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鸡叫》作者高玉宝去世 生前仅上学1个月(图)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9年12月5日 19点35分 PT
  返回列表
24922 阅读
38 评论
封面新闻

原标题:《半夜鸡叫》作者高玉宝去世 享年92岁

高玉宝 中国军视网视频截图

  封面新闻记者 王国平

  封面新闻记者获悉,《半夜鸡叫》作者高玉宝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2月5日16时12分逝世,享年92岁。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019年12月7日在大连市殡仪馆举行。

  《半夜鸡叫》源于高玉宝自传体小说《高玉宝》,曾入选1988年人教版小学《语文》。



  高玉宝,山东黄县人,1927年出生于辽宁瓦房店孙家屯村,知名作家。高玉宝15岁做劳工,17岁学木匠,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辽沈、平津、衡宝战役中立大功6次。1962年保送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历任战士、通讯员、文艺干事,师职创作员、全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名誉主任等。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23次接见。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仅上过一个月的学,却先后写出了总计200多万字的几部长篇小说。主要作品: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长篇小说《春艳》、《我是一个兵》、《高玉宝续集》,并发表100多篇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短篇小说《我要读书》和《半夜鸡叫》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半夜鸡叫》被拍成木偶电影。

嘟嘟囔囔大总裁
1 楼
作者描绘的周扒皮敬业爱业形象深入人心
老农民说两句
2 楼
只上一年学,就被党操纵着胡编滥造写书,陷害地主。
s
sandsoppa
3 楼
现今"新地主资本家"不也是同样对雇工苛刻,还少见了么? 即使瞎编胡造,却也有现实意义. 至少周扒皮没有把人送进监牢
U
US_Lion
4 楼
文盲加流氓就是中共国的党作家,坐在家里胡编乱造。现在全中国都是周扒皮、黄世仁、南霸天、刘文彩.......。
一鸣同学
5 楼
周扒皮蛮辛苦的,睡的比谁都晚起的比谁都早,还要钻鸡窝学鸡叫
S
SoWhatAgain
6 楼
《半夜鸡叫》属于政治产物,与文学,历史,艺术都有差距。 不过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
w
wwwode
7 楼
高玉宝写的这些东西,如果换成中国当代社会,那简直就不叫事。 马云富豪们的996公司,不是名目张胆剥削员工吗? 直到今天加班现象不是普遍的不能再普遍。 套用今天这个社会标准,高玉宝就是个社会渣子。只是因为那时党的宣传需要利用他一下而已。
兰陵小生
8 楼
周扒皮跟雷锋,黄继光,方志敏类似,都是编的。
w
wwwode
9 楼
中国现代企业主们剥削员工当然不会用鸡叫了。 让你早上班,晚下班,再来个未位淘汰制,总之剥削员工有过之而无不及高玉宝那个时代。
铁托
10 楼
印象最深的一个词: 解手.
过路人_2016
11 楼
用一本瞎编的书,毁了人家一家人,还完全没有歉意。总算死了
w
wx3000
12 楼
当代血汗工厂让体会到周扒皮后继有人了。
中号打狗棍
13 楼
周福春(周扒皮)和刘文彩如果还活着,肯定要到北京上访。 中共为了欺骗宣传的需要,以组织名义造谣中伤,编造谎言,使他们蒙受了不白之冤。 周福春一共才200 亩地。这在东北根本算不上大地主,和江泽民,曾庆红家族的财产根本不可同日而语。更重要的是他的财产是自己的劳动和经营所得,比江泽民家族干净得多。
蓝靛厂
14 楼
一鸣同学 发表评论于 2019-12-05 13:28:31 周扒皮蛮辛苦的,睡的比谁都晚起的比谁都早,还要钻鸡窝学鸡叫 ---- 为什不许老周同志叫完鸡回去再睡个回炉啊
W
WOLF2014
15 楼
时代的产物。
精光
16 楼
为了让长工多干活,周扒皮和鸡都没睡好。
c
connsfinest
17 楼
人类渣滓,死了就不怕周家后人挖坟鞭尸?
海淀网友
18 楼
》connsfinest 发表评论于 2019-12-05 14:51:11人类渣滓,死了就不怕周家后人挖坟鞭尸? 》过路人_2016 发表评论于 2019-12-05 13:42:00 用一本瞎编的书,毁了人家一家人,还完全没有歉意。总算死了 不完全是这样的。别人用高名字,算高写的书,篡改了他的经历。高自己说,周不是这样的。你让我这么写,我以后怎么做人?组织非要他这么写,他也没办法。
不允许的笔名
19 楼
周扒皮应该给长工晓明大义:多干活是为国增加GDP的爱国行为,有力地支援国家打击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员工受到教育敢不996要送监狱251天。
天天上文学城
20 楼
周扒皮的孙子终于扬眉吐气了。
俺就是本拉登
21 楼
这么能编,还好只是上了一个月的学
无烟煤
22 楼
终于在下半夜沉默了,辛苦的农民工,总算可以做个好梦了
世事沧桑
23 楼
一鸣同学 发表评论于 2019-12-05 13:28:31 周扒皮蛮辛苦的,睡的比谁都晚起的比谁都早,还要钻鸡窝学鸡叫 ---- 为什不许老周同志叫完鸡回去再睡个回炉啊 =========== 当然可以,但老周一走,长工互相依偎着也在田边睡了。为了监督长工,老周又招聘了一个part-time经理上夜班。多挣的那点还不够支付这个监工。
r
rainstorm
24 楼
这类革命作品改变了很多人都命运。而且些人本来不该被这样对待,就如同这些故事本来就不存在一样。
枫林深处是我家
25 楼
以下摘自《 周扒皮后人:半夜鸡叫谎言是如此炮制的》 半夜,那鸡到底叫没叫? 《半夜鸡叫》中的地主周春富,是我曾外祖父的真名实姓。在书中,周春富因“残酷剥削”长工而有“周扒皮”绰号,为催大家早点上工,半夜躲进鸡舍学鸡叫,引起公鸡们打鸣,后遭小玉宝设计痛打,这是其中最生动、最著名的情节。 近年来,有不少作者撰文指出,无论从农学、动物学和当时农村普遍租佃关系的史实来看,这些细节都与事实相悖。大连地区养鸡30年的高级畜牧师房司铎做过研究,他曾给我做过科普,他认为公鸡啼鸣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必须是成年公鸡,二是必须自然光感刺激。辽宁南部农村锄地一般在小满、芒种至夏至季节进行,日出时间是早上4时28分。黎明出现在日出前一个小时,亦即早上3时30多分钟,太阳微弱的辐射光即可对鸡的视觉发生刺激,产生啼鸣条件反射。但这时的光线很弱,人的视觉还不能对物体的细小特征进行识别。所以在半夜三更(即午夜12时),在一片漆黑条件下,更不能从事田间操作了。就算是把长工赶到黑灯瞎火的庄稼地里,也只能是要长工换个地方继续睡觉。 从上世纪40年代初到1947年辽南土改期间,曾外祖父周春富家里,老大、老三负责种地,老二跑外做生意,其他孩子读书。因为人手不够,陆续雇过长工和短工,从两三人到六七人都有。都有名有姓。高玉宝虽然自称在老周家放过猪,但周家人从来没见过高玉宝。 一直和雇工一起干活的外祖父周长义排行老三,我每次回乡都要见一见他。他2008年过年过后离开人世。90岁了的老人知道我在做什么事。他见到我就重复一句话,咱家没剥削过人,也从没见过高玉宝这个人······他口角流涎,老爱重复一件事,这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一直在他日益老化的头脑里很清晰: 1963年春夏之交,他(高玉宝)来了一趟。我和人正在地里干活。高玉宝40岁模样,招呼大家一起要开个小会。黄店有两个生产队,山后队的人没理睬他。吕××(姥爷说话含混不清,我听了几回都没听清这个人的名字)跑过来了,吕参军回来当队长和把头组长(五副犁铧一个互助组),领着高玉宝,现找了几个人,高玉宝隔老远在地里给几个人握手。我这也是第一次见到高玉宝。高玉宝对我说:谁说我没在你家干过活?我学木匠时还给你家做过马槽子。这事很多人都清楚。人家来调查,你们照我那样说没有错。高玉宝又说他现在很烦恼,小人多。他又对我说,写“周扒皮”不是写你家的事,不是写咱这地方的事,但天底下能没有这样的事吗?小说是拿(到)全国来教育群众的,有没有重名重姓的,肯定有。回去告诉你们家里大人和小学生,不要乱讲话······ 据外祖父周长义回忆,高玉宝这番话那个上午讲了“六千遍”,中心意思就一句:外面来人问要回答,我在老周家干过活。 1963年的年度关键词是忆苦思甜。这似乎可以为高玉宝急着到家乡“开小会”做注脚。 给曾外祖父家做过10年长工的刘德义,解放后做过大队的贫协主席。在全国全面开展阶级教育,各地陆续有人来阎店乡参观取经的大背景下,也被上面如此“开小会”耳提面命。他1978年去世。他的儿子告诉我,那时候高玉宝回乡做示范报告,说毛主席是他后台。他爹被安排同台做报告,因直说自己是如何干活、很少说周家如何不好而被批。他也从来没听他爹说过周春富家半夜学鸡叫。 上世纪90年代后,有一个说法,高玉宝后来很少回乡。因为乡里乡亲后辈晚生总有人问他,是否真有“半夜鸡叫”这回事?我也在一篇报道里看到这样的文字,高玉宝作报告忙,姐姐去世了也没回乡。 上世纪50年代初期,高玉宝就开始作报告。1990年代退休后职业性作报告。据统计,他被全国20多个省、市,数百个单位聘为名誉主任、顾问、德育教授、校外辅导员,讲述革命故事。其中,“周扒皮”与“半夜鸡叫”自然常是报告中最生动的故事,也常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至2009年建国60周年,他陆续在全国作报告累计4000场,听众5000万人次。 虽然后来他说《高玉宝》一书的主人公故事“似我非我,他中有我,所见所闻,集中概括”。但他公开场合一直在坚持“半夜鸡叫”是真的。他村里四个地主都半夜学鸡叫,写书时给集中到“周扒皮”身上了。这一点,搜索他作报告的当地媒体新闻报道可以知晓。为了逼真地形容“周扒皮”如何学鸡叫,高玉宝练就一门公鸡啼鸣口技。我本人在2005年的大连电视台的鸡年新春联欢晚会上,就看到年近八旬的高玉宝被奉为上宾,现场表演了一段生动的鸡鸣。 作家神话背后 高玉宝一书是如何写作的,“半夜鸡叫”是怎样来的? 我为此翻阅过1950年代到1970年代《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文艺》的所有合订本,并三次探访高玉宝,但得出结论都类似于模板式的答案。 高玉宝写的自传体小说《高玉宝》,1955年出版发行后,一版再版,共印行500多万册,国内用7种少数民族文字印行,并翻译成近20种外文印行,仅汉文版就累计发行450多万册,成为解放后文学作品发行量之最。 按照高玉宝的自述,1948年参军时的高玉宝是个典型的文盲,但革命战士是不怕任何困难的。一年之后的1949年8月20日,高玉宝开始动笔撰写自传,此时的高玉宝仍旧是字画结合、以画代字,如日本鬼子的“鬼”字不会写,就画个可怕的鬼脸来代替;“杀”字不会写,先画一个人头,然后再在这头上画把刀;“哭”字不会写,先画一个人脸,然后在这脸上点几个小点儿。还有很多字无法用图形画或符号来表示字意,高玉宝只好画一些小圈圈空起来,等学会了字,再添到圈圈里。如此说来,此时的高玉宝恐怕还在文盲之列。 但奇迹在两年后发生了,1951年1月,高玉宝完成了长达20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草稿。经人指导,小说《高玉宝》的部分章节经修改后陆续连载。1955年4月20日,中国青年出版社首次出版单行本,更是推出了集作者名、书名、主人公名于一身的自传体小说《高玉宝》。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国文在总结中国文学50年(1949~1999)时,直接将高玉宝一类的文盲作家归为“描红作家”。我曾在一段时间里连续寻找当年的若干文盲作家的踪迹,得出结论:此言不虚。 高玉宝等人的出现,几乎空前绝后创造了文盲成为作家的先例,不仅对全军全国扫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成为工农兵进入文学领域的一个最鲜明的标志。文学正史无前例地成为意识形态的代言人。随着高玉宝的走红,“周扒皮”也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高玉宝本人曾20余次受到毛、刘、周、朱、邓等领导人的接见。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半夜鸡叫》更成为忆苦思甜,进行革命教育的经典教材。 1950年代,与高玉宝同期的文盲作家崔八娃的成名作《狗又咬起来了》前后修改近40遍。后来陨落乡野的他去世前曾向他人交代,四年时间写过的20多篇小说只有一篇为个人创作。而高玉宝写出《高玉宝》后被送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班学习,却一连40年没有出作品。期间,1970年代反映“周扒皮”家乡变化的报告文学《换了人间》,为另外三人执笔他一人 高玉宝多年来一直对外宣称其《半夜鸡叫》等自传手稿被军博收藏。但我几经实地调查,军博文物处并没有他的自传原稿。 到底是谁成就了《高玉宝》?难道也是集体创作所成?最后一个叫“荒草”的人进入视野。 我在搜寻史料时,从古旧市场淘到最初的《高玉宝》版本,由解放军文艺从书编辑部编,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现后记中有荒草的《我怎样帮助高玉宝同志修改小说》的线索。我开始苦苦追寻,荒草到底是谁?他与《高玉宝》到底有何渊源? 在上世纪50年代的《人民日报》等媒体中,荒草曾接二连三撰文宣传高玉宝。荒草,原名郭永江,曾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辑、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其他的则几乎一无所知。 这是一段时间以来唯一得到的信息。这期间我又奇迹般地与荒草同岁的大连的亲友阎富学偶遇,和当年与荒草、高玉宝一起共事过的《解放军文艺》助理编辑、78岁网友“一博为快”老太太结缘,但都收获甚微。所得到的信息,只是简简单单一句话:曾指导高玉宝写作。 一直到2008年,通过四川资阳文艺网一篇文章,才有了重大突破。文章介绍说,《高玉宝》长篇自传体小说,13章12万字,为资阳的作家郭永江所著。在半信半疑之下,经当地作协主席唐俊高介绍,最终找到了当地从事史志研究的作家王洪林,王与郭永江生前有密切的书信来往,有丰富的资料。我这才详尽了解到关于“荒草”其人与《高玉宝》成书过程。 郭永江1916年出生,1940年到延安,创作歌剧《张治国》,反映八路军大生产,受到毛泽东称赞,1951年赴朝鲜采访,后与魏巍同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可到40岁就病退,70年代回故乡资阳居住,不久迁到资中,1984年居重庆,1993年病逝。 郭永江临终前,在信中对王洪林说,当年《高玉宝》一书13章均为他所写。 当时全军为配合扫盲,树立典型,让他帮助高玉宝修改自传,他向组织表态要随时付出生命代价来修改好这部书稿,做好幕后英雄······但高玉宝的原稿实在太差,他无法修改,最后在组织授意下干脆代笔。他写完一章,高玉宝照着抄写一章,然后组织上拿到《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总政文化部文艺处与出版社约定,以后每版书必附荒草《我怎样帮助高玉宝同志修改小说》,稿酬平分。不过在反右之后,郭永江的后记和名字逐渐退出再版的《高玉宝》,郭永江从“帮助修改”到“提供辅导”,最后到彻底退出的过程,均是出于组织上的要求和当时的政治需要。但在他临终前,写信给资阳文献学会,郑重声明《高玉宝》是他的著作。 从事家乡史志研究的王洪林受我诚恳相求,于2008年10月专门去重庆代我探访过郭永江后人。 “周扒皮”和“半夜鸡叫”,都是根据需要制造出来的。具体过程,简单地说,“周扒皮”的制造经过是这样的:1950年代初期全军全国范围大扫盲。文盲战士高玉宝表现积极,用画字的方式写自传。(高玉宝早年画的字,后人在他90年代开始展示的入党申请书可以看到)被部队推为典型上报。穷苦出身的战士不仅学文化还能写书,批判旧世界歌颂新世界。为了把这个典型放大,部队派专业人士帮助高玉宝。要体现旧世界之黑暗,地主阶级之罪恶,为了使书更能教育人,就要移花接木、改头换面进行深加工。为了表现真实,书中一切都采用真名真姓真地点,自然发生的“故事”就是真实的。至于坏地主半夜学鸡叫,纯属灵感来袭。郭永江其子女介绍,其父荒草晚年讲过,“半夜鸡叫”是根据民间传说加在周春富身上的。
炒瓜子
26 楼
+10000 wwwode 发表评论于 2019-12-05 13:37:37 高玉宝写的这些东西,如果换成中国当代社会,那简直就不叫事。 马云富豪们的996公司,不是名目张胆剥削员工吗?
m
meilien
27 楼
高玉宝的半夜鸡叫是他口述,由一位军旅作家编辑整理而成的。文革时高玉宝在旅警俱乐部挂职付主任,他的半夜鸡叫的小说又被旅警政治部的小张干事重新改编出版,因此这位小张干事被冠以小高玉宝的名号。可惜他完成小说改编任务后不久就因肝病去世了。年轻的小高玉宝竟然走在了前面。文革后期,听说高玉宝因为贫困,曾经含泪买马列和毛选,成了当时军中的笑谈。92是高寿了,小高玉宝走时大概也只有29.
h
help10
28 楼
半夜鸡叫如果是瞎编的,这高玉宝和改编故事的人都改下地狱。竟然放到小学教材里毒害人心。
d
direstrait
29 楼
半夜叫鸡—郭德纲
o
orlandomagic
30 楼
一个骗子。
京华人
31 楼
这只能说明一点,周扒皮比长工起的更早,更勤劳。
g
gamlastan
32 楼
周扒皮辣末勤劳的地主,半夜两点钻鸡窝让公鸡打鸣,容易吗他!~?
D
DANIU_S
33 楼
高玉宝同志的形象很正面,而周扒皮,则反之。
奇奇玩
34 楼
时代的产物,共产党圈养的恶犬。
阿拉丙
35 楼
对于周春富的评价,短工孔宪德说“农忙的时候,就去帮忙,好吃好喝不说,你还得给我工钱,不给工钱谁给他干一天的工钱还能买十斤米呢。你不好好待我,我就不给你干。”长工王义帧说:“都说老头狠,那是对儿女狠,对伙计还行。没说过我什么,我单薄,但会干。老头说,会使锄,能扛粮就行。”[12]长工孔兆明被干部要求上台“忆苦思甜”时,孔兆明说走了嘴:“我们当时在周家吃的是啥?吃的都是饼子,苞米粥,还有豆腐,比现在吃的好多了……当时在周家一年能挣8石粮,可养活全家。”干部连忙 把孔兆明拉下了台。
弟兄
36 楼
为什么要搞得那么血腥?农民也许不会为了几亩地“抛头颅洒热血”,但如果共产党的胜利他们可以得到好处,共产党的失败他们就会有生命危险,那当然他们就会容易被高度地动员起来。因此,一定要搞流血土改。流血土改搞到什么地步呢?一个4075人的村子,斗争中打死了25人,其中只有两个人是地主,四个人是富农,其中有10个叫做恶霸中农,有9个叫恶霸贫农,全村被斗争的户达到332户,被斗争1201人,斗争中的积极分子862人,其中真积极分子271人。在打死5条人命后,这些半积极、假积极的人都交了投名状,最后不得不变得真积极起来了。要让大家抛头颅洒热血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让你没有退路,有了投名状就不怕发动不起来了。
f
fonsony
37 楼
这弟兄选谣无限,中国何来个恶霸中农,贫农。造谣戴绿帽老婆去勾佬
没头没脑
38 楼
仇恨是革命的需要,是斗争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