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四季,日本的富士山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
然而,在正式开山时间以外的时段,富士山其实是“关闭”的。一旦进入六合目以上(尤其是七合目、八合目)的高海拔危险区域,就属于违法违规行为。
但一些人并未把这项禁令放在心上,冒险攀登的行为,也让当地政府和救援人员疲于奔命。最近,一位中国留学生的“二次遭难”的骚操作更是点燃了当地市长的怒火。
“我只是忘了手机还在山上回去拿而已。”——面对日本救援人员这位中国年轻男子语气平静。但在富士山八合目的寒风中,这句轻描淡写的话语,却让人一时间分不清是错愕,还是无奈。
原来,这名27岁的中国籍男子大学生在短短四天内富士山上“霉开二度”。5月22日,他第一次报警称自己丢失了登山用的冰爪(也称“アイゼン”)无法下山。
于是静冈县消防出动直升机冒着风雪将他救援下山,送往医院。而仅仅过了四天,他又想起自己的手机没拿回再次一人登上富士山,然后到了5月26日有人在海拔三千米处发现他再次瘫倒在地,全身擦伤,身体发抖,于是救援队员又不得不挺进风雪线,再次将他护送下山送进院。
且据警方消息该男子在两次登山中都未提交登山计划书,且富士山当时仍处于闭山期,不具备开放登山的基本安全条件。令人遗憾的是,至今相关人员并未从他口中听到任何一句公开的道歉或反思。
这起“回头捡手机”的二次遭难,很快在日本社交媒体上引发激烈讨论,各路大V有人痛批其鲁莽,也有人质疑——日本救援这些人的费用真的该由纳税人承担吗?
两次救援行动的费用究竟由谁承担?要知道日本救援直升机出动一次的成本,根据各地消防厅和山岳救援组织的数据,大致在40万至200万日元之间(约合人民币2万至10万元),以长野县为例(因常年有北阿尔卑斯山等高海拔山岳事故),曾公开表示一次直升机救援的“实际成本”在120万至180万日元之间;而富士山所在的静冈县也曾估算出动消防直升机一次需耗费约100万日元上下。
“基本上如果是由警察或消防单位执行的救援,属于公共事务(不管你是登山还是跳海了),费用由国家承担。”日本山岳救援协会理事长岛田和昭这样解释道。
但他也补充道,一旦警力不足,需要调动民间人员协助,如山小屋主人、地方山岳向导等,那么就可能产生额外费用,“每人自付的费用可能在3万到5万日元之间,因地区而异。”
所以一场无计划、违规且反复的登山行为,无疑要耗费了巨大的公共资源。
“我觉得,必须由遭难者自己承担救援费用。”
面对镜头,静冈县富士宫市的市长须藤秀忠语气中带着难掩的愤怒。他所说的不只是几桩单一的登山事故,而是近年来不断累积的、富士山“闭山期违规登山”所带来的整个社会负担。
富士宫市方面表示,类似事件每年都有发生,且有增长趋势。不仅仅是这位外国来的留学生,类似的违规登山者也包括无证入山的本地人。5月11日,也有一名日本籍登山者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强行进入封闭路线。
须藤市长指出,这些“说了又不听、错了又不认”的登山者不但屡次出事,还把巨额救援成本转嫁给纳税人,“你说这合理吗?”
这里面最让市长无语的,就是这名中国籍男子大学生在富士山“霉开二度”的行为,简直是引燃了最后的导火索——
当然这背后更令人忧心的是,还有缺乏常识与敬畏所带来的后果,这种轻率行为不仅浪费资源,更危及他人生命。富士山闭山期间天气变化剧烈,有时暴风雪与冰雹突袭,仅仅靠人力搜救。
在没有开放设施与交通支持的条件下,其实救援队也要冒着生命危险的,历史上救援队因为救人自己遇难的事故也是有发生过。
面对频繁的事故与日渐高涨的公共救援成本,须藤市长已向静冈县政府提出建议:在闭山期间制定明确的入山限制与救援责任规则。
重点包括:禁止非必要入山、强制登记制度、以及“违规者自付救援费”等原则。他强调,“不能再让少数人的鲁莽,把公共资源当作理所当然。”
须藤市长愤怒的其实可以理解。毕竟救援不是儿戏,代价却由他人买单。如果任由类似事件不断重演,不仅会加重地方财政负担,更可能动摇整个社会对于公共责任边界的共识。
在理想的社会中制度是隐形的,人们靠良知与共识自觉行事。但现实往往相反——当“少数人破坏规则”的成本远远低于“维护规则者”的代价时,制度就不得不“层层加码”,(比如现在日本银行开户难、租房难)都是前人砍树后人遭殃,所以突然之间彷佛也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证明你妈是你妈”的存在……
#富士山 依旧巍峨,雪线如昔,但它并不欢迎一切未经准备的莽撞者。在这座神圣的山峰面前,最该被唤醒的,或许并不是探险的勇气,而是那份应有的敬畏。
每年四季,日本的富士山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
然而,在正式开山时间以外的时段,富士山其实是“关闭”的。一旦进入六合目以上(尤其是七合目、八合目)的高海拔危险区域,就属于违法违规行为。
但一些人并未把这项禁令放在心上,冒险攀登的行为,也让当地政府和救援人员疲于奔命。最近,一位中国留学生的“二次遭难”的骚操作更是点燃了当地市长的怒火。
“我只是忘了手机还在山上回去拿而已。”——面对日本救援人员这位中国年轻男子语气平静。但在富士山八合目的寒风中,这句轻描淡写的话语,却让人一时间分不清是错愕,还是无奈。
原来,这名27岁的中国籍男子大学生在短短四天内富士山上“霉开二度”。5月22日,他第一次报警称自己丢失了登山用的冰爪(也称“アイゼン”)无法下山。
于是静冈县消防出动直升机冒着风雪将他救援下山,送往医院。而仅仅过了四天,他又想起自己的手机没拿回再次一人登上富士山,然后到了5月26日有人在海拔三千米处发现他再次瘫倒在地,全身擦伤,身体发抖,于是救援队员又不得不挺进风雪线,再次将他护送下山送进院。
且据警方消息该男子在两次登山中都未提交登山计划书,且富士山当时仍处于闭山期,不具备开放登山的基本安全条件。令人遗憾的是,至今相关人员并未从他口中听到任何一句公开的道歉或反思。
这起“回头捡手机”的二次遭难,很快在日本社交媒体上引发激烈讨论,各路大V有人痛批其鲁莽,也有人质疑——日本救援这些人的费用真的该由纳税人承担吗?
两次救援行动的费用究竟由谁承担?要知道日本救援直升机出动一次的成本,根据各地消防厅和山岳救援组织的数据,大致在40万至200万日元之间(约合人民币2万至10万元),以长野县为例(因常年有北阿尔卑斯山等高海拔山岳事故),曾公开表示一次直升机救援的“实际成本”在120万至180万日元之间;而富士山所在的静冈县也曾估算出动消防直升机一次需耗费约100万日元上下。
“基本上如果是由警察或消防单位执行的救援,属于公共事务(不管你是登山还是跳海了),费用由国家承担。”日本山岳救援协会理事长岛田和昭这样解释道。
但他也补充道,一旦警力不足,需要调动民间人员协助,如山小屋主人、地方山岳向导等,那么就可能产生额外费用,“每人自付的费用可能在3万到5万日元之间,因地区而异。”
所以一场无计划、违规且反复的登山行为,无疑要耗费了巨大的公共资源。
“我觉得,必须由遭难者自己承担救援费用。”
面对镜头,静冈县富士宫市的市长须藤秀忠语气中带着难掩的愤怒。他所说的不只是几桩单一的登山事故,而是近年来不断累积的、富士山“闭山期违规登山”所带来的整个社会负担。
富士宫市方面表示,类似事件每年都有发生,且有增长趋势。不仅仅是这位外国来的留学生,类似的违规登山者也包括无证入山的本地人。5月11日,也有一名日本籍登山者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强行进入封闭路线。
须藤市长指出,这些“说了又不听、错了又不认”的登山者不但屡次出事,还把巨额救援成本转嫁给纳税人,“你说这合理吗?”
这里面最让市长无语的,就是这名中国籍男子大学生在富士山“霉开二度”的行为,简直是引燃了最后的导火索——
当然这背后更令人忧心的是,还有缺乏常识与敬畏所带来的后果,这种轻率行为不仅浪费资源,更危及他人生命。富士山闭山期间天气变化剧烈,有时暴风雪与冰雹突袭,仅仅靠人力搜救。
在没有开放设施与交通支持的条件下,其实救援队也要冒着生命危险的,历史上救援队因为救人自己遇难的事故也是有发生过。
面对频繁的事故与日渐高涨的公共救援成本,须藤市长已向静冈县政府提出建议:在闭山期间制定明确的入山限制与救援责任规则。
重点包括:禁止非必要入山、强制登记制度、以及“违规者自付救援费”等原则。他强调,“不能再让少数人的鲁莽,把公共资源当作理所当然。”
须藤市长愤怒的其实可以理解。毕竟救援不是儿戏,代价却由他人买单。如果任由类似事件不断重演,不仅会加重地方财政负担,更可能动摇整个社会对于公共责任边界的共识。
在理想的社会中制度是隐形的,人们靠良知与共识自觉行事。但现实往往相反——当“少数人破坏规则”的成本远远低于“维护规则者”的代价时,制度就不得不“层层加码”,(比如现在日本银行开户难、租房难)都是前人砍树后人遭殃,所以突然之间彷佛也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证明你妈是你妈”的存在……
#富士山 依旧巍峨,雪线如昔,但它并不欢迎一切未经准备的莽撞者。在这座神圣的山峰面前,最该被唤醒的,或许并不是探险的勇气,而是那份应有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