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欧关系紧张之际,中国寻求改善与欧盟的关系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2月18日 9点0分 PT
  返回列表
81864 阅读
43 评论
美国之音

在美国与欧洲盟友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的背景下,中国展开了新一轮对欧洲国家的外交接触。

在上周末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高层官员与欧洲领导人在价值观、民主以及乌克兰问题上产生分歧,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多名欧洲高层官员举行了双边会谈,包括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Kaja Kallas)、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和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Mark Rutte)。

“中欧之间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没有地缘政治矛盾,”王毅在星期六与卡拉斯的会谈中表示,并补充说,北京“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的努力,支持欧洲在和谈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欧盟方面的回应则相对谨慎,卡拉斯表示,欧盟愿意“继续对话,并在贸易、经济事务和气候变化等特定领域开展合作。”她还敦促北京停止向俄罗斯出口军民两用产品,称这些出口助长了莫斯科对乌克兰的战争。

王毅的表态与美国副总统JD·万斯(JD Vance)对欧洲国家的批评形成了对比。万斯没有强调俄罗斯和中国构成的威胁,而是批评欧洲政府审查右翼政党,并未能控制移民问题。

万斯副总统说:“我担心的是内部威胁,欧洲正在背弃一些它最基本的价值观、与美国共享的价值观。”他在慕尼黑发表的这一强硬讲话令欧洲官员感到震惊。

数位欧洲领导人迅速反驳了万斯的言论,德国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留斯(Boris Pistorius)表示,美国副总统对欧洲政策的描述是“不可接受的”。

美欧之间发生罕见的公开争吵之际,美国国务卿马尔科·卢比奥(Marco Rubio)、国家安全顾问迈克·华尔茨(Mike Waltz)以及特朗普的中东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Steve Witkoff)星期日前往沙特阿拉伯,与俄罗斯外交官就乌克兰战争问题展开会谈。

让许多欧洲领导人感到意外的是,美国乌克兰与俄罗斯事务特使基思·凯洛格(Keith Kellogg)在慕尼黑表示,欧洲国家不会参与由美国主导的俄乌和谈。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加强与欧洲接触的努力是北京对华盛顿与其欧洲盟友之间分歧加以利用的策略之一。

“中国的立场就是利用任何一届美国政府可能犯下的错误,”法国智库蒙田研究所(Institut Montaigne)国际研究主任杜懋之(Mathieu Duchatel)表示。

他在接受美国之音(VOA)电话采访时表示,美欧当前的矛盾为北京提供了一个机会,以“在中国政策方面削弱跨大西洋联盟。”

考虑到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已警告要对欧洲国家征收关税,其他专家表示,跨大西洋关系的紧张可能迫使欧盟在有关中国的政策上做出调整。

“由于欧洲无法同时承受两场贸易战,欧盟及其成员国将很难维持对中国的强硬政策。”中欧亚洲研究所(Central European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执行主任马杰(Matej Simalcik)在台北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

最近几周,之前推动欧盟对中国采取更强硬政策的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多次表示,欧盟愿意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欧洲必须与中国进行建设性的接触--以找到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解决方案。”她在上个月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

美欧关系预计仍将保持稳定

尽管欧洲国家可能考虑调整对中国的政策,一些欧洲分析人士认为,这些调整不太可能导致欧洲对中国以及对美国的政策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美欧是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因此我不认为会出现(彻底的)跨大西洋裂痕。”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副研究员英莎丽(Sari Arho Havrén)表示。

她在接受美国之音电话采访时指出,欧洲国家“正在试探,看看能做什么,但与此同时,欧洲官员已表示,无论与中国发生,都必须是公平的。”她补充道,这些因素将阻止欧盟“彻底改变”之前对中国的立场。

此外,蒙田研究所的杜懋之指出,北京任命前驻法大使、知名“战狼外交官”卢沙野为中国欧洲事务特别代表,意味着中国在对欧关系上不太可能做出重大让步。

“卢沙野的任命代表着在所有关键问题上的不妥协立场。”他告诉美国之音,并补充说,一些欧洲外交官认为,这位新的中国特使可能会“将任何外交会谈变成某种意识形态对抗”,使得北京和欧洲国家之间“无法达成共同立场。”

尽管中欧在中国对俄立场和贸易不平衡等核心问题上的分歧仍未解决,一些中国学者认为,美欧关系越来越紧张仍为中国与欧洲提供了“增进互信”的机会。

“跨大西洋关系越来越紧张为中国改善与欧盟的关系创造了新的环境,但这并不意味着欧洲国家会减少对北京与俄罗斯的合作伙伴关系或者中国人权问题的批评。”上海国际关系学者沈丁立在接受美国之音电话采访时表示。

w
wjb2009
1 楼
对欧盟不要抱幻想,和美国一样,就是做交换贸易,你欧洲进来的货多了,就得进同样多的中国货,比如德国的大众车太多了,就得给中国车让出一部分市场或者允许中国车商投资建厂,没有什么道理可讲
S
Stellung
2 楼
无所谓了,中国大概率要驻军乌克兰。到时候欧洲人就老实了。 [1评]
G
GLOCK19A
3 楼
如果是中国如此说,或报道了什么,那挺好的。 美媒说,挑拨痕迹太重了吧?
j
jeffinvade
4 楼
2024年中国对欧洲出口商品总值为7386.06亿美元,同比增长3.7%;中国自欧洲进口商品总值为4882.03亿美元,同比下降2.1%。 中国对欧洲是绝对的贸易顺差,要想贸易平衡,中国需要比现有进口水平多买64%的欧洲产品才行
西
西门大大
5 楼
大外宣很酸嘛
小凡人
6 楼
你党妈可以直面台湾与日本问题再说这个吧!……说到老实,五毛狗是最老实的! [2评]
小凡人
7 楼
唔🤔难不成这方向是由你这只爬墙五毛钱定的?! [1评]
小凡人
8 楼
说到这笑话嘛,人家200年历史可以雄全球,你家那5000年尽是被人三光,莫忘国耻!你真好意思把你家这些屎屎尿尿翻出来!真的是好狗,喜欢吃屎…… [3评]
w
wjb2009
9 楼
中国很大一部分产品是美国欧盟无法生产的,极低的价格与优良的品质,同样的产品美国和欧盟生产出来不夸张的说至少是中国产的2-5倍价格
w
wjb2009
10 楼
举一个例子,汽车机油换油螺丝垫片,加拿大4个零售价将近9加币,中国卖50个4加币,要知道加拿大是国际上的铝出口大国,成本竟然高到离谱,还有我们这的一座小桥,126米长,花费近2亿人民币,我的妹夫高级建筑师说,在中国可以建4座。
严寒酷暑
11 楼
再往后看100年呢? 傻逼 狗眼看人低
k
kennyhannz
12 楼
还是美丽国牛X,一国挑战全球之余还不忘继续挑拨离间
z
zymmailsr
13 楼
你这条狗操的杂种,确实是条好狗,披着黄皮,用着中文,却跪舔白皮的屁眼子。
k
kennyhannz
14 楼
USAID被取缔后,狗粮明显不够分啊,留园网只见你一条狗挑战全网😆😆😆
z
zymmailsr
15 楼
难到是狗操的反华畜生定的???!!!!
z
zymmailsr
16 楼
狗操的反华畜生,你也学学韩国那个cosplay美国队长,到中国大使馆抗议一下,你敢吗???天天躲在阴沟里喷屎的怂逼贱种
z
zymmailsr
17 楼
回复[15楼] 数据狗,说告诉你要贸易平衡的???你一个傻逼白痴,就说要贸易平衡了?? 另外,你不是说中国都没钱了,失业率上升,外贸下降吗???怎么还同比增长3.7%???你这傻逼是自扇嘴巴子吗???
z
zymmailsr
18 楼
一个阴沟里的反华畜生和人谈历史,真是好笑!!!
z
zymmailsr
19 楼
呵呵,反华畜生的历史方向怎么可能和人的方向一致???!!!!
g
gozzila
20 楼
美国之音还有经费呀,BBC都开始跳反了 难道美国之音和留园里狗逼狗粮一样,自己带狗粮义务尽孝吃屎? 美国直接和俄罗斯进行通话和谈判,欧洲都不知道,直到宣布了,欧洲才直到 这样欧洲还不觉醒,还继续跟美国混?哪真是被卖了还给人家数钱哪 欧洲返贫的概率非常高,刚刚东欧三傻不是放弃俄罗斯便宜能源了,能源费用成指数增加 现在欧洲老百姓就是赚钱是交房租还是吃饭,中国历朝历代老百姓革命的基本原则就是吃不上饭。 消耗时间越长,欧洲死的越惨 2次世界大战都是欧洲开始,欧洲没有一个政治领导人可以带领欧洲走出美国的控制 基本上欧洲的领导人都是为了美国再次伟大而奋斗,自己国民死不死谁孩子 必须效忠美爹,和这里一堆吃屎狗粮没有区别。现在中国给他们机会改邪归正,就看他们是否抓住机会了
o
oldoldcandy
21 楼
咦?还有余粮?
灯塔路
22 楼
玩呗
灯塔路
23 楼
是“犹太资本深层政府”直接撒币了 [1评]
灯塔路
24 楼
现在“犹太资本深层政府”要三线作战: 要造谣抹黑污名中国 要造谣抹黑污名特朗普马斯克集团 还要尽量挑起“中国与特朗普集团的”的矛盾冲突
匿名2018
25 楼
落水狗就该痛打,你这个sb玩意
冖灬冖
26 楼
自带狗粮。。。
g
gamma
27 楼
中国要先解决台湾问题,才能考虑国际关系 -台湾国拼外交部-
错错错错错
28 楼
欧盟没救了,除非抛弃成见,摆脱美国的控制
r
rztong
29 楼
美国之音也还有狗粮领吗?还是习惯性操作?
s
szacy
30 楼
糞坑滋陰不要無聊無腦炒作,歐洲作為被美國渣男強暴榨乾和無情拋棄的絕望怨婦也不要自作多情。
f
fybs
31 楼
美欧关系紧张,欧洲寻求中国改善关系,才是逻辑正确的。
郑长仁
32 楼
美帝们越来越不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