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s model is fundamentally flawed. I never believed it could sustain. It doesn’t take a rocket scientist to figure it out. When a country with only 1.3 billion people already has built 600 million buildings, where are the growth and job opportunities for the future generations of Chinese? The current ultra high unemployment among young Chinese will soon expand to the entire population. There is no easy way out.
«快报»周刊:经济奇迹不再,中国奶牛已经筋疲力尽
北非国家摩洛哥发生里氏7级强烈地震,伤亡沉重是法国媒体网络版在头版头条关注的话题。9日下午上市的纸板«世界报»也在头版以图片新闻凸出这一主题。该报在国际版关注的国际话题还有:持续胶着的俄乌战争、在印度首都举行的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对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执行效果的评估报告等等。印度借20国集团峰会提升国际地位之际,«世界报»发表文章,点出其大国雄心背后的短板。该报的地缘政治专栏特别关注大豆种植对巴西农业及经济结构的影响以及它的地缘政治效应。关于中国,该报在经济版特别介绍了中国电动车在慕尼黑车展上的亮丽出场,以及欧洲传统汽车制造商对来自中国的强势竞争表现出的茫然,但文章也点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成功也是政府1000亿欧元投资的结果。最新一期法国«快报»周刊刊登对英国牛津大学经济经济学者马格纳斯(George Magnus)的专访,评估当前中国经济形势。
经济奇迹不再,中国奶牛已经筋疲力尽
马格纳斯在与«快报»周刊的访谈中认为,中国经济奇迹已经不再,在习近平领导下,中国奶牛已经筋疲力尽。马格纳斯在2018年就出版书著,分析为什么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陷入危险。他特别点出人口挑战、人民币疲弱以及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威胁。他认为,中国必须改变发展模式,推动以大规模投资带动的增长向消费驱动增长的模式转型,但他怀疑满脑子列宁主义的习近平有能力举行深度改革,走向市场经济。他尤其强调说,2020年代的中国已经与十年前的中国完全不同,在经济上面对更多困难,增长也明显减弱。而内部的种种困难有可能让中国在地缘政治中变得更加具有攻击性。
马格纳斯在访谈中表示,中国经济目前正面对至少自1989年以来最严重的困难。1989年后,中国曾经历一些小的危机,但那时没有中美的战略竞争。如今中国房地产泡沫首次破灭,而此时人口问题、市场效率问题也都出现。他指出,中国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各种债务可能已经高达国民生产总值的320%,而且还在恶化。债务主要集中在国营企业和地方政府。
尚没有专制政权下的大国实现富足的例证
马格纳斯在他2018年出版的专著中指出,中国经济奇迹的很多要素其实只能使用一次,比如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比如普及教育,比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等。他在这次访谈中表示,目前还没有一个专制政权领导的大国可以实现富足的例证。新加坡是一个特例,但这是一个城市国家,而且在政治层面,也远比中国更自由。大部分的经济学者都认为,生产效率最好,最有活力的是可以倒闭的私营企业。有时候,有失败才会有成功。而中国的经济治理由党和政府主导,甚至推动私营企业的目标顺应政治目标。
中国经济结构性的问题早已存在
马格纳斯指出,新冠疫情虽然恶化了中国经济形势,但那些结构性的问题早已存在,只是很少有人注意到。他认为习近平对经济,对市场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2013年中共18届三中全会曾制定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大规模改革措施,但大部分制定的措施都没有出台,2015年-2016年时就已经不了了之。
大豆:巴西的地缘政治工具和支柱
巴西已经在几年内成为全球最大大豆生产地。大面积的大豆种植不仅改变了巴西农业版图和经济结构,也对巴西政治以及巴西在地缘政治中的地位产生影响。中国是巴西大豆的主要进口国。«世界报»文章介绍指出,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后,对猪肉和鸡肉的需求爆增。中国继续动物饲料。巴西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一名中国问题专家像世界报记者表示,当时,中国占世界人口20%,但耕地面积只占8%,水利资源只有5%。中国领导人不得不做出选择,决定保证稻米、小麦以及玉米种植自给自足,但大豆则主要依靠进口。但大规模种植大豆也尤其改变了巴西的国际地位。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克拉克大学教书的奥利韦伊拉向记者表示,大豆种植成为巴西融入新型多极世界的一个主要的地缘政治工具和支柱。首先改变了中国与巴西的关系。80%的大豆出口走向中国。自2009年起,中国就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将巴西传统的西方伙伴远远地甩在后面。2023年4月,总统卢拉访问中国,随行代表团多达240,其中90人是农业领域的企业家。卢拉受到隆重接待,签署了35项贸易合同,总价值达95亿欧元。文章写道,相比之下,两个月前卢拉的华盛顿之行更是一次礼节性访问。巴西也是少数对华贸易为顺差的国家之一。一名巴西前总统博尔索纳罗政府的农业顾问表示,从战略角度来说,中国依赖巴西。中国唯一可能的选项是购买美国大豆,但由于以前的中美贸易战,中国更愿意转向巴西。但«世界报»文章也指出,大豆种植作为地缘政治武器也是一支双刃剑。更令巴西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作为备受诟病。观察人士也注意到,中国政府如今也试图减少对巴西的依赖,分散供应链,并在2022年提出提高本土大豆种植40%的计划。多种途径消息也显示,中国考虑之际在非洲草原开发大豆种植。奥利韦伊拉向记者表示,大豆种植让巴西产生一种地缘政治大国的幻觉,更是弊大于利,让巴西持续处在一种殖民结构的落后状态,没有工业,没有创新,完全依赖原材料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印度:脆弱的世界强国
中美两大国全面竞争的背景下,印度在国际舞台的地位正不断提升。印度总理莫迪以及一些观察人士认为,印度的高光时刻正在到来,有望在新冠疫情令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失色之际,取而代之。但«世界报»驻新德里记者的文章认为,眼下,印度更是一个脆弱的世界强国。在20国集团中,印度是人均收入最低的国家,贫困人口最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是中国的五分之一,是英国的十八分之一。那里几乎没有公共卫生政策,10%的人口掌握着全国77%的财富。国家政策既不稳定而且粗暴,导致外国投资不足。90年代对国际竞争的开放政策,在莫迪政府下又重新收紧,政策在开放与保护主义间游移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