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场雪”到“罗刹海市” 谁在助推“刀郎现象”?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9月5日 23点9分 PT
  返回列表
77847 阅读
23 评论
南方都市报

刀郎、《罗刹海市》、《山歌寥哉》成为2023年华语乐坛的特异事件,也是刀郎自2004年《2002年的第一场雪》之后再一次成为现象级存在;《山歌寥哉》以及《罗刹海市》自7月19日上线之后瞬间引爆网络,热度持续不减,刀郎及其团队也异常低调,谢绝了直接发声和媒体采访。但随着刀郎本人入驻短视频平台,幕后推手也浮出水面。

《2002年的第一场雪》《冲动的惩罚》等歌曲赶上了彩铃时代,刀郎的草根属性对当年的主流流行乐坛有极大冲击;到《罗刹海市》和全新的《山歌寥哉》,又首先是在短视频平台发酵,各种解读和二创也是从短视频平台向社交媒体蔓延。截至2023年8月30日,刀郎本人在微博的被关注人数只有26.1万,但他入驻短视频平台之后,粉丝迅速突破1500万。有业内人士分析,从彩铃到短视频,刀郎其实并没有错过风口,虽然进入短视频领域时间算是后发,但仍旧势不可挡。

《山歌寥哉》专辑封面。

1

彩铃时代

不得不承认,《罗刹海市》是一次成功的“营销”,刀郎从自身的音乐生活出发,结合娱乐圈的生存体验,将其与《聊斋志异》文学故事场景相映射,并采用靠山调制作出了该曲,上线之后被各种解读,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指向刀郎与那英、汪峰、杨坤等名人的陈年“恩怨”,因为“情绪引导”把《罗刹海市》推上2023年下半年第一首全民热歌的位置。

早在2004年,《2002年的第一场雪》的时代就不是传统唱片工业的宣发套路,甚至因为制作的粗糙被业内人士诟病,但因为从的士、发廊、餐厅等街头传唱到在彩铃和网络的发酵,逐渐成为现象级的存在。而早在当年,刀郎和团队也是保持“神秘”,直到张艺谋《十面埋伏》的首映礼才首次面对公众。

资深唱片企划邹小樱接受本刊采访时透露,当年刀郎所在的公司是德威龙,在当年盗版唱片横行,德威龙老板郑金标给刀郎规划的首先是“发烧天碟”的路数,所以刀郎最初的歌曲其实是经典翻唱,2003年推出的《西域情歌》就是有浓郁西域味道的翻唱专辑。而到2004年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仍旧有《新疆好》《驼铃》等翻唱歌曲,但是因为刀郎本人有创作能力,所以在专辑中加入了自己的原创,让他在“发烧歌手”的群体中脱颖而出。

刀郎“火了”之后,传统唱片公司环球以及宋柯等推手迅速入局,宋柯在2004年年底宣布用天价收购刀郎版权,正式进军新技术领域,其实就是彩铃市场。与此同时谭咏麟专程飞到新疆向刀郎邀歌,而李宗盛也开始给刀郎当制作人,刀郎横扫当年的流行乐坛,很多大牌歌手诸如那英、杨坤等都要表态,也因此给20年后的《罗刹海市》埋下了伏笔。

宋柯曾经在受访时透露:“刀郎的彩铃版权如果按42.5%分成的话,我从他的歌中应该能得到1亿元,但是由于被挤到了10%,我只得到了2000万元。”刀郎当年的全民接受度可见一斑,但因为盗版唱片以及彩铃市场的数据不规范,刀郎虽然享有高知名度,但并未成为“天王”。2008年又是推出翻唱专辑《红色经典》,前后的演唱会也并未继续成为现象级。

2

身披彩衣

2011年,刀郎推出专辑《刀郎2011》,又名《身披彩衣的姑娘》,但已经不复当年,话题度和讨论度都与2004年前后不可同日而语。刀郎似乎“过气”了,或者成为“流星”一样的存在,很多人知道这个名字,记得他当年的歌曲,但影响力难以为继。知情人士卢先生向本刊透露,当年刀郎的商演价在60万左右,但他只参加了雪山音乐节等少数几场演出,并没有到处走穴。

然后刀郎开始沉寂,甚至在大众视野消失,2020年10月发布《弹词话本》专辑,随后以本名罗林的形式发行专辑《如是我闻》,涵盖《金刚经》全文。2021年2月推出专辑《世间的每个人》,但应者寥寥。整个2010年代,刀郎都是半退休的状态,卢先生说也有热门综艺节目用重金吸引,有演出商拿着钱去找刀郎,但他都谢绝了。

刀郎认真做音乐做出的几张专辑,在市场上几乎没有回响,邹小樱形容《弹词话本》,相当于一位大漠刀客在50岁的时候放下屠刀改练八段锦,不出意外的是这些歌都没红。刀郎在文案中有透露生活状态——上午看书下午回家练琴,有时抱起琵琶一天能练上个十几个小时。闲暇时骑着电瓶车,探寻苏州大大小小的弄堂,去光裕书场听书,去听邢晏芝老师的苏州话课,去百花书局、十方书屋、乐桥的古旧书店淘书,边生活边创作。

从新疆到苏州,刀郎过起了文艺中年生活,在《罗刹海市》之前,这种生活异常平静。如果不是因为这首“神曲”,也许整张《山歌寥哉》又是一次《弹词话本》,邹小樱很“毒舌”地说,“如果不是幕后推手和大数据分发,《罗刹海市》没有多少可以走红的潜质,用的还是非常少见的7拍的节奏,本身并不容易传唱”。邹小樱进一步说,因为有幕后高手,给《罗刹海市》打上了“复仇”的标签,在过度解读的各种发酵之后,刀郎成为一个“我等这一天等了十年”的刀客,情绪对立挑动了太多人的敏感神经。

《罗刹海市》的横空出世肯定有人助推,据“新音乐产业观察”分析,这首歌最早发布于贩卖车载U盘的高流量音乐号,带动了第一波传播。提到歌曲中“骂人不带脏字”引发网友在评论区列出其他歌手名字,再从短视频平台到冲上微博热搜,一旦情绪上头,流量大闸也就打开了。这种“情绪引导”随后蔓延到了各大社交平台,并最终成为一场“全民狂欢”。

之后还有“《罗刹海市》80亿播放量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等各种“带节奏”——有的人翻唱,有的人二创,有的人翻旧账,有的人问现状,有的人谈音乐,有的人聊文学,有的人造假,有的人辟谣。与此同时,刀郎(罗林)关联的北京九雨天下音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商流羽文化工作室、乌鲁木齐罗林音乐创作室3家公司均已处于注销状态,更是又增加了神秘感。

3

浮出水面

关于《罗刹海市》的讨论甚嚣尘上,有众多网友要求那英等歌手道歉,汪峰还专门拍了视频否认当年对刀郎的批评,但刀郎和团队回绝了所有的采访和发声,音乐公司高层刘先生对本刊表示,种种举动一方面说明刀郎团队很沉得住气,一方面也说明刀郎团队很聪明,这个时候肯定不能出来接受采访,越是少发声,讨论度才越高,而这个时候发声无论怎样都会欠妥。

8月26日晚,刀郎更新个人微博,而他的上一条微博还停留在2016年。

直到8月26日晚,刀郎才更新了个人微博,而他的上一条微博还停留在2016年,当时声明自2013年3月30日之后没有接任何一场演出。从2013到2023,正好是十年时间。但在发微博之前,他连续3晚在短视频平台发布音乐短片,在8月25日发布的短片中,刀郎称以后将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音乐内容,随后刀郎拿起吉他弹唱了一首《我的星座》。

刀郎用小时候的照片作为视频平台账号的头像。

至此2023年的刀郎现象幕后推手水落石出,而在刀郎微博关注的名单中,有一个“旭润音乐”,而这家公司也是《山歌寥哉》的唱片公司,“旭润音乐”微博也一直有在更新刀郎相关内容。此外虽然刀郎名下公司注销,但“北京啊呀啦嗦音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依然存续,股东为朱继梅和罗添,据称分别是刀郎的妻子和女儿。此外“旭润音乐”也曾经是杨坤专辑《爱河尽处》的唱片公司。

刀郎近照。

《罗刹海市》爆火之后,邹小樱分析说如同刀郎在20年前称王是占了彩铃渠道、网吧渠道、HIFI发烧车载音响渠道的红利,《罗刹海市》这一次是占了大数据分发的红利,“当很多人在短视频平台刷刀郎的新歌时,那种长期处于话语权缺失下的失衡形态得到了释放”,此外《山歌寥哉》还符合短视频平台的另一个流浪靶向——国风。

但同时邹小樱认为,无论《罗刹海市》里的靠山调,《画壁》中的“绣荷包”,《翩翩》里的“道情”,这些全都是刀郎下了苦功的成果,刀郎依然是才华有限的创作者。音乐公司高层刘先生进一步说,这次流量狂欢的落脚点是刀郎入驻了短视频平台,同时对他“复仇”的歌手的口碑以及商演有一定影响,但不像《2002年的第一场雪》时铺天盖地的草根热潮,2003年的刀郎现象,更多是对刀郎本人的热度回潮,以及对个别歌手的口碑争议,但对华语乐坛整体影响不大,“刀郎没有放弃做音乐,并且一直很有追求,方向明确,只能感慨,短视频平台的推波助澜太强大了”。

从2004年前后彩铃时代的方兴未艾,到当下短视频的风起云涌,刀郎成为每一次音乐载体革新的得益者,从《2002年的第一场雪》到《罗刹海市》,也在某种程度记录了华语流行乐坛的变迁。刀郎的音乐实践仍在继续,对中西合璧的流行音乐形态的探索值得肯定,而他和他的歌曲能够成为现象级存在幕后推手功不可没,无论是口水歌还是歌曲引发的口水,都成为时代的注脚。

采写:南都记者 丁慧峰 实习生 潘婷婷

金三
1 楼
应该封杀刀郎,罗刹海市唱出中国本质。
n
nobamaxi
2 楼
過了審核。
南方兔儿爷
3 楼
因为现实中,从头到尾都只有“背叛”两字。
h
hugenage
4 楼
刀螂遍地爬 马户全城耍 又鸟满街飞 深深笑掉牙
催你明白交粑粑
5 楼
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国人:西去二万六千里,有中国” 刀郎罗刹海市:“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 党媒和旺财:这说的是美国
千奇百怪党
6 楼
山歌能流行还是要借助炒作。不反对刀郎炒作,民族的东西能炒起来就是成功。
j
jz1291
7 楼
: "邹小樱认为, ....,刀郎依然是才华有限的创作者". 赞同, 而且你小编和邹小樱才是!
j
jz1291
8 楼
"邹小樱认为, ....,刀郎依然是才华有限的创作者". 赞同, 而且你小编和邹小樱才是才华无限的!
X
XXyourOO
9 楼
古有大清文字狱, 今有本朝歌曲狱!
天临
10 楼
别装了,
天临
11 楼
这也是你的本质,你不也是为了碎银几两,不遗余力的坚持在这里刷屏评论吗?
g
gescan
12 楼
接着挖,马上就能挖出来“寻衅滋事”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的证据。
吃斋念佛大灰狼
13 楼
傻三儿要没有刀郎这首歌,你根本就不知道罗刹海市是什么。
r
rally
14 楼
除了“罗刹海市”,别的听了下都不咋地
m
marvels
15 楼
没文化真可怕
m
marvels
16 楼
歌曲是啥?不一定西方来定义吧
w
wenxiang
17 楼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反书。” 营销?不管在任何领域,既得利益集团必然把持行业,新生事物必须冲击它。刀郎的歌曲,不守已有的“行业规矩”,故被诟病。 但现实是,刀郎以一己之力,搅动整个江湖,各行各业都有牵扯;刀郎的歌词的深度,是文学家,诗人的等级,刀郎对民族音乐的发掘和发展是大师级的努力。对比其他所有的作曲者和歌者,那些口水词,小情调,彪高音,都在刀郎的作品前,失去了魅力。
兔子没耳朵
18 楼
平台再好,老百姓不喜欢白搭!喜欢刀郎贴近生活贴近地气!
y
yayidaye
19 楼
说真话不易阿,刀郎其实就是一个中国本土的歌手和作曲作词的音乐人,有一些歌很不错,这类型的音乐人多的是,山歌聊斋借鉴地方小调,谈不上高大上,歌词出现堆砌而没有释放,属于初级仿古者。刀郎有优点但绝对还需要更多好作品来证明。
y
yayidaye
20 楼
有点过了,会伤害刀郎。 他甚至还是比不了罗大佑和李宗盛这样的。
n
nmhan
21 楼
起初,所有的歌都觉得怪怪的。但是的的确确是越听越有味,越听越爱听。
一氓
22 楼
评论非常冷静非常专业,你写一个试试?,只能说第一场雪和罗刹国市,都赶上了好时候,第一场雪上市,人们听腻了那些主旋律歌曲,和腻腻歪歪的情歌,第一场雪出世,底层市民们突然发现爱情原来有这么简单的,罗刹海市面世,除了歌曲的特别外,老百姓们发现对黑白颠倒的愤懑原来也是可以有地方发泄的,这时候主流音乐界要么在唱口水歌,要么歌曲只在矫揉的表达自己落魄时的艰难和对社会的歌唱,没有人这样直刺现实却在这样一个被严格管制的制度中被容忍的作品
一氓
23 楼
主流音乐界开始以内行的名义评判刀郎的歌,就像汪峰一样,早已在预料之中,今后刀郎的歌只会存在于互联网和所谓低俗的演出之中,这是中国音乐界的悲哀,今后那英或其它的什么英仍旧是音乐导师指导千千万万的后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