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傻了!中国式神童 只会出现在年入百万的家庭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9年11月20日 20点59分 PT
  返回列表
79440 阅读
25 评论
马路青年

上海华师大二附中的谈方琳同学火了。  年仅15岁,因为一项名为“斐波那契数列与贝组数估计”的数学成果,她以“少年科学家”的身份参加了世界顶尖科学家青年论坛。

 

 这样年纪轻轻就参加“最强大脑聚会”的孩子自然是万众艳羡。 媒体称她是“最年轻的科学家”。 于是,百度百科也改了词条,将她的职业改成了“科学家”。 

1

谈同学才高一就有如此成就,在网上被刷了满屏的666。  家长们也忍不住分享到亲友群、朋友圈,激励自己的孩子: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谈同学从不补课也不刷题,学习不累又出奇优秀,简直是自家孩子学习的范本。 只是,在看了媒体的报道后,我发现谈方琳同学其实并不像媒体吹嘘的那样:她不是个神童。 

来源:澎湃新闻 谈同学小学读的是上海普陀区最好的学校“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这类学校大多为本校教职工子女开放,是普陀区Top1的小学。 初中就读于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延安中学原初中部,长宁区最好的初中。排名只要在全校前50一般会被上海“四大”录取。 高中就更加牛批了,就读于上海“四大”之一的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华师大二附中是真正的“顶流学校”。 2019年,华师大二附中清华北大的自主招生人数在上海排名第一,高考录取率95%以上。 这还不包括出国留学的毕业生。 知乎上曾有人问上海“四大”的留学率,回答的是同为“四大”之一的上海中学,也可以作为参考。 

 谈同学的研究成果,被付老师判定为竞赛练习题。 

 付云皓是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的满分金牌得主,名符其实的奥数天才。 

来源:知乎用户

 也就是说,这个外行人看起来不明觉厉的研究成果,在内行人眼中只是一道“基础题”。

更有知乎网友扒出,谈同学父亲是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谈胜利教授、享受国务院津贴的长江学者。 据《新闻晨报》报道,谈同学上初一后,对数论方面很感兴趣,父亲为她介绍了一位同校研究数论的数学教授,此后一直跟着这位教授后面学习。 

谈同学能够参加论坛,大概是她父亲想让她见见世面。 

来源:中国经济学人 谈同学身上有很多普通孩子没有的先天优势。家庭背景、教育资源、教育观念等等都让她领先了同龄人一大截。 她不是一个神童,只是在某些方面要比别人强上不少,假如能好好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未来成就也不见得会差。 大概是现场的记者没找到亮点素材可以报道,正好看到现场有一个年纪最小的参会者,被某些不懂数学知识的非专业记者一通胡吹。 对于媒体来说,造神、炒作人设才能获取更多的流量。 “15岁最年轻的科学家”这么有噱头、有反差的事自然不能轻易放过,结果就搞了一个下不来台的大新闻。

2

这种事几乎年年都有,去年也有一篇类似的天才文章刷爆了微博和朋友圈。

 跟“哈佛女孩”刘亦婷不同,这对双胞胎被很多家长认为是素质教育的成功典型。 

 在媒体的描述中,虽然双胞胎数学考过17分,但在家长的“放生式教育”后,她们很快就得到了让人难以企及的成绩。 文章中对这个“放生式教育”家庭描述了很多细节,比如“从不强迫孩子上补习班”、“别人的寒暑假都是上课,我们的寒暑假是和妈妈一起环游探索世界”等等。 这种特殊的“家庭素质教育”的背后,都有一个很有钱的家庭。 两姐妹初中上的是杭州一所名叫“绿城育华学校”的贵族中学,而且还是在专为孩子出国定制的“睿励班”学习,一年学费将近8万。 高中上的是美国私立高中“白山中学”,每年光是学费就快要50多万元,还不包括生活费和其他活动费用。 

 这对姐妹的业余活动也不一般,滑雪、观星以及环游世界等等。 妹妹喜欢古文化,曾经随着业余考古学家队伍寻找海底古国——亚特兰蒂斯,希望有一天能破解亚特兰蒂斯的秘密。 记者采访姐姐时,她还没有去学校上课,而是在大英博物馆里研究西方美术史。 诸如此类的高大上活动,满满都是钱砸进去了。 

 文章大肆鼓吹“减负教育”“素质教育”,确实迎合了不少家长的心理。 问题是,双胞胎的教育压根与“素质教育”没有任何关系。 随着社会阶层的日益固化,“寒门再难出贵子”被人频频提起,穷人家孩子十几年辛辛苦苦在应试教育上挣扎,也比不过别人家孩子几年的“放养教育”。 央视一部高考纪录片中,北京状元熊轩昂说了一句大实话:“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你像我这种,父母都是外交官,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 

 在北京,不论是教育资源,还是教育理念,很多农村、县城的孩子这辈子都享受不到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比之下,大城市孩子有更多捷径可走。

3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高中不愿意学习理念更先进的人大附中,宁愿模仿衡水中学。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 两所学校注重高考成绩的本质是一致的,但人大附中有更好的资源,也有更好的生源,这些都是其他地区学校学不来的。 早在1999年,人大附中就已经开始聘请博士任教。2016年时,招聘教师基本上是985硕士起步,博士占到60%,海龟硕博占到20%。 记得当初还有人指责这是在浪费资源,但从结果看,人大附中在全国高中百强榜中位居前列不是没有原因的。 人大附中位于海淀区,本身就是高素质家长的聚集地。中科院,北大、清华等诸多高校、企业的高级知识分子后代就是人大附中的优质生源。 他们不仅可以为自家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而且他们的教育理念跟人大附中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不会让孩子变成刷题机器,而在学习中保持独立的个性。 

 高考,甚至慢慢变成一些上层孩子的“差不多”的备选项。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18年出国留学人数中自费留学共54.13 万人,占出国留学总人数的88.97%。相较以往研究生才选择出国留学,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高中甚至是中小学阶段就开始规划出国留学。 但每个自费留学生背后,都需要家庭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 启德教育曾做过统计,在热门留学国家中,英国和美国的公立学校及私立学校学费最高。英国公立学校学费每年需要15到20万元,私立学校学费则高达每年25到30万元。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中产阶级都负担不起。 

来源:启德教育

 2019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大陆国际学校有821所,其中,民办国际学校426所、公立学校国际部(班)274所。 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地区的国际学校数量位居前四,均超过80所。其中,广东的国际学校超130所,居于首位。 通过就读国际学校或国际课程班以进入世界名校,成为很多城市家长对子女教育投资的新方式。 2019年,常春藤校共招收中国学生315人,仅北京就有63位,约占20%。 这些家长已经不局限于让子女在国内上一所985或211,而是让子女成为国际化的人才。 培养“神童”,北上广深一直远远走在全国人民的前面。 

 相比来说,农村教育的问题让人担忧。2018年,广西百色、柳州等9地招聘一批乡村教师,每地都有数百个岗位无人问津。 有些地方不得不降低条件,无专业限制,甚至不用笔试直接签约等,依然无人报考。 而在北上广等地,情况截然不同,数十位名牌大学生争夺同一个教师岗的新闻屡见不鲜。 此前,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教师招聘名单公布后,引起轩然大波。20名教师中有19人毕业于清北,13人是清北本硕连读毕业生,甚至还有清华博士。 

 “深圳教师”的身份隐含了不止一套学区房的价值,他们的后代也能在深圳接受更好的教育。很多人那么拼命努力,为的是最起码保住自己的阶级地位,给自己的后代兜底。 寒门再难出贵子,贵子也不可能在寒门。 无论是谈方琳的父亲还是杭州双胞胎的父母,他们利用自己的资源,合理或者不合理地为孩子铺了一条康庄大道。他们的孩子日后仍旧能使用这个社会最好的资源。 没错,这的确很残酷现实。 但不代表普通人现在已经失去了冲破阶层的机会,哪怕是微不足道。

轰轰
1 楼
要把机会留给有能力的人,为了中国的发展,吃点苦也值得。 目前南富北穷,这是基本现实。那就要是南方更富才对呀,到时候支援北方就行啦。
8
88108081
2 楼
怎么活都是几十年,还是轻松点好。
X
XXyourOO
3 楼
中国的神童,只有以下三种可能的结局: 1. 出国,给华尔街资本家当打工仔 2. 出家,到寺庙里去侍奉释迦摩尼 3. 住院,到精神病院里以避免伤人 4. 从政,做贪官色官然后锒铛入狱 请问,我说的有道理么?
p
potatohead
4 楼
现在中国谁还出国读书啊。 教育部一纸文件出来, 外国文凭都不认可, 全都得栽了。 要发展, 还是得读国内的学位。我见过太多例子了, 在外头辛辛苦苦读了博士回来找工作, 发现面试他的副教授就是自己当年的同学。 光是人脉,海归就比不上老老实实在中国读书的同学了。
h
hjoyce
5 楼
这位所谓付老师搞竞赛的,没真正做过数学科研。证明一个已知的题目和发掘一个定理,不是一个等级的创造力。一个领域的专家,很多时候都能做到见了别人的命题想到证法,但他们没有写出这文章,因为他没有能formulate这个命题
y
yawa
6 楼
继续意淫强身吧 很好
每天都下雨
7 楼
: 北方穷?怎么不说脑子不好用。
p
potatohead
8 楼
: 事实就是如此。 就发生在我身边。 我一个高中同学, 在美国读了博士, 本来跟当年他的大学老板说好的,准备回去,拿个副教授,然后,结果现在国内形势变化太快, 告诉他如果要回学校, 就没有副教授了, 连讲师都没有, 先去做几年博士后再说。 而他当年没出国, 选择留校的同学, 已经是副教授了。 所以说, 什么出国读书, 纯粹是耽误事儿, 费钱费时间, 还没啥效益。
p
potatohead
9 楼
: 国内现在发展太快了, 海归的,除非带着资金带着项目, 或者手里有东西的, 一般博士回去, 谁搭理你啊。
a
azkaban
10 楼
没人搭理为何还要回去?博士美国也没人搭理?
g
givetome
11 楼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
g
givetome
12 楼
光是人脉,海归就比不上老老实实在中国读书的同学了
随意岁月
13 楼
回国要早,央行行长易纲,在美国连华尔街都混不进的垃圾,回国就混成了行长
g
gwboy
14 楼
西方式神通呢?😂😂😂
柴郡猫
15 楼
你才傻 老子压根就没期望过我的孩子成神童!你妈才是神童 你爷爷也是!
轰轰
16 楼
: 勤快点搜一下GDP排行。
f
fanzhou1989
17 楼
等富起来的,就都移民了。老子凭实力骗来的钱,为啥分给你?
f
fanzhou1989
18 楼
不懂了吧?人家那叫爱国,放着华尔街高薪工作不做,回去报效祖国。这么典型的爱国教材,不给个行长说不过去啊。
w
waterproof
19 楼
华师大附中的人是挺可怕的,以前参加过一个竞赛培训,就有这些个人,他们每天可以训练十几页几百道题,我十道也做不完。
丁丁2011
20 楼
教育资源极度不平衡就和财产极度不平衡是一个道理,总有一天会成为矛盾爆发点
罪恶的小白兔
21 楼
英美加澳的公立学校不是免费的么?
影月
22 楼
这世界没有努力就想成功那是心灵鸡汤,相信你就输了
m
mmuummuu
23 楼
哈佛,剑桥的文凭不承认,造谣也得有点含量
p
potatohead
24 楼
: 哈弗剑桥又如何, 教育部掌握在中国人手里。 承认谁, 不承认谁, 是看教育部的政策文件。
p
potatohead
25 楼
你都不缴税, 人家凭啥给你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