丨张立伟

编 辑丨洪晓文 金珊

图 源丨摄图网

【编者按】2025年初以来,由DeepSeek引发的全球投资者重估中国资产热潮仍在激荡;全国两会期间,Manus等新突破再掀高潮,“AI”“新质生产力”成为会场内外高频热词。

与此同时,《哪吒2》引爆世界,非遗版春节惊艳全球,“两新两重”政策加码发力,正合力撬动14亿多人口超大规模市场的巨大内需潜力,“提振消费”“投资于人”成了另一组热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浪潮中,中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互激荡,澎湃出巨大新动能;在投资驱动模式风行数十年,打造了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后,中国通过“投资于人”轰响了提振消费的另一门大引擎。

这是2025年全国两会,世界翘首以盼看到的来自中国的新信号,也是世界经济版图上这艘东方巨轮的新方位。即日起,21世纪经济报道连续推出三篇题为《从2025年全国两会看中国经济发展新方位》的系列述评,今天推出上篇,敬请垂注。

2025年伊始,DeepSeek横空出世,引领全球资本重估中国资产价值,杭州“六小龙”激发全国各地踊跃投身创新热潮。“DeepSeek热”从2025年春节前后一直延伸到全国两会期间,俨然成为会场内外最时髦的话题。

“今天的经济主题记者会,快变成科技主题记者会了,”证监会主席吴清笑言,DeepSeek脱颖而出,不仅仅使人工智能领域行业深受震动,也让世界、让财经界对中国科技创新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

高度关注两会动态的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执行董事欧阳利文赞叹不已,“中国正成为一个关键的创新基地,这一趋势在未来两到三年内预计将进一步加速。”

部长点赞,代表热议,海外财经人士惊叹,聚焦到一点:中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正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确立新方位,也为全球的科技竞技和经济格局演变,锚定新坐标。

DeepSeek引爆中国资产重估

点燃中国资产价值重估引信的是“DeepSeek时刻”。过去几年,美国股市流行AI叙事并由此推动“科技七姐妹”股价持续上涨,AI被视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导性技术,具有溢出作用很强的“头雁”效应。OpenAI大模型、英伟达算力芯片以及大型科技公司巨量AI投资形成了美国主导AI技术与技术革命的叙事。但是,DeepSeek以极低的成本、先进的技术以及开源的决定,改变了这个叙事,同时赋予了中国资产AI溢价。美国一些科技界和政界人士以及媒体,将此称作美国人工智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和广泛应用引发全球范围的科技革命。现在,DeepSeek低成本与开源的做法意味着AI将从少数大公司私有利器变成可供全球企业和个人普遍使用的赋能工具,掀起新一轮智能革命。

DeepSeek使中国科技创新力获得全球认可,市场认为,DeepSeek有望快速提升AI在中国的渗透率,带动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泛AI领域的快速迭代和商业应用,提升整体经济效率。

近期,外资投行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称,DeepSeek促使全球重估中国在科技变革中的国际地位,全球投资者正在重新评估中国的“创新2.0”进程。

报告认为,DeepSeek等的出现表明,即使面临高算力芯片受限,中国也有能力缩小差距,并能凭借庞大工程师红利、数据资源、成熟的社交网络和电商生态,以及政府支持迎头赶上,因此应获得与之相符的估值。

开年以来,这一系列信号和判断直接反映在各路资金纷纷抢筹港股科技龙头的行动上——被誉为“港股七姐妹”的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小米、联想、比亚迪和中芯国际表现强势,带动恒生科技指数一骑绝尘,截至3月7日年内累计上涨35%。

中国科技创新“井喷”潮

“DeepSeek冲击”引发的市场交易主要由情绪驱动,大摩、瑞银、高盛、德意志银行等国际大型投资机构则理性审视了中国资产估值修复的现实逻辑,政策、技术与增长周期形成的叠加共振被视为推动中国经济进入创新发展周期的力量,出现“集体转向”并做多中国资产的现象。

过去几年,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作为旧动能的地产业深度调整,影响到市场信心与社会消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压低了资产价格。去年9月底以来,中国政府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稳定股市和楼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全方位扩大内需的战略部署,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首次将“稳住楼市股市”写入总体要求。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推动着楼市触底回温,宏观经济政策向市场注入了确定性预期,一些投资者认识到旧动能调整风险正在得到逐步处置,与此同时低估了新质生产力的能量,中国资产正逐渐从“折价”走向“溢价”,价值重估已从预期步入现实。

DeepSeek不是一个从天而降的偶发事件,而是代表了一部分中国科技企业正在参与甚至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趋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创新策源地之一,既有华为、比亚迪、阿里巴巴等大型科技公司不断推陈出新,也有杭州“六小龙”、广东机器人“七剑客”为代表的未来科技明星,既有能制作《哪吒2》《黑神话:悟空》等世界级文化产品的文化IP企业,也有泡泡玛特、蜜雪冰城等跨出国门被多国消费者追逐的新零售引领者。

投资者预计未来会有更多创新成果涌现并产生科技溢价,中国已经进入创新驱动的新发展周期,中国企业价值重估将是一个持续过程。

DeepSeek不仅让许多国际投资者惊叹,还引发了国内新一轮创新竞争,其原创性研发的成功也激励了更多国内企业勇敢探索,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等领域竞争更加激烈,机器人加快迭代升级进程,低空经济应用快速推进。

从杭州“六小龙”之一的宇树科技机器人惊艳春晚舞台,到来自深圳的人形机器人成功完成全球首例前空翻特技的视频刷屏全网,以美的库卡、优必选、汇川技术、越疆机器人、拓斯达、华数机器人、巨轮智能为代表的广东机器人“七剑客”涌现江湖......仿佛一夜之间,一批坚持理想主义向科技“无人区”挺进的创业者,沐浴着时代的春风迎来了创新突破的万树花开。

与此同时,在与两会会场相隔万里的西班牙巴塞罗那,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2025)人流涌动的展厅内,科技巨头们也在中国科技爆发潮之下纷纷拿出了“新招式”:联想展示全球首款超薄太阳能PC;与苹果牵手后,阿里云以全新的AI云形象亮相,腾讯云首次亮相并正式推出SuperApp解决方案......西班牙埃萨达商学院“与中国对话”项目主任苏傲古表示,“中国科技企业正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中国经济注入创新活力,也强化了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科技明星背后的“中国系统”力量

“重估中国”是以外部视角发现中国,中国人也从外部的反应重新认识自己的国家。长久以来,一些西方舆论戴着有色眼镜过滤掉中国积极的信息,以至于当中国放宽签证政策后,“China Travel”在海外社交与短视频平台上成为"流量密码",世界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基础设施与科技先进,城市现代而又干净安全。

在西方社会的一些刻板印象中,中国是一个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西方生产廉价生活品的经济体,中国企业围绕西方需求、依赖西方技术而生存,提供低端供应链服务,难以与西方企业竞争。DeepSeek横空出世,让他们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在国家战略引导、企业自主创新以及庞大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在人工智能、5G、半导体、新能源等前沿领域迅速发展,TikTok、Shein等软件系统成为世界性应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并主导了新能源产业、无人机产业等。现在,DeepSeek大模型在美国科技企业主导的领域改变着AI全球竞争格局。

他们终于认识到,中国制造业在贸易战和科技封锁之下,正在从“成本红利”转向“创新溢价”,中国先进产业不再依赖西方市场与供应链,正在独立进化并引领世界。进而,他们发现推动中国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的能力,是其他国家无法复制的独到优势,这意味中国将有能力在各种赛道上加速快跑。

这种优势首先体现在以新型举国体制为集中体现的制度优势与健全体系上。中国制定了创新型国家目标并坚定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推动各类优质先进要素资源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激励和培育民营企业积极创新,释放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结合孕育出创新活力。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继续放大招,接连送出真金白银支持创新的“大礼包”:设立存续期20年、撬动1万亿元社会资本的“航母级”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扩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到8千至1万亿元......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则看到了中国的制造规模优势——“中国的制造业产量约占世界的33%,这比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总和还要多。他们的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不同的实体将以不同的方式领先。”

的确,达利欧发现了中国创新背后的工业体系支撑密码:中国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独立自主的科技创新体系,学科完整的基础研究体系,庞大完备的教育体系,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各个体系之间紧密结合,相互支撑,成体系、系统化地推进全面创新,能够实现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到产业化的一体化实施格局。

这种优势还在于中国独一无二的创新生态系统,这是催化创新的决定性因素。工业革命以来的每次“技术—经济”范式转换都是新旧技术体系竞争的结果。当前技术与产业革命的主要方向是绿色化、智能化与融合化。中国是全球唯一同时拥有实现三个目标条件的国家。

2000年以来,中国跨越虚拟技术,直接建立数字社会,实现消费服务与工业生产的数字化普及。中国先进电池技术与数字社会、工业互联等为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提供了基础。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供了工业应用与社会消费两大场景,为智能汽车、无人飞机、工业机器人等提供了创新需求,通过供应链向本地供应链集群传导技术创新的压力,反过来又对下游创新起到了支撑作用。市场不断增长的规模性需求与企业间的竞争,促使企业加速技术迭代并快速降低成本,形成良性循环。

优必选实现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 图源:优必选

这是多个科技产业组合叠加的生态支持系统,是电池、算法、传感器、电机、芯片等来自不同领域的“软硬结合的创新”,不同行业的创新力量汇聚起来,快速形成应用并规模化生产,组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的生态体系,通过复合效应释放出巨大的创新力量,深圳是这场融合创新的主角。知名中国问题专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表示,深圳不仅仅人口规模大,在经济、科技、制造业等等都形成庞大的规模,“深圳作为‘中国硅谷’,有着独一无二的科技创新环境,其中以规模效应和高效的应用技术转化最为重要。”

这是其他任何国家所不具有的生态系统,苹果公司研究了十年电动汽车最终放弃,因为缺乏产业链协同配合;日本汽车、机器人难以智能化,因为缺乏算法人才。当德国日本的汽车企业还在犹豫要不要转向电动化,中国汽车企业已经从电动升级到智能化阶段。

中国规模化的应用场景、完备且快速技术迭代的产业链以及各类齐全的人才密度与体量,构成的供需循环系统、多态交叉融合系统、复合人才库系统等很难被其他国家复制,“中国系统力量”被低估,系统中的创新潜力终将会释放和爆发。这是全球市场重估中国资产的决定性的因素。

重新定位中国经济的全球坐标

在全球历史和现实的双重维度“重估中国”,能更清晰显示中国经济在未来世界格局中的方位和坐标。中国的追赶模式与当年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有相似之处,但中国拥有比他们更多独特的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以及人才红利支撑、政府发展先进产业的决心与组织能力,这使得中国即使受到外部干扰,也能依靠国内大循环支持创新发展与产业升级,这是日本和“四小龙”所不具备的条件。

中国当前的经济状况更接近1980年代迅速崛起的日本,而非1989年房地产泡沫破裂前的日本。在1980年代初期,日本企业在全球价值链迅速攀升,丰田、索尼、东芝等公司能够以更低的价格向世界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并且不断创新和超越,成为全球性企业。再看今天的中国出口,也正在从廉价商品转向价值链高端,汽车、电子、船舶等正在抢占国际市场,而且这只是开始。

这种变化促进了中国企业全球化叙事的重构,从过去锚定本土市场定价中国资产,逐步转向由全球市场定价中国公司。在几乎所有行业中,中国都拥有世界领先的公司,与不同国家的跨国企业对标竞争,它们正在通过贸易与投资走向海外市场,抢占市场份额,中国资产估值逻辑将向欧美日等大型企业靠拢,这意味着企业巨大的成长性空间。

从国际横向比较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认识到“脱实向虚”对国家实力的损害,提出“再工业化”方案作为抢占世界高端制造业的战略跳板,吹响了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德国以“工业4.0”做出回应,日本、英国以及中国纷纷跟进。此后,尽管美国试图以加征关税与科技封锁遏制中国科技发展势头,但并未得逞,却激发出中国人才和中国企业无限的韧性与创造力,加速中国科技在诸多前沿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截至目前,其他发达国家的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进展缓慢,中美科技企业的差距则逐渐被弥合。

中国企业在新能源领域也有类似的表现。2011年以来,全球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实施碳排放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现在,中国光伏、风能等新能源企业以及电动汽车产业的技术与生产、应用方面在全球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新三样出口大幅增长。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2024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市场的51%,本土制造的机器人占国内市场的47%。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认识到中国在以远超其他国家的速度追赶。

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不仅是生产力的竞赛,更是制度与文明的较量。中国正在越过“转型门槛”,从跟随者向“并跑者”转变,向“领跑者”升级。

正如德意志银行在报告中断言,“2025年将成为全球投资界重新认知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一年。”

中国近期的一系列颠覆性创新正重塑产业竞争格局,重估中国资产价值。这种重估,是对中国制度与中国创造力的重新认知,是在全球坐标中重新定位中国力量与中国未来。

灯塔路
1 楼
Now there is Europe, there is Russia, there is China and there is the United States. The West as an idea has been hollowed out. How that vacuum will be filled is unclear, but one obvious candidate is violence as great powers duke it out.
a
anywho
2 楼
支狗糧噴:又贏麻了、吃不起茶葉蛋
d
dingding6
3 楼
非常简单,哪里经济蓬勃发展,哪里就是有赚钱的好机会,外国资本自然蜂拥而来。
P
Pigheads
4 楼
贸易战的背景下有谁还愿意去中国投资?
斯文的地主
5 楼
所以说川普 心里是恨啊,能不恨么 美国政府现在人不人鬼不鬼,国务卿被中国制裁 和川普内阁不和 和马斯克死敌,已经放出风压下台! 要是没有中国,美国人是活的可滋润了! 那3亿美国人能活的滋润的不得了! 美国人能全世界一家独大! 还好有中国崛起 那美国畜生活的是一年不如一年! . 这都是实话实说!! .
s
skyfall
6 楼
全民为一尊扒光衣服做皇帝摇旗呐喊自嗨。
E
Edmondon
7 楼
傻逼自媒体,完全是蹭流量的垃圾文章,没一段都是deepseek
a
aimimimi
8 楼
就中国的出生率,一切繁荣不过是自宫练剑的虚假泡沫而已
b
bombe
9 楼
让我想起了当年东北的下岗潮
b
bombe
10 楼
当人类盲目追逐生产力,就是比带来种群灭亡。原因很简单,资本家本质是要剥削的。能用便宜的机器人,还用人力干什么?最终大家都不生育,人类慢慢被机器人取代。留下的资本家也根本没有足够数量去延续种族,人类彻底走向灭亡。
b
bombe
11 楼
AI和机器人的运用场景需要被严格规范,就像人的工作时间需要被严格规范,避免资本家过度剥削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