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会暴力为何层出不穷?
继广东珠海越野车撞人和江苏宜兴高校持刀伤人案后,中国在短短不到10天内,又发生一起恶性攻击案。
星期二(11月19日)清晨,一辆白色越野车在湖南常德一所小学校门口冲向毫无戒备的人群。事发时正值学生上学,网上流传的视频显示,案发现场一片混乱,多人倒地不起,身上血迹斑斑。许多学生仓皇逃进学校,有学生大喊救命。
当地警方星期二下午发通报称,伤者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救治,目前均无生命危险。一名39岁的黄姓肇事男子已被警方抓获,但通报没有披露具体的受伤人数,以及嫌犯的身份及作案动机。
这起恶性事件距离震惊中国社会、造成35人死亡43人重伤的珠海越野车撞人案仅过去八天,而在刚过去的周末,江苏宜兴一所高校也发生学生持刀伤人案,造成八人死亡、17人受伤。
今年以来,中国各地通报的恶性攻击事件已超过10起,仅在过去三个月就有七起。一些攻击者把矛头对向年幼的孩童,另一些则把在华的外国人当成泄愤对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人冷血地向无辜民众施暴?
这类案件发生后,官方通常以蓝底白字的通报公布简单信息,但关于袭击者的画像、具体的作案动机都不明朗。虽然无法得出这些看似偶发个案是否有关联性的确切结论,但这类反社会暴力的犯案者,往往在人生际遇或犯罪动机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例如工作不顺、家庭不睦、生活遭遇挫折,或是经济窘迫、长期被边缘化,认为自己遭到社会不公等等。
眼下中国经济下行、就业形势严峻、释压管道不畅,这会是社会矛盾酝酿和社会问题多发的时期。底层民众的心理不平衡感一旦被触发,一念之差就可能把个人的怨气撒到社会的头上。因此,湖南常德开车冲撞案发生后,很多人都在问:还有多少“未爆弹”藏匿于社会中?有舆论也呼吁,尽快想办法解决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包括增加底层民众收入、解决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问题、消除司法不公等等。
不过,在同情个别犯案者的不幸际遇、反思社会制度不完善的同时,同样值得思考的是,这些冷酷的犯案者是在什么样的扭曲心理下做出如此极端的行为?舆论应该以什么态度,对待那些把个人失意当成反社会暴力行为借口的犯案者?
一个社会底层的失意人为了发泄个人不满,随机地向无辜的人群施暴,这已是一种变相的恐怖袭击,纵使个人遭遇不公、社会制度不完善,迁怒于毫不相干的人并诉诸暴力,都是应该被谴责的。
这些反社会的行为充满了不理性,犯案者很大程度上可能存在严重的性格偏执或人格缺陷,甚至是心理精神失常。心理健康问题在中国获得的关注很低,但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并不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卫生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解志勇2018年接受《法治周末》采访时曾披露,中国精神障碍患者的患病率已占到人口的10%以上,这包括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以及偏执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不排除三年冠病疫情封控留下的精神后遗症,让相关的人数进一步增加,必须认真面对。
深圳日本人学校一名10岁学生9月18日在上学途中遇袭身亡。事发第二天,日本驻北京大使馆外可见到不少警察和保安人员。(法新社)
有舆论也在苏州和深圳发生攻击日本人学校学生的案件后,呼吁反思仇恨教育。仇恨教育带来的是被强烈意识形态左右的情绪,充满敌视和憎恨,它不仅会形成极端的民族主义,制造了中外之间的对立情绪,也可能在国内社会矛盾激化时显现出来,催生出极端的暴力行为。
这段时间层出不穷的反社会暴力事件,很可能有传染性,造成更多人效仿,这给官方出了很大的难题。
珠海撞人案发生后,中国高层做出指示,要求加强风险源头防控、做好风险隐患和社会矛盾排查化解。过去一周,各地传出紧急排查“四无五失”人员的消息,包括无配偶、无子女、无工作或稳定收入、无房屋等资产的群体,以及投资失败、生活失意、关系失和、心理失衡及精神失常的人群。
官方通过这些动作,释放出震慑犯罪、稳定民心的积极信号。但要消除这些风险恐怕不能单靠“堵”,基层如果简单地把这类人员贴标签、做排查,粗暴地把他们当成维稳和防控的对向,不但无法从根源上化解风险,反而可能引发逆反情绪,在防范松懈后继续诉诸暴力。这也可能给更多人带来心理暗示,更理直气壮地把一些个人的问题归咎于社会。
中国领导人眼下正在南美参加国际峰会,中国设法在全球治理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在美国即将开启“川普2.0时代”之际,大力倡导全球化、自由贸易,而在中国国内,一场对政府治理能力的严峻考验才刚刚开始。
相关报道:
常德小学外男子驾车撞向人群,致多名学生受伤
周二,一名男子驾车撞向中国中部一所小学附近的人群,造成多名学生受伤。这似乎是一周多以来中国发生的第三起大规模袭击事件。
据湖南常德警方称,受害者均没有生命危险。警方表示,肇事司机姓黄,现年39岁,他已被逮捕。
许多中国人仍对最近发生的另外两起悲剧感到震惊:上周,一名男子在南方城市珠海一个体育中心驾车冲撞人群,造成至少35人死亡,这是中国十年来最严重的袭击事件。上周六,一名男子在他曾就读的学校——东部城市无锡市的一所职业学院持刀行凶,造成至少八人死亡。
备受瞩目的暴力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引发了人们对公共安全和中国缺乏社会保障网的担忧,尤其是在经济放缓的时候。当局称周二的袭击事件仍在调查中,但警方曾暗示,之前两次袭击事件的肇事者对自己的经济状况不满意。
人们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事件发生后的视频,只见背着书包的儿童四处奔跑,有的大声求救,有的人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还有一段视频显示,一群成年人将一名男子围住,在一辆白色汽车旁对他拳打脚踢;字幕显示该男子是肇事司机。
这张图片来自周二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了一辆汽车在湖南常德一所学校附近冲撞人群的情景。 Social Media, via 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但这些视频很快就消失了,而且有关这次袭击的早期新闻报道也都看不到了。中国政府几乎掌握了对灾难或其他公共安全事件的信息进行审查的能力,阻止受害者或其亲人描述他们的经历,并删除那些不是简单重复官方说法的目击者或媒体的叙述。
周二下午晚些时候,搜索事件发生后不久创建的热门话题标签——“湖南常德一所学校门口发生车祸”——没有得到任何结果。只剩下官方媒体使用的“常德车祸肇事者被捕”的标签。
公众对又一次暴力事件的反应也消失了,包括一些社交媒体用户对实施个人破产保护等改革的呼吁。
警方在声明中没有具体给出受伤人数。政府控制的媒体在较早的报道中称,驾车撞人事件发生在早上学生上学的时候,有多名学生受伤,但这些报道已被删除。
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附近一家机修厂的工人,这名仅透露自己姓黄的工人说,学生们通常早上在校门口排队进校。他说,袭击发生后学校停课了。
根据最高检察院发布的公告,周二,最高检召开会议,承诺“维护社会稳定”,“从重从严从快惩治重大恶性犯罪”。公告提到珠海的驾车袭击事件,但没有提无锡或湖南的事件。
反社会暴力为何层出不穷?
继广东珠海越野车撞人和江苏宜兴高校持刀伤人案后,中国在短短不到10天内,又发生一起恶性攻击案。
星期二(11月19日)清晨,一辆白色越野车在湖南常德一所小学校门口冲向毫无戒备的人群。事发时正值学生上学,网上流传的视频显示,案发现场一片混乱,多人倒地不起,身上血迹斑斑。许多学生仓皇逃进学校,有学生大喊救命。
当地警方星期二下午发通报称,伤者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救治,目前均无生命危险。一名39岁的黄姓肇事男子已被警方抓获,但通报没有披露具体的受伤人数,以及嫌犯的身份及作案动机。
这起恶性事件距离震惊中国社会、造成35人死亡43人重伤的珠海越野车撞人案仅过去八天,而在刚过去的周末,江苏宜兴一所高校也发生学生持刀伤人案,造成八人死亡、17人受伤。
今年以来,中国各地通报的恶性攻击事件已超过10起,仅在过去三个月就有七起。一些攻击者把矛头对向年幼的孩童,另一些则把在华的外国人当成泄愤对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人冷血地向无辜民众施暴?
这类案件发生后,官方通常以蓝底白字的通报公布简单信息,但关于袭击者的画像、具体的作案动机都不明朗。虽然无法得出这些看似偶发个案是否有关联性的确切结论,但这类反社会暴力的犯案者,往往在人生际遇或犯罪动机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例如工作不顺、家庭不睦、生活遭遇挫折,或是经济窘迫、长期被边缘化,认为自己遭到社会不公等等。
眼下中国经济下行、就业形势严峻、释压管道不畅,这会是社会矛盾酝酿和社会问题多发的时期。底层民众的心理不平衡感一旦被触发,一念之差就可能把个人的怨气撒到社会的头上。因此,湖南常德开车冲撞案发生后,很多人都在问:还有多少“未爆弹”藏匿于社会中?有舆论也呼吁,尽快想办法解决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包括增加底层民众收入、解决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问题、消除司法不公等等。
不过,在同情个别犯案者的不幸际遇、反思社会制度不完善的同时,同样值得思考的是,这些冷酷的犯案者是在什么样的扭曲心理下做出如此极端的行为?舆论应该以什么态度,对待那些把个人失意当成反社会暴力行为借口的犯案者?
一个社会底层的失意人为了发泄个人不满,随机地向无辜的人群施暴,这已是一种变相的恐怖袭击,纵使个人遭遇不公、社会制度不完善,迁怒于毫不相干的人并诉诸暴力,都是应该被谴责的。
这些反社会的行为充满了不理性,犯案者很大程度上可能存在严重的性格偏执或人格缺陷,甚至是心理精神失常。心理健康问题在中国获得的关注很低,但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并不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卫生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解志勇2018年接受《法治周末》采访时曾披露,中国精神障碍患者的患病率已占到人口的10%以上,这包括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以及偏执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不排除三年冠病疫情封控留下的精神后遗症,让相关的人数进一步增加,必须认真面对。
深圳日本人学校一名10岁学生9月18日在上学途中遇袭身亡。事发第二天,日本驻北京大使馆外可见到不少警察和保安人员。(法新社)
有舆论也在苏州和深圳发生攻击日本人学校学生的案件后,呼吁反思仇恨教育。仇恨教育带来的是被强烈意识形态左右的情绪,充满敌视和憎恨,它不仅会形成极端的民族主义,制造了中外之间的对立情绪,也可能在国内社会矛盾激化时显现出来,催生出极端的暴力行为。
这段时间层出不穷的反社会暴力事件,很可能有传染性,造成更多人效仿,这给官方出了很大的难题。
珠海撞人案发生后,中国高层做出指示,要求加强风险源头防控、做好风险隐患和社会矛盾排查化解。过去一周,各地传出紧急排查“四无五失”人员的消息,包括无配偶、无子女、无工作或稳定收入、无房屋等资产的群体,以及投资失败、生活失意、关系失和、心理失衡及精神失常的人群。
官方通过这些动作,释放出震慑犯罪、稳定民心的积极信号。但要消除这些风险恐怕不能单靠“堵”,基层如果简单地把这类人员贴标签、做排查,粗暴地把他们当成维稳和防控的对向,不但无法从根源上化解风险,反而可能引发逆反情绪,在防范松懈后继续诉诸暴力。这也可能给更多人带来心理暗示,更理直气壮地把一些个人的问题归咎于社会。
中国领导人眼下正在南美参加国际峰会,中国设法在全球治理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在美国即将开启“川普2.0时代”之际,大力倡导全球化、自由贸易,而在中国国内,一场对政府治理能力的严峻考验才刚刚开始。
相关报道:
常德小学外男子驾车撞向人群,致多名学生受伤
周二,一名男子驾车撞向中国中部一所小学附近的人群,造成多名学生受伤。这似乎是一周多以来中国发生的第三起大规模袭击事件。
据湖南常德警方称,受害者均没有生命危险。警方表示,肇事司机姓黄,现年39岁,他已被逮捕。
许多中国人仍对最近发生的另外两起悲剧感到震惊:上周,一名男子在南方城市珠海一个体育中心驾车冲撞人群,造成至少35人死亡,这是中国十年来最严重的袭击事件。上周六,一名男子在他曾就读的学校——东部城市无锡市的一所职业学院持刀行凶,造成至少八人死亡。
备受瞩目的暴力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引发了人们对公共安全和中国缺乏社会保障网的担忧,尤其是在经济放缓的时候。当局称周二的袭击事件仍在调查中,但警方曾暗示,之前两次袭击事件的肇事者对自己的经济状况不满意。
人们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事件发生后的视频,只见背着书包的儿童四处奔跑,有的大声求救,有的人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还有一段视频显示,一群成年人将一名男子围住,在一辆白色汽车旁对他拳打脚踢;字幕显示该男子是肇事司机。
这张图片来自周二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了一辆汽车在湖南常德一所学校附近冲撞人群的情景。 Social Media, via 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但这些视频很快就消失了,而且有关这次袭击的早期新闻报道也都看不到了。中国政府几乎掌握了对灾难或其他公共安全事件的信息进行审查的能力,阻止受害者或其亲人描述他们的经历,并删除那些不是简单重复官方说法的目击者或媒体的叙述。
周二下午晚些时候,搜索事件发生后不久创建的热门话题标签——“湖南常德一所学校门口发生车祸”——没有得到任何结果。只剩下官方媒体使用的“常德车祸肇事者被捕”的标签。
公众对又一次暴力事件的反应也消失了,包括一些社交媒体用户对实施个人破产保护等改革的呼吁。
警方在声明中没有具体给出受伤人数。政府控制的媒体在较早的报道中称,驾车撞人事件发生在早上学生上学的时候,有多名学生受伤,但这些报道已被删除。
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附近一家机修厂的工人,这名仅透露自己姓黄的工人说,学生们通常早上在校门口排队进校。他说,袭击发生后学校停课了。
根据最高检察院发布的公告,周二,最高检召开会议,承诺“维护社会稳定”,“从重从严从快惩治重大恶性犯罪”。公告提到珠海的驾车袭击事件,但没有提无锡或湖南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