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消息,截至2月1日24时,共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4380例,现有重症病例2110例,累计死亡病例30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28例,疑似病例19544例。
截至2月1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死亡率为2.11%。
据21新健康记者统计,304例死亡病例中,湖北省共294例,其中武汉市224例。在其余地区,黄石市2例、宜昌市1例、荆州市4例、荆门市7例、鄂州市13例、孝感市14例、黄冈市15例、随州3例、仙桃市3例、天门市7例、潜江市1例。
湖北省外,共有8个省市出现死亡病例。其中,河南省2例,黑龙江省2例,北京市1例,上海市1例,重庆市1例,四川省1例,海南省1例,河北省1例。
1月29日,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表示,从目前疫情监测来看,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人群中,出现重症情况的主要为中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基础病的中老年人发生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相对较高。
据21新健康记者调查,现发布的304例死亡病例中,共有48例公开了患者详细信息。在这48例死亡病例中,男性患者占比69%,60岁以上的患者占比达到85%,62.5%的死亡患者有慢性基础病病史。
01
全国死亡率2.11%,武汉死亡率5.45%
截至2月1日24时,全国确诊病例14380例,死亡病例304例,死亡率为2.11%。在湖北省,确诊病例9074例,死亡病例294例,死亡率为3.24%。其中,武汉市确诊病例4109例,死亡病例224例,死亡率为5.45%。
据统计,全国每日死亡率在3.2%至2.0%之间。
从1月21日至1月30日,新增死亡病例数量每日增加,且呈上升趋势,2月1日略为减少。
据21新健康记者了解,1976年的伊波拉病毒死亡率高达40.40%;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MERS)死亡率为34.40%;2003年,始发于中国广东的SARS冠状病毒死亡率也达9.60%。
目前来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死亡率远低于以上三种病毒。
此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教授桂希恩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的死亡率比SARS低,医务人员感染率也更低,我们在10多年前能控制了SARS,今天也能控制新型冠状病毒。”同时,以2003年控制SARS病毒用了6个月时间为参考,她预计新型冠状病毒的增长从顶峰到下降应该不需要太长时间,并预计正月十五前武汉市疫情可能出现回落。
1月31日上午,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卫健委主任阚全程也表示,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潜伏期是2至12天,最多14天,预计农历正月十五(2月8日)将达到发病高峰期。此后要再观察两周,主要是看看二代传染的情况,“预计到那个时候会到一个拐点缓冲期。”
2020年2月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至2月13日(包含春节期间来湖北探亲访友休假的外地人员),2月14日起正常上班。省内大大专院校、中小学、中职学校、技工学校、幼儿园推迟开学,具体时间由教育部门另行通知。
02
六成以上死亡患者有慢性基础病史
据21新健康记者统计,在公开了详细信息的48例死亡病例中,有慢性基础病史的有30人,占比达63%。
在30名患有慢性基础病的死亡患者中,其慢性基础病多为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支气管炎。其中,患有高血压的死亡病例有17例,占比35.42%;患有糖尿病的有12例,占比25.00%;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有5例,占比10.42%。
48个死亡病例中,超过50%的患者出现发热症状,41.67%的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症状,33.33%的患者有咳嗽症状。
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特别指出,重型、危重型患者在病程中可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1月24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发布的《高度重视非呼吸系统的首发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2019-nCOV)患者的识别与防护》中,提醒医护人员及公众高度警惕以非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新型肺炎。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陈国忠教授介绍,多例临床病例表现,患者就诊时并无发烧、咳嗽等呼吸系统典型症状,仅以与疑诊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接触后、新近出现的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或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03
男性、60岁以上患者更危险?
在48例新型冠状感染肺炎的死亡病例中,男性患者33例,占比69%;女性患者15例,占比31%。
据21新健康记者对死亡患者年龄的统计,在48例死亡病例中,患者年龄区间为36岁到89岁,跨度为53岁。其中,死亡患者年龄在80-89岁的有17人,70-79岁有11人,60-69岁有13人,50-59岁有5人,40-49岁和30-39岁各有1人。
此外,男性死亡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1.6岁,女性死亡患者平均年龄为72.9岁。
根据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同时,21新健康记者发现,60岁以上的死亡病例占比多达85.42%。相比较之下,老年人感染后更不易治愈。
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也指出,“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面对新型冠形病毒感染肺炎的危重症患者及死亡患者主要为老年人的问题,1月31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到老年人如何进行疫情防控。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四部及五部主任詹庆元介绍,因为老年人的抵抗力很弱,得肺炎是很常见的临床现象。而在这次疫情过程当中,老年人也出现了易感染病毒、易加重病情的情况,注意老年人防控非常重要。
詹庆元建议,家里人要关注老年人生活,保持与老人的通讯畅通,多关注老人有没有发热、咳嗽的症状,也要注意其饮食、睡眠和精神等情况,家里要常备体温计和口罩。他提示,“老年人发病可能跟正常年龄的人发病不一样,主要表现为日常生活状态的变化,这一点大家要高度关注。”
04
年轻人更容易逃过“鬼门关”?
讨论死亡总是让人沉重,但这场防疫战中,我们也看到了“生”的希望。
截至2月1日24时,全国确诊病例14380例,治愈病例328例,治愈率为2.28%,略高于整体死亡率。从死亡病例和治愈病例数量变化的趋势曲线来看,两者基本持平。
图源:21数据研究院
从时间线来看,1月27日是个关键转折点,从这一天起,治愈病例明显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新增疑似病例也是在这一天首次下降。当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根据疫情发展和临床科学观察,对医务人员作出最新诊疗参考指南。同时,各地首批援汉医护人员也基本抵达武汉并投入抗疫一线。
从39例有公开年龄信息的治愈患者病例来看,治愈者主要为20~60岁的青壮年,占比达82.1%,年龄中位数为37岁,其中过半患者没有超过40岁,超九成没有超过60岁。可以看出治愈人群的年龄层比死亡病例人群年轻得多,年轻人在这场抗疫战中,确实存在一定的年龄优势。
在43例有公开患者性别的治愈病例中,男性22人,占比51%;女性21人,占比49%,基本持平。
根据32例公开了住院时间的治愈病例来看,平均治疗时间为9.84天。此前也有专家表示,治愈患者从确诊到治愈,时间大多在一周左右,早发现、早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从所有治愈病例的分布地域来看,湖北由于确诊病例数最多,治愈病例也占了全国治愈病例数的6成以上。除湖北之外,浙江、广东、上海、北京依次是治愈病例最多的地区。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本次疫情中仅次于湖北的重灾区,浙江、广东的死亡病例数均为0,治愈病例则在不断增加,可以看出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水平依然让人安心。
左边数字为治愈病例数,右边数字为死亡病例数
图片可点击放大,制图:李欣夷
从各项大数据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本次疫情中死亡病例与治愈病例的不同分布特性与特点,从中摸到生与死的界限。
不可否认,面对严峻的疫情,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对日常防疫提出了建议:
1.亲友彼此不串门,视频电话很方便。
2.慢病患者要注意,检测服药不能断。
3.减少公交出行,出门要戴口罩。
4.手卫生,少碰脏物勤洗手。
5.勤打扫,清洁消毒环境好。
6.勤通风,通风注意别着凉。
7.重管理,来访一定戴口罩。
8.规律生活,合理营养,充足睡眠。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消息,截至2月1日24时,共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4380例,现有重症病例2110例,累计死亡病例30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28例,疑似病例19544例。
截至2月1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死亡率为2.11%。
据21新健康记者统计,304例死亡病例中,湖北省共294例,其中武汉市224例。在其余地区,黄石市2例、宜昌市1例、荆州市4例、荆门市7例、鄂州市13例、孝感市14例、黄冈市15例、随州3例、仙桃市3例、天门市7例、潜江市1例。
湖北省外,共有8个省市出现死亡病例。其中,河南省2例,黑龙江省2例,北京市1例,上海市1例,重庆市1例,四川省1例,海南省1例,河北省1例。
1月29日,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表示,从目前疫情监测来看,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人群中,出现重症情况的主要为中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基础病的中老年人发生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相对较高。
据21新健康记者调查,现发布的304例死亡病例中,共有48例公开了患者详细信息。在这48例死亡病例中,男性患者占比69%,60岁以上的患者占比达到85%,62.5%的死亡患者有慢性基础病病史。
01
全国死亡率2.11%,武汉死亡率5.45%
截至2月1日24时,全国确诊病例14380例,死亡病例304例,死亡率为2.11%。在湖北省,确诊病例9074例,死亡病例294例,死亡率为3.24%。其中,武汉市确诊病例4109例,死亡病例224例,死亡率为5.45%。
据统计,全国每日死亡率在3.2%至2.0%之间。
从1月21日至1月30日,新增死亡病例数量每日增加,且呈上升趋势,2月1日略为减少。
据21新健康记者了解,1976年的伊波拉病毒死亡率高达40.40%;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MERS)死亡率为34.40%;2003年,始发于中国广东的SARS冠状病毒死亡率也达9.60%。
目前来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死亡率远低于以上三种病毒。
此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教授桂希恩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的死亡率比SARS低,医务人员感染率也更低,我们在10多年前能控制了SARS,今天也能控制新型冠状病毒。”同时,以2003年控制SARS病毒用了6个月时间为参考,她预计新型冠状病毒的增长从顶峰到下降应该不需要太长时间,并预计正月十五前武汉市疫情可能出现回落。
1月31日上午,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卫健委主任阚全程也表示,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潜伏期是2至12天,最多14天,预计农历正月十五(2月8日)将达到发病高峰期。此后要再观察两周,主要是看看二代传染的情况,“预计到那个时候会到一个拐点缓冲期。”
2020年2月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至2月13日(包含春节期间来湖北探亲访友休假的外地人员),2月14日起正常上班。省内大大专院校、中小学、中职学校、技工学校、幼儿园推迟开学,具体时间由教育部门另行通知。
02
六成以上死亡患者有慢性基础病史
据21新健康记者统计,在公开了详细信息的48例死亡病例中,有慢性基础病史的有30人,占比达63%。
在30名患有慢性基础病的死亡患者中,其慢性基础病多为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支气管炎。其中,患有高血压的死亡病例有17例,占比35.42%;患有糖尿病的有12例,占比25.00%;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有5例,占比10.42%。
48个死亡病例中,超过50%的患者出现发热症状,41.67%的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症状,33.33%的患者有咳嗽症状。
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特别指出,重型、危重型患者在病程中可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1月24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发布的《高度重视非呼吸系统的首发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2019-nCOV)患者的识别与防护》中,提醒医护人员及公众高度警惕以非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新型肺炎。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陈国忠教授介绍,多例临床病例表现,患者就诊时并无发烧、咳嗽等呼吸系统典型症状,仅以与疑诊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接触后、新近出现的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或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03
男性、60岁以上患者更危险?
在48例新型冠状感染肺炎的死亡病例中,男性患者33例,占比69%;女性患者15例,占比31%。
据21新健康记者对死亡患者年龄的统计,在48例死亡病例中,患者年龄区间为36岁到89岁,跨度为53岁。其中,死亡患者年龄在80-89岁的有17人,70-79岁有11人,60-69岁有13人,50-59岁有5人,40-49岁和30-39岁各有1人。
此外,男性死亡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1.6岁,女性死亡患者平均年龄为72.9岁。
根据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同时,21新健康记者发现,60岁以上的死亡病例占比多达85.42%。相比较之下,老年人感染后更不易治愈。
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也指出,“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面对新型冠形病毒感染肺炎的危重症患者及死亡患者主要为老年人的问题,1月31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到老年人如何进行疫情防控。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四部及五部主任詹庆元介绍,因为老年人的抵抗力很弱,得肺炎是很常见的临床现象。而在这次疫情过程当中,老年人也出现了易感染病毒、易加重病情的情况,注意老年人防控非常重要。
詹庆元建议,家里人要关注老年人生活,保持与老人的通讯畅通,多关注老人有没有发热、咳嗽的症状,也要注意其饮食、睡眠和精神等情况,家里要常备体温计和口罩。他提示,“老年人发病可能跟正常年龄的人发病不一样,主要表现为日常生活状态的变化,这一点大家要高度关注。”
04
年轻人更容易逃过“鬼门关”?
讨论死亡总是让人沉重,但这场防疫战中,我们也看到了“生”的希望。
截至2月1日24时,全国确诊病例14380例,治愈病例328例,治愈率为2.28%,略高于整体死亡率。从死亡病例和治愈病例数量变化的趋势曲线来看,两者基本持平。
图源:21数据研究院
从时间线来看,1月27日是个关键转折点,从这一天起,治愈病例明显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新增疑似病例也是在这一天首次下降。当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根据疫情发展和临床科学观察,对医务人员作出最新诊疗参考指南。同时,各地首批援汉医护人员也基本抵达武汉并投入抗疫一线。
从39例有公开年龄信息的治愈患者病例来看,治愈者主要为20~60岁的青壮年,占比达82.1%,年龄中位数为37岁,其中过半患者没有超过40岁,超九成没有超过60岁。可以看出治愈人群的年龄层比死亡病例人群年轻得多,年轻人在这场抗疫战中,确实存在一定的年龄优势。
在43例有公开患者性别的治愈病例中,男性22人,占比51%;女性21人,占比49%,基本持平。
根据32例公开了住院时间的治愈病例来看,平均治疗时间为9.84天。此前也有专家表示,治愈患者从确诊到治愈,时间大多在一周左右,早发现、早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从所有治愈病例的分布地域来看,湖北由于确诊病例数最多,治愈病例也占了全国治愈病例数的6成以上。除湖北之外,浙江、广东、上海、北京依次是治愈病例最多的地区。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本次疫情中仅次于湖北的重灾区,浙江、广东的死亡病例数均为0,治愈病例则在不断增加,可以看出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水平依然让人安心。
左边数字为治愈病例数,右边数字为死亡病例数
图片可点击放大,制图:李欣夷
从各项大数据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本次疫情中死亡病例与治愈病例的不同分布特性与特点,从中摸到生与死的界限。
不可否认,面对严峻的疫情,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对日常防疫提出了建议:
1.亲友彼此不串门,视频电话很方便。
2.慢病患者要注意,检测服药不能断。
3.减少公交出行,出门要戴口罩。
4.手卫生,少碰脏物勤洗手。
5.勤打扫,清洁消毒环境好。
6.勤通风,通风注意别着凉。
7.重管理,来访一定戴口罩。
8.规律生活,合理营养,充足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