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体制内的铁饭碗移民他乡?大家都说我傻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9年10月29日 20点3分 PT
  返回列表
81328 阅读
35 评论
七喜出国

其实跟大多数家长一样,当初迫使我们下定决心移民的,除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之外,孩子的教育问题确实也是我们考虑的重要因素。我不会去比较中国和加拿大在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上的优劣,因为两个国家在基本国情和价值观上有很大的不同,抛开这些本质上的区别去进行比较是没有意义的,我只想通过孩子自身的真实体验来告诉大家我们的感受和收获。加拿大的教育体制属于典型的金字塔结构,整个社会崇尚的是儿童阶段以培养兴趣为主,让孩子孩子拥有对于世界的综合认知,树立价值观,学术上并不过分强调。而在中学阶段,学术压力陡然增加,尤其在11、12年级,每门课的成绩都会计入到GPA中,作为申请大学的主要依据。所以加拿大的中学可以说并不比中国轻松,算上大量的课外活动时间,加拿大中学生的时间其实安排的比中国学生更满。而加拿大的小学学习内容相对轻松,更注重的是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世界和事物探索的兴趣,而非硬知识的灌输,更非成绩的高低。刚到温尼伯的时候,我们曾经有一段时间纠结过选择公校还是私校的问题,之前在网上查阅的资料和文章中,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决定。但是,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最终决定了把孩子送到教会性质的私校,选择的原因大概可以归为以下五点:

1.加拿大公校和私校最大的区别就是经费的来源,公校的经费全部来自教育局拨款,学生不收学费;而私校的全部收入来自于学生学费和各界捐款,少数的情况下政府也会有少量的拨款,但是最大的经费来源还是学费。

2.教会创办的私立学校教学理念比较温和向上,引导孩子树立平等博爱的价值观,学生的本性大都比较纯良,学校氛围较友善,公校就像是一个小社会,一个学校有几百名学生,来自附近的各个族裔、各个阶层。孩子在这里需要脱离家庭的温室,开始感受社会和种族的复杂,需要他们靠自己来学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私校尤其是教会私校对于纪律的要求更加严格。礼貌、上课规范、穿衣打扮、人际交往等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这对孩子从小培养好的集体观念和文明意识都有好处。从另外一个角度,私校的孩子家庭背景和素质都比较类似,孩子更容易找到有共同语言的朋友,并且发生不愉快的概率也会降低;

3.教会的私校性价比比较高,家长持有工签或学签相当于临时居民也能享受相当于本地居民的学费标准,每年学费在6000元左右,校车费用每年1250元,如果家长没有临时居民身份,国际生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多交6800元的学费,整体的费用来说比其他的私校还是少了几乎一倍;

4.加拿大的公校的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并不复杂,进度也不快,对于部分接受能力强或是对自身要求较高的孩子来说,可能会达不到需求,选择私校的话,学习的内容和课程会比较充实多样,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会比较有学习的动力。

5.公立学校的上课时间一般从09:00AM到3:30PM,除了部分公立学校自己办有托管中心,可以延迟到17:30之外,大多数公校是必须在15:30左右接走孩子或让孩子乘坐校车回家的,对于父母双方都需要上班的家庭来说,每天保证15:30接走孩子难度不小。而私校的接送时间可以从8:00到5:30PM,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父母的接送时间安排难题,所以双职工的家庭选择私校的比例较高。

我跟橙子爸爸总结出以上公校和教会私校的各种不同后,也深入讨论过很多次,最终达成一致的决定是:橙橙刚从国内转学到加拿大,首先需要克服的是全面适应全英文的语言环境和加拿大教育模式的问题,在这点上公校和私校差别不大,而且公校的教学内容不多,对于橙橙来说一边适应语言环境,一边追课程进度的难度相对较小,也有利于他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和自信,这是我们目前能做的最好的选择。等到以后他已经完全适应语言环境,然后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目标还有更大需求的话,我们再考虑申请私校也不晚。

决定一旦做出,我们就开始着手办理孩子的入学手续。加拿大的公校学区按购买或租赁房屋的地址来划分,也就是说你买的或租的房子属于哪个学校,你就可以入读哪个学校,跟教育局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通过邮件预约见面时间(加拿大特别注重预约,不管做任何事情必须提前电话或邮件提前预约),有枫叶卡的的带上枫叶卡,临时居民带上全家的护照原件、工签或学签入境函、房屋购买协议或房屋租赁合同或水电煤气宽带任一缴费账单去到学校所属的教育局办理入学手续,以上材料只需要带原件,需要复印件的话教育局的工作人员会自己复印,无需提前准备。审核完材料后,教育局工作人员会查询所属学校,然后把学生的身份信息和学籍号登记在同一张表格,拿着这张表格就可以到学校报道了。

拿到表格后我们就来到了学校,校长收下了入学通知书给了一叠入学须知和学生情况表让我们带回去,后天早上送孩子入学时把表格交给她,因为这两天需要提前准备一下孩子入学的安排,比如安排班级、班主任、课桌、储物柜等事宜,所以第三天才能正式入学。整个入学手续办下来,到教育局和学校,只用了半天的时间,我们都很感慨入学材料、手续和程序的简便快捷,也为橙橙终于能正式入学感到开心和高兴。

橙橙的学校

学校大门

这是橙橙的教室

课桌的摆放非常自由随意

这是学校宽敞明亮的阅览室,藏书数量也很惊人

阅览室

孩子们的午餐间,每天自带午饭,老师帮用微波炉加热

学校所获的荣誉

室内球场,除了篮球场还有室内足球场和冰球场

学校的时间表

学校的走廊

学校的活动场

第一天送橙橙入学时,我是有些忐忑和不安的,我担心他面对全新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同学和不熟悉的语言,会不会有不安全感和抗拒感,担心他因为刚开始无法流利顺畅的表达和交流,由于无法完全理解上课的内容和知识,而产生厌学情绪。上午八点半,我送他到学校,我们家离学校非常近,走过草坪不到十分钟就能到学校大门,路上走着的时候橙橙还是很欢欣雀跃的,脸上看不到焦虑和沉重,我稍稍安心。等到下午三点半,我们一起在学校门口等他,看到他笑着跑出来,第一句话就是对我说:我做梦都没有想到今天能去农场郊游,认识了很多小动物,一起捉蚱蜢,亲手解剖并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看Farmer种水稻和蔬菜,好期待明天还有什么惊喜!

听到他说期待,我终于放下心来。孩子的适应能力其实很多时候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我记得第一次带橙橙出国旅游,是在他两岁的时候,我们自由行去新加坡,出发之前担心他不适应饮食、不适应作息、不适应长时间行走,谁知整个行程下来,他是玩得最开心吃得最满意作息毫无压力的那一个,从那以后就更坚定了我每年带他去一个国家的决心。现在举家迁居加拿大,橙橙依然没有让我失望,作为父母,可能更需要调整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态和理念。

直到今天,橙橙已经入学超过了一个月,他每天回家都兴致勃勃的跟我汇报今天学会了哪些新的单词,跟同学用英语交流了几句话,法语单词又增加了什么,写了什么内容的作文,音乐课听到什么美妙的乐曲,下午看了什么好看的电影,体育课跟哪个国家的孩子一起打球,我一天一天都感受着他的进步和欢喜。我记得来加拿大之前,有一个朋友曾经跟我说过,北美的孩子为什么都那么的阳光自信,就像是从未被欺负过的样子?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因为他们每天都被鼓励和认可,他们探索世界和未知事物的热情一直都被尊重和接纳,所以他们才能做他们想要的喜欢的那个自己。在我眼里,基础教育不仅仅是刷几道奥数题,多考几次试,多参加几个课外兴趣班。基础教育包括:健康体魄、运动习惯、团队意识、合作理念、探索精神、独立人格、审美品味。

我从来不会说,移民是最好的道路,适合所有的孩子。也从来不会说,孩子学习不好没关系,出国就好了。我看过很多出国留学得到好结果的学生,但同时也看过,因为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加上家长不在身边,所以完全失控,最后被学校开除的例子。所以如果你问我,我们该移民吗?移民好吗?我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因为没有什么是完美的,移民也不一定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甚至也会带来新的困难。但我想说的是,多元的评价方式和自由的选择权,不一定能帮助他改变世界,但一定能改变他看世界的角度,以及与这个世界交流的方式。

昨天晚上我们一边吃橘子,一边讨论孩子的教育话题。当时我就想起我看过的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书里有一句话,“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就像世间没有唯一的答案”。愿所有的家庭,所有的孩子,都找到自己的答案。

来到加拿大的一个月里,也赶上了加拿大最美的季节。橙橙放学以后,我和他爸爸也会一起开车在温尼伯的市区和公园转一转。平时饭后散步都是出门向左转,沿着草坪闲逛。今天选择了向右,沿着小路就来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湖旁。一群加拿大鹅,绿树,房子相映成趣。秋日里随手一拍都是最惬意的景色。

除了我们居住地南区的大草坪和小动物,温尼伯的市中心也很美,沿着金黄色的红河,是运动、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周围的建筑大都已经存在了几百年,既有厚重的历史质感,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我和儿子在傍晚的红河边,眺望即将要生活几年的城市。我问橙橙喜欢这里吗?橙橙说,喜欢,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哪里都喜欢。我突然感到很欣慰。我和橙橙爸爸放弃了国内稳定的工作,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身边的亲朋都说我们傻。其实我们有自己的打算,不仅是为了橙橙,也是我们一家人在一起,能过上向往的生活罢了。 

w
wakawaka
1 楼
这他妈的还不傻?
e
esong
2 楼
早晚要后悔
其实早知道
3 楼
又一个掉陷阱了哎
大漠仙人球
4 楼
放弃一些东西之后是需要不断的自我肯定之前的选择没错。
h
haminglong
5 楼
您指的陷阱是?移民加拿大有什么风险?请教一下挺向往但不了解
红朝商人
6 楼
移民中介软文。没必要较真
一直很蛋疼
7 楼
是真的傻
国民表哥
8 楼
现在还玩这套是真傻。
云蕾之夏
9 楼
请把冬天的照片放出来看看,感觉马上不一样了,哈哈,不是一个冷字可以形容的
隔壁老王叔
10 楼
作者要是对加拿大私校有了解就不会在这儿长篇大论。加拿大最适合富人和赤贫的人。
国民表哥
11 楼
孩子不会有更开阔的视野也不会接受多元文化,得到的是白人至上主义和虚伪的普世价值。
X
XXyourOO
12 楼
请问,此文作者内心的得意指数?
其实早知道
13 楼
针对题目应该是我生母掉陷阱 说个冰山一角 她那时是80年代后期移民的 国内那时确实很穷很落后加之个人原因就借着医院进修的机会出国了 一直在国内的话就是按资历人缘关系优势从一开始的医生顺利升到院长副院长 房子各种福利退休金都有 现在往70岁走却被迫在国外做针灸 国内那些过来玩的同龄朋友啥的早退休享福了 确实早期也有机会勉强弄了点房产在当地小城市还需出租学生维持贷款还经常被学生租客欺负的感觉也没精力打理 国内来人了就充充面子很没意思 但现在移民都很有钱不能同日而语跟老移民所以自己考量 最重要的环节我就不在这里说了
我得道你升天
14 楼
这标题一读就知道是浓浓的外国月亮圆的狗粮文宣 我都不用读文章,内容无非是,哪怕家里饭菜再好,也不如国外的屎来得香!!
h
haminglong
15 楼
谢谢你的回复
龙树
16 楼
软文。
陷疯稻谷
17 楼
傻逼脑残狗粮文,骗没出过国的土鳖狗
j
jijyy
18 楼
软文,不看也罢,我想应该没人这样做,除了出国中介能写这种狗屁软文之外。这样做的人脑袋是被驴踢了。傻逼了
忍无可忍ing
19 楼
教育?简直是搞笑。加拿大公立学校的孩子有多少高中毕业就不读了的。有多少最后只读college的。我见过太多白人到了27-8回读的。为什么? 都是这种教育培养他们盲目的自信。外加青少年时期脾性。最后全都坑了自己。所以中国人真的很矛盾。你又要想孩子接受所谓这种独自自信的教育,又想孩子有忠孝礼仪的传统。那是不可能的。我身边那种盲目崇信这种教育制度的家长,孩子长大后家都不回的。可凄凉了。都不需要养老,就是不回家。我认识的一个白人老师,我问他上次见父母是什么时候。答:12年前。
野缘性支柱
20 楼
大家都不觉得你这么做是傻的话,你也就不用移民了
乱叫的猫
21 楼
新闻来源“七喜出国”。
b
brucesui
22 楼
相当于1949年下半年参加国民党。
D
DENNISGONG
23 楼
走对人生最重要一步。
万里孤鸿影
24 楼
说破大天也是个案,毫无代表性典型性---- 任何一个走出国门的人,都有自己可说不可做跟可做不可说的事,如此拿出国大做文章的主,不是无病呻吟就是心怀鬼胎,呵呵就是了,犯不上跟他较劲----
y
ydy2001001
25 楼
晒幸福?鼓励大家移民?还是想啪啪打脸国内的人?
曾祖爷爷
26 楼
这孩子最坏的结果就是考个简单的汉语考试,上中国清华或者北大,3个女学伴就免了,还有什么糟糕的?
曾祖爷爷
27 楼
老话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如果有真才实学,就考过医师执照,我就见过考过的。退而求其次弄个简单的糊口肯定是不行的。在外面立足,如果没两把刷子又没毅力,当然会坎坷。就事论事,这里没有不敬的意思。
曾祖爷爷
28 楼
性格决定命运
m
mrp
29 楼
不光自己傻,还把后辈的未来也搭进去了
l
liuming0101
30 楼
体制内的西方国家会要你?以为是赵家后代,拥有无数护照本?骗谁呢
z
zlz5168
31 楼
Good choice
大师兄的金箍棒
32 楼
现在哪有什么铁饭碗
香巴拉
33 楼
家庭妇女,好,哈哈哈
地球另一边
34 楼
这个硬件很牛逼,加拿大朋友出来说一说真假。
t
tfera
35 楼
卖国贼? or 习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