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抖音率先拉开2024年双十一的大幕已经过去两周,但双十一的气氛还若有若无,让人没有太强的感觉。
走过16个年头的双十一,时间跨度从1天延长到11天再延长到20天以上,今年天猫、京东、小红书时间跨度分别为28天、33天、30天,今年11也成为“战线最长”的双十一。不少网友吐槽道,“后面的双十一干脆提前到国庆假期,年年提前、年年史上最长。”
图源:基于公开信息整理
在玩法上,双十一从最初的打五折、直降拓展到定金预售、尾款后补、跨店优惠叠加、复杂且难以计算的双十一函数题深受消费者所诟病。时间跨度越长、玩法愈复杂,消费者对双十一关注度愈低,双十一愈显得冷清。基于此,2023年的双十一直接改为简单粗暴的价格战。
图源:上观新闻
“今年各家电商平台的玩法,有细微差别。如天猫重启预售玩法,京东向所有商家开放满200减20元的补贴券,希望打造大规模用户覆盖+大量级的商品底池+强连带销售效果。此外,京东尝到去年双十一直播的甜头,今年双十一新增“直播限时价”打法。但整体来看,电商平台核心仍聚焦在跨店满减、一件折扣、平台消费券传统‘三大件’上。”在电商行业从业多年的张帅(化名)告诉我们。
张帅接着表示,在当前电商平台流量触顶、各大电商平台纷纷融合货架电商+种草电商+直播电商,消费者对双十一关注度持续下降等多因素影响下,平台若想找到更新颖、更能刺激消费者下单的玩法,明显受限。
另外,为调动商家对双十一大促参与的积极性,各大平台加大扶持和补贴力度。如抖音针对日用百货、水果生鲜类目,推出降佣和免佣政策,淘宝向商家提供多类型店铺经营方案,小红书投入百亿流量扶持和亿级补贴,通过流量激励、产品升级提效、撮合工具上新,助力买手、商家的发展。
但即便如此,大多数人对今年双十一的感觉还是,没感觉。
今年双十一,重金砸向香港
实际上,今年的双十一和往年还是有一些不同的。
今年双十一,淘宝和京东的重点放到香港市场。京东继今年618期间首个供应链产业基地在港落地后,9月继续追加15亿元投入且上不封顶,核心在于通过商品补贴+物流补贴+服务优化,不断提高香港消费者的线上购物体验。
和京东不同的是,淘宝布局香港市场较早,今年双十一淘宝的重点放到发货和退换货上,目前阿里已将香港设定为包邮区,消费者在淘宝APP里找到带有“HK¥99包邮”标识的商品,下单满99元,并选择官方直运或官方集运方式,即可享受跨境段包邮权益。
但香港和内地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电商世界”,公开数据显示,香港将近90%的香港人习惯使用现金,97%的人使用八达通,信用卡占比53%,手机支付只占20%。移动支付受限,让7月香港零售销售额虽达到342亿港元,但线上销售额占比却仅有7.8%。HKTV mall、百佳超级市场、友和等为代表的本地电商平台,CR5为21.5%,这就意味着香港市场能给京东和淘宝带来多少增量,仍有待商榷。
除发力香港市场外,互联互通成为今年双十一的重要变化。支付端,淘宝用户不仅可以使用微信支付,且能使用和拼多多类似的微信先买后付服务。另据相关媒体报道称,后续京东也将接入支付宝。
图源:淘宝
物流端,淘宝天猫计划接入京东物流系统,为商家新增物流选项,预计于10月中旬上线。京东则接入阿里旗下菜鸟速递与菜鸟驿站网络,实现代收包裹、共享寄送入口及包裹寄存等服务的无缝对接。
和资本市场衡量传统企业以营收、利润、负债等关键指标不同的是,互联网行业本质上做的是流量生意、用户规模生意。用户规模、增速、市占率、未来市场空间、应对市场变化策略则成为资本市场衡量互联网企业的关键指标。
基于此,单一电商平台竞争时代,电商平台在电商产业链的关键链条上,形成竞争优势、阻击竞争对手,是其提高用户数量和市场份额的重中之重。如当年的“猫狗大战”“移动大战”,京东投入重金自建物流,与阿里系物流成形“物流墙”;“微信系”电商和“阿里系”电商造成的支付割裂。
但不管是从2024年Q1淘天集团4%的营收增速,在阿里众多业务中几乎垫底;还是京东2024年上半年3.87%的营收增速,创下2020年最低增速;以及抖音电商总裁魏雯雯披露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抖音电商GMV同比增长46%,而其2023年和2022年的GMV增速为320%、80%,今年各大电商平台都在面临增速已明显放缓的事实。
电商平台,只有转向更大规模的生态系统竞争,打造一个涵盖更多用户、商家、服务的全面生态圈,才能持续锁定用户、扩大市场份额、依托协同效应实现资本效率最大化。
图源:阿里财报
但与此同时,下沉市场虽然广阔,却也存在极深的壁垒——社会关系相对封闭性、中老年人群的教育背景不同、对陌生技术的恐惧,让其和新技术天然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基于此,他们更信赖身边熟人、亲友推荐和教导他们使用新工具,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被转移给熟人圈内的“意见领袖”。当信任链条中的关键人物使用微信支付,老年人会觉得这种支付方式是值得信赖。
Quest Mobile发布的202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微信在下沉市场的渗透率远高于支付宝,尤其是在40岁以上人群中,微信的普及率达到80%以上。换言之,淘宝接入微信支付不仅能帮助其扩大下沉市场中老年消费人群,也能扩大微信支付的收入增长。
同理,物流带动商流,商流反哺物流。阿里和京东物流体系的打通,不仅能提升淘宝天猫用户的体验,带动京东物流业绩增长。更重要的是,打通支付和物流体系,双方不仅能够共享部分用户资源,还能够放大网络效应,形成更强的集聚效应,减少因平台独立运行带来的边际成本递增问题,进而实现资本效率和协同效应的最大化。
此外,电商公司最近也在密集进军细分行业的电商。比如,天眼查App显示,近期天猫成立了20家新公司,包括广州家享电子商务等公司,这些公司涉及日用百货、新能源车销售、家居等。
价格战、高投流、高退货
商家对双十一愈发无感
平台的想法或许是美好的,但面对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双十一,能不亏本就不错了”
“现在的双十一,和平时基本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还不如平时订单多”
“现在对双十一平台的活动,早就麻木了……”
这是在我们和大量商家沟通中,商家频频提到的几句话。
食品商家胡杨(化名)告诉我们,虽然今年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不再像去年双十一那样高调宣传“全网最低价”,但加大满减优惠力度成为另一种形式的“价格战”。商家若想参与双十一活动,除强制使用满300减50通用券,有平台直接提供300减70券。除通用券外,还有满200减20、满99减10的品类券,且品类券和通用券,消费者可叠加使用。
但因食品行业同质化严重、电商平台价格战将流量倾斜到更多低价商品上、线下零食折扣店分流、叠加行业有品类无品牌的特性,食品行业生产企业毛利率约在40%、代工约在15%、以零食很忙为代表的零食折扣店门店,其综合毛利率约在19%。
现如今双十一电商平台的满300减50叠加满99减10,基本意味着双十一就是亏本赚吆喝。基于此,不少商家希望的是双十一别爆单,这样还能少亏点。当消费者吐槽双十一先涨价后降价的套路时,商家又何尝不是有苦难言呢?
除大促期间要求商家需强制配置满300减50券外,强行绑定运费险,也成为商家参与电商平台大促活动的另一标配。运费险本意是电商平台想要提高用户体验,但消费者利用运费险漏洞薅羊毛、商家货不对板、质量差等问题的存在,让2024年退货率飙涨,商家需承担的运费险成本同样持续上升。
国内某家电商平台代运营公司的运营刘娜(化名)告诉我们,医疗器械客户退货率从几年前的2%~5%飙涨到今年的30%以上,家具客户退货率飙涨到50%的生死盈亏线。女装几乎是所有类目中的重灾区,几年前货架电商女装退货率约在30%~40%,但今年能做到50%也是天花板。直播电商行业退货率约在65%~70%,甚至更高。
女装品牌茵曼创始人方建华曾计算过退货的账,服装行业一笔退货订单,即便没有收益,还要多付出约15元成本,等于商家的广告费,包装物料、快递费的投入直接打水漂。如果按照销售额1000万元,客单200元,保守算40%退货,损失成本就高达30万元以上,连带成本每月损失过百万。
本就居高不下的退货成本,今年双十一期间淘宝还推出退货宝。刘娜指出,因退货宝给到消费者90天的退货权限,不少女装客户预估或在原有运费险的基础上,一单保费或将提高2倍以上。
若再考虑到女装类目本身做的小库存、快周转、上新快的生意,但因很多客户库存偏高,后续打折促销又将是一笔的成本开支。现在电商平台做女装,简直就是地狱般开局难度。
运费险、满减券让商家无力承担之际,高额的投流成本更让商家无力承担。抖音商家张瑞(化名)告诉我们,以前操盘的食品类目,客户ROI能做到6以上,但今年却只在3以下。双十一期间,抖音超头部达人强势分流,近期的小杨哥和东北雨姐事件,让抖音需要在内容和电商和巨量引擎三者之间找到平衡,预估双十一投产比或将继续下滑。
如张瑞所言,以6月30日蓝月亮和广东夫妇合作的专场直播为例,虽说当日销售额在7500万至1.2亿元间,但媒体预估,该专场直播蓝月亮投流费用为4000万。除广东夫妇外,蓝月亮先后和祝先生、祝晓晗、舒畅、沈涛等抖音超头主播也展开不同合作。达人合作的高投流费用,让2024年上半年蓝月亮销售及分销开支暴涨108%,严重蚕食其利润的同时,蓝月亮交出近三年最差业绩。
图源:百度蓝月亮财报
商业的本质是趋利,品牌方和商家难以从双十一中实现利润最大化,未来的双十一乃至更多大促活动,又要如何持续调动商家的积极性呢?
大促常规化、消费者回归线下化
“倘若你喜欢吃寿司,但若是让你天天喜欢吃寿司,你还愿意吃吗?同理,若你每月都被电商平台各种活动大促所包围,你对双十一还会有兴趣吗?”消费者周洋洋(化名)反问道。
图源:青山资本《消费新时代的劳动》
周洋洋说,自己以前喜欢从电商平台、从直播间购物,主要是希望能买到高性价比的商品。但电商平台商品质量欠佳、头部主播屡屡售假、品牌方追求线上线下同价时代,为何还要去电商平台购买甚至关注电商平台大促呢?还不如直接去线下实体店购买。“质量好坏,我可以真实感受到”。
如周洋洋所言,电商平台大促时间拉长目的是带动平台GMV增长,频繁的促销信息轰炸和复杂的促销规则,让消费者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到疲惫,逐渐失去对促销活动的热情和兴趣。这不仅带来消费潜力被严重透支,且使得消费者购物更加趋于理性化,剁手党、疯狂购物、双十一清空购物逐渐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则是多平台比价,甚至到多个平台查看信息,这让电商平台促成交易难度更大,竞争也更加白热化。
不仅如此,长时间促销不仅需电商平台承担高昂的营销费用,如10月份大促开始前包括拼多多、抖音、快手、淘宝等平台疯狂投放信息流广告,且大促期间的各种突发事件也在拉高平台的整体活动运营成本。京东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以杨笠为主体的“双十一”广告,但杨笠的爆火却是靠辱骂男性爆火,而京东用户绝大多数为男性,这也引发京东plus会员退款潮,京东不得不下场道歉。
图源:App Growing
图源:京东官微
且长期促销或大幅度打折可能给消费者传递出品牌商品“价格虚高”的信号,削弱品牌的高端形象。这种品牌形象的贬值,对高端品牌而言,会造成严重的长期损害。换言之,大促时间商家端、平台端、消费端似乎没有赢家。
更现实的问题是,现在电商双十一大促到底卖的是什么呢?消费者胡伟(化名)告诉我们,我购买商品本质上是为了满足我的需求,这种需求或是物质需求或是精神需求。但现如今在电商平台购物仅确定需求就需投入很多精力。
如购买男士常见的洗面奶,要先确定自己到底是哪种皮肤、满足什么功效,是想要粉、霜、还是啫喱。
此后则是漫长的找产品、找平台、比价、看评论、翻测评等等。若遇到不好商品,还牵扯到大量售后。不知何时起,电商平台大促购物不再是一件让人感觉到快乐、幸福的事情,反而变成既费钱又费神的事情。
现如今电商平台的购物更多不是在购物,反而变成“劳动”——去企业上班付出劳动,可获得相应报酬;但在电商平台双十一投入这么多“劳动”,又真正获得了什么呢?更甚至说,为节省所谓的几十元,付出这么多“劳动”投产比真的高吗?
胡伟的话,或许正是电商平台需深思的问题,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而产生供需两侧交易。消费社会的底层逻辑从古至今,均未发生过改变。且交易模式愈简单,愈能促成交易。如中国宋代交子的出现解决以铜钱、黄金为代表的传统货币形式携带不便和数量不足的问题,使得大额交易变得简单和快捷,从而加速交易速度,这也是历史上宋代商业得以繁荣的重要原因。现代时期,微信和支付宝等电子支付的出现,简化交易流程,减少交易过程中的摩擦,提高交易的便捷性和速度。
但现如今愈发复杂的双十一,逐渐脱离交易的本质属性;未来的双十一,又有多少可以值得期待的呢?
离抖音率先拉开2024年双十一的大幕已经过去两周,但双十一的气氛还若有若无,让人没有太强的感觉。
走过16个年头的双十一,时间跨度从1天延长到11天再延长到20天以上,今年天猫、京东、小红书时间跨度分别为28天、33天、30天,今年11也成为“战线最长”的双十一。不少网友吐槽道,“后面的双十一干脆提前到国庆假期,年年提前、年年史上最长。”
图源:基于公开信息整理
在玩法上,双十一从最初的打五折、直降拓展到定金预售、尾款后补、跨店优惠叠加、复杂且难以计算的双十一函数题深受消费者所诟病。时间跨度越长、玩法愈复杂,消费者对双十一关注度愈低,双十一愈显得冷清。基于此,2023年的双十一直接改为简单粗暴的价格战。
图源:上观新闻
“今年各家电商平台的玩法,有细微差别。如天猫重启预售玩法,京东向所有商家开放满200减20元的补贴券,希望打造大规模用户覆盖+大量级的商品底池+强连带销售效果。此外,京东尝到去年双十一直播的甜头,今年双十一新增“直播限时价”打法。但整体来看,电商平台核心仍聚焦在跨店满减、一件折扣、平台消费券传统‘三大件’上。”在电商行业从业多年的张帅(化名)告诉我们。
张帅接着表示,在当前电商平台流量触顶、各大电商平台纷纷融合货架电商+种草电商+直播电商,消费者对双十一关注度持续下降等多因素影响下,平台若想找到更新颖、更能刺激消费者下单的玩法,明显受限。
另外,为调动商家对双十一大促参与的积极性,各大平台加大扶持和补贴力度。如抖音针对日用百货、水果生鲜类目,推出降佣和免佣政策,淘宝向商家提供多类型店铺经营方案,小红书投入百亿流量扶持和亿级补贴,通过流量激励、产品升级提效、撮合工具上新,助力买手、商家的发展。
但即便如此,大多数人对今年双十一的感觉还是,没感觉。
今年双十一,重金砸向香港
实际上,今年的双十一和往年还是有一些不同的。
今年双十一,淘宝和京东的重点放到香港市场。京东继今年618期间首个供应链产业基地在港落地后,9月继续追加15亿元投入且上不封顶,核心在于通过商品补贴+物流补贴+服务优化,不断提高香港消费者的线上购物体验。
和京东不同的是,淘宝布局香港市场较早,今年双十一淘宝的重点放到发货和退换货上,目前阿里已将香港设定为包邮区,消费者在淘宝APP里找到带有“HK¥99包邮”标识的商品,下单满99元,并选择官方直运或官方集运方式,即可享受跨境段包邮权益。
但香港和内地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电商世界”,公开数据显示,香港将近90%的香港人习惯使用现金,97%的人使用八达通,信用卡占比53%,手机支付只占20%。移动支付受限,让7月香港零售销售额虽达到342亿港元,但线上销售额占比却仅有7.8%。HKTV mall、百佳超级市场、友和等为代表的本地电商平台,CR5为21.5%,这就意味着香港市场能给京东和淘宝带来多少增量,仍有待商榷。
除发力香港市场外,互联互通成为今年双十一的重要变化。支付端,淘宝用户不仅可以使用微信支付,且能使用和拼多多类似的微信先买后付服务。另据相关媒体报道称,后续京东也将接入支付宝。
图源:淘宝
物流端,淘宝天猫计划接入京东物流系统,为商家新增物流选项,预计于10月中旬上线。京东则接入阿里旗下菜鸟速递与菜鸟驿站网络,实现代收包裹、共享寄送入口及包裹寄存等服务的无缝对接。
和资本市场衡量传统企业以营收、利润、负债等关键指标不同的是,互联网行业本质上做的是流量生意、用户规模生意。用户规模、增速、市占率、未来市场空间、应对市场变化策略则成为资本市场衡量互联网企业的关键指标。
基于此,单一电商平台竞争时代,电商平台在电商产业链的关键链条上,形成竞争优势、阻击竞争对手,是其提高用户数量和市场份额的重中之重。如当年的“猫狗大战”“移动大战”,京东投入重金自建物流,与阿里系物流成形“物流墙”;“微信系”电商和“阿里系”电商造成的支付割裂。
但不管是从2024年Q1淘天集团4%的营收增速,在阿里众多业务中几乎垫底;还是京东2024年上半年3.87%的营收增速,创下2020年最低增速;以及抖音电商总裁魏雯雯披露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抖音电商GMV同比增长46%,而其2023年和2022年的GMV增速为320%、80%,今年各大电商平台都在面临增速已明显放缓的事实。
电商平台,只有转向更大规模的生态系统竞争,打造一个涵盖更多用户、商家、服务的全面生态圈,才能持续锁定用户、扩大市场份额、依托协同效应实现资本效率最大化。
图源:阿里财报
但与此同时,下沉市场虽然广阔,却也存在极深的壁垒——社会关系相对封闭性、中老年人群的教育背景不同、对陌生技术的恐惧,让其和新技术天然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基于此,他们更信赖身边熟人、亲友推荐和教导他们使用新工具,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被转移给熟人圈内的“意见领袖”。当信任链条中的关键人物使用微信支付,老年人会觉得这种支付方式是值得信赖。
Quest Mobile发布的202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微信在下沉市场的渗透率远高于支付宝,尤其是在40岁以上人群中,微信的普及率达到80%以上。换言之,淘宝接入微信支付不仅能帮助其扩大下沉市场中老年消费人群,也能扩大微信支付的收入增长。
同理,物流带动商流,商流反哺物流。阿里和京东物流体系的打通,不仅能提升淘宝天猫用户的体验,带动京东物流业绩增长。更重要的是,打通支付和物流体系,双方不仅能够共享部分用户资源,还能够放大网络效应,形成更强的集聚效应,减少因平台独立运行带来的边际成本递增问题,进而实现资本效率和协同效应的最大化。
此外,电商公司最近也在密集进军细分行业的电商。比如,天眼查App显示,近期天猫成立了20家新公司,包括广州家享电子商务等公司,这些公司涉及日用百货、新能源车销售、家居等。
价格战、高投流、高退货
商家对双十一愈发无感
平台的想法或许是美好的,但面对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双十一,能不亏本就不错了”
“现在的双十一,和平时基本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还不如平时订单多”
“现在对双十一平台的活动,早就麻木了……”
这是在我们和大量商家沟通中,商家频频提到的几句话。
食品商家胡杨(化名)告诉我们,虽然今年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不再像去年双十一那样高调宣传“全网最低价”,但加大满减优惠力度成为另一种形式的“价格战”。商家若想参与双十一活动,除强制使用满300减50通用券,有平台直接提供300减70券。除通用券外,还有满200减20、满99减10的品类券,且品类券和通用券,消费者可叠加使用。
但因食品行业同质化严重、电商平台价格战将流量倾斜到更多低价商品上、线下零食折扣店分流、叠加行业有品类无品牌的特性,食品行业生产企业毛利率约在40%、代工约在15%、以零食很忙为代表的零食折扣店门店,其综合毛利率约在19%。
现如今双十一电商平台的满300减50叠加满99减10,基本意味着双十一就是亏本赚吆喝。基于此,不少商家希望的是双十一别爆单,这样还能少亏点。当消费者吐槽双十一先涨价后降价的套路时,商家又何尝不是有苦难言呢?
除大促期间要求商家需强制配置满300减50券外,强行绑定运费险,也成为商家参与电商平台大促活动的另一标配。运费险本意是电商平台想要提高用户体验,但消费者利用运费险漏洞薅羊毛、商家货不对板、质量差等问题的存在,让2024年退货率飙涨,商家需承担的运费险成本同样持续上升。
国内某家电商平台代运营公司的运营刘娜(化名)告诉我们,医疗器械客户退货率从几年前的2%~5%飙涨到今年的30%以上,家具客户退货率飙涨到50%的生死盈亏线。女装几乎是所有类目中的重灾区,几年前货架电商女装退货率约在30%~40%,但今年能做到50%也是天花板。直播电商行业退货率约在65%~70%,甚至更高。
女装品牌茵曼创始人方建华曾计算过退货的账,服装行业一笔退货订单,即便没有收益,还要多付出约15元成本,等于商家的广告费,包装物料、快递费的投入直接打水漂。如果按照销售额1000万元,客单200元,保守算40%退货,损失成本就高达30万元以上,连带成本每月损失过百万。
本就居高不下的退货成本,今年双十一期间淘宝还推出退货宝。刘娜指出,因退货宝给到消费者90天的退货权限,不少女装客户预估或在原有运费险的基础上,一单保费或将提高2倍以上。
图源:淘宝
若再考虑到女装类目本身做的小库存、快周转、上新快的生意,但因很多客户库存偏高,后续打折促销又将是一笔的成本开支。现在电商平台做女装,简直就是地狱般开局难度。
运费险、满减券让商家无力承担之际,高额的投流成本更让商家无力承担。抖音商家张瑞(化名)告诉我们,以前操盘的食品类目,客户ROI能做到6以上,但今年却只在3以下。双十一期间,抖音超头部达人强势分流,近期的小杨哥和东北雨姐事件,让抖音需要在内容和电商和巨量引擎三者之间找到平衡,预估双十一投产比或将继续下滑。
如张瑞所言,以6月30日蓝月亮和广东夫妇合作的专场直播为例,虽说当日销售额在7500万至1.2亿元间,但媒体预估,该专场直播蓝月亮投流费用为4000万。除广东夫妇外,蓝月亮先后和祝先生、祝晓晗、舒畅、沈涛等抖音超头主播也展开不同合作。达人合作的高投流费用,让2024年上半年蓝月亮销售及分销开支暴涨108%,严重蚕食其利润的同时,蓝月亮交出近三年最差业绩。
图源:百度蓝月亮财报
商业的本质是趋利,品牌方和商家难以从双十一中实现利润最大化,未来的双十一乃至更多大促活动,又要如何持续调动商家的积极性呢?
大促常规化、消费者回归线下化
“倘若你喜欢吃寿司,但若是让你天天喜欢吃寿司,你还愿意吃吗?同理,若你每月都被电商平台各种活动大促所包围,你对双十一还会有兴趣吗?”消费者周洋洋(化名)反问道。
图源:青山资本《消费新时代的劳动》
周洋洋说,自己以前喜欢从电商平台、从直播间购物,主要是希望能买到高性价比的商品。但电商平台商品质量欠佳、头部主播屡屡售假、品牌方追求线上线下同价时代,为何还要去电商平台购买甚至关注电商平台大促呢?还不如直接去线下实体店购买。“质量好坏,我可以真实感受到”。
如周洋洋所言,电商平台大促时间拉长目的是带动平台GMV增长,频繁的促销信息轰炸和复杂的促销规则,让消费者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到疲惫,逐渐失去对促销活动的热情和兴趣。这不仅带来消费潜力被严重透支,且使得消费者购物更加趋于理性化,剁手党、疯狂购物、双十一清空购物逐渐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则是多平台比价,甚至到多个平台查看信息,这让电商平台促成交易难度更大,竞争也更加白热化。
图源:青山资本《消费新时代的劳动》
图源:青山资本《消费新时代的劳动》
不仅如此,长时间促销不仅需电商平台承担高昂的营销费用,如10月份大促开始前包括拼多多、抖音、快手、淘宝等平台疯狂投放信息流广告,且大促期间的各种突发事件也在拉高平台的整体活动运营成本。京东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以杨笠为主体的“双十一”广告,但杨笠的爆火却是靠辱骂男性爆火,而京东用户绝大多数为男性,这也引发京东plus会员退款潮,京东不得不下场道歉。
图源:App Growing
图源:京东官微
且长期促销或大幅度打折可能给消费者传递出品牌商品“价格虚高”的信号,削弱品牌的高端形象。这种品牌形象的贬值,对高端品牌而言,会造成严重的长期损害。换言之,大促时间商家端、平台端、消费端似乎没有赢家。
更现实的问题是,现在电商双十一大促到底卖的是什么呢?消费者胡伟(化名)告诉我们,我购买商品本质上是为了满足我的需求,这种需求或是物质需求或是精神需求。但现如今在电商平台购物仅确定需求就需投入很多精力。
如购买男士常见的洗面奶,要先确定自己到底是哪种皮肤、满足什么功效,是想要粉、霜、还是啫喱。
此后则是漫长的找产品、找平台、比价、看评论、翻测评等等。若遇到不好商品,还牵扯到大量售后。不知何时起,电商平台大促购物不再是一件让人感觉到快乐、幸福的事情,反而变成既费钱又费神的事情。
现如今电商平台的购物更多不是在购物,反而变成“劳动”——去企业上班付出劳动,可获得相应报酬;但在电商平台双十一投入这么多“劳动”,又真正获得了什么呢?更甚至说,为节省所谓的几十元,付出这么多“劳动”投产比真的高吗?
胡伟的话,或许正是电商平台需深思的问题,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而产生供需两侧交易。消费社会的底层逻辑从古至今,均未发生过改变。且交易模式愈简单,愈能促成交易。如中国宋代交子的出现解决以铜钱、黄金为代表的传统货币形式携带不便和数量不足的问题,使得大额交易变得简单和快捷,从而加速交易速度,这也是历史上宋代商业得以繁荣的重要原因。现代时期,微信和支付宝等电子支付的出现,简化交易流程,减少交易过程中的摩擦,提高交易的便捷性和速度。
但现如今愈发复杂的双十一,逐渐脱离交易的本质属性;未来的双十一,又有多少可以值得期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