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正式宣布二十大召开日期,海内外对于中国政局发展有各种分析与评论。旅居美国的媒体人何频认为,现在中共党内没有挑战习近平权力的派系,未来十年也将是“百家争宠”的局面。
二十大的权力关键点,并不是在习近平连不连任,而是习近平如何分配权力
中共二十大,到底是一个复杂的传统权力游戏,还是一个简单的权力分配过程呢?无论怎么样,都反映了中共权力体系的封闭性,同时也显示出来,即使是在今天信息如此丰富的时代,外界对中国局势的判断能力,不是越来越强而是越来越弱,甚至与事实正好相反。
继续掌握三位一体:没有疑问
在中国大陆,中共权力更迭自然是敏感的话题,没有办法公开讨论。在海外,人们可以自由地讨论中国问题,然而,讨论的前提:真实信息非常罕见。社交媒体的算法,往往更容易推送迎合受众,却可能是错误的说法。过去三十年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人们对中共党代会的判断如此失焦。
似是而非的历史经验,对现实权力关系的主观臆测,让很多人对中共二十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以致于对中国未来充满沮丧与失望。
事实上,这次二十大的权力安排,是毛泽东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过程。当镀金时代结束,中国是进入一个自由的社会,还是继续由中共掌控一切。
由习近平而不是李克强担任中共掌舵者,意味着政治强人的出现
这个选择在胡锦涛时代就决定了,确定由习近平而不是李克强担任中共掌舵者,意味蓍政治强人的出现。
江泽民在十八大结束当天给中央的信,显示了中共元老的共识是:支持习近平解除“击鼓传花”的危机。
习近平集权遭到质疑、抨击,却没有影响到他推行一系列强硬政策,不只是打击贪腐权贵,对军队体系进行了顛復的变革,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形成了自己的人事班底。
上台十年,习近平几乎扫平了所有权力派系,摧毁了以巨商为中心的权贵群体,打压了有民主自由理念的政治异议分子……从军队到元老,从官僚到商人,从知识分子到百姓,已经看不出有对习近平构成有力量的挑战。
修改宪法,明示了习近平要打破原有的任期制,而且继续掌握三位一体的最高权力。
对此没有疑问,是判断二十大的基本常识。不过,问题在于,在二十大上,习近平之下的权力结构是怎样形成的。
习近平如何分配权力
现在,人们常常将习近平与毛泽东、邓小平相比,认为习没有毛邓的权威与民间的声望。
毫无疑问,这是对的,但是习和毛邓相比,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无论是毛泽东时期,还是邓小平时期,中共内部都有庞大和错综复杂的派系,这是中共战争和内斗的结果。
江泽民掌权的前阶段,受制于中共元老。在后阶段,太子党、秘书帮、共青团对他还是形成了很大的牵制,以致于,他以军委主席身分延续权力的努力,在羞辱中告终。
胡锦涛遇到了一个更难以驾驭的时代。权贵同盟的结果,除了他们快乐进行交易外,民间社会也有了丰富的空间。事实上,当时改革的红利已经到了尾声。上海帮、红二代和新兴资本,能让胡锦涛安全退下,成了完美的选择。
延伸阅读——长平观察:任志强与“红二代”的历史良知
习近平在地方上,从来没有展现强势的作风,改革的成绩也乏善可陈。他为什么被选中?是老实容易被控制,还是太子党的红色基因,抑或党内的民主选举?
无论是什么原因,习近平在中南海的表现都出乎意料。结果就是:他对权力的掌握,超过了江胡,也超过了毛邓。
虽然笔者很早有这个判断,但是获得认同的速度很缓慢。过去几年,共产党员的公开信,元老们的政变,到最近几月的“习上李下”传言,都获得了热烈的回响。
这反映出习近平在某些群体中遭到怨恨的程度,有些人总是期待沉闷的时局有一个戏剧化的改变。
事实是,中共内部现在都不存在清哳或隐藏的派系,无论是元老,还是官僚,抑或民间,对习近平的个人权力都不构成真正威胁。
简单地说,二十大的权力关键点,并不是在习近平连不连任,而是习近平如何分配权力。
习近平政治对手是政治机器人
中共十九大前,我曾在一个国际会议上判断:习近平的政治对手不再是王岐山或孟建柱,而是官僚体制的政治机器人。
现在,排在习近平前面的就是300多名政治机器人。他没办法洞察他们真正的心思,但不管他们过去的仕途得益于谁,现在都必定臣服于习近平。
人们还在猜测谁当国务院总理、谁成为政治局常委,但这是与之前党代会根本不同的,总理不可能与习近平搭配,政治局常委也不再是九条龙。
如果说未来中共还会产生新的政治派系,那也只是习近平下面的分支,他们只是为了争宠而战,而不是挑战习近平。
至少未来十年会如此,其实过去五年也是如此,只是如果没有二十大的结果,大家并不知道很多在海外流行的说法,正好与中国现实相反。
中共二十大闭幕 习近平进一步扩权
中共20大周六闭幕,除了产生了新的中共中央委员名单中出现李克强,汪洋出局的意外,关注的焦点还有通过党章修正案,体现拥护总书记习近平的“两个确立”如预期纳入新党章,被认为形同宣示习近平将继续领导中共,另外有关涉台部分也写入了“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会议最后呼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习近平保持一致。外媒评论都认为,习近平进一步扩权,温和派退出领导层,“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习近平最大化的新时代”。
温和派出局 习家军潮涌
随着二十大闭幕, 新的中央委员会已经揭开面纱。这个由205人组成的团体,包括11名女性,将在周日举行二十大一中全会。将任命中国共产党的决策机构(政治局)的25名成员,以及目前掌握着中国的真正权力的常务委员会。
根据法新社的计算,与2017年相比,中共新中央委员会改组了65%。
新的中共中央委员名单显示,李克强、汪洋、栗战书、韩正未能连任中央委员,表示这4人都无法留任周日将产生的新任政治局常委。其中李、汪洋较出乎预料,李克强、汪洋今年都仅67岁,还没到“七上八下”的退休门槛,汪洋一度被认为是下届中国全国人大委员长及国务院总理的热门人选。结果,他们和年龄超过68岁的栗战书、韩正都没能连任中央委员,代表他们连政治局都进不去,更谈不上留在常委会了。汪洋一直被认为是党内最自由的声音之一,也曾经是成为下任总理的热门人选之一。相比之下,除势必连任总书记的习近平外,王沪宁、赵乐际则连任新一届中央委员,代表王、赵二人颇有可能留任政治局常委。纽约时报就此评论指出,习近平进一步扩权,温和派退出领导层。
具体看,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会至少会空出4个名额。中央社报道认为,其中可确定的是,被视为“习家军”人马的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李希,由于周六在中共20大上当选中共新一届中纪委委员,已可确认将接任中纪委书记,且铁定成为新任政治局常委,之后就至少还有3个名额。
中央社分析指出,在中共20大前,较早出现的是“二进二出”、也就是只有届龄的栗战书、韩正退出政治局常委,补上2名新人的“妥协版”名单;但20大闭幕,却出现了“五进五出”或“四进四出”的“大胜版”名单。差别仅在于,习近平的“习家军”人马能有多少人“入常”。
对照刚出炉的新一届中央委员名单,被视为“习家军”人马的李希、李强、丁薛祥、黄坤明、陈敏尔、蔡奇,以及属外围人马的张又侠、李鸿忠,都获得连任;而非“习家军”的胡春华也告连任。这9人中,除军方的张又侠及形象有争议的李鸿忠外,其余7人都曾被传言有机会“入常”。而这7人中,历经封城重大争议的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可谓败部复活,在中共20大结束前夕异军突起,成为美媒及港媒同时传出的下任国务院总理人选,被中国网友戏称为“李克强克不了李强”。如今另一名盛传可能接任总理的汪洋退下,李强的呼声更是水涨船高。
而被习近平视为左膀右臂的中共中办主任丁薛祥,一直是接任中央书记处书记(排名第一)或中纪委书记的热门人选。如今中纪委书记已有他人,丁薛祥仍被认为是呼声最高的人选,帮着习近平主管党内意识型态;但习近平另一名爱将、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担任这项要职。
根据今天出炉的中央委员名单,72岁的杨洁篪将退休,王毅则确定留任。分析指出,现任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预计更上一层楼,成为外交体系第一号人物,代表北京外交政策的稳定性相对高。
现任北京驻美大使秦刚也在新出炉的20届中央委员会名单中,外界视此为“爆冷门”,有预测指他可望接掌外交部。56岁的秦刚曾任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司长、驻英国公使、外交部副部长,去年7月接下驻美大使一职。
习近平连任几无悬念
习近平的新任期和他的领导班子要到周日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开会并进行严格控制的投票才能得到正式确认。但专家表示,一中全会也只是走个过场,因为中央委员会的名单显示出,习近平的胜利程度已经很明显了。习近平很可能被重新任命为中共总书记。这一程序应使他能够在明年3月赢得第三个前所未有的五年期国家主席任期。为了达到继续执政的目的,习近平在2018年将两届任期限制从宪法中删除。因此,69岁的他在理论上可以终身担任主席。
因为中共20大今天闭幕式上,通过党章修正案,体现拥护总书记习近平的“两个确立”一如预期纳入新党章,“两个确立”即“确立习近平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及“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这形同宣示习近平将继续领导中共。另外,“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一语也被纳入新党章。
中国进入 “习近平最大化的新时代”
法新社报道, 据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所(MERICS)的尼斯-格林伯格(Nis Grünberg)的猜测,新的常务委员会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改组,将由 "大多数忠于习近平的人士 "组成。欧亚集团的中国政治分析员尼尔·托马斯(Neil Thomas)则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习近平最大化的新时代”,一个更加以习近平为中心的常委会意味着对习近平政策的更多支持,这意味着更加注重政治控制、经济国家主义和强硬的外交。
纽约时报分析还认为, 最新中央委员会名单显示,有几位高级官员正在卸任,为更多习近平青睐的官员进入党的最高决策机构——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开辟了道路。习近平对高层的控制将变得更加牢固,这意味着精英阶层反对其政策的可能性降低,这些政策包括对华盛顿的好斗立场,以及党对经济、技术和互联网越来越强的控制。
纽时分析说,在过去的十年间,习近平通过其威权统治改变了中国,他清除了潜在的竞争对手,粉碎了异议,并重申了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中的核心作用。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预计习近平能够获得党总书记的第三个五年任期。但周六共产党党代会批准的新中央委员会成员名单表明,他对党的控制比预计中更加严密。
胡锦涛离奇离场原因不明
而在如此编排严密,滴水不漏的中共大会上,也出现了非常不寻常的插曲,有视频显示,坐在出席台中央,习近平身边的中国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工作人员劝说下,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护送了出去,而这显然是违背他的意愿,因为今年79岁的胡锦涛曾两次想坐回到座位上。中国官媒既没有解释也没有报道这一极不寻常的场景。
中共正式宣布二十大召开日期,海内外对于中国政局发展有各种分析与评论。旅居美国的媒体人何频认为,现在中共党内没有挑战习近平权力的派系,未来十年也将是“百家争宠”的局面。
二十大的权力关键点,并不是在习近平连不连任,而是习近平如何分配权力
中共二十大,到底是一个复杂的传统权力游戏,还是一个简单的权力分配过程呢?无论怎么样,都反映了中共权力体系的封闭性,同时也显示出来,即使是在今天信息如此丰富的时代,外界对中国局势的判断能力,不是越来越强而是越来越弱,甚至与事实正好相反。
继续掌握三位一体:没有疑问
在中国大陆,中共权力更迭自然是敏感的话题,没有办法公开讨论。在海外,人们可以自由地讨论中国问题,然而,讨论的前提:真实信息非常罕见。社交媒体的算法,往往更容易推送迎合受众,却可能是错误的说法。过去三十年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人们对中共党代会的判断如此失焦。
似是而非的历史经验,对现实权力关系的主观臆测,让很多人对中共二十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以致于对中国未来充满沮丧与失望。
事实上,这次二十大的权力安排,是毛泽东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过程。当镀金时代结束,中国是进入一个自由的社会,还是继续由中共掌控一切。
由习近平而不是李克强担任中共掌舵者,意味着政治强人的出现
这个选择在胡锦涛时代就决定了,确定由习近平而不是李克强担任中共掌舵者,意味蓍政治强人的出现。
江泽民在十八大结束当天给中央的信,显示了中共元老的共识是:支持习近平解除“击鼓传花”的危机。
习近平集权遭到质疑、抨击,却没有影响到他推行一系列强硬政策,不只是打击贪腐权贵,对军队体系进行了顛復的变革,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形成了自己的人事班底。
上台十年,习近平几乎扫平了所有权力派系,摧毁了以巨商为中心的权贵群体,打压了有民主自由理念的政治异议分子……从军队到元老,从官僚到商人,从知识分子到百姓,已经看不出有对习近平构成有力量的挑战。
修改宪法,明示了习近平要打破原有的任期制,而且继续掌握三位一体的最高权力。
对此没有疑问,是判断二十大的基本常识。不过,问题在于,在二十大上,习近平之下的权力结构是怎样形成的。
习近平如何分配权力
现在,人们常常将习近平与毛泽东、邓小平相比,认为习没有毛邓的权威与民间的声望。
毫无疑问,这是对的,但是习和毛邓相比,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无论是毛泽东时期,还是邓小平时期,中共内部都有庞大和错综复杂的派系,这是中共战争和内斗的结果。
江泽民掌权的前阶段,受制于中共元老。在后阶段,太子党、秘书帮、共青团对他还是形成了很大的牵制,以致于,他以军委主席身分延续权力的努力,在羞辱中告终。
胡锦涛遇到了一个更难以驾驭的时代。权贵同盟的结果,除了他们快乐进行交易外,民间社会也有了丰富的空间。事实上,当时改革的红利已经到了尾声。上海帮、红二代和新兴资本,能让胡锦涛安全退下,成了完美的选择。
延伸阅读——长平观察:任志强与“红二代”的历史良知
习近平在地方上,从来没有展现强势的作风,改革的成绩也乏善可陈。他为什么被选中?是老实容易被控制,还是太子党的红色基因,抑或党内的民主选举?
无论是什么原因,习近平在中南海的表现都出乎意料。结果就是:他对权力的掌握,超过了江胡,也超过了毛邓。
虽然笔者很早有这个判断,但是获得认同的速度很缓慢。过去几年,共产党员的公开信,元老们的政变,到最近几月的“习上李下”传言,都获得了热烈的回响。
这反映出习近平在某些群体中遭到怨恨的程度,有些人总是期待沉闷的时局有一个戏剧化的改变。
事实是,中共内部现在都不存在清哳或隐藏的派系,无论是元老,还是官僚,抑或民间,对习近平的个人权力都不构成真正威胁。
简单地说,二十大的权力关键点,并不是在习近平连不连任,而是习近平如何分配权力。
习近平政治对手是政治机器人
中共十九大前,我曾在一个国际会议上判断:习近平的政治对手不再是王岐山或孟建柱,而是官僚体制的政治机器人。
现在,排在习近平前面的就是300多名政治机器人。他没办法洞察他们真正的心思,但不管他们过去的仕途得益于谁,现在都必定臣服于习近平。
人们还在猜测谁当国务院总理、谁成为政治局常委,但这是与之前党代会根本不同的,总理不可能与习近平搭配,政治局常委也不再是九条龙。
如果说未来中共还会产生新的政治派系,那也只是习近平下面的分支,他们只是为了争宠而战,而不是挑战习近平。
至少未来十年会如此,其实过去五年也是如此,只是如果没有二十大的结果,大家并不知道很多在海外流行的说法,正好与中国现实相反。
中共二十大闭幕 习近平进一步扩权
中共20大周六闭幕,除了产生了新的中共中央委员名单中出现李克强,汪洋出局的意外,关注的焦点还有通过党章修正案,体现拥护总书记习近平的“两个确立”如预期纳入新党章,被认为形同宣示习近平将继续领导中共,另外有关涉台部分也写入了“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会议最后呼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习近平保持一致。外媒评论都认为,习近平进一步扩权,温和派退出领导层,“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习近平最大化的新时代”。
温和派出局 习家军潮涌
随着二十大闭幕, 新的中央委员会已经揭开面纱。这个由205人组成的团体,包括11名女性,将在周日举行二十大一中全会。将任命中国共产党的决策机构(政治局)的25名成员,以及目前掌握着中国的真正权力的常务委员会。
根据法新社的计算,与2017年相比,中共新中央委员会改组了65%。
新的中共中央委员名单显示,李克强、汪洋、栗战书、韩正未能连任中央委员,表示这4人都无法留任周日将产生的新任政治局常委。其中李、汪洋较出乎预料,李克强、汪洋今年都仅67岁,还没到“七上八下”的退休门槛,汪洋一度被认为是下届中国全国人大委员长及国务院总理的热门人选。结果,他们和年龄超过68岁的栗战书、韩正都没能连任中央委员,代表他们连政治局都进不去,更谈不上留在常委会了。汪洋一直被认为是党内最自由的声音之一,也曾经是成为下任总理的热门人选之一。相比之下,除势必连任总书记的习近平外,王沪宁、赵乐际则连任新一届中央委员,代表王、赵二人颇有可能留任政治局常委。纽约时报就此评论指出,习近平进一步扩权,温和派退出领导层。
具体看,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会至少会空出4个名额。中央社报道认为,其中可确定的是,被视为“习家军”人马的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李希,由于周六在中共20大上当选中共新一届中纪委委员,已可确认将接任中纪委书记,且铁定成为新任政治局常委,之后就至少还有3个名额。
中央社分析指出,在中共20大前,较早出现的是“二进二出”、也就是只有届龄的栗战书、韩正退出政治局常委,补上2名新人的“妥协版”名单;但20大闭幕,却出现了“五进五出”或“四进四出”的“大胜版”名单。差别仅在于,习近平的“习家军”人马能有多少人“入常”。
对照刚出炉的新一届中央委员名单,被视为“习家军”人马的李希、李强、丁薛祥、黄坤明、陈敏尔、蔡奇,以及属外围人马的张又侠、李鸿忠,都获得连任;而非“习家军”的胡春华也告连任。这9人中,除军方的张又侠及形象有争议的李鸿忠外,其余7人都曾被传言有机会“入常”。而这7人中,历经封城重大争议的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可谓败部复活,在中共20大结束前夕异军突起,成为美媒及港媒同时传出的下任国务院总理人选,被中国网友戏称为“李克强克不了李强”。如今另一名盛传可能接任总理的汪洋退下,李强的呼声更是水涨船高。
而被习近平视为左膀右臂的中共中办主任丁薛祥,一直是接任中央书记处书记(排名第一)或中纪委书记的热门人选。如今中纪委书记已有他人,丁薛祥仍被认为是呼声最高的人选,帮着习近平主管党内意识型态;但习近平另一名爱将、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担任这项要职。
根据今天出炉的中央委员名单,72岁的杨洁篪将退休,王毅则确定留任。分析指出,现任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预计更上一层楼,成为外交体系第一号人物,代表北京外交政策的稳定性相对高。
现任北京驻美大使秦刚也在新出炉的20届中央委员会名单中,外界视此为“爆冷门”,有预测指他可望接掌外交部。56岁的秦刚曾任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司长、驻英国公使、外交部副部长,去年7月接下驻美大使一职。
习近平连任几无悬念
习近平的新任期和他的领导班子要到周日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开会并进行严格控制的投票才能得到正式确认。但专家表示,一中全会也只是走个过场,因为中央委员会的名单显示出,习近平的胜利程度已经很明显了。习近平很可能被重新任命为中共总书记。这一程序应使他能够在明年3月赢得第三个前所未有的五年期国家主席任期。为了达到继续执政的目的,习近平在2018年将两届任期限制从宪法中删除。因此,69岁的他在理论上可以终身担任主席。
因为中共20大今天闭幕式上,通过党章修正案,体现拥护总书记习近平的“两个确立”一如预期纳入新党章,“两个确立”即“确立习近平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及“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这形同宣示习近平将继续领导中共。另外,“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一语也被纳入新党章。
中国进入 “习近平最大化的新时代”
法新社报道, 据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所(MERICS)的尼斯-格林伯格(Nis Grünberg)的猜测,新的常务委员会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改组,将由 "大多数忠于习近平的人士 "组成。欧亚集团的中国政治分析员尼尔·托马斯(Neil Thomas)则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习近平最大化的新时代”,一个更加以习近平为中心的常委会意味着对习近平政策的更多支持,这意味着更加注重政治控制、经济国家主义和强硬的外交。
纽约时报分析还认为, 最新中央委员会名单显示,有几位高级官员正在卸任,为更多习近平青睐的官员进入党的最高决策机构——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开辟了道路。习近平对高层的控制将变得更加牢固,这意味着精英阶层反对其政策的可能性降低,这些政策包括对华盛顿的好斗立场,以及党对经济、技术和互联网越来越强的控制。
纽时分析说,在过去的十年间,习近平通过其威权统治改变了中国,他清除了潜在的竞争对手,粉碎了异议,并重申了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中的核心作用。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预计习近平能够获得党总书记的第三个五年任期。但周六共产党党代会批准的新中央委员会成员名单表明,他对党的控制比预计中更加严密。
胡锦涛离奇离场原因不明
而在如此编排严密,滴水不漏的中共大会上,也出现了非常不寻常的插曲,有视频显示,坐在出席台中央,习近平身边的中国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工作人员劝说下,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护送了出去,而这显然是违背他的意愿,因为今年79岁的胡锦涛曾两次想坐回到座位上。中国官媒既没有解释也没有报道这一极不寻常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