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法国,女性早已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她们可以是律师,医生,教授,也可以是电工,装卸工,或是机长……没有什么职业是女性无法从事的。
然而在法国的高中数学课堂里,女孩子们的境遇却大相径庭。她们不仅要努力学好功课,还要在令人窒息的性别歧视里证明自己,承受来自同龄男生的冷落、嘲笑或是恶意攻击,有时甚至不得不因此选择放弃数学。
那么,为什么女孩在数学课堂上会遭遇如此多的阻力?她们究竟经历了什么?
咱们今天就来说说法国高中里的暗黑面。
在法国的高中课堂里,数学一直被视为最具竞争力的学科之一,甚至可以说,它是衡量学生“聪明与否”的标尺。
然而,在这样一个精英化的体系下,女生的存在却遭到了“天然的质疑”——
她们要么被认为“天生不适合”,要么在成绩优异时被质疑“是不是运气好”。
要知道,在选修数学的班级里,女生的比例本就很低。
根据数据显示,自2018年法国高中改革后,数学专业班级里的女生比例持续下降,2021年时,选择专业数学的女生仅占31%。这种性别失衡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女生在课堂上变得“隐形”,甚至被孤立。
正读高中最后一年的Sarah对此深有体会。
“班里的男生根本不和我们说话。当我们问他们原因时,他们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对你没兴趣,不想和你出去,那么和你说话就没有意义。而且我们班就只有四个女生,当某个女生的成绩比其他女生低时,她也会受到嘲笑,因为这很‘可耻’。”
同样是高中最后一年的Mégane也有类似的经历。
有一次,她是班上唯一解出一道复杂数学题的学生,当老师建议一个男生向她请教时,对方却拒绝了。相反,他跑去找另一名男生寻求解答,尽管那名男生刚刚也是从她那里学会的。
这种现象不仅仅是无意的冷漠,而是深层次的性别偏见:男生不愿意承认女生在数学上的能力,甚至会因此对她们产生敌意。
更令人惊讶的是,许多男生公开表达对女生数学能力的不信任,甚至持有极端的刻板印象。例如,有男生当着全班的面说:“男生天生比女生更擅长数学,这就是事实。”
在物理课堂上,Lina还曾被男同学告知:“女性从来没有对科学做出什么贡献。”
这些刻板印象不仅影响女生的自信心,也塑造了一种环境,让女生不得不花费额外的精力去证明自己。
更糟糕的是,一些男生甚至直接进行言语霸凌,Mégane曾在课堂上尝试加入男生的讨论,却被直接怼回去:“闭嘴吧,你是女人,回厨房去!” 这种话在2025年依然能够堂而皇之地在课堂上出现,令人震惊。
那么,“男生理科更强”的偏见来自哪里呢?
法国“性别平等高级委员会”(HCE)在2023年的报告中指出,性别刻板印象的根源在于“家庭、学校和互联网”三大因素的共同影响。 也就是说,很多男生从小就被灌输“男生更聪明,女生不擅长数学”这种观念,他们的父母、老师,甚至社交媒体上的“男性主义”内容都在强化这种偏见。
例如,社交网络上流行的 “GirlMaths” 话题,表面上是搞笑梗,但实质上是在传递“女生数学不好”的观念,而青少年长期接触这些内容,会逐渐认同这种刻板印象。
而在现实中,男生往往比女生更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而女生则倾向于低估自己。
一名老师就分享过这样的例子:一个16分的女生会担心自己是否能学数学,而一个只有11分的男生已经在计划申请顶尖大学的数学专业了。 这种“男生过度自信,女生过度自我怀疑”的现象在数学班级中尤为明显。
这也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女生们逐渐接受自己“可能不适合数学”这个观念,然后选择放弃数学,而男生们则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 在法国,一半的女生在进入高三(Terminale)前选择放弃数学,哪怕她们的成绩很好。
法国数学教师Mohamed Nassiri就指出,许多数学成绩优秀的女生,因为班级里的性别歧视而选择放弃数学。他也只能鼓励这些女生坚持下去,因为要离开的不应该是她们,而是歧视她们的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为选择数学和NSI(数值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高中一年级女生开设了一门完全免费、非混合性别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课程,专门为女孩提供一个不受性别歧视影响的学习环境。
在这里,女生们能自由地讨论、合作、提问,而不会遭到男生的冷嘲热讽。 事实证明,这种环境极大地提升了女生的数学信心,她们一周内的发言量比年初以来在班上发言的量还要多。”
不过,尽管单性别教育在为年轻女孩提供喘息机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它很难被视为一种解决方案。
Nassiri自己也说,“它在短时间内效果很好。这给年轻女孩带来了一些附加价值,并暂时阻止了她们在课堂上遭受的暴力,但这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也不可能是长久之计,教育法规也禁止这么做。”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源头入手。
目前,法国政府已开始推广“性别平等教育”,试图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就培养孩子们的平等意识。例如,在最新的课程大纲中,已经加入了女性科学家的历史贡献,以此打破“科学属于男人”的刻板印象。
然而,一些专家认为,这种努力仍然远远不够,尤其是在青春期阶段,男生的性别偏见会进一步强化,因此必须在中学阶段加强性别教育,并针对教师进行系统性的培训。
法国公共教育数学教师协会(APMEP)主席Claire Piolti-Lamorthe就表示:“多年来,我们已经意识到存在一系列偏见,导致教师对男孩和女孩的待遇存在差异。从幼儿园到高中,我们不一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女孩;例如,我们会向男孩问更多问题而不是女孩,也不会以同样的方式鼓励她们。我们的做法借鉴了社会的刻板印象。因此,对所有教师进行有关这些问题的培训非常重要。”
总之,如今法国数学班的女孩们如果没有坚毅的性格,怕是很难坚持下来。想要改变这一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2025年的法国,女性早已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她们可以是律师,医生,教授,也可以是电工,装卸工,或是机长……没有什么职业是女性无法从事的。
然而在法国的高中数学课堂里,女孩子们的境遇却大相径庭。她们不仅要努力学好功课,还要在令人窒息的性别歧视里证明自己,承受来自同龄男生的冷落、嘲笑或是恶意攻击,有时甚至不得不因此选择放弃数学。
那么,为什么女孩在数学课堂上会遭遇如此多的阻力?她们究竟经历了什么?
咱们今天就来说说法国高中里的暗黑面。
在法国的高中课堂里,数学一直被视为最具竞争力的学科之一,甚至可以说,它是衡量学生“聪明与否”的标尺。
然而,在这样一个精英化的体系下,女生的存在却遭到了“天然的质疑”——
她们要么被认为“天生不适合”,要么在成绩优异时被质疑“是不是运气好”。
要知道,在选修数学的班级里,女生的比例本就很低。
根据数据显示,自2018年法国高中改革后,数学专业班级里的女生比例持续下降,2021年时,选择专业数学的女生仅占31%。这种性别失衡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女生在课堂上变得“隐形”,甚至被孤立。
正读高中最后一年的Sarah对此深有体会。
“班里的男生根本不和我们说话。当我们问他们原因时,他们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对你没兴趣,不想和你出去,那么和你说话就没有意义。而且我们班就只有四个女生,当某个女生的成绩比其他女生低时,她也会受到嘲笑,因为这很‘可耻’。”
同样是高中最后一年的Mégane也有类似的经历。
有一次,她是班上唯一解出一道复杂数学题的学生,当老师建议一个男生向她请教时,对方却拒绝了。相反,他跑去找另一名男生寻求解答,尽管那名男生刚刚也是从她那里学会的。
这种现象不仅仅是无意的冷漠,而是深层次的性别偏见:男生不愿意承认女生在数学上的能力,甚至会因此对她们产生敌意。
更令人惊讶的是,许多男生公开表达对女生数学能力的不信任,甚至持有极端的刻板印象。例如,有男生当着全班的面说:“男生天生比女生更擅长数学,这就是事实。”
在物理课堂上,Lina还曾被男同学告知:“女性从来没有对科学做出什么贡献。”
这些刻板印象不仅影响女生的自信心,也塑造了一种环境,让女生不得不花费额外的精力去证明自己。
更糟糕的是,一些男生甚至直接进行言语霸凌,Mégane曾在课堂上尝试加入男生的讨论,却被直接怼回去:“闭嘴吧,你是女人,回厨房去!” 这种话在2025年依然能够堂而皇之地在课堂上出现,令人震惊。
那么,“男生理科更强”的偏见来自哪里呢?
法国“性别平等高级委员会”(HCE)在2023年的报告中指出,性别刻板印象的根源在于“家庭、学校和互联网”三大因素的共同影响。 也就是说,很多男生从小就被灌输“男生更聪明,女生不擅长数学”这种观念,他们的父母、老师,甚至社交媒体上的“男性主义”内容都在强化这种偏见。
例如,社交网络上流行的 “GirlMaths” 话题,表面上是搞笑梗,但实质上是在传递“女生数学不好”的观念,而青少年长期接触这些内容,会逐渐认同这种刻板印象。
而在现实中,男生往往比女生更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而女生则倾向于低估自己。
一名老师就分享过这样的例子:一个16分的女生会担心自己是否能学数学,而一个只有11分的男生已经在计划申请顶尖大学的数学专业了。 这种“男生过度自信,女生过度自我怀疑”的现象在数学班级中尤为明显。
这也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女生们逐渐接受自己“可能不适合数学”这个观念,然后选择放弃数学,而男生们则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 在法国,一半的女生在进入高三(Terminale)前选择放弃数学,哪怕她们的成绩很好。
法国数学教师Mohamed Nassiri就指出,许多数学成绩优秀的女生,因为班级里的性别歧视而选择放弃数学。他也只能鼓励这些女生坚持下去,因为要离开的不应该是她们,而是歧视她们的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为选择数学和NSI(数值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高中一年级女生开设了一门完全免费、非混合性别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课程,专门为女孩提供一个不受性别歧视影响的学习环境。
在这里,女生们能自由地讨论、合作、提问,而不会遭到男生的冷嘲热讽。 事实证明,这种环境极大地提升了女生的数学信心,她们一周内的发言量比年初以来在班上发言的量还要多。”
不过,尽管单性别教育在为年轻女孩提供喘息机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它很难被视为一种解决方案。
Nassiri自己也说,“它在短时间内效果很好。这给年轻女孩带来了一些附加价值,并暂时阻止了她们在课堂上遭受的暴力,但这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也不可能是长久之计,教育法规也禁止这么做。”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源头入手。
目前,法国政府已开始推广“性别平等教育”,试图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就培养孩子们的平等意识。例如,在最新的课程大纲中,已经加入了女性科学家的历史贡献,以此打破“科学属于男人”的刻板印象。
然而,一些专家认为,这种努力仍然远远不够,尤其是在青春期阶段,男生的性别偏见会进一步强化,因此必须在中学阶段加强性别教育,并针对教师进行系统性的培训。
法国公共教育数学教师协会(APMEP)主席Claire Piolti-Lamorthe就表示:“多年来,我们已经意识到存在一系列偏见,导致教师对男孩和女孩的待遇存在差异。从幼儿园到高中,我们不一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女孩;例如,我们会向男孩问更多问题而不是女孩,也不会以同样的方式鼓励她们。我们的做法借鉴了社会的刻板印象。因此,对所有教师进行有关这些问题的培训非常重要。”
总之,如今法国数学班的女孩们如果没有坚毅的性格,怕是很难坚持下来。想要改变这一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