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都拿过了 屠呦呦为何始终没成为中国两院院士?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5月6日 2点34分 PT
  返回列表
47858 阅读
35 评论
联合早报



2015年10月8日,北京, 国家卫计委等部门举行“祝贺屠呦呦研究员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座谈会”。屠呦呦出席了座谈会。(视觉中国)

今年95岁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该院在当地时间上星期二(4月29日)公佈了这一消息。

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也是该院中药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她因发现可有效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长期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没有医学博士学位,也不曾出国留学,更不是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的院士,一度被媒体称为“三无科学家”。获得诺奖前,她在中国科学界几乎籍籍无名。

国际上对她的认可也先于中国国内。例如,获得诺奖后,中国媒体和公众才意识到,屠呦呦早在2011年就获得了被誉为诺奖风向标的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是首个得到这一奖项的中国科学家。

此次她获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人们再次提出那个老问题:为什么屠呦呦至今仍不是两院院士?

这一争议从她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以来就从未停歇。2015年诺奖揭晓后,屠呦呦接受《纽约时报》访问时说,多次申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未能成功。“卫生部长曾亲自推荐我当院士。但是,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情况很複杂”。



1969年,屠呦呦参加国家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并被任命为中医研究院中药抗疟研究组组长。(视频截图)





今天看来,屠呦呦所说的複杂情况,有历史争议,也有现实原因。

历史原因在于,屠呦呦的研究成果,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个保密项目中完成的。1969年,为帮助正在跟美军作战的北越找到抗击疟疾的药物,中国国家领导人毛泽东亲自下令成立了“523”项目。

1971年,屠呦呦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一种可能有效的活性成分,次年,团队提取出该活性成分并命名为“青蒿素”,并对外公佈研究成果。在强调集体的年代,屠呦呦只是一个小团队的负责人,青蒿素的发现也是集体成果。

《环球人物》报道,获得诺奖前,屠呦呦四次申报院士都没成功,因为青蒿素的发现多年来被强调是集体成果,与青蒿素有关的科研人员都没有评上院士。

获得诺奖后,屠呦呦的个人贡献才逐步获得官方层面的肯定——2017年获颁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又被授予中国“共和国勳章”。

但在这一时期,屠呦呦仍然不是两院院士,则与中国现实的院士评选制度相关。

首先是年龄,两院院士一般需要在65周岁以下,屠呦呦在2015年获诺奖时已年满84岁,在多数评审眼中已属“超龄”。学术自媒体“知识分子”说,这一规定并不是严格限制,但也为高龄候选人增选院士制造了障碍。

其次是,中国院士评选,不仅在提名阶段需至少两名在籍院士推荐,还涉及到在籍院士的投票表决。这个过程一直被诟病涉及人情世故、圈子文化,而在中国媒体的报道中,屠呦呦一直不善交际,性格直率,也不会拍马屁。或许,这也是她没能当选院士的複杂情况之一。

当然时至今日,屠呦呦有没有院士头衔,都不影响她的地位和贡献。

但当她以95岁高龄当选美国的外籍院士,还是发人深省:学术荣誉不该吝于对真正有意义的科学贡献作出肯定和表彰。

这样比较起来,中国的院士头衔严格来说不是学术头衔,反而像个综合的行政身份。有网民调侃,院士落马的新闻屡见不鲜,印象中院士不仅要搞学问,更要“会当官”,屠呦呦显然不是这样的人。

如果这样理解,屠呦呦落选院士,也就不奇怪了。

天南地北
1 楼
哪国院士不如中国的院士,含金量最高。它国院士都是虚名。如果当选吾国院士,不仅光宗耀祖,还荫及三代
s
shu007a
2 楼
她现在真的不能成为中国两院院士,因为她要把自己降低多少级才能和现在的新的院士们一般水平?
一方水土一疯人
3 楼
这不正说明美帝院士水平低于兲朝院士,西医水平低于中医,科学低于玄学,东升西降嘛,不正是大大说的嘛?
L
Lira
4 楼
中科院院士评选有年龄限制,而美国没有。这个是个原因,当然更多是国内帮派林立,机制僵硬。
a
airbus
5 楼
这个院士的位置,是给协和的董小姐预留的,当然不能随便给。
s
seator
6 楼
看看疫情期间几位院士的表演就知道了
A
Armweak
7 楼
在满脑子精英门第、出人头地、人上人思想的土共国缸民眼里,95岁的屠呦呦依然对当“院士”非常感兴趣。这些写网文,吸引土共国缸民点击的人,何不先去问问屠呦呦女士,她依然在做梦,要当“院士”?:) 网上很多来自土共国五毛缸民,实际上就是土共共和国“卫士”的身份,很多活在土共国的人,一辈子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追求土共国“院士”。三十五年前,俺远远地看着,它们金光闪闪,俺顶礼膜拜。三十五年后的今天,在俺眼里,那只不过是两陀屎而已。:):)
X
XM25
8 楼
不圆滑怎能当院士?
S
SayNothing
9 楼
袁隆平也不是科学院院士,只是工程院士而已,这样的人物不能当选,中科院院士的水平可想而知。
S
SayNothing
10 楼
袁隆平也不是科学院院士,只是工程院士而已,这样的人物不能当选,中科院院士的水平可想而知。在淡泊名利,但是每年可支配的国家的研究经费数额摆在那里。
x
xiaoxiao雨
11 楼
that is simple. The US one is ran by normal professors not by government officials.
湾区范儿
12 楼
中国知识分子如果在学术上不想与国内同行同流合污,就会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
凉亭
13 楼
饭圈文化
X
XM25
14 楼
因为有投票权,水平不重要。重要的是和睦相处,不要动了大家的利益。一个拿了诺贝尔奖的硬茬,不会和大家相处。大家都敬而远之。无记名投票当然不会通过。
n
nyfan
15 楼
因为不是清华博士
p
portfolio
16 楼
中国有白酒行业的院士,还有烟草行业的院士。申报一个院士,要么个人,要么单位,需要花费几千万公关费。屠呦呦,可能卡在此。
竞选
17 楼
要会搞关系。
一点小看法
18 楼
美国的院士就是对她成就的肯定。
m
markyang
19 楼
建议给个名誉院士,表达一下对于老年人才的重视
D
Dingxiang
20 楼
中国出了个屠呦呦,就是为了彰显中国这两院院士的含金量,以及中国的科学院、工程学院的宇宙级别之高大上水平!
没事逛逛88
21 楼
大概是没钱也没过硬后台吧,跨专业精英医生董小姐肯定是没问题的。
挺没劲
22 楼
上千本土院士却没有一个诺奖得主,可见学术水平之低,特别是只有国内院士头衔的。就好比业余选手拿了斯诺克世界冠军,但官方的台球协会网站上却查无此人
g
gamlastan
23 楼
在中共国,当院士要运作,不是你学问好就能当得,需要一个运作团队。该史钱就要跟上,要文章,就要有写手帮助写。从打算申请到拿下大约也要5年时间。屠悠悠手下一帮搞青蒿素的,没那么大的道行。
a
ajaja
24 楼
反正中国的院士水平又不咋地,不跟他们为伍也挺好。
O
OldPortland
25 楼
No money, and unwilling to join the Chinese academicians
是前生已注定
26 楼
屠呦呦教授当不上院士应该和过去的袁隆平是相似的情形。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国内院士评选有个基本想法,就是不能光是知其然,必须知其所以然。这个事本身没有什么错,老教授对学术水平的坚持我觉得是对的。但是具体到袁隆平和屠呦呦的例子,就有点执拗到愚蠢的地步了。她们都属于原创性,和拯救世界的大功德,袁隆平对于后续研究有领导和组织的责任,总算混了个工程院,屠教授这点没有那么跟得上。能得到美国院士,屠教授实至荣归了。
O
OldPortland
27 楼
Chinese academicians have to spend money on bribery, with a price of 20 million to 30 million. Zhang Boli, Zhong Nanshan, Li Lanjuan, Shi Xuemin, etc. were all elected.
s
smart321
28 楼
在中国当院士太难了,资历人脉都不能少,都在找关系,因为当上院士好处太多了,各个方面的好处都有,比美国院士好处多很多
镜中花
29 楼
酱缸里只有蛆!
k
k1k
30 楼
为何?何也不为,就不给你。因为你从第一天就忘了主子是谁,是干什么的。给点甜头就忘了,抽一鞭子就知道了,然后再忘,再抽,再忘,再抽,再忘,再抽,再忘,再抽,再忘,再抽,
c
car88
31 楼
中国的院士首先必须忠诚于党,效力于党。一大半院士都是中共党员。
s
speakoutloudly
32 楼
中国的院士要先不要脸,不要良心才可以。
s
starwars
33 楼
因为她不会搞4+4
c
ckzz
34 楼
屠呦呦一个诺奖得主, ENOUGH. ANYTHING ELSE IS TRASH THERE.
布衣齋主
35 楼
近代寧波名?人:張忠謀,屠呦呦。儂阿 曉得活有啥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