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在巴黎:华人移民传奇从何而来?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2月6日 11点22分 PT
  返回列表
68561 阅读
16 评论
水木法语

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邻大海,背靠山陵,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又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处于与台湾潜在战争的前线,国家及企业因为担心战争原因导致投资亏损,因而对温州的投资甚少。

这使得温州人要想活、要想富,就得走出去,敢闯敢拼,同全世界做生意。因此,温州人不仅相当团结,而且遍布全球,又被称为“东方的犹太人”。

世界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温州人。温州商人枝枝蔓蔓、遍布天下,其中便有一支在法国巴黎。

法国是欧陆移民大国。早在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工业革命时期,就有一拨又一拨劳工从北非、阿拉伯、远东等地区纷纷涌入法国。这百余年的法国移民史,中国人占了一席之地,而其中又以温州人为主。

巴黎的温州人中,有一部分是一战留下来的中国劳工。一战的时候,北洋政府支持协约国派出十三万劳工,战争结束以后还剩下十一万。法国政府给参加战争的中国劳工每人几百大洋。

这些劳工中,山东、安徽等地的基本都回到中国,因为一战以后,法国经济也不好,他们觉得家乡土地很多,可以拿着这笔钱回去购地当地主。但是温州土地少,回去无地可买,于是便有上千温州人留在了巴黎,他们当矿工,或者自己开餐馆等,找到谋生之路。

此外还有一部分早期通过俄罗斯去到法国的人。到上世纪50年代,虽然中国受到西方国家的封锁,但是走出去并不困难,又有几千人移民去了法国。当然,当前在法国的几十万温州人中,大部分是改革开放后去到那里的。

巴黎温州人最先居住在巴黎三区庙街(Rue du Temple)一带,后来越聚越多,诞生了一种现象级的移民现象。

到现在为止,在巴黎,大约生活着10万温州人。这让我们不禁发问:温州人何以在巴黎站稳脚跟?

“小商品,大市场”的“温州模式”

在1983年,温州就创办了中国的第一个专业市场——永嘉桥头纽扣市场。当年底,发展出了乐清柳市五金电器市场、苍南钱库综合商品批发市场等十余个国内第一批专业市场。

1986年春,社会学家费孝通在温州考察之后于《瞭望》杂志上撰文称之为“小商品,大市场”的“温州模式”。或者用一句俚语来说就是:“螺丝壳里做道场”(指小格局里做出大场面)。

而移民法国的温州人,同样把这种“小商品,大市场”的“温州模式”带到了巴黎。

三把刀:温州人的发财路

温州人称他们在欧洲的利基行业为sa bo de或三把刀。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进入法国的温州人,即菜刀、剪刀、剃头刀。菜刀就是开餐馆;持剪刀者主要是从事服装、布料、皮包行业;剃头刀能谋生是因为在巴黎理发比较贵。

餐饮业吸引了许多温州人。他们很少会给顾客烧温州菜。相反,他们提供各种各样更加知名的中国菜,比如粤菜,或其他国家的菜肴(包括披萨)。近年来,温州人经营的日本餐馆在巴黎激增。根据索邦大学(Université Sorbonne )一项有关中国人对巴黎餐饮业的影响研究,中国人开日餐馆的数量比日本人开的要多了十倍有余。

在巴黎,温州人通常专攻服装和皮革制品的批发。2015年,温州大亨黄学胜Hsueh Sheng Wang在巴黎郊区开设了欧洲最大的纺织品交易中心。黄学胜在20世纪70年代随父母从温州移民到巴黎。当时他还是个小孩子,第一份工作是当送货员。后来,他创立了大型房地产公司欧华集团(Eurasia Group),成为了这座城市温州人圈子中的传奇故事。

黄学胜的创业故事就是巴黎温州人的缩影:温州商企最初的创业不动声色,但它们的触角很快便会伸向各个角落。

华侨合力:巴黎温州人的生存保障

除此之外,巴黎温州人具备的另一种优势就是族群合力。华侨习惯于抱团,建立各种互助组织,强大的关系网同时成为生存与发展的手段。

巴黎的温州人最初主要从事服装皮包行业、餐饮业、杂货销售等。当最初移民的温州人在巴黎站稳脚跟之后,他们的兄弟姐妹也会来到巴黎或者其他地方做相关生意,从而形成了一个以熟人圈为主的生意网,进一步支撑着自己的生意。随着从业者越来越多,他们开始出现集聚,形成伏尔泰街(十一区)、美丽城、三区等三个集中活动的街区。

巴黎温州人依赖于家庭、亲戚、同乡的帮助,以同族、同乡、同业的连带组织为中心,以诚信忠义为准绳,一个人带动一家人,一家人带动一村人,一环套一环,这个“网”就越来越大,往外扩散。

“这种辐射式的经济网状扩散结构不仅对温州商人有利,对巴黎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样也有好处。

不要觉得移民带来的都是负面因素,以为移民抢了当地人的工作,巴黎的温州人在很大程度上复兴了法国的中低档服装和箱包业,为法国人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温州商人的兴起,得益于改革开放初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而随着全球化规模和范围的扩大,这种抢先一步的优势将不断缩小。近几年,“温州模式”的速度和能量有所减缓。从业的技术门槛低,不良竞争与内耗就会增多,怎样才能尽量避免? 这些问题仍然有待解决。

马三立
1 楼
是好故事的题材,但是的确好多事儿不足为外人道。
诚聘板主
2 楼
》》》温州人在巴黎:华人移民传奇从何而来?(组图) 祖国很伟大但是不呆在祖国,移民外国爱党国,入乡不随俗,时不时被排华的堂堂正正中国人的搞笑故事。
r
reporter1228
3 楼
唉。。。要点儿逼脸行么, 那张带着面具的照片几年前发表在法国解放报上,说得是什么煞笔们没点儿数? 要不要给你们看看副标题?Venues des régions pauvres de Chine, elles sont des centaines à se prostituer dans ce quartier populaire de Paris. «Libération» a rencontré sept d’entre elles. 谁给翻译翻译???在法国的温州人没一个懂法语? 故事里蜻蜓点水带过的每一个事情背后都是故事啊。 [1评]
f
frastar
4 楼
老一点的基本都是偷渡去的,年轻的是他们的后代,普遍文化很低,但是勤奋抱团。留学生只要给他们打工,全都被他们欺压过。主做箱包皮具生意,也有做餐馆的,年轻一点有做电脑和地产生意的。喜好在上海买房子,对外宣称是上海人。其实他们不全是温州市的人,也有青田、文水等地冒充的。。。故事多了去了,单就我个人知道的事,已经够写一本长篇小说了!
P
Phillip
5 楼
温州,造假的代名词。
d
dajidan
6 楼
你看的够仔细。确实这张图片的新闻内容是解放报采访了7个来自中国穷地方,在巴黎“站街”的人,应该和温州人没关系。 这些图片是网上找的,第二张图片也应该不是法国
剑指蠢货
7 楼
仿冒伪劣产品,加上偷税漏税,低价无序竞争攒下了资本脏钱,浙江人却到处吹牛皮,我们浙江人好聪明好聪明啊!!
北京雨
8 楼
现在巴黎的温州佬99.9%都是偷渡客罪犯。
随意岁月
9 楼
浙江人在国内投机倒把,在法国能好到哪里去,估计违法违规的事没少干。还什么移民传奇,在法国培养出几个议员和部长吗。没事就吹浙江和福建人在东南亚控制一国经济,那是土著人不会玩,在犹太人的大本营,浙江人只能干干低端行业。
赏你个巴掌
10 楼
评论温州人之前 想想自己会干什么逼事! 在别人家地盘上有这么好混?
c
checkup
11 楼
贱民之乡,有什么可吹的,没文化的一帮到处乱窜的流民
雨中的恋人
12 楼
素质真差
r
reporter1228
13 楼
那当然,没有人会承认侮辱自己故乡的事,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这到底是世故呢还是抱团呢还是纯朴。温州在3/40年前还是浙江最穷的地方之一,当然现在也不富,有的老板全部就是一辆豪车的人大有人在,在江浙一带都是共识,但是大家都是在奋斗嘛, 温州人一代代漂洋过海到达世界各地生根发芽,有时会自豪的说自己是温州人,有时会黑着脸说是青田人,福建人等等,当然这些地方的人反过来也有时会说自己是温台人,人之常情嘛。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篇文章的小编我觉得明显是带着挑拨的目的来配文发图的,字里行间透露着躲躲闪闪飘忽不定的暧昧。让人很看不惯呢。
f
frastar
14 楼
说是他们打败了犹太人,而且每到之处历史小街传统小店统统被毁,只留下脏乱差!前些年巴黎某些地区的本地居民还曾经上街抗议过,之后又没动静了。
煮不熟
15 楼
全世界哪里有温州人,哪里就一定有假冒伪劣商品,它们在全世界败坏中国的声誉。 我在巴黎生活过几年,那里的温州人,绝大多数都是文盲,(温州、瑞安、青田、文城),能用汉语拼音写自己名字的,就是高材生。 由于没文化,生存靠三把刀:菜刀、剪刀、剃头刀。出门穿西装,以从表面上掩盖自己的自卑,在巴黎,街上如有穿西装的亚洲人,基本上都是温州人,如果是三五成群的,百分百的是温州人。 巴黎的温州人 很欺负 温州以外的所有华人/中国人,称之为“外乡人” ,以平衡一下自己 由于 在中国又穷又没文化而产生的阴暗心里。
l
lying
16 楼
她们来自中国的贫困地区, 她们有几百个人, 在巴黎的10到20区卖淫. 自由通讯社访问了她们当中的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