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二十年 中国履行承诺了吗?
本周六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周年日。二十年来,中国经贸实力一方面实现了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外界越来越多的质疑。那么,中国入世二十年后,究竟献上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呢?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近期表示,中国已完全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时作出的承诺,世贸组织的几任总干事和大部分成员国都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普遍认可。
质疑声越来越大
但众多迹象表明,不少国家对此并不认同。《日经新闻》报道,在世贸组织十月对中国贸易政策进行的第八轮审核中,各成员国对中国的贸易作法提出了超过2500条反对意见,较2018年的前一轮审核增加了近六分之一。而就在中国九月宣布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后,日本、澳大利亚等成员国陆续对中国的现行体制是否符合这项协定的高标准提出了质疑。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管理学院教授俞伟雄明确表示,从当前情况来看,中国起初获准加入世贸组织是个错误,因为中国不但没有借此更好地融入国际体系,反而对西方经济结构带来了巨大冲击。
“当初(很多国家)认为中国入世后,随着经济得到发展,当局会对其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作出一定的调整,但这并没有发生,反而造成很多欧美蓝领工人失业。”
对华立场一向强硬的美国参议员卢比奥(Marco Rubio)周三就在一场演讲中说,目前看来,中国获准入世威胁到了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因为这个决定促使一个既不追求经济自由、也不追求个人自由的国家,以牺牲美国利益为代价,积攒了大量财富。卢比奥提到,在中国入世后的首个十年间,美国就流失了三分之一的制造业职位。
翻看中国入世时许下的承诺,不禁让人心生感慨。比如在经济政策方面,中国许下的第一个承诺就是将对中国企业、在华外国企业和个人给予相同的待遇。在国企方面,中国承诺将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有企业或国家投资企业的商业决定。在出口补贴方面,中国承诺遵守世贸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逐步取消与规则不符的补贴措施,而对国企提供的补贴也将受到同样的约束。
但世贸组织秘书处九月发布报告说,国有制仍在中国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在一些非战略性的、商业导向型产业,国企仍然拥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而国企改革基本只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框架中进行的。
曾与中国就加入世贸组织进行谈判的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Charlene Barshefsky),在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ASPI)与华盛顿国际贸易协会(WITA)周四联合举办的一场研讨会上说,国家领导人在经贸事务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显然不愿在核心利益问题上作出让步。
“习近平已经明确表示,中国有自己的一套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经济结构,而这不会发生改变。”
美国:中方并未履行承诺
在今年十月对中国贸易政策的审核过程中,美国提出的意见尤为尖锐。世贸组织的会议纪要显示,美方指出,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各成员国期待中方许下的承诺能够摧毁那些与开放、以市场为导向的国际贸易体系不相容的政策和做法,但这些期待至今仍未成真,而中国看上去似乎不愿作出改变了。
美方在审核期间还说,他们对中国贸易体系最根本的关切是其产业政策。中国政府不但试图引导和支持国内产业,更试图借一系列政策排挤进口商品和服务以及外国制造商和服务商,包括市场准入限制、投资限制和巨额补贴等等。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就曾在今年的《各国贸易壁垒评估报告》中强调,加入世贸组织近二十年来,中国始终没有提供一份完整的中央政府补贴通报。
中国金融学者贺江兵表示,中国入世后经济飞速发展,显然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这也让中国变得越来越我行我素。
“美国希望中国改变,但事与愿违。尤其是对于像中国这样的不完全是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它更不愿意作出改变。”
中国入世后经济体量发生的变化显而易见。联合国数据显示,中国去年的对外贸易总额是2001年的8.1倍,远远超过了1.8倍的同期全球贸易总额增速,而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也从4%激增至13%。在此期间,中国从全球第六大经济体跃升为第二大经济体,其贸易额更是跃居榜首。
而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在周四的研讨会上说,中国固然是入世的受益者,但其他国家也收获了红利。
“由于中国入世时劳动力价格低、工人的效率又高,中国得以生产出很多优质、低廉的产品。我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帮助美国经济维持了低通胀,也给美国市场注入了多样化的商品。”
入世带来沉重代价
不过,在经济腾飞的表象之下,埋藏了千万人的血与泪,而雾霾、癌症村、血汗工厂等等这些看似不分国界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注定将成为中国人久久难以愈合的伤疤。
200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34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4%。到了2019年,中国的GDP已达14.28万亿美元,占比超过全球总量的16%。但香港中文大学三年前的一项研究显示,光是空气污染导致的早死和粮食减产,就可能让中国经济每年遭受2670亿元人民币的损失。美国公共卫生问题专家黄严忠去年则指出,如果算上非致命疾病的代价,中国可能会蒙受高达其GDP的18%的损失,而这还不包括水和土壤污染的代价。
旅美经济学者秦伟平认为,中国是时候告别入世时的经济发展模式,走上一条更人性化的道路了。
“我认为中国过去二十年来的这种低人权、低保障、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阶段应该告一段落了,中国也不能继续这样做了,因为这最终害人害己,也是不可持续的。”
如果历史是面镜子的话,在中国履行贸易承诺方面,我们或许不用看得太远。就在两个月前,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刚刚宣布,中国未能履行在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许下的承诺。她上个月还说,美方正就此追究北京当局的责任。
中国入世20年 西方加大合作应对
20年前的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位成员,中国在20年的时间里经济飞速发展,在地缘政治上力量增加,而中国与西方关系紧张也日益加剧,中国正试图从世界的工厂向高科技转型,西方加大合作应对。
加入世贸
西方担心中国的崛起在经过15年的谈判后,中国与美国和欧盟最后达成协议于2001年的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进入21世纪后西方国家逐渐开始清醒的意识到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和在地缘政治关系上开始增加实力。
中国在20年的时间内中国GDP增长了8倍,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比重从2001年的4%增至2020年的17.4%,中国的货物出口增长了7倍多,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大国,从未有哪个国家能如此迅猛地扩张,仅在上海港口就运出了2.5万亿美元的货物,其进口在同期增长740 % ,中国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第一个经济伙伴,占世界经济的13%,除了在矿产和农业产品外, 中国的外贸优势凸显,廉价的劳动力推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进入中国的代价
但是对于外国企业来说,如果他们想进入中国市场享受中国便宜的人工成本,外企不得不按照中国政府的规定进行技术转让。而这些外国企业需要执行的中国政府的规定与世贸组织成员遵守的标准毫无关系,西方国家逐渐发现中国政府大量补贴国企。
经济《回声报》指出,外国对中国商贸行为批评不断增多,美国指责中国没有完全履行“入世”时的承诺,使用不公平竞争手段,但是不能说中国没有完全不遵守世贸的协定,只是中国会利用这些商贸协定。与但是西方20年前希望中国加入世贸后,能够让其逐渐成为自由的资本市场不同,中国现在是受政府控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与亚太14国于2020年签署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区域经贸协议,中国持续推进一带一路,以及在非洲扩展其影响力,来保护其能源供应的安全,与此同时,中国大力扩充军备显示其在太平洋地区的雄性,中国在经济和地缘政治上的足迹都在增加,导致与西方关系紧张。
西方应对
随着中国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加剧,特别是美国与中国对峙的加深,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中美之间关税高悬,科技壁垒高筑。
现在,西方国家包括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国集结自己的影响力和资源,应对中国。
法国2022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会进一步推动欧盟与印太地区国家战略合作,欧盟近期重启与印度自由贸易的谈判。
加拿大继今年11月16日与东盟正式展开贸易谈判后,11月28日与印度已举行四次“视频磋商会议”的消息,即将启动已经有十多年历史的加拿大印度自贸谈判。
如果说中国凭借在制造领域的优势赢得了第一轮的胜利,但不能保证赢得第二轮的优势,就是在数字时代成为技术霸主,在该领域中国与美国和欧盟的竞争已经开始。
入世二十年 中国履行承诺了吗?
本周六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周年日。二十年来,中国经贸实力一方面实现了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外界越来越多的质疑。那么,中国入世二十年后,究竟献上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呢?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近期表示,中国已完全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时作出的承诺,世贸组织的几任总干事和大部分成员国都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普遍认可。
质疑声越来越大
但众多迹象表明,不少国家对此并不认同。《日经新闻》报道,在世贸组织十月对中国贸易政策进行的第八轮审核中,各成员国对中国的贸易作法提出了超过2500条反对意见,较2018年的前一轮审核增加了近六分之一。而就在中国九月宣布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后,日本、澳大利亚等成员国陆续对中国的现行体制是否符合这项协定的高标准提出了质疑。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管理学院教授俞伟雄明确表示,从当前情况来看,中国起初获准加入世贸组织是个错误,因为中国不但没有借此更好地融入国际体系,反而对西方经济结构带来了巨大冲击。
“当初(很多国家)认为中国入世后,随着经济得到发展,当局会对其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作出一定的调整,但这并没有发生,反而造成很多欧美蓝领工人失业。”
对华立场一向强硬的美国参议员卢比奥(Marco Rubio)周三就在一场演讲中说,目前看来,中国获准入世威胁到了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因为这个决定促使一个既不追求经济自由、也不追求个人自由的国家,以牺牲美国利益为代价,积攒了大量财富。卢比奥提到,在中国入世后的首个十年间,美国就流失了三分之一的制造业职位。
翻看中国入世时许下的承诺,不禁让人心生感慨。比如在经济政策方面,中国许下的第一个承诺就是将对中国企业、在华外国企业和个人给予相同的待遇。在国企方面,中国承诺将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有企业或国家投资企业的商业决定。在出口补贴方面,中国承诺遵守世贸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逐步取消与规则不符的补贴措施,而对国企提供的补贴也将受到同样的约束。
但世贸组织秘书处九月发布报告说,国有制仍在中国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在一些非战略性的、商业导向型产业,国企仍然拥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而国企改革基本只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框架中进行的。
曾与中国就加入世贸组织进行谈判的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Charlene Barshefsky),在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ASPI)与华盛顿国际贸易协会(WITA)周四联合举办的一场研讨会上说,国家领导人在经贸事务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显然不愿在核心利益问题上作出让步。
“习近平已经明确表示,中国有自己的一套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经济结构,而这不会发生改变。”
美国:中方并未履行承诺
在今年十月对中国贸易政策的审核过程中,美国提出的意见尤为尖锐。世贸组织的会议纪要显示,美方指出,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各成员国期待中方许下的承诺能够摧毁那些与开放、以市场为导向的国际贸易体系不相容的政策和做法,但这些期待至今仍未成真,而中国看上去似乎不愿作出改变了。
美方在审核期间还说,他们对中国贸易体系最根本的关切是其产业政策。中国政府不但试图引导和支持国内产业,更试图借一系列政策排挤进口商品和服务以及外国制造商和服务商,包括市场准入限制、投资限制和巨额补贴等等。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就曾在今年的《各国贸易壁垒评估报告》中强调,加入世贸组织近二十年来,中国始终没有提供一份完整的中央政府补贴通报。
中国金融学者贺江兵表示,中国入世后经济飞速发展,显然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这也让中国变得越来越我行我素。
“美国希望中国改变,但事与愿违。尤其是对于像中国这样的不完全是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它更不愿意作出改变。”
中国入世后经济体量发生的变化显而易见。联合国数据显示,中国去年的对外贸易总额是2001年的8.1倍,远远超过了1.8倍的同期全球贸易总额增速,而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也从4%激增至13%。在此期间,中国从全球第六大经济体跃升为第二大经济体,其贸易额更是跃居榜首。
而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在周四的研讨会上说,中国固然是入世的受益者,但其他国家也收获了红利。
“由于中国入世时劳动力价格低、工人的效率又高,中国得以生产出很多优质、低廉的产品。我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帮助美国经济维持了低通胀,也给美国市场注入了多样化的商品。”
入世带来沉重代价
不过,在经济腾飞的表象之下,埋藏了千万人的血与泪,而雾霾、癌症村、血汗工厂等等这些看似不分国界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注定将成为中国人久久难以愈合的伤疤。
200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34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4%。到了2019年,中国的GDP已达14.28万亿美元,占比超过全球总量的16%。但香港中文大学三年前的一项研究显示,光是空气污染导致的早死和粮食减产,就可能让中国经济每年遭受2670亿元人民币的损失。美国公共卫生问题专家黄严忠去年则指出,如果算上非致命疾病的代价,中国可能会蒙受高达其GDP的18%的损失,而这还不包括水和土壤污染的代价。
旅美经济学者秦伟平认为,中国是时候告别入世时的经济发展模式,走上一条更人性化的道路了。
“我认为中国过去二十年来的这种低人权、低保障、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阶段应该告一段落了,中国也不能继续这样做了,因为这最终害人害己,也是不可持续的。”
如果历史是面镜子的话,在中国履行贸易承诺方面,我们或许不用看得太远。就在两个月前,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刚刚宣布,中国未能履行在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许下的承诺。她上个月还说,美方正就此追究北京当局的责任。
中国入世20年 西方加大合作应对
20年前的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位成员,中国在20年的时间里经济飞速发展,在地缘政治上力量增加,而中国与西方关系紧张也日益加剧,中国正试图从世界的工厂向高科技转型,西方加大合作应对。
加入世贸
西方担心中国的崛起在经过15年的谈判后,中国与美国和欧盟最后达成协议于2001年的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进入21世纪后西方国家逐渐开始清醒的意识到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和在地缘政治关系上开始增加实力。
中国在20年的时间内中国GDP增长了8倍,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比重从2001年的4%增至2020年的17.4%,中国的货物出口增长了7倍多,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大国,从未有哪个国家能如此迅猛地扩张,仅在上海港口就运出了2.5万亿美元的货物,其进口在同期增长740 % ,中国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第一个经济伙伴,占世界经济的13%,除了在矿产和农业产品外, 中国的外贸优势凸显,廉价的劳动力推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进入中国的代价
但是对于外国企业来说,如果他们想进入中国市场享受中国便宜的人工成本,外企不得不按照中国政府的规定进行技术转让。而这些外国企业需要执行的中国政府的规定与世贸组织成员遵守的标准毫无关系,西方国家逐渐发现中国政府大量补贴国企。
经济《回声报》指出,外国对中国商贸行为批评不断增多,美国指责中国没有完全履行“入世”时的承诺,使用不公平竞争手段,但是不能说中国没有完全不遵守世贸的协定,只是中国会利用这些商贸协定。与但是西方20年前希望中国加入世贸后,能够让其逐渐成为自由的资本市场不同,中国现在是受政府控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与亚太14国于2020年签署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区域经贸协议,中国持续推进一带一路,以及在非洲扩展其影响力,来保护其能源供应的安全,与此同时,中国大力扩充军备显示其在太平洋地区的雄性,中国在经济和地缘政治上的足迹都在增加,导致与西方关系紧张。
西方应对
随着中国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加剧,特别是美国与中国对峙的加深,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中美之间关税高悬,科技壁垒高筑。
现在,西方国家包括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国集结自己的影响力和资源,应对中国。
法国2022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会进一步推动欧盟与印太地区国家战略合作,欧盟近期重启与印度自由贸易的谈判。
加拿大继今年11月16日与东盟正式展开贸易谈判后,11月28日与印度已举行四次“视频磋商会议”的消息,即将启动已经有十多年历史的加拿大印度自贸谈判。
如果说中国凭借在制造领域的优势赢得了第一轮的胜利,但不能保证赢得第二轮的优势,就是在数字时代成为技术霸主,在该领域中国与美国和欧盟的竞争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