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法国参议院表决通过了新版生物伦理法案中,向所有单身及同性恋适龄女性开放医学辅助生育措施(PMA)的条款,但对PMA手术的报销做了限制,只允许疾病保险机构报销“医疗”性质的手术费用。今天(27日),国民议会开始二审,就新的修正案进行辩论。向所有女性开放医学辅助生育的话题又进入公众视野。“无父”生育的时代真的要来了吗?
法国PMA现行政策
▲ 医学辅助生育(PMA)是利用现代医学手段代替人类自然生殖过程中的某一步骤或全部步骤,其中包括两项技术:一是人工授精,即将精液人工注入女性体内,使其妊娠;二是体外人工受精(IVF),即将卵子与精子取出,在人为操作下进行体外受精,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回母体内。
▲ 目前在法国,医学辅助手段生育仅对经医学证明无法怀孕的异性恋夫妻合法开放。
▲ 目前,单身女性或女同性恋寻求医学辅助手段生育在法国属于违法。
法国同性恋女性冒险“DIY”生娃
虽然目前单身或女同性恋人工授精是违法的,不少法国女性为了要孩子只能冒险自己在家“DIY”人工授精。法媒也匿名采访了几位同性伴侣,了解她们如何“自己动手”生娃养娃的。
▲ 网上“DIY”人工授精的教学视频。(Youtube网站截图)
“从药房买一个滴管就行”
“我没有生育能力的问题。[所以],当我们想要孩子时,我不觉得有必要让医生介入。”今年33岁的艾莉丝(Elise)和配偶奥黛丽(Audrey)有一个2岁的女儿。
在要孩子这件事上,她们没有等国民议会关于生物伦理法案的相关辩论结束,就算相关法案通过,精子捐赠者也必须匿名。
在她们看来,精子捐赠者的身份对她们影响很大。因此,她们宁愿“自力更生”DIY人工授精,并自行寻找捐助者。此外,如果她们的女儿将来愿意的话,还能见一见生父。
事实上,像艾莉丝和奥黛丽这样做的女性还真不少:寻到一名捐精者后,然后再用“在药店就能买到的滴管”在家中进行授精。
"DIY" 孩子面临法律风险
▲ 目前,法国尚没有任何法律框架保护此种做法,父母也不享受任何法律保护。事实上,法律将捐献的精子和卵母细胞的管理权交给了成立于1973年的人类卵子和精子研究与保护中心(Cecos)。在医疗辅助生殖中心(AMP)之外 ,任何人工授精都是被禁止的。
▲ 同性伴侣中、并非孩子生母的那一方,只能通过收养的方式成为新生儿的母亲。她需要与孩子一起生活六个月,并得到出生母亲的同意后才能收养。
▲ 此外,孩子的生父有权在任何时候认自己的孩子,对同性夫妇来说,她们可能不得不忍受一些甩不开的联系。
寻找理想的捐精者
2017年,艾丽斯开始在法国寻找捐精者。她和配偶在两个专门负责“自然捐赠”的论坛上注册,在这个过程中,她们还需要剔除很多以捐精之名、意欲“约炮”的男士。
妇妇俩终于在巴黎选定了一个可考虑的捐精者,事实上她们的主要考虑是确保这个潜在捐助者的意图是否符合她们的养育计划:“他以前帮助过其他人,看起来很可靠。他比较担心的是,我们是否真的想要孩子,否则他可能就要冒养孩子的风险。”
具体的DIY过程如何呢?
几个月后,她们和他约好在旅馆碰头:他给她们一个装有精液的小瓶,接着进行第一次授精;几周后,进行第二次授精。然后,艾丽斯怀孕了:“我们很幸运……他在怀孕期间也没有打扰,只是要了婴儿的照片。”
为何要冒险“DIY”生娃?
法国邻国比利时和西班牙允许单身和同性恋女性进行医学辅助生育(PMA),且距离也不远(仅几个小时车程),那么为何法国女性还要在家自行“手工” PMA呢?
据当事人表示,主要出于两种考虑:首先,国外医疗辅助生殖也需要承担一定费用(比利时做一次人工授精约1000欧元,西班牙约3500欧元一次)。
PMA的禁与不禁
▲在欧盟,允许女同性恋伴侣或单身女性通过医疗手段助孕的国家有:荷兰、芬兰、瑞典、丹麦、比利时、英国、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和克罗地亚。
▲允许单身女性通过医疗手段助孕的国家有: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希腊、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塞浦路斯。
▲ 目前禁止对女同性恋伴侣或单身女性助孕的欧洲国家除了法国还有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捷克、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卢森堡和立陶宛。
但最最重要的是,这种“自给自足”的做法意味着,她们与捐助者能有直接接触。
艾丽斯透露:“国外医疗辅助生育主要困扰我的是捐赠的匿名性。我们女儿肯定不会等到18岁时才去好奇自己的爸爸是谁。”
▲ 扩大PMA范围是马克龙竞选承诺之一。据民调所IFOP最新调查显示,68%的受访者认为单身女性有权获得医学辅助受孕,64%的受访者认为同性恋女性有权获得医学辅助受孕。
“DIY”生娃的健康风险
▲ 从健康角度来看,这种“家庭作坊”仍存在风险。专门从事PMA的妇科医生Mikaël Agopiantz解释道:“这种做法只能靠双方的责任感了。相比之下,医疗机构介入的辅助生育可获取细菌学样本和血清学样本以检查是否有感染情况,尤其是性感染(如HIV或梅毒)。最后,医疗机构还可以评估精子质量,并防止可能的遗传疾病。”
▲ 虽说私下辅助生育,女方通常会要求捐献者进行血液检查,但也不排除检测结果可能会被伪造。
因为孩子,她们分手了……
上文提到,因为目前“DIY”生娃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孩子家长需承担许多不确定因素。
现年36岁的麦琪(Maggy)是一名4岁女孩的亲生母亲,她和女友正是因为养孩子相关法律问题而分手。
当时,她们与捐赠者达成了一项共同父母契约(3个人共同抚养一个孩子)。但当矛盾和紧张关系产生时,法律规定的合法父母却只有麦琪和孩子的生父,没有别的法律解决方案。
最终,麦琪和女友分手了,目前她与捐赠者一起轮流照顾女儿。
▲ 一些反对PMA范围扩大化的人认为在医学辅助生育措施(PMA)背后隐藏着代孕(GPA)合法化等更多后续意图。(法新社图)
“捐精者匿名”规定很难被打破
根据社会学家泰利(Irène Théry)的说法,法国辅助生育系统一向是建立在匿名制的基础上, “自己私下找人捐助”的做法并不符合“法国模式”。
律师德纳诺(Aude Denarnaud)也感到遗憾的是,匿名制基本上现在是不会被撼动的:“捐精者必须接受有朝一日,自己的身份会被透露给他的孩子,如果后者有此意愿的话。但是,捐赠行为本身将保持匿名:不能选捐助者,捐助者也不能选择捐给谁。”
法国政府“偷偷”策划基因实验合法化,21世纪的潘多拉魔盒已开,请查收!
众所周知,游行上瘾的法国人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要上演罢工戏码。马克龙一上任又是黄马甲又是退休游行的,可是好不热闹。
法国政府经过了这些打击也是学精了。
这不,趁着法国人放暑假嗨皮的时候,“背地出重拳”:今天就立马在国会上推了《生物伦理法案》,涉及到辅助生育、建立基因库等一系列措施。 这下,法国人马上炸锅了,反对声更是此起彼伏。
可是啥是生物伦理法案?法国人到底在反对啥?
小编这里给大家仔细道道。 这次生物伦理法案主要提出了一个叫做“医疗辅助生育”的东西,法语叫做PMA(Procréationmédicale assistée)。
到现在为止,法国的医疗辅助生育措施从法律上只能提供给有生育障碍的异性恋伴侣。而这个法案把范围扩大了,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单身未婚女青年,还是想要有个娃的同性恋情侣,政府都会给予帮助,同时还会有经济补助。这也是一直以来同志游行呼吁的。
听上去好像不亏啊? 可是为什么法国人如此抵触呢? 因为它关系到了一直以来人类关于基因研究涉及到的科学与伦理的二重矛盾问题。
尤其在这次法案中,除了上述提到的内容,还涉及到冻卵、建立基因库用来方便遗体捐赠、代孕母亲的身份、“新型”婴儿的生存权利保障和身份归属问题等等。
其中一次修正案中提到允许夫妻中的妇女将其伴侣的卵母细胞植入胚胎中,被法国民众诟病“在为代孕妈妈合法化铺平道路”,而“代孕合法化”一直被认为是对伦理道德的越界行为。
我相信很多在法多年的小伙伴们应该对法国人的“固执”有所了解,很多法国人都对所谓的“新科技”、“基因技术”极其抵触,小编身边的法国人就有很多到现在还在用N年前的滑盖手机,原因是担心智能手机盗取个人隐私。
更不要说采集基因库,代孕合法这些“高科技”问题了!
法媒就直接在报道中写到,马克龙选择在暑假推进这个法案,是卑鄙手段。
一位议员更是表示,马克龙用允许同性恋情侣和未婚单身女性生育来做幌子,实际上“在变着法的建立他自己的基因生物阴谋”!
好大一个局啊!小编凌乱了……
其实,法国人的担心也是不无道理的。
在去年10月,前法国卫生部长就公开反对这个法案,因为他认为存在“优生学衍生”问题:基因采集和胚胎采集技术有了法律上的支持后,就提供了体外受精的可能,从而能够实现对胚胎的筛选。
简单地说,从前生孩子像是买盲盒,打开才能看到是男是女,是胖是瘦,眼睛是大是小;以后生孩子就成了商场挑礼物了,那所有人都想要最精致最贵的礼物,而那些不被大众接受的胚胎就被抛弃杀死;
再往前一步,有钱人可以选择最上等的孩子,而普通人只能挑“经济适用型”孩子,穷人就靠命了,长此以往,这将变成了最冷漠也是最致命的阶级分化的固化手段!
小编不禁联想到了一部美国电影《王牌特工》,剧中反派大boss利用高科技试图用“末等人清除”计划来解决全球人口增长问题。
再看看这次法国提出的法案,让人细思极恐……
从克隆羊多利开始,人类将基因克隆的潘多拉魔盒打开之后,一切便无法倒转,也无法停止了。
未来将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也只能拭目以待了。
今年1月,法国参议院表决通过了新版生物伦理法案中,向所有单身及同性恋适龄女性开放医学辅助生育措施(PMA)的条款,但对PMA手术的报销做了限制,只允许疾病保险机构报销“医疗”性质的手术费用。今天(27日),国民议会开始二审,就新的修正案进行辩论。向所有女性开放医学辅助生育的话题又进入公众视野。“无父”生育的时代真的要来了吗?
法国PMA现行政策
▲ 医学辅助生育(PMA)是利用现代医学手段代替人类自然生殖过程中的某一步骤或全部步骤,其中包括两项技术:一是人工授精,即将精液人工注入女性体内,使其妊娠;二是体外人工受精(IVF),即将卵子与精子取出,在人为操作下进行体外受精,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回母体内。
▲ 目前在法国,医学辅助手段生育仅对经医学证明无法怀孕的异性恋夫妻合法开放。
▲ 目前,单身女性或女同性恋寻求医学辅助手段生育在法国属于违法。
法国同性恋女性冒险“DIY”生娃
虽然目前单身或女同性恋人工授精是违法的,不少法国女性为了要孩子只能冒险自己在家“DIY”人工授精。法媒也匿名采访了几位同性伴侣,了解她们如何“自己动手”生娃养娃的。
▲ 网上“DIY”人工授精的教学视频。(Youtube网站截图)
“从药房买一个滴管就行”
“我没有生育能力的问题。[所以],当我们想要孩子时,我不觉得有必要让医生介入。”今年33岁的艾莉丝(Elise)和配偶奥黛丽(Audrey)有一个2岁的女儿。
在要孩子这件事上,她们没有等国民议会关于生物伦理法案的相关辩论结束,就算相关法案通过,精子捐赠者也必须匿名。
在她们看来,精子捐赠者的身份对她们影响很大。因此,她们宁愿“自力更生”DIY人工授精,并自行寻找捐助者。此外,如果她们的女儿将来愿意的话,还能见一见生父。
事实上,像艾莉丝和奥黛丽这样做的女性还真不少:寻到一名捐精者后,然后再用“在药店就能买到的滴管”在家中进行授精。
"DIY" 孩子面临法律风险
▲ 目前,法国尚没有任何法律框架保护此种做法,父母也不享受任何法律保护。事实上,法律将捐献的精子和卵母细胞的管理权交给了成立于1973年的人类卵子和精子研究与保护中心(Cecos)。在医疗辅助生殖中心(AMP)之外 ,任何人工授精都是被禁止的。
▲ 同性伴侣中、并非孩子生母的那一方,只能通过收养的方式成为新生儿的母亲。她需要与孩子一起生活六个月,并得到出生母亲的同意后才能收养。
▲ 此外,孩子的生父有权在任何时候认自己的孩子,对同性夫妇来说,她们可能不得不忍受一些甩不开的联系。
寻找理想的捐精者
2017年,艾丽斯开始在法国寻找捐精者。她和配偶在两个专门负责“自然捐赠”的论坛上注册,在这个过程中,她们还需要剔除很多以捐精之名、意欲“约炮”的男士。
妇妇俩终于在巴黎选定了一个可考虑的捐精者,事实上她们的主要考虑是确保这个潜在捐助者的意图是否符合她们的养育计划:“他以前帮助过其他人,看起来很可靠。他比较担心的是,我们是否真的想要孩子,否则他可能就要冒养孩子的风险。”
具体的DIY过程如何呢?
几个月后,她们和他约好在旅馆碰头:他给她们一个装有精液的小瓶,接着进行第一次授精;几周后,进行第二次授精。然后,艾丽斯怀孕了:“我们很幸运……他在怀孕期间也没有打扰,只是要了婴儿的照片。”
为何要冒险“DIY”生娃?
法国邻国比利时和西班牙允许单身和同性恋女性进行医学辅助生育(PMA),且距离也不远(仅几个小时车程),那么为何法国女性还要在家自行“手工” PMA呢?
据当事人表示,主要出于两种考虑:首先,国外医疗辅助生殖也需要承担一定费用(比利时做一次人工授精约1000欧元,西班牙约3500欧元一次)。
PMA的禁与不禁
▲在欧盟,允许女同性恋伴侣或单身女性通过医疗手段助孕的国家有:荷兰、芬兰、瑞典、丹麦、比利时、英国、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和克罗地亚。
▲允许单身女性通过医疗手段助孕的国家有: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希腊、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塞浦路斯。
▲ 目前禁止对女同性恋伴侣或单身女性助孕的欧洲国家除了法国还有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捷克、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卢森堡和立陶宛。
但最最重要的是,这种“自给自足”的做法意味着,她们与捐助者能有直接接触。
艾丽斯透露:“国外医疗辅助生育主要困扰我的是捐赠的匿名性。我们女儿肯定不会等到18岁时才去好奇自己的爸爸是谁。”
▲ 扩大PMA范围是马克龙竞选承诺之一。据民调所IFOP最新调查显示,68%的受访者认为单身女性有权获得医学辅助受孕,64%的受访者认为同性恋女性有权获得医学辅助受孕。
“DIY”生娃的健康风险
▲ 从健康角度来看,这种“家庭作坊”仍存在风险。专门从事PMA的妇科医生Mikaël Agopiantz解释道:“这种做法只能靠双方的责任感了。相比之下,医疗机构介入的辅助生育可获取细菌学样本和血清学样本以检查是否有感染情况,尤其是性感染(如HIV或梅毒)。最后,医疗机构还可以评估精子质量,并防止可能的遗传疾病。”
▲ 虽说私下辅助生育,女方通常会要求捐献者进行血液检查,但也不排除检测结果可能会被伪造。
因为孩子,她们分手了……
上文提到,因为目前“DIY”生娃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孩子家长需承担许多不确定因素。
现年36岁的麦琪(Maggy)是一名4岁女孩的亲生母亲,她和女友正是因为养孩子相关法律问题而分手。
当时,她们与捐赠者达成了一项共同父母契约(3个人共同抚养一个孩子)。但当矛盾和紧张关系产生时,法律规定的合法父母却只有麦琪和孩子的生父,没有别的法律解决方案。
最终,麦琪和女友分手了,目前她与捐赠者一起轮流照顾女儿。
▲ 一些反对PMA范围扩大化的人认为在医学辅助生育措施(PMA)背后隐藏着代孕(GPA)合法化等更多后续意图。(法新社图)
“捐精者匿名”规定很难被打破
根据社会学家泰利(Irène Théry)的说法,法国辅助生育系统一向是建立在匿名制的基础上, “自己私下找人捐助”的做法并不符合“法国模式”。
律师德纳诺(Aude Denarnaud)也感到遗憾的是,匿名制基本上现在是不会被撼动的:“捐精者必须接受有朝一日,自己的身份会被透露给他的孩子,如果后者有此意愿的话。但是,捐赠行为本身将保持匿名:不能选捐助者,捐助者也不能选择捐给谁。”
法国政府“偷偷”策划基因实验合法化,21世纪的潘多拉魔盒已开,请查收!
众所周知,游行上瘾的法国人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要上演罢工戏码。马克龙一上任又是黄马甲又是退休游行的,可是好不热闹。
法国政府经过了这些打击也是学精了。
这不,趁着法国人放暑假嗨皮的时候,“背地出重拳”:今天就立马在国会上推了《生物伦理法案》,涉及到辅助生育、建立基因库等一系列措施。 这下,法国人马上炸锅了,反对声更是此起彼伏。
可是啥是生物伦理法案?法国人到底在反对啥?
小编这里给大家仔细道道。 这次生物伦理法案主要提出了一个叫做“医疗辅助生育”的东西,法语叫做PMA(Procréationmédicale assistée)。
到现在为止,法国的医疗辅助生育措施从法律上只能提供给有生育障碍的异性恋伴侣。而这个法案把范围扩大了,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单身未婚女青年,还是想要有个娃的同性恋情侣,政府都会给予帮助,同时还会有经济补助。这也是一直以来同志游行呼吁的。
听上去好像不亏啊? 可是为什么法国人如此抵触呢? 因为它关系到了一直以来人类关于基因研究涉及到的科学与伦理的二重矛盾问题。
尤其在这次法案中,除了上述提到的内容,还涉及到冻卵、建立基因库用来方便遗体捐赠、代孕母亲的身份、“新型”婴儿的生存权利保障和身份归属问题等等。
其中一次修正案中提到允许夫妻中的妇女将其伴侣的卵母细胞植入胚胎中,被法国民众诟病“在为代孕妈妈合法化铺平道路”,而“代孕合法化”一直被认为是对伦理道德的越界行为。
我相信很多在法多年的小伙伴们应该对法国人的“固执”有所了解,很多法国人都对所谓的“新科技”、“基因技术”极其抵触,小编身边的法国人就有很多到现在还在用N年前的滑盖手机,原因是担心智能手机盗取个人隐私。
更不要说采集基因库,代孕合法这些“高科技”问题了!
法媒就直接在报道中写到,马克龙选择在暑假推进这个法案,是卑鄙手段。
一位议员更是表示,马克龙用允许同性恋情侣和未婚单身女性生育来做幌子,实际上“在变着法的建立他自己的基因生物阴谋”!
好大一个局啊!小编凌乱了……
其实,法国人的担心也是不无道理的。
在去年10月,前法国卫生部长就公开反对这个法案,因为他认为存在“优生学衍生”问题:基因采集和胚胎采集技术有了法律上的支持后,就提供了体外受精的可能,从而能够实现对胚胎的筛选。
简单地说,从前生孩子像是买盲盒,打开才能看到是男是女,是胖是瘦,眼睛是大是小;以后生孩子就成了商场挑礼物了,那所有人都想要最精致最贵的礼物,而那些不被大众接受的胚胎就被抛弃杀死;
再往前一步,有钱人可以选择最上等的孩子,而普通人只能挑“经济适用型”孩子,穷人就靠命了,长此以往,这将变成了最冷漠也是最致命的阶级分化的固化手段!
小编不禁联想到了一部美国电影《王牌特工》,剧中反派大boss利用高科技试图用“末等人清除”计划来解决全球人口增长问题。
再看看这次法国提出的法案,让人细思极恐……
从克隆羊多利开始,人类将基因克隆的潘多拉魔盒打开之后,一切便无法倒转,也无法停止了。
未来将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也只能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