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关税战不只关税战:MAGA经济学家的41页蓝图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3月27日 17点30分 PT
  返回列表
26239 阅读
5 评论
香港01



3月26日,川普(Donald Trump)又作了一系列有关4月2日“美国解放日”的关税宣示:一是向全球落实25%的额外汽车/汽车零部件关税,此举势将重挫欧洲;二是他本来就要实施的全球“对等关税”将会“比对等更为宽容”(即美国新增的关税将比别国徵收美国的低一些),却会针对“所有国家”,而不是财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口中对美出超特高的“肮髒15国”(Dirty 15)。

同时,由于押后TikTok“不卖就禁”法律的限期4月5日就到,川普也称如果能同中国达成有关TikTok的协议,他愿意稍减对华关税。

上台以来,川普2.0关税战真正落实了的关税,就只有针对中国的两次10%额外关税,以及针对全球钢铝的25%关税。其针对加拿大、墨西哥这两个自由贸易伙伴的关税,则连续两次被押后了一个月(当中一部份可能会在4月2日实施)。



2025年3月26日,美国华盛顿,图为川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发表讲话。(Reuters)

4月2日将是川普宣传良久将会向全球大加关税的日子,除了上述的关税项目之外,川普还会向任何购买委内瑞拉石油的国家加徵25%关税,也就是川普口中的“次级关税”(secondary tariff),即以针对国家B的关税来间接制裁国家A。如果委内瑞拉的“小试牛刀”有效,未来这种次级关税可能会变成川普在其他议题施压他国的新板斧。

由于川普再次入主白宫以来关税政策朝令夕改,让人难以捉摸,美国企业界都在等待4月2日的来临--虽然他们大多反对关税战,但他们希望川普称为“解放日”的这一天到来之后,其关税政策的方向将会稳定下来,让他们可以为未来的长远投资作决定。

  谁是川普贸易政策的军师?

在一片混乱的关税宣示和行动之中,人们都努力试图在疯狂之中找到川普的方法。

其中,获得最多人关注的就是如今被委任为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哈佛经济学博士Stephen Miran。Miran去年11月发表了题为《重组全球贸易系统的用户指南》(A User’s Guide to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的41页文章,其中提出关税、货币政策的惊人主张,被不少分析人士视为读懂川普贸易政策的指南。

Miran的理论基础在于所谓的“特里芬困境”(Triffin Dilemma)。这是由比利时裔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Robert Triffin)在1960年代首次提出的概念。特里芬困境指的是,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需要持续的经常帐赤字来供应世界货币,长此下去将会造成美元的信用危机,使整个体制愈来愈不能持续。

而全球各国对于美元的非弹性需求也导致美元价值长期被高估,美国出口竞争力下降,进口更为便宜,长远创伤了美国制造业,并因此构成国家安全风险。

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对美国当然也有其好处,例如是较便宜的借贷成本、利用美元系统来制裁他国的能力等。但Miran认为,随着美国佔全球GDP的比例愈来愈低(也就是世界对于美元需求的相对比例愈来愈高),美国必需世界各国分担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负担”。

为此,Miran提出了两大招。先是关税,再来的是让美元贬值的多边和单边货币政策。

  关税负担转嫁他国

对于关税政策,Miran认为只要关税是一步步而且有针对性的执行的话,关税的负担将会透过别国的货币贬值转嫁到其他国家身上,不会造成美国通胀,别国货币贬值将会削弱它们的购买力,贸易额不会有大幅变化,美国财政部的收入却因此增加,部份抵销美国政府长期赤字的问题。

他引用2018至2019年川普向中国首次开打关税战时候的数据作例子,认为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抵销了大部份对华关税对美国进口商品价格的影响。他又引用研究,认为美国的最佳关税水平大概是处于20%至50%之间。



他引用2018至2019年川普向中国首次开打关税战时候的数据作例子,表中线从上而下(最终点来看)分别为实际税率的转变、美元对人民币汇价转变和美国进口价格的转变。(Miran文章截图)

这种对于关税的理解,如今就体现在川普的言论上面。例如,他多次提到美国在1913年实施个人所得税之前的美国有多繁荣,经常强调关税收入可以用来抵销减税政策的影响。

而如无意外,本年美国国会就会通过未来10年高达4.5万亿美元的减税立法,作为即将到期的川普2017年减税政策的延续。关税收入就是填补这个财政缺口的一大依靠。

问题是,如果要用关税政策把成本转嫁到其他国家身上的方式是其他国家的货币对美元贬值的话,这只会加重美元作为储备货币所造成的汇价高企问题,无改美国制造业的劣势。

  迫盟国货币升值交“保护费”

在此,Miran就认为关税只是起手式,关税战开打之后,关税就会变成一种谈判筹码,配合美国对于盟友的安全保护伞,用来施压他国接受类似《广场协议》的所谓“海湖庄园协议”(Mar-a-Lago Accord),让它们透过多边协调的形式提高自身货币对美元的汇价。

但为了避免这些国家出售美元抬高自身货币汇价的同时导致美国息率上升之类的问题,Miran认为在这些国家出售美元的同时,它们应该接受把手头上的短期美国国债转换成长期国债,当中可能包括永续债券,这样就可以压低长期息率,减低短期国债的供应(从而减低货币供应及其造成的通胀压力),也同时减轻美国政府融资的成本。

为何这些国家要同意跟川普签下这一份“海湖庄园协议”,一边削弱自身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另一边又继续支持美元的国际地位?

Miran在此就引述了另一个经济学家Zoltan Pozsar在2024年发表的一套说法,简单而言,这是它们要向美国支付的“保护费”:

1)安全区是公共财,内部国家必须通过购买美国国债来资助它;

2)安全区是资本财;它最好由永续债券而不是短期票据资助;

3)安全区有铁丝网:除非你们将你们的钞票换成债券,否则关税将阻止你进入。

Miran也特别提到美国政府可以将包括北约在内的安全保护与贸易挂鈎。如果别国因为美国的关税政策而用关税报复,它们所受到美国保护将会减弱。而如果它们不接受“海湖庄园协议”的话,也是同理。

然而,Miran自己对于“海湖庄园协议”的普及性也不是太乐观。他指出,如今很多美国国债都持有在亚洲和中东国家有上,如中国、印度、沙特等国手上,亦有很多债券持有在私人投资者手上。这些国家或机构也不会轻易被游说出售美元资产去推高自身货币的汇价,又或者将短期债券换成长期债券。

  向国债持有者“徵税”

对此,Miran认为美国政府可以採取单边主义行动,运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对美国国债的海外持有者徵收“使用费”,可以直接从美国财政部要向它们支付的利息中扣除,减低持有美元资产的吸引力。

而且,“使用费”的制订也要考虑到特定国家同美国的关係。例如对中国徵收的费用就应该高于对美国友好国家徵收的费用。虽然部份债券持有人会认为这是债务违约,但Miran认为不少国家都会向利息收入徵税,这其实此类税项的一种变奏。



美国海外驻军地图。(IBON)

除此之外,美国政府还可以出售美元来购买其他国家的货币作外储备甚至黄金,来压低美元汇价。

然而,迫其他国家减持美债,又或者将短期债卷换成流通性低的永续债,这岂不是会削弱美元作为国际贸易货币的地位,从而使得美国未来不能像今天一样用利美元体系来制裁其他国家?

Miran认为,减低美国国债的储蓄属性并不直接影响其在国际支付系统的地位。美元储备很多的国家绝对有空间减持美国国债,而美国联储局也可以同其他国家央行达成货币互换协议来提供美元流动性。

不过,为了在压低美元汇价来扶持美国制造业的同时又不削弱美元的国际地位,Miran认为美国政府在执行这套政策的时候要循序渐进、步步为营,不要寻求一蹴而就。

这也许解释了为何川普至今也没有如竞选期间一样直接向中国徵收60%关税、向全世界一刀切徵收10至20%,而是将关税逐步增加的同时,又不时把关税作为跟别国谈判不同议题的施压工具,而且说好要加的关税又不时被豁免、取消或押后。

Miran的逻辑其实同财长贝森特非常类似。贝森特就曾经表示美元贬值跟美元霸权并无冲突,而且美国的贸易政策亦应该与地缘政治扣连起来,将世界各国分成绿色、黄色、红色几个类别,例如绿色一类的国家能得到美国保护,但就要听话大买长期美国国债等等。

根据Miran自己的说法,他的41页文章并不是“政策主张”,只是经济分析。然而,他的理念却同川普80年代已提出的“贸易逆差和安全保护是别国佔美国便宜”的论调同出一辙。

在川普2.0混乱的贸易行动之中,这几乎是唯一能理解其背后逻辑的参考。

g
goldeyeball1
1 楼
还蓝图? 这家伙就是个滚刀肉
c
ca_lowhand
2 楼
典型的又要又要,想继续维持美元霸权同时让其他国家来负担世界货币的负面影响。实际交易就是让他国交保护费来维持美元霸权。想的很好但是现在的美国已经没有三十年前的国力地位了,根本没有可行性。最后结局大概率类似罗马帝国的崩溃
西
西岸-影
3 楼
这种观点并非没有一定道理,但也是有前提和负面后果。 第一就是你需要具有买方市场地位这个前提,也就是对方不得不卖给你商品,你可以拒绝或者选择购买。 这是川普第一届贸易战时候的某种局面,当时中国外贸中对美贸易占40%,使得美国市场具有依赖性。但如今经过六年贸易战,这个比例降低到了11%左右,美国仍旧是单一国家对华最大市场,但已经不是中国最大贸易对象,而是第三,东盟和欧盟之后。 因此进入不了美国市场并不像贸易战刚开始那样对中国具有杀伤力。 而且还有一个不同,美国的制造业比例比几年前更低,中国制造业比例却在世界上升高,世界上有可能替代中国商品的国家更少,甚至很多是中国的延伸,美国已经没有了买方市场地位,而是不得不买中国商品,主动权在中国手上,甚至可以用不卖给美国商品莱惩罚美国,比如不久前有报道中国禁止服装出口美国,直接打击沃尔玛这种美国最大公司。这就是为什么说川普的关税不得不美国人负担,而不是中国负担,成为对美国人的额外税。 因为美国不得不买中国商品,再贵也得买。 第二是即使中国可能贬值人民币来规避关税战的影响,让美国进口商降低进口价格莱填补一部分关税损失,但客观上杀死了美国制造业,更别说什么制造业回流。 这等于是中国对美国使用了广场协议的做法,广场协议的内容是美元贬值但日本不能跟随贬值日元,这样杀死了日本的出口经济,陷入30年大经济停滞。 美国并不是日本那样完全依赖出口,但对外贸易也占了整个经济的40%,一旦人民币贬值,美元客观上升值,制造业成本在中国更低,会有更多制造业流入中国,包括美国自己的,比如汽车业和航空配件生产。美国最先进的五代战机F35的发动机f135的叶片被报道是中国生产的,否则无法达到降低价格的目的,F35是廉价版的F22,但价格仍旧远远超出单价低于五千万美元的设计指标,因此能降一点是一点(有报道中国已经停止供应叶片,这是美国已经14个月没有出厂F35的原因之一)。 这让美国制造的成本更高,更不具备竞争性,也就更没有实体企业愿意在美国发展,就业率降低,贫富差距增高,社会问题出现。 贸易战是战争,双方都会有损失,没有赢家,而是谁损失更大。目前有媒体估计美国在关税战的损失是中国的七倍。
m
maina
4 楼
对等关税只是一个大概,甚至只是一个借口,背后根本原则是美国优先,所以具体到每个国家每类商品,都会有具体的调整,不可能是一刀切。
B
Bhistory
5 楼
假媒体中批评川普关税的, 好像从来不提: 1. 中国等制造业大国,为什么立国75年一直执行关税? 包括进口汽车关税, 一直用到现在. 加入WTO后,在关税保护下, 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制造业超级大国. 怎么不分析一下关税怎么毁不掉中国? 2. 好像也从来不分析, 欧洲,加拿大对美国征收关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对其内部经济的影响, 对其物价的影响, 好像美国只要一对等, 就等于美国要死了, 地球要不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