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22年7月28日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话通话。 © AFP - MANDEL NGAN,ANTHONY WALLACE
中国针对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可能的访台采取了异常严厉的威胁姿态,拜登与习近平7月28日通话时,习近平警告对方不要在台湾问题上“玩火”。纽约时报报道,拜习通话,美中有一长串互相不满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最新的发难可能是因为中国国内出了问题所致。
纽约时报报道,一些美国官员怀疑,习近平最近发难的真正原因是希望转移对其国内经济和疫情问题的注意力,或者至少是需要在国际上展示实力。“习近平的“清零”政策导致严厉的封锁,但病例数再次上升,而中国仍然没有信息疫苗,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几乎停滞不前,年轻人的失业率在飙升,中国的许多地方在面临抵押贷款和债务危机“。
佩洛西最早4月份宣布访问台湾计划因查出感染新冠推迟,当时北京几乎没有理会,这次为什么反应这么大呢?该报援引分析,“与当时相比,现在的区别是中国经济出现了放缓,这威胁着习近平在国内的地位”。而这正是习近平寻求第三任的关键时期。
美国乔治敦大学亚洲专家格林也指出习近平在党代会召开前摆出强硬姿态,与他有很大的国内问题相关。“清零政策不受欢迎,损害了经济,房地产债务正在增加。有迹象表明,中国国内出现了悄声异议。习近平将获得他的第三个任期,但他在国内的地位有所动摇,这是事实。”
如何看美国官员和学者的分析?至少习近平正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及他坚持清零不动摇造成的社会的经济的恶果是不容置疑的。即便从不承认误判或者错误的中共领导人,最近在谈论经济时用词也很特别。比如官方的新华社28日发出两则重要新闻,都关涉中国经济,一则是习近平主持政治局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与继续清零,另一则是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强调中国经济潜力大,能够化险为夷。
习近平在政治局会议上要求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定、化解村镇银行风险、要“稳经济”,明显与中国四月份以来呈现的经济危机有关,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即便官方数字也仅为0.4%,为28年来第二低,年初官方制定的5.5%的年度目标显得遥不可及。而强调房地产市场稳定与化解存在银行风险似与最近爆发的全国性的拒交贷款的房贷风暴、以及40万储户无法提款而在郑州爆发的大规模抗议事件有关。这些事件都关乎民生,易燃点极高。
吊诡的是,习近平在政治局会议上继续要求“坚持动态清零”,这一全球罕见的大规模封锁性防疫政策,除了造成严重的次生灾害,既对防疫没有重大补救,只能不断地破坏经济活动,而与清零伴生的封城,封城导致的工厂停工,商店关门,正是中国上半年发生经济危机的重大原因,习近平要求下半年经济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同时还要求继续清零,简直不可思议。
习近平并非不清楚中国经济形势严峻,他在25日举行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主要说的是经济形势,他虽然是从积极的方面去谈经济,强调“大局总体稳定”,但这在中共的话语里,意味着问题不少。
习在谈话中使用的是条件式,与他2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人研讨班上大谈个人成就的语气有别,他称,在看到困难的同时,也要看到危中有机,这更接近于毛泽东所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一类表述。习接着说,“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是完全能够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的”。
一些分析指出,如果不采取强迫性的清零措施,中国的经济不至于走到今天这种地步,至少根本用不着“化险为夷”。
上半年经济状况很不好,下半年呢?根据位于上海的智库“第一财经院”刚刚发布的『2022中国宏观经济半年报』,中国经济下半年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疫情、房地产风险事件、青年失业率。报告建议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疫情低风险地区,针对性地放松常态化核算检测和封控措施。这应该是一种希望取消动态清零从而拯救经济的比较委婉的说法。
有学者分析,习近平已把清零视为制度优势和个人成就,至少在20大完成顺利连任前,不会取消清零。
拜习通话: 台湾问题成主导
资料照: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
周四(7月28日)上午,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按计划进行了通话。双方随后就主要通话内容各自发表了声明,其中双方都特别提到台湾问题。
拜登周四上午与习近平通话,这也是拜登上任以来和习近平之间的第五次通话。据白宫消息,通话于美东时间上午8点33分开始,10点50分结束,共2个小时17分钟。
双方各发声明 台湾议题针锋相对
白宫在会后发出的新闻稿中说,这一次通话是拜登政府努力维持和深化美中沟通渠道,并以负责任的方式管理我们的分歧,在利益一致的地方共同努力的一部分。两位元首讨论了一系列对双边关系重要的问题以及其它地区和全球问题,并责成他们的团队继续跟进今天的对话,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卫生安全问题上。
白宫还说,在台湾问题上,拜登总统强调,美国的政策没有改变,美国强烈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或破坏台海和平与稳定的努力。
中国官媒新华社通稿则称,习近平强调,从战略竞争的视角看待和定义中美关系,把中国视为最主要对手和最严峻的长期挑战,是对中美关系的“误判”和中国发展的“误读”,会对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产生“误导”。
报道还说,习近平重点阐述中方在“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强调中国民意不可违,玩火必自焚。美方应该言行一致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扎克·库珀(Zack Cooper):“我不认为会谈会有什么特别结果,但私下里,他们会有某种谅解,不要让紧张关系上升太多,这是我们能希望的最好结果。”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罗伯特·萨特(Robert Sutter)认为,拜登处于一个困难位置,“他希望给双边关系建立起‘护栏’,但也不希望看起来软弱。”
中国国旗与台湾旗帜(路透社资料图)
关系紧张之下通话 专家:美中各自国内压力大
这次通话被视为是在美中关系紧张的情势下举行的一次沟通。针对这次对话,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柯比 (John Kirby)周三曾说:“这是为了保持与中国国家主席的沟通渠道畅通,这是我们拥有的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不仅在该地区,而且在全球,因为它涉及的东西太多了。”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分析,拜登和习近平各自面临大量国内问题的压力。对拜登来说,美国经济面临高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的风险,中期选举又将在11月举行;对习近平而言,疫情封控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和二十大连任的挑战。因此,双方透过对话寻求合作的可能性较大。
“两国领导人可能会认识到了,如果大家能够稍微进行一些合作,管控一下分歧,尤其是稳定一下各自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格局的话,如果对双方都有利,他们可能会这样做。” 夏明说。
拜登想通过对话为台湾问题降温?
这次美中首脑通话,正值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计划传出之后。北京接连放话威胁,称中国军队不会坐视不管,舆论也高度关注美中首脑在这一问题上如何互动。
一位了解电话会议计划的人士会前曾告诉路透社,拜登政府认为,领导人之间的接触是缓和台湾紧张局势的最佳方式。
不过从会后新闻稿看,与过去相比较,拜登与习近平这次在有关台湾的议题上,都各自有更清楚的表态。拜登向习近平强调,美国“强烈反对片面改变现状或是破坏台湾海峡和平稳定的举动”,还说“美国的政策没有改变”,但并未提到“一个中国政策”。
中方新闻稿中,习近平说,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双方的政治承诺,“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习近平还高举所谓“民意”, 称坚决维护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14亿多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民意不可违,玩火必自焚。希望美方看清楚这一点。”
据传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有意于今年八月访问台湾(路透社图片)
专家预计佩洛西最终会访台
虽然佩洛西办公室尚未公布访台行程,但美国众议院外委会共和党首席议员麦考尔(Michael McCaul)周三受访时,证实佩洛西曾邀请他与民主党籍议员米克斯(Gregory Meeks)共同访台。
另据彭博社披露,佩洛西8月亚洲行包括日本、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但台湾未列入官方日程表。周三,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Mark Milley)上将告诉记者,他会按照军队的传统做法,为佩洛西的行程提供安全保障。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也表示,他已经与佩洛西直接通过话,并对她作了安全评估,但是有关她访台的任何信息必须由她的办公室发布。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分析,“拜登总统不可能命令佩洛西做或不做这个事情(访台),佩洛西也不是一个能够被轻易命令或者吓唬的人。” 他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国会代表团访问台湾的可能性高于不可能性。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萨特也认为,目前国会两党在应对中国威胁上高度一致,已经建立了新的“华盛顿共识”,而拜登能做的很有限。“我不认为他有很大的回旋余地,除非有很大的迫在眉睫的冲突风险,而我并未看到这点。那么佩洛西可能会去访台的,并由国防部负责维安。”
夏明:美中关系不能只看表面运作
总结这次拜习通话,夏明教授认为,美中关系表面上高调、敌对,如果通过首脑会谈,内部的确达成某些谅解,也不会公开高调表现出来。 “中美关系长期以来,经常都会是这样,表面文章和内部运作经常都是不吻合的。”
夏明还指出,拜登作为政坛老手,深谙其中秘密。因此,美中关系不能只看表面文章,其深层运作,随着时间推移才能慢慢看出来。
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22年7月28日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话通话。 © AFP - MANDEL NGAN,ANTHONY WALLACE
中国针对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可能的访台采取了异常严厉的威胁姿态,拜登与习近平7月28日通话时,习近平警告对方不要在台湾问题上“玩火”。纽约时报报道,拜习通话,美中有一长串互相不满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最新的发难可能是因为中国国内出了问题所致。
纽约时报报道,一些美国官员怀疑,习近平最近发难的真正原因是希望转移对其国内经济和疫情问题的注意力,或者至少是需要在国际上展示实力。“习近平的“清零”政策导致严厉的封锁,但病例数再次上升,而中国仍然没有信息疫苗,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几乎停滞不前,年轻人的失业率在飙升,中国的许多地方在面临抵押贷款和债务危机“。
佩洛西最早4月份宣布访问台湾计划因查出感染新冠推迟,当时北京几乎没有理会,这次为什么反应这么大呢?该报援引分析,“与当时相比,现在的区别是中国经济出现了放缓,这威胁着习近平在国内的地位”。而这正是习近平寻求第三任的关键时期。
美国乔治敦大学亚洲专家格林也指出习近平在党代会召开前摆出强硬姿态,与他有很大的国内问题相关。“清零政策不受欢迎,损害了经济,房地产债务正在增加。有迹象表明,中国国内出现了悄声异议。习近平将获得他的第三个任期,但他在国内的地位有所动摇,这是事实。”
如何看美国官员和学者的分析?至少习近平正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及他坚持清零不动摇造成的社会的经济的恶果是不容置疑的。即便从不承认误判或者错误的中共领导人,最近在谈论经济时用词也很特别。比如官方的新华社28日发出两则重要新闻,都关涉中国经济,一则是习近平主持政治局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与继续清零,另一则是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强调中国经济潜力大,能够化险为夷。
习近平在政治局会议上要求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定、化解村镇银行风险、要“稳经济”,明显与中国四月份以来呈现的经济危机有关,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即便官方数字也仅为0.4%,为28年来第二低,年初官方制定的5.5%的年度目标显得遥不可及。而强调房地产市场稳定与化解存在银行风险似与最近爆发的全国性的拒交贷款的房贷风暴、以及40万储户无法提款而在郑州爆发的大规模抗议事件有关。这些事件都关乎民生,易燃点极高。
吊诡的是,习近平在政治局会议上继续要求“坚持动态清零”,这一全球罕见的大规模封锁性防疫政策,除了造成严重的次生灾害,既对防疫没有重大补救,只能不断地破坏经济活动,而与清零伴生的封城,封城导致的工厂停工,商店关门,正是中国上半年发生经济危机的重大原因,习近平要求下半年经济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同时还要求继续清零,简直不可思议。
习近平并非不清楚中国经济形势严峻,他在25日举行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主要说的是经济形势,他虽然是从积极的方面去谈经济,强调“大局总体稳定”,但这在中共的话语里,意味着问题不少。
习在谈话中使用的是条件式,与他2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人研讨班上大谈个人成就的语气有别,他称,在看到困难的同时,也要看到危中有机,这更接近于毛泽东所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一类表述。习接着说,“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是完全能够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的”。
一些分析指出,如果不采取强迫性的清零措施,中国的经济不至于走到今天这种地步,至少根本用不着“化险为夷”。
上半年经济状况很不好,下半年呢?根据位于上海的智库“第一财经院”刚刚发布的『2022中国宏观经济半年报』,中国经济下半年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疫情、房地产风险事件、青年失业率。报告建议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疫情低风险地区,针对性地放松常态化核算检测和封控措施。这应该是一种希望取消动态清零从而拯救经济的比较委婉的说法。
有学者分析,习近平已把清零视为制度优势和个人成就,至少在20大完成顺利连任前,不会取消清零。
拜习通话: 台湾问题成主导
资料照: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
周四(7月28日)上午,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按计划进行了通话。双方随后就主要通话内容各自发表了声明,其中双方都特别提到台湾问题。
拜登周四上午与习近平通话,这也是拜登上任以来和习近平之间的第五次通话。据白宫消息,通话于美东时间上午8点33分开始,10点50分结束,共2个小时17分钟。
双方各发声明 台湾议题针锋相对
白宫在会后发出的新闻稿中说,这一次通话是拜登政府努力维持和深化美中沟通渠道,并以负责任的方式管理我们的分歧,在利益一致的地方共同努力的一部分。两位元首讨论了一系列对双边关系重要的问题以及其它地区和全球问题,并责成他们的团队继续跟进今天的对话,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卫生安全问题上。
白宫还说,在台湾问题上,拜登总统强调,美国的政策没有改变,美国强烈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或破坏台海和平与稳定的努力。
中国官媒新华社通稿则称,习近平强调,从战略竞争的视角看待和定义中美关系,把中国视为最主要对手和最严峻的长期挑战,是对中美关系的“误判”和中国发展的“误读”,会对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产生“误导”。
报道还说,习近平重点阐述中方在“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强调中国民意不可违,玩火必自焚。美方应该言行一致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扎克·库珀(Zack Cooper):“我不认为会谈会有什么特别结果,但私下里,他们会有某种谅解,不要让紧张关系上升太多,这是我们能希望的最好结果。”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罗伯特·萨特(Robert Sutter)认为,拜登处于一个困难位置,“他希望给双边关系建立起‘护栏’,但也不希望看起来软弱。”
中国国旗与台湾旗帜(路透社资料图)
关系紧张之下通话 专家:美中各自国内压力大
这次通话被视为是在美中关系紧张的情势下举行的一次沟通。针对这次对话,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柯比 (John Kirby)周三曾说:“这是为了保持与中国国家主席的沟通渠道畅通,这是我们拥有的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不仅在该地区,而且在全球,因为它涉及的东西太多了。”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分析,拜登和习近平各自面临大量国内问题的压力。对拜登来说,美国经济面临高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的风险,中期选举又将在11月举行;对习近平而言,疫情封控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和二十大连任的挑战。因此,双方透过对话寻求合作的可能性较大。
“两国领导人可能会认识到了,如果大家能够稍微进行一些合作,管控一下分歧,尤其是稳定一下各自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格局的话,如果对双方都有利,他们可能会这样做。” 夏明说。
拜登想通过对话为台湾问题降温?
这次美中首脑通话,正值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计划传出之后。北京接连放话威胁,称中国军队不会坐视不管,舆论也高度关注美中首脑在这一问题上如何互动。
一位了解电话会议计划的人士会前曾告诉路透社,拜登政府认为,领导人之间的接触是缓和台湾紧张局势的最佳方式。
不过从会后新闻稿看,与过去相比较,拜登与习近平这次在有关台湾的议题上,都各自有更清楚的表态。拜登向习近平强调,美国“强烈反对片面改变现状或是破坏台湾海峡和平稳定的举动”,还说“美国的政策没有改变”,但并未提到“一个中国政策”。
中方新闻稿中,习近平说,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双方的政治承诺,“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习近平还高举所谓“民意”, 称坚决维护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14亿多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民意不可违,玩火必自焚。希望美方看清楚这一点。”
据传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有意于今年八月访问台湾(路透社图片)
专家预计佩洛西最终会访台
虽然佩洛西办公室尚未公布访台行程,但美国众议院外委会共和党首席议员麦考尔(Michael McCaul)周三受访时,证实佩洛西曾邀请他与民主党籍议员米克斯(Gregory Meeks)共同访台。
另据彭博社披露,佩洛西8月亚洲行包括日本、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但台湾未列入官方日程表。周三,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Mark Milley)上将告诉记者,他会按照军队的传统做法,为佩洛西的行程提供安全保障。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也表示,他已经与佩洛西直接通过话,并对她作了安全评估,但是有关她访台的任何信息必须由她的办公室发布。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分析,“拜登总统不可能命令佩洛西做或不做这个事情(访台),佩洛西也不是一个能够被轻易命令或者吓唬的人。” 他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国会代表团访问台湾的可能性高于不可能性。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萨特也认为,目前国会两党在应对中国威胁上高度一致,已经建立了新的“华盛顿共识”,而拜登能做的很有限。“我不认为他有很大的回旋余地,除非有很大的迫在眉睫的冲突风险,而我并未看到这点。那么佩洛西可能会去访台的,并由国防部负责维安。”
夏明:美中关系不能只看表面运作
总结这次拜习通话,夏明教授认为,美中关系表面上高调、敌对,如果通过首脑会谈,内部的确达成某些谅解,也不会公开高调表现出来。 “中美关系长期以来,经常都会是这样,表面文章和内部运作经常都是不吻合的。”
夏明还指出,拜登作为政坛老手,深谙其中秘密。因此,美中关系不能只看表面文章,其深层运作,随着时间推移才能慢慢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