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晚间,恒大地产集团发布一则公告,公告内容显示,涉及重大诉讼方面,截至2023年4月末,恒大地产标的金额3000万元以上未决诉讼案件数量共计1426件,标的金额总额累计约人民币3495.53亿元。
另外截至2023年4月末,恒大地产涉及未能清偿的到期债务(不含境内外债券)累计约2724.79亿元;此外截至2023年4月末,恒大地产逾期商票累计约人民币2459.87亿元。
对恒大地产的这种遭遇,有点意外,但却在意料当中。
回想2014年到2020年这5年时间,当时恒大是何等的风光。
从2014年到2020年,恒大的销售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113.98亿,1331.30亿,2114.44亿,3110.22亿,4661.96亿,4775.61亿,5072.48亿。
对应的从2014年到2020年恒大的净利润分别为180.16亿,173.4亿,176.17亿,370.49亿,665.47亿,335.42亿,314亿。
而在2016年,恒大更是首次入围世界500强,排在第496位;2020年恒大集团在世界500强的排名进一步上升,排在152位。
在恒大快速发展的这几年,许家印的个人财富也不断上升,2017年许家印更是以2,800亿元左右的身价位居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榜首。
不过与恒大和许家印高歌猛进不同,从2013年到2018年这段时间,李嘉诚却做出了截然相反的决策。
从2013年到2017年这段时间,李嘉诚一直在兜售内地以及香港的一些物业,具体售卖清单如下:
2013年7月,以58.49亿港元出售香港天水围嘉湖银座商场;
2013年8月,以32.68亿港元出售广州西城都会广场;
2013年10月,以89.5亿港元出售东方汇金中心;
2014年1月以38.4亿港元出售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大厦;
2014年3月,以440亿港元向淡马锡出售零售旗舰屈臣氏24.95%的股权;
2014年4月,李泽楷旗下盈大地产以72.01亿港元出售北京盈科中心;
2015年6月,电能实业以76.8亿港元减持港灯20%股权;
2016年10月长实地产以230亿港元出售陆家嘴世纪汇广场50%股权;
2017年7月,和记电信以144.97亿港元出售和记电信固网业务中的全部权益;
2017年11月,长实集团以402亿港元出售香港中环中心75%的权益。
通过不断卖楼,从2013年到2017年,李嘉诚累计套现至少达到1,700亿人民币以上。
而套现的这些资金李嘉诚大部分都投入到欧洲的一些收购业务当中,而且收购的业务主要以一些基础设施,比如自来水,天然气,电信,铁路,石油等为主。
当时看到李嘉诚这种举措,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甚至很多人都说李嘉诚这是放着钱不赚。
但是现在回头过来看,大家才发现李嘉诚是何等的明智,他好像有一种未卜先知的能力,在2013年到2017年国内房地产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之下,他竟然能够放弃巨额的利润选择套现,这确实需要很大的魄力,也需要很大的定力和前瞻性。
事实证明李嘉诚的做法是对的,虽然他错过了好几年房地产黄金发展周期,但却避免了长和集团陷入到房地产泥潭当中。
相反有些企业在2013年到2019年这段时间,仍然持续不断的加大对房地产的投入,项目越开发越多,土地越拿越多,结果债务也越来越大。
比如在2014年恒大的负债总额还只有3620.84亿元人民币,但到了2016年已经上升到11583.36亿,到2020年更是飙到19507.28亿,相当于6年时间,债务增长了3.4倍左右,年均增长超过56%。
这种高负债开发在房地产表现火热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从2019年开始,我国的楼市明显已经开始出现寒意,很多开发商都面临资金链紧张问题。
再加上这两年受到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楼市需求放缓,甚至很多地方的成交量都出现下降,这进一步导致各大开发商资金链面临空前的压力,以至于很多开发商都出现了债务违约。
受到债务拖累,很多开发商也从辉煌直接跌入谷底。
与之相反的是,李嘉诚一直遵循不喝最有一口汤的原则,在房地产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他毅然决然的选择离开,所以才逃过了潜在的风险。
虽然李嘉诚将套现的资金投入一些基础设施,利润率可能没有开发房地产那么高,但也非常稳定,这几年李嘉诚在欧洲的一些业务仍然持续处于增长,欧洲已经成为长和集团最主要的营收来源。
比如2022财年,长和集团的收益总额是4572.2亿港元,同比增长3%,其中欧洲贡献的收益达到2148.88亿港元,占比接近47%。
不过最近几年时间,长和集团的营收有所下降,比如2019年营收总额接近3,000亿港元,但到了2022年营收却下降到了2624.97港元。
但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最近几年时间,长和集团的资产和现金储备却比较多,而负债则相对比较少。
比如2022年长和集团的资产总额是11484.37亿港元,但负债总额却只有2862.3亿港元元,资产负债率只有25%左右,债务净额资产负债率更是只有17%左右。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目前长和集团的负债率是很低的,而现金储备却比较丰富,这也能够让他们有足够的回旋余地,能够应对各种危机。
从中可以看出李嘉诚确实非常精明,好像每一次危机他都能够提前感受到,然后提前做出相应的准备,因此才能够穿越周期持续不断的发展。
而李嘉诚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其实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贪,该赚钱的时候努力去赚,不该赚钱的时候他果断的退出,所以才能避免各种风险。
5月29日晚间,恒大地产集团发布一则公告,公告内容显示,涉及重大诉讼方面,截至2023年4月末,恒大地产标的金额3000万元以上未决诉讼案件数量共计1426件,标的金额总额累计约人民币3495.53亿元。
另外截至2023年4月末,恒大地产涉及未能清偿的到期债务(不含境内外债券)累计约2724.79亿元;此外截至2023年4月末,恒大地产逾期商票累计约人民币2459.87亿元。
对恒大地产的这种遭遇,有点意外,但却在意料当中。
回想2014年到2020年这5年时间,当时恒大是何等的风光。
从2014年到2020年,恒大的销售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113.98亿,1331.30亿,2114.44亿,3110.22亿,4661.96亿,4775.61亿,5072.48亿。
对应的从2014年到2020年恒大的净利润分别为180.16亿,173.4亿,176.17亿,370.49亿,665.47亿,335.42亿,314亿。
而在2016年,恒大更是首次入围世界500强,排在第496位;2020年恒大集团在世界500强的排名进一步上升,排在152位。
在恒大快速发展的这几年,许家印的个人财富也不断上升,2017年许家印更是以2,800亿元左右的身价位居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榜首。
不过与恒大和许家印高歌猛进不同,从2013年到2018年这段时间,李嘉诚却做出了截然相反的决策。
从2013年到2017年这段时间,李嘉诚一直在兜售内地以及香港的一些物业,具体售卖清单如下:
2013年7月,以58.49亿港元出售香港天水围嘉湖银座商场;
2013年8月,以32.68亿港元出售广州西城都会广场;
2013年10月,以89.5亿港元出售东方汇金中心;
2014年1月以38.4亿港元出售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大厦;
2014年3月,以440亿港元向淡马锡出售零售旗舰屈臣氏24.95%的股权;
2014年4月,李泽楷旗下盈大地产以72.01亿港元出售北京盈科中心;
2015年6月,电能实业以76.8亿港元减持港灯20%股权;
2016年10月长实地产以230亿港元出售陆家嘴世纪汇广场50%股权;
2017年7月,和记电信以144.97亿港元出售和记电信固网业务中的全部权益;
2017年11月,长实集团以402亿港元出售香港中环中心75%的权益。
通过不断卖楼,从2013年到2017年,李嘉诚累计套现至少达到1,700亿人民币以上。
而套现的这些资金李嘉诚大部分都投入到欧洲的一些收购业务当中,而且收购的业务主要以一些基础设施,比如自来水,天然气,电信,铁路,石油等为主。
当时看到李嘉诚这种举措,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甚至很多人都说李嘉诚这是放着钱不赚。
但是现在回头过来看,大家才发现李嘉诚是何等的明智,他好像有一种未卜先知的能力,在2013年到2017年国内房地产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之下,他竟然能够放弃巨额的利润选择套现,这确实需要很大的魄力,也需要很大的定力和前瞻性。
事实证明李嘉诚的做法是对的,虽然他错过了好几年房地产黄金发展周期,但却避免了长和集团陷入到房地产泥潭当中。
相反有些企业在2013年到2019年这段时间,仍然持续不断的加大对房地产的投入,项目越开发越多,土地越拿越多,结果债务也越来越大。
比如在2014年恒大的负债总额还只有3620.84亿元人民币,但到了2016年已经上升到11583.36亿,到2020年更是飙到19507.28亿,相当于6年时间,债务增长了3.4倍左右,年均增长超过56%。
这种高负债开发在房地产表现火热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从2019年开始,我国的楼市明显已经开始出现寒意,很多开发商都面临资金链紧张问题。
再加上这两年受到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楼市需求放缓,甚至很多地方的成交量都出现下降,这进一步导致各大开发商资金链面临空前的压力,以至于很多开发商都出现了债务违约。
受到债务拖累,很多开发商也从辉煌直接跌入谷底。
与之相反的是,李嘉诚一直遵循不喝最有一口汤的原则,在房地产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他毅然决然的选择离开,所以才逃过了潜在的风险。
虽然李嘉诚将套现的资金投入一些基础设施,利润率可能没有开发房地产那么高,但也非常稳定,这几年李嘉诚在欧洲的一些业务仍然持续处于增长,欧洲已经成为长和集团最主要的营收来源。
比如2022财年,长和集团的收益总额是4572.2亿港元,同比增长3%,其中欧洲贡献的收益达到2148.88亿港元,占比接近47%。
不过最近几年时间,长和集团的营收有所下降,比如2019年营收总额接近3,000亿港元,但到了2022年营收却下降到了2624.97港元。
但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最近几年时间,长和集团的资产和现金储备却比较多,而负债则相对比较少。
比如2022年长和集团的资产总额是11484.37亿港元,但负债总额却只有2862.3亿港元元,资产负债率只有25%左右,债务净额资产负债率更是只有17%左右。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目前长和集团的负债率是很低的,而现金储备却比较丰富,这也能够让他们有足够的回旋余地,能够应对各种危机。
从中可以看出李嘉诚确实非常精明,好像每一次危机他都能够提前感受到,然后提前做出相应的准备,因此才能够穿越周期持续不断的发展。
而李嘉诚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其实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贪,该赚钱的时候努力去赚,不该赚钱的时候他果断的退出,所以才能避免各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