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沙野在法国电视台LCI的一番言论引爆舆论海啸,作为中国政府的全权代表,卢的言论很难不被视为代表北京官方立场,有网友评论,卢沙野“一人胡说,全国背锅,让整个国家跟着丢脸”,“全国背锅”肯定夸张了,“丢脸”或许言重了,但中国的形象再次受到冲击,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一个外交官能对中国的国际形象造成这么大的损伤,分析人士指这也算是习近平时代的一大政治风景。中国的外交首长大约直至李肇星,还是很注意外交风度的。外交风度,大体指的除了形容举止,主要就是外交语言,所谓善用“外交辞令”。
但是中国外交官的“外交辞令”在习近平执掌政权以来变得越来越粗砺,甚至粗暴,尤其是在王毅担任外交部长以来,变化更明显。有分析也认为,如果把罪过全归咎于外交部,也有点过分,王毅驻日时,曾经风度翩翩;熟知美国的杨洁篪驻美多年,华盛顿对其善于辞令是颇有褒扬的。
他们为什么后来变得那么“战狼”,最有代表性的被指就是前发言人赵立坚,有人形容他说话时真有点“恨得咬牙切齿的”,比如2020年11月18日他说的那句话:“‘五眼联盟’小心他们的眼睛被戳瞎”。据说,驻巴基斯坦时的穆罕默德.赵并不如此。
分析人士认为,根源上这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主导思想有密切的关联,他已认定“东升西降”,中国从此与西方打交道无需邓小平的“韬光养晦”,要在国际上,尤其在同西方先进国家打交道时“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2021年3月18日,王毅,杨洁篪在阿拉斯加那场原本旨在与拜登新政府“接头”的中美会谈上可谓把西方媒体所形容的“战狼作风”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场面的开场白都是礼节性地,三四分钟,接下来开正式会议。布林肯,沙利文都是这个礼数,杨洁篪把持着话筒,一讲十七分钟,语气严厉,教训美国官员跟中国动辄谈什么人权,指责美方“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斗,勇,狠,可能适合中国的官场,或者适合战场,放在外交层面,更放大到国际社会,付出的代价难以计量,习近平执政这些年来,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紧张,紧张到快要脱钩,大约是这种战狼外交付出的代价。
驻法大使卢沙野其实在法国早以战狼作风出名,2020年4月新冠大流行初期,中国驻法使馆官网指责法国养老院工作人员擅离职守,任由老人死于饥饿和疾病,卢因之被召见。第二次召见是2021年3月,卢沙野攻击被他指有“反华立场”的法国战略基金会研究员邦达兹为“小流氓”,“疯狂的鬣狗”。去年8月3日接受法媒采访说漏了嘴:中国一旦统一台湾,要对台湾人民进行“再教育”,引发舆论大哗。
直到2024年4月21日,卢沙野大使被形容彻底失控了,他走得更远,走到胆敢否认苏联解体后独立的15个国家的“主权地位”的地步,胆敢把中国政府也没有承认其归属改变的属于乌克兰的克里米亚的地位说一句“不一定,这取决于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地步。
马克龙总统本来是有意与北京构建某种“新型关系”的,他在月初访中时对媒体所说的有关台湾问题的折中言论遭致欧美盟友强烈反弹。卢沙野的言论如果不让法国政府忍无可忍,法国当局断不会下决心召见,且有近80名欧洲议员要求法国外交部宣布卢沙野为不受欢迎的人,作为下令驱逐的前奏,且有整个欧洲愤怒的舆论,法国政府要求北京澄清。
作为国家层面的反应,主要定位于国际关系层面,其实,在舆论层面,卢沙野激起的愤怒更大,这不仅仅是他公然否决克里米亚归属,否决前苏联国家主权地位,还有一个就是记者提到的戴高乐在1964年决定与中国建交,法国人和欧美人反思不已的问题,就是说戴高乐这件事当时是不是做错了,而当时的统治者毛泽东正在屠杀着数百万中国人,今天西方与中国打交道,是不是也有可能犯同样的错?这是记者提出这一问题的背景。当然,这一问题也明显包含质疑马克龙访问北京的意图。
记者一提及毛杀人的问题,卢沙野就怒指记者说的是“八卦”,或者翻译为“流言”更文明,他反问记者研究过中国历史没有,逼得记者穷追不舍,记者甚至举出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习的家人,甚至习本人也是毛的受害者,试图让卢沙野“回头是岸”。但是,与否定前苏联国家的振振有词截然不同,卢沙野咬住记者说的就是“八卦”不放,记者试图解释,他又指记者“狡辩”。
有分析指,其实记者可能有所不知,卢沙野为什么连连制止记者提问,因为碰到了毛,而毛是习近平的精神之父。卢深知上意,岂敢多说一句,更不允许别人多问。
关于台海问题,卢沙野也是“当仁不让”,记者问,“台湾的命运不该由台湾人民自己决定吗?”卢沙野回答“由中国人民来决定台湾民运”,这么武断!熟知中国当局的对台表述的人,并不感奇怪,这是北京一贯的逻辑,但在西方环境下说出,就显得十分地暴力和不可理喻。
当无法阻挡记者对毛杀人的环环紧扣的追问时,卢沙野突然话锋一转,您要谈人权吗,那我们来谈谈西方国家的人权,有许多国家实际上做得更差。
卢沙野算是胡锡进所说的开始与西方主流媒体打交道的新一代外交官了,可惜这一代外交官“生不逢时”,因为时时揣摩着上意,为了敢斗,为了日后的升迁,敢于否认起码的历史事实,对北京当局忌讳的话题不容记者提及,或者提及了也轻蔑地称之为“八卦”。
卢沙野这次走得太远了,把中国试图与欧盟拉近,离间欧美的用心也损害了。一个人一句话一下子得罪了那么多国家,中国外交部终于被迫在4月24日出面“澄清”:“中国尊重苏联解体后所有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明显打脸卢沙野。发言人在提及乌克兰的时候仍然采取概述,没有明确提“克里米亚”几个字。
网友发现,这一事件还遗留了几点可疑之处,中国驻法大使馆本来已把LCI电视台的专访全文翻成中文在微信大使馆公众号刊出,后来突然被删除,彭博社记者追问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删除的原因,毛宁说“我不了解你提到的情况”。
另外,中国驻法使馆也于24日以大使馆发言人的名义发表声明,形式上已把大使搁在了一边。声明说,卢大使关于乌克兰问题的谈话只是表达个人观点,不代表国家政策,不应被过度解读,中国在有关问题上的立场没有改变。
这一说法一方面显然是北京对卢沙野不满,他的“漏嘴”或者“自作主张”给当局造成尴尬;一方面也让人啼笑皆非,堂堂大使,一国代表,出席电视台的政治节目专访,又不是在娱乐场合私人会所,说的话怎么突然变成了个人观点了呢?
最诡异的是,大使馆官网刊出的这一声明只有法语,没有中文,似与通常的做法不符。这又是什么用心呢?在凤凰网上,也刊出的是法文,这是只给懂外语的少数人阅读的样子?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的“战狼外交“走到今天这种地步,有人形容外交部更有点像是“断交部”,这当然是愤疾的话。中国是一个大国,需要跟世界打交道,世界也需要跟中国打交道,但在这个地球村瞬息沟通,网络遍布的今日世界,即使对习近平政权而言,“战狼外交“只能在国际上加速破坏中国的形象。
卢沙野在法国电视台LCI的一番言论引爆舆论海啸,作为中国政府的全权代表,卢的言论很难不被视为代表北京官方立场,有网友评论,卢沙野“一人胡说,全国背锅,让整个国家跟着丢脸”,“全国背锅”肯定夸张了,“丢脸”或许言重了,但中国的形象再次受到冲击,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一个外交官能对中国的国际形象造成这么大的损伤,分析人士指这也算是习近平时代的一大政治风景。中国的外交首长大约直至李肇星,还是很注意外交风度的。外交风度,大体指的除了形容举止,主要就是外交语言,所谓善用“外交辞令”。
但是中国外交官的“外交辞令”在习近平执掌政权以来变得越来越粗砺,甚至粗暴,尤其是在王毅担任外交部长以来,变化更明显。有分析也认为,如果把罪过全归咎于外交部,也有点过分,王毅驻日时,曾经风度翩翩;熟知美国的杨洁篪驻美多年,华盛顿对其善于辞令是颇有褒扬的。
他们为什么后来变得那么“战狼”,最有代表性的被指就是前发言人赵立坚,有人形容他说话时真有点“恨得咬牙切齿的”,比如2020年11月18日他说的那句话:“‘五眼联盟’小心他们的眼睛被戳瞎”。据说,驻巴基斯坦时的穆罕默德.赵并不如此。
分析人士认为,根源上这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主导思想有密切的关联,他已认定“东升西降”,中国从此与西方打交道无需邓小平的“韬光养晦”,要在国际上,尤其在同西方先进国家打交道时“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2021年3月18日,王毅,杨洁篪在阿拉斯加那场原本旨在与拜登新政府“接头”的中美会谈上可谓把西方媒体所形容的“战狼作风”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场面的开场白都是礼节性地,三四分钟,接下来开正式会议。布林肯,沙利文都是这个礼数,杨洁篪把持着话筒,一讲十七分钟,语气严厉,教训美国官员跟中国动辄谈什么人权,指责美方“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斗,勇,狠,可能适合中国的官场,或者适合战场,放在外交层面,更放大到国际社会,付出的代价难以计量,习近平执政这些年来,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紧张,紧张到快要脱钩,大约是这种战狼外交付出的代价。
驻法大使卢沙野其实在法国早以战狼作风出名,2020年4月新冠大流行初期,中国驻法使馆官网指责法国养老院工作人员擅离职守,任由老人死于饥饿和疾病,卢因之被召见。第二次召见是2021年3月,卢沙野攻击被他指有“反华立场”的法国战略基金会研究员邦达兹为“小流氓”,“疯狂的鬣狗”。去年8月3日接受法媒采访说漏了嘴:中国一旦统一台湾,要对台湾人民进行“再教育”,引发舆论大哗。
直到2024年4月21日,卢沙野大使被形容彻底失控了,他走得更远,走到胆敢否认苏联解体后独立的15个国家的“主权地位”的地步,胆敢把中国政府也没有承认其归属改变的属于乌克兰的克里米亚的地位说一句“不一定,这取决于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地步。
马克龙总统本来是有意与北京构建某种“新型关系”的,他在月初访中时对媒体所说的有关台湾问题的折中言论遭致欧美盟友强烈反弹。卢沙野的言论如果不让法国政府忍无可忍,法国当局断不会下决心召见,且有近80名欧洲议员要求法国外交部宣布卢沙野为不受欢迎的人,作为下令驱逐的前奏,且有整个欧洲愤怒的舆论,法国政府要求北京澄清。
作为国家层面的反应,主要定位于国际关系层面,其实,在舆论层面,卢沙野激起的愤怒更大,这不仅仅是他公然否决克里米亚归属,否决前苏联国家主权地位,还有一个就是记者提到的戴高乐在1964年决定与中国建交,法国人和欧美人反思不已的问题,就是说戴高乐这件事当时是不是做错了,而当时的统治者毛泽东正在屠杀着数百万中国人,今天西方与中国打交道,是不是也有可能犯同样的错?这是记者提出这一问题的背景。当然,这一问题也明显包含质疑马克龙访问北京的意图。
记者一提及毛杀人的问题,卢沙野就怒指记者说的是“八卦”,或者翻译为“流言”更文明,他反问记者研究过中国历史没有,逼得记者穷追不舍,记者甚至举出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习的家人,甚至习本人也是毛的受害者,试图让卢沙野“回头是岸”。但是,与否定前苏联国家的振振有词截然不同,卢沙野咬住记者说的就是“八卦”不放,记者试图解释,他又指记者“狡辩”。
有分析指,其实记者可能有所不知,卢沙野为什么连连制止记者提问,因为碰到了毛,而毛是习近平的精神之父。卢深知上意,岂敢多说一句,更不允许别人多问。
关于台海问题,卢沙野也是“当仁不让”,记者问,“台湾的命运不该由台湾人民自己决定吗?”卢沙野回答“由中国人民来决定台湾民运”,这么武断!熟知中国当局的对台表述的人,并不感奇怪,这是北京一贯的逻辑,但在西方环境下说出,就显得十分地暴力和不可理喻。
当无法阻挡记者对毛杀人的环环紧扣的追问时,卢沙野突然话锋一转,您要谈人权吗,那我们来谈谈西方国家的人权,有许多国家实际上做得更差。
卢沙野算是胡锡进所说的开始与西方主流媒体打交道的新一代外交官了,可惜这一代外交官“生不逢时”,因为时时揣摩着上意,为了敢斗,为了日后的升迁,敢于否认起码的历史事实,对北京当局忌讳的话题不容记者提及,或者提及了也轻蔑地称之为“八卦”。
卢沙野这次走得太远了,把中国试图与欧盟拉近,离间欧美的用心也损害了。一个人一句话一下子得罪了那么多国家,中国外交部终于被迫在4月24日出面“澄清”:“中国尊重苏联解体后所有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明显打脸卢沙野。发言人在提及乌克兰的时候仍然采取概述,没有明确提“克里米亚”几个字。
网友发现,这一事件还遗留了几点可疑之处,中国驻法大使馆本来已把LCI电视台的专访全文翻成中文在微信大使馆公众号刊出,后来突然被删除,彭博社记者追问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删除的原因,毛宁说“我不了解你提到的情况”。
另外,中国驻法使馆也于24日以大使馆发言人的名义发表声明,形式上已把大使搁在了一边。声明说,卢大使关于乌克兰问题的谈话只是表达个人观点,不代表国家政策,不应被过度解读,中国在有关问题上的立场没有改变。
这一说法一方面显然是北京对卢沙野不满,他的“漏嘴”或者“自作主张”给当局造成尴尬;一方面也让人啼笑皆非,堂堂大使,一国代表,出席电视台的政治节目专访,又不是在娱乐场合私人会所,说的话怎么突然变成了个人观点了呢?
最诡异的是,大使馆官网刊出的这一声明只有法语,没有中文,似与通常的做法不符。这又是什么用心呢?在凤凰网上,也刊出的是法文,这是只给懂外语的少数人阅读的样子?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的“战狼外交“走到今天这种地步,有人形容外交部更有点像是“断交部”,这当然是愤疾的话。中国是一个大国,需要跟世界打交道,世界也需要跟中国打交道,但在这个地球村瞬息沟通,网络遍布的今日世界,即使对习近平政权而言,“战狼外交“只能在国际上加速破坏中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