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语音通信软件 为什么没落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5月7日 0点11分 PT
  返回列表
69296 阅读
14 评论
正解局

微软正式关停Skype。曾经的全球最大语音通信软件,宣告死亡。

Skype是如何崛起的?其兴衰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一、兴衰

自诞生之初,互联网的目的就是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资源共享。

有了互联网,无论身处世界何地,都可以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

为了实现更高效、更便捷、更及时的连接,互联网在连接的技术与应用上也在不断迭代更新。

最早的应用是诞生于1960年代的电子邮件,其让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文本信息,这至今仍在被广泛使用。

随后的是诞生于1970年代的公告板系统(Bulletin Board System,BBS),天涯论坛、猫扑论坛也曾火爆一时,是众多网友喜爱的交流平台。

真正意义上的即时通信软件,还要等到1996年。

三个以色列人研发出ICQ(I SEEK YOU我找你之意),支持在互联网上聊天、发送消息、传递文件等功能。

ICQ开创了即时通讯软件的先河,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互联网交流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的QQ就是基于ICQ的概念和功能开发的,可谓“青出于蓝胜于蓝”。

QQ早年的版本

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介绍互联网通信软件的历史?

这是因为,了解这些有助于理解Skype的快速崛起与急速衰落。从电子邮箱到BBS,再到即时通信软件,其进步与迭代呈现出清晰的规律。

交互实时性越来越强,功能日益丰富多元,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交流方式以文字图片为主,只局限于互联网之内。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Skype诞生了。

2003年,爱沙尼亚的2个程序员开发出了Skype,名字来自“sky peer to peer”,愿景是让人们打破地域界限,自由沟通。

与当时已经广为普及的ICQ、MSN不同,Skype的最大特点是,可以直接免费语音通话。

今天,我们已习惯用微信或QQ语音通话。

但在当时,网络状况不好,Skype依靠独家的点对点(P2P)技术,才实现了稳定且高质量的语音通话。

Skype的另一大杀手锏是,可以用软件直接拨打国外固定电话和手机。

彼时,国际电话费高达1美元/分钟,用Skype拨打,只按本地电话收费。

Skype电脑版

因为解决了国际语音通信的痛点,Skype一经推出,便迅速流行。

推出次年,用户数量就达到了1100万。2005年,又猛增至5400万。2006年,用户突破1亿。2008年,用户突破4.05亿,成为全球最大的即时通信软件之一。

对一个软件来说,用户过亿后,月活跃用户数是一个关键的指标。

到了2011年,Skype的月活跃用户已达到1.7亿。

2013年,Skype的月活跃用户首次突破3亿,国际通话市场份额达36%,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即时语音通信软件。

也就是说,每打10分钟的国际电话,就有3.6分钟是在Skype上进行的。

然而,自2016年起,Skype的用户活跃度开始下降。

2023年,Skype月活跃用户下降至1.7亿,日活跃用户降至3600万。

要知道,全球主流即时通信软件的日活跃用户都在1亿以上,微信的日活更是超过了10亿。

全球主流即时通信软件的日活跃用户数

在全球主流的即时通信软件中,Skype已“泯然众人”矣。

二、趋势

Skype为什么衰落了?

很多人都会提到“3次易主”和“1次改版”。

“3次易主”指的是,2005年,Skype以26亿美元现金加股票的价格被eBay收购;2009年,eBay以27.5亿美元的价格把Skype的70%股权出售给了Silver Lake牵头的投资集团;2011年,微软以8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Skype。

“1次改版”指的是,2017年,Skype进行重大改版,不仅修改了用户界面,还迁移了服务器,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导致其在应用商店的评级直接从3.5星掉到了1.5星。

6年内三易其主,造成其战略方向反复摇摆,技术投入断层,最终失去市场主导地位。

2017年的大改版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没有频繁易主,如果没有失败的改版,Skype是否还有机会?

历史无法假设。但我们可以根据趋势,推断出Skype的命运走向。

当微软收购Skype时,互联网正在迎来三大趋势。正是在这三大趋势之下,Skype渐渐掉队了。

其一,流量普及化,优势不再。

上文提到,Skype起家的核心技术是P2P技术。

P2P是一种用户直接点对点传输数据的技术,无需中心服务器中转,可大幅降低服务器和带宽成本。

在互联网流量昂贵且并不稳定的时代,Skype使用P2P技术拨打语音或国际长途,既能节省流量,成本极低,也能够稳定传输,保障通话质量。

这也是Skype能做到免费拨打语音的重要原因。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商业化普及,流量资费越来越便宜,网络传输越来越稳定,Skype的技术优势被削弱了。

其二,移动化转型,劣势凸显。

更要命的是,移动互联网兴起后,Skype的优势反而成了劣势。

一方面,移动网络普遍使用NAT(网络地址转换),P2P直连需要复杂的穿透技术,Skype在移动网络下的连接失败率增高。

另一方面,Skype最初是为电脑端设计的,推出移动端时仍延续了复杂的操作逻辑,界面臃肿且耗电高,与移动端“轻量化、即时性”的需求严重脱节。

2009年后,WhatsApp、微信等即时通信软件开始崛起,它们是土生土长的移动端软件,比Skype更了解移动用户。

2010年,苹果推出iPhone 4,自带的FaceTime就能实现网络电话、视频等功能,这也抢走了Skype的一部分用户。

苹果iPhone4自带Facetime功能

其三,社交化浪潮,降维打击。

Skype能够崛起,是因为满足了国际通话这一刚需。

当其他软件也都具备国际通话这一功能后,软件之间的竞争,就要看其他维度上功能的比拼。

微信最初只是一款即时通信软件,随后开发出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等功能,构建起“社交+内容+服务”闭环,成为一个超级平台。

丰富的功能,既满足用户社交的需求,也增强了用户的粘性。

WhatsApp虽然更克制、更为简洁,但近年来也通过“状态”“社群”等功能向轻社交领域扩展,逐步向轻社交渗透。

相对而言,Skype始终定位于“通讯工具”,缺乏社交网络构建能力。

当人际关系逐渐沉淀,对用户而言,社交功能的刚需性远高于语音通话。

用户使用WhatsApp的频次,也要远远高于Skype。Skype遭遇了一场降维打击,用户也就慢慢流失了。

综合来看,流量普及化削弱了Skype的技术护城河,移动化暴露其产品设计缺陷,社交化则使其在用户留存竞争中彻底掉队。

三、启示

很多人也许会有疑问,按上面的逻辑,是不是所有的工具性软件,都没有活路了?

也不尽然。

面对WhatsApp、微信的竞争,Skype只要能盈利,就能活下去。

问题恰恰在于,Skype始终未能找到可持续的盈利路径。

Skype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国际电话充值业务。即用户使用拨打固定电话和手机需要付费。这部分收入,无法覆盖日益增长的营运成本。

微软财报显示,2016-2020年Skype累计亏损超过12亿美元。持续流血的商业模式,只能靠外部输血,这几乎决定了Skype被巨头收购的命运。

被eBay、微软收购后,Skype活下去的关键,不是能否盈利,而是能否融入巨头的大生态。

以WhatsApp为例,2014年被Meta(原Facebook)以190亿美元收购。

有媒体估算,截至2024年底,WhatsApp的年收入约为13亿美元,还不到Meta年收入的1%。

WhatsApp操作界面

虽然收入占比很低,但是,WhatsApp已成为Meta继Instagram和Facebook Messenger之后的第三大重要资产。

这是因为,在Meta生态中,WhatsApp被Meta视为核心的“通讯基础设施”。既为Meta在即时通讯领域构筑了坚实的竞争壁垒,又为Meta的AI服务、商业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反观Skype,在eBay是“电商附庸”,在微软是“备胎工具”,始终没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微软收购Skype时,宣称要将Skype深度整合进Windows系统,目标实现10亿活跃用户。

具体执行中,微软在资源倾斜、产品协同上频频出错。

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整合效果,反而削弱了Skype的用户体验和品牌价值。

鉴于Office365的统治地位,微软推出了Skype for Business,希望在办公领域打开局面。

然而,Skype for Business与微软已有的Lync(企业通讯工具)功能重叠,导致用户认知混乱。

2017年,在收购Skype仅6年后,微软又推出了Teams。

Teams是一款集聊天、视频会议、文件协作和应用程序集成于一体的团队协作平台,深度集成Outlook(邮件/日历)、OneDrive(云存储)、SharePoint(文档管理)、Planner(项目管理)等服务。

微软有了Teams这个“嫡子”,“庶出”出身的Skype基本上就被放弃了。

2018年,微软将Skype团队并入Office事业部,90%的研发预算投向Teams。

Skype逐渐沦为“技术试验场”,其创新的屏幕共享、群组通话等功能都被优先移植到Teams。

Teams的月活跃用户增长趋势

最新数据显示,Teams的月活跃用户超过了3亿。

关于Skype关停,微软365协作应用和平台总裁杰夫·特珀表示:

多年来,我们从Skype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并将其融入到Teams中,我们在过去七到八年里不断发展Teams。但我们觉得现在是时候了,因为我们可以为市场、为客户群体提供更简单的选择,而且通过专注于Teams,我们可以更快地提供更多的创新。

简单归纳一下就是,Skype没有利用价值了。

Skype的兴衰史揭示了一个残酷的商业逻辑:技术的先发优势终会消逝,唯有通过持续迭代与生态融合,才能避免被市场淘汰。

再见了,Skype。

西
西方失败2015
1 楼
阿三又立了一功,把skype搞黄了
为啥一定要笔名
2 楼
因為被微軟收購了
我爱北京的秋天
3 楼
我是从雅虎Messanger开始的。还记得当时和一个法国人哥们,一个越南和一个加纳姐们总聊天。当时还要去学院机房,还要买卡充值。
x
xiaoss188g
4 楼
微软自盖茨退休以后没干过什么成功的事,skype,linkedin,我都不明白微软收购linkedin干什么,帮找工吗?或者建一个社区。社区不适合微软,而且微软以前有通信软件msn,很容易发展成社区,自己销毁了。skype就是把自己的msn毁了再买一个skype充数,是钱太多,要去烧吗?把msn毁了,再买一个类似的Skype,再把Skype毁了,这是连毁两个。还有一个程序共享平台也买了,犯得着买这种网红软件吗?微软本来就是王,做这种软件不是轻轻松松吗?再加上做量子芯片研究作假。作假是个什么概念,就是失败,而且失败还想欺骗成功,不得不怀疑微软这五六年的股价翻倍是在作假帐,因为微软就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做什么错什么,为什么能翻几倍,因为它的印度裔ceo就是每一个季度,按照华尔街投行的预估再增加一点,它就能一直上升。但是那么严肃的量子芯片技术都作假到撑不下去为止,就是说它声称可以达到某种技术要求,但按它的方法根本不可能实现。那么严肃的问题都要和科学对着干,那那么多年总是失败的运营,比如买一个关一个,干啥都没有成果,怎么可能年年超出华尔街预期呢?这是我对微软的质疑
x
xiaoss188g
5 楼
现在微软真正的能靠着养家的还是操作系统和基于操作系统的软件,最多加上一个云。其它东西都不至于让他上三万亿美元市值。比如游戏机,索尼的任天堂的不差,别人可没有上三万亿,可能一千亿都没有。就是说其它东西都是烂货,放别人那都不值钱。微软那个ceo感觉就是一直在跟风,先不说它三万亿市值,就是说以微软00年如日中天的地位,它根本不可能跟风,连开发软件的软件都是微软的,那些linkedin和skype的买入简直就是作践自己,向外人说微软不行。微软的目标不能是这种狭隘的软件,它的地位应该让它有解决人工智能,量子芯片,云运营的使命感而且做出成就。其实它完全没做出,它唯一做的就是ceo不让微软成为创造者,而是让微软成为欣赏者。比如云,他不是去做云技术,他是看到云起来有前瞻性地认为云能有前途,跟着做云。比如人工智能,他不是投入创造,而是看到openai的工作,觉得有前途,就投资openai。直到现在微软在人工智能方面还是一无所获。他如果只是一个欣赏者,他不应该值创造者的价钱,这是三万亿美元市值的问题
x
xiaoyuyu604
6 楼
感谢印度三哥。MSN没了,sky pe也没了。过几年微软也会没的。合着他们是湿婆呀,创造和毁灭同时进行。
T
TCVD
7 楼
我以前打国际长途都用skype呢
c
cloct
8 楼
主要作用就是打国际长途,现在需求越来越少了。 本身微软当年就不该取消MSN Messenger,没有啥长远眼光。
吧吧吧吧
9 楼
MSN多好,为什么要取消?
顽童在线
10 楼
充值太麻烦了就不用了。
c
c2950
11 楼
丢了一堆人的联系方式
k
kingbox
12 楼
即时通讯领域,微软就是个黑洞
哎呀我的儿呀
13 楼
2023年微软收入2110万亿,其中38%收入来自于云计算服务部门。年入两千多万亿,估十几倍,很客气了
r
rally
14 楼
因为新一代人根本不用语音,手机都不用来通话的。语言通话非常浪费时间,用文字就简明准确,而且不耽误同时还在做其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