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病房:医护人员浑身湿透,一天不能上一次厕所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1月24日 9点2分 PT
  返回列表
31590 阅读
19 评论
澎湃新闻

1月23日,澎湃新闻探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对话坚守在对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一线的医护人员们。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进入重症隔离病房的过程中,总共要经过三道门。

首先是从医院楼道通向病区的大门,在那里设有初步换衣的场所。澎湃新闻记者在医护人员指引下披上手术服、戴上头套和手套、再穿上鞋套,就完成了最基础的第一层防护,佩戴时,橡胶手套必须将手术服覆盖到手腕上方的位置。

随后,第二层防护是在手术服外再套上一层白色的防护服,此时再戴上一层手套。和先前一样,这层手套也必须覆盖到防护服手腕以上的区域。然后,医护人员会帮助戴上医用口罩,完成这个步骤就可以通过第二道门了。

在进入后,记者会被要求戴上面罩。最后,记者在医生和护士的带领下才进入到了重症隔离病房,即最后一道门。



21岁的助理护士孙沁,她说刚开始进入重症隔离病房很紧张。 本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郑朝渊 图

主治医师饶歆:拄着拐杖治病

自疫情出现以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病区收治了该院80%以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危重患者。截至23日,一病区内现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危重患者16名。主治医师饶歆向澎湃新闻介绍,很多重症病患在送来时已经出现了呼吸衰竭。



1月23日,中南医院重症隔离病房,这里收治了16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病情最危重的时候,心里也有过绝望,但是孩子跟我说,‘爸你不要想钱的事’,一定要有信心。”1月23日下午4时,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内,69岁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龙靖潮即将离开监护室,转入武汉市第七人民医院。这意味着,他已经脱离了危险期,迎来康复的曙光。

一病区主治医师饶歆告诉澎湃新闻,龙靖潮刚转入重症医学科时,肺部已严重感染,甚至出现了呼吸衰竭,经多日治疗后获得好转。截至23日下午,在一病区,和龙靖潮一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患者还有15名。

21岁的助理护士孙沁说,重症监护室内的病患每日进出频繁,病情稳定者都会被送往普通病房接受治疗。然而,她和同事们已有好几周都没有回过家了,只能在电话里向院外和远方的家人报平安。

现已拔管的龙靖潮告诉澎湃新闻,他自去年12月底发觉身体不适,开始十几天的治疗一直没有起效,直至被送进监护室时,肺部已严重感染。澎湃新闻了解到,龙靖潮的家就在武汉,家中除了女儿女婿还有一个12岁的外孙女。

在病情最危重时,龙靖潮曾感到绝望,他在监护室内通过电话和女儿联系,“孩子急得跳脚,当时跟我说,‘爸你不要想钱的事’”,龙靖潮说,当时他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万一真的不行,生老病死,也要看得开。”

饶歆告诉龙靖潮,插管可以改善他的呼吸,关键是一定要有信心。经过医护人员的救治,龙靖潮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并已逐步好转,现已可以通过普通吸氧机自主呼吸了。23日下午,龙靖潮在医护人员的安排下,即将转往与中南医院对口帮扶的武汉市第七人民医院。

龙靖潮离开前,饶歆拄着拐杖走到他的病床前,叮嘱他转院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对于常年行走重症监护室的饶歆来说,拄拐还是头一次。澎湃新闻了解到,在疫情发生前期,饶歆扭伤了脚,疼痛不能下地。



69岁的患者龙靖潮,他已经脱离了危险期。

前来给病人拍胸片的医院影像科医生祝缘俊告诉澎湃新闻,进入重症病区需要穿上密封的防护服,每次穿齐一套装备需要花上15至20分钟时间,且穿上后十分闷热,“穿上走十分钟,就全是汗了。”

但在饶歆看来,病人治疗更重要,“病治不好,可能会危及生命,而我只是脚崴了而已。”

第二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移动心肺仪手术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监护室内还有一名72岁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刚接受了ECMO手术,目前正处于观察阶段。



一名尚未拔管的新冠肺炎患者。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1月22日,中南医院曾利用该技术成功救治了一名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属全省首例。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危重症移动ECMO中心主任夏剑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造成患者的肺部受损,成为“病毒肺”,重症者肺部受损严重。医护人员采用在人体外安放一个人工膜肺来替代肺的工作,让人体自身的肺能够得到充分治疗和休息。等待人体的肺部感染开始恢复,病发时的缺氧症状得到改善,自身肌体的肺能够承担起机体功能时,体外膜肺就可以撤去。

一旁看护的护士告诉澎湃新闻,如果该名患者也好转起来,或将成为第二例应用ECMO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成功案例。

在忙碌的间隙,饶歆和同事们会聚集到拍摄胸片的机器边上,结合影像学资料,讨论患者的病情。

23日当日的朱姓值班医生告诉澎湃新闻,面对危重病人不仅是身体上的疲劳,同时要面对被传染的风险,心理上也承担着不小的压,“我现在基本不跟家里人见面,也不跟他们接触,但只要防护措施做好的话,我们这里还算是比较安全的。”

同样的乐观在一病区年轻的护士团队中也可看到。21岁的助理护士孙沁告诉澎湃新闻,这是她第一年参加工作,刚开始也有害怕,担心被传染,但是看到同事们都在一起互相加油就不再怕了。孙沁说,她每天通过电话和家里人联系,让他们宽心。



中南医院医护人员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护士:穿上防护服连续工作8小时不能上厕所

除了被感染的风险,每日至少8小时穿戴防护设备的辛苦,重症科医护人员极少向外人言说。



中南医院医护人员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防护服穿上后,一天都不能上洗手间,唯一的解决方法是“忍”。21岁的曹阳鑫告诉澎湃新闻,每天交班后脱下防护服,浑身湿透,就像洗过澡一样,上班时间只能尽量不喝水、少喝水来减少憋尿的辛苦。

35岁的护士长马晶是整个护理团队中最年长的,她告诉澎湃新闻,自己已经在重症科工作了13年,原本手下共31人,发生疫情后,院方紧急调配,现在团队共有44人。从1月8日起,她除因感冒被要求回家休息两日外,其余的时间都在上班。

谈起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马晶表示,过年肯定是回不去了,“排到谁上班就谁上班”,团队里很多人早就退掉了回家的票,甚至有哺乳期的新晋宝妈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马晶说,总要有人来做,既然干这一行,就有职责和义务。

离别时,饶歆和同事们对着镜头竖起了大拇指。他说,大拇指象征着胜利,“疾病虽然可怕,我相信我们能胜。”

w
wenxuecity18
1 楼
结尾已经想好了:在这场严峻的疾病面前,党领导人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感动中国的白衣天使有。。。。
蓝靛厂
2 楼
还要花钱?
b
barryv
3 楼
这鸟记者在这种时候还去凑什么热闹,别人还得伺候他
n
nyfan
4 楼
要累S医护人员?WTF!
猪年行运
5 楼
美国用机器人治疗感染者。减少医生护士的危险。
e
eastsun
6 楼
辛苦你了,工作在抗击病毒一线的医护人员.
摩根小城
7 楼
wenxuecity18 发表评论于 2020-01-24 01:27:11 结尾已经想好了:在这场严峻的疾病面前,党领导人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感动中国的白衣天使有。 —————— 还差一点,在梁家河主角的领导下
弟兄
8 楼
世界上最高級最複雜的生物,与最低級最簡單的生物之間的搏鬥
阿米高
9 楼
煽情的妓者,如同服用了兴奋剂一般
一路繁花
10 楼
忙的时候,谁都一样
平湖2016
11 楼
\u75C5\u60C5\u6700\u5371\u91CD\u7684\u65F6\u5019\uFF0C\u5FC3\u91CC\u4E5F\u6709\u8FC7\u7EDD\u671B\uFF0C\u4F46\u662F\u5B69\u5B50\u8DDF\u6211\u8BF4\uFF0C\u2018\u7238\u4F60\u4E0D\u8981\u60F3\u94B1\u7684\u4E8B\u2019\uFF0C\u4E00\u5B9A\u8981\u6709\u4FE1\u5FC3\u3002\n\u60B2\u54C0!
w
warshipfreedom
12 楼
社會主義好啊,喜歡就一同埋葬了吧
e
elfen2299
13 楼
一直密切关注疫情进展的加拿大文史学者温相说,武汉肺炎演化到今天,市民狼奔豕突,跑得非常狼狈,官方却还想要引导舆论。无非是些老套路——赞美党和政府及时出手控制疫情;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全民抗击疫情。 “最终归功于党和政府领导14亿人民全面战争疫情,取得圆满的收官,” 他说,“肯定是这个节奏嘛, 又一台春晚吧。”
x
xplnt
14 楼
为医护人员的爱心和奉献点赞!
炒瓜子
15 楼
感谢政府 “孩子急得跳脚,当时跟我说,‘爸你不要想钱的事’”
S
Science_东岸01
16 楼
无论灾难是谁的责任,感谢医护人员的付出!
L
Leah_lee
17 楼
Salute to you from my heart. Take care of yourself as well. The God will bless all of you for sure because you are heroes. Thank you all.
大米袋
18 楼
唯一接地气的消息,感谢中国有一批这样的医护人员,是14亿人的坚强后盾。
L
Leah_lee
19 楼
Science_东岸01 发表评论于 2020-01-24 06:24:07 无论灾难是谁的责任,感谢医护人员的付出! ========Very f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