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从基建狂魔神话变成“诅咒”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5月14日 11点42分 PT
  返回列表
63783 阅读
55 评论
上报



上官乱评论文章:自从中国房地产经济跌落神坛,房价狂降之后,土地财政时代也一去不复返,而与萎靡的经济和失控的跌价相反的,却是基本民生方面的涨价,而且继水电气涨价后,5月2日,中国高铁也宣布涨价了。

其实这不是中国高铁第一次涨价,这次涨价的路线主要是武广高铁、沪杭客专、沪昆客专、杭甬客专4条高铁,一二等座涨幅达20%左右,商务座最高涨幅甚至接近40%,单程票价接近人民币2000元,比机票还贵,乘坐时间却比飞机长。

但是,这四条路线覆盖的,却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地区和主要劳务输出的中部地区。三种等级的座位覆盖了最基层的建筑行业、制造业工人,以及中高级白领,如今全部被割韭菜。高铁涨价不同于水电气的涨价,因为作为持续了十几年的中国模式的缩影,从过去的低成本和规模优势,演变成今天钜额债务危机和一系列连锁反应,其实释放出很多危险的信号。

基建狂魔模式从神话变成诅咒

过去十几年,高铁一直被誉为中国最闪亮的国家名片,全国里程从9300公里飙升到4.5万公里,市市通高铁的省越来越多,甚至还有地方提出“县县通高铁”,中国自称为基建狂魔,在很长时间里,都和高铁大跃进的形象相关。但是,因为中国高铁建设主要靠债务融资,与迅猛增长的高铁里程一样疾驰的,是巨额债务。2023年,中国国铁集团(原铁道部)实现营业收入12454亿元,净利润33亿,这已经是业绩最好的一年了。可是,从2005年到2023年,国铁总债务却从4768亿元猛增到6.13万亿,翻了13倍,每年利息支出都有2000多亿元,33亿的盈利连利息的零头都不够。如今,国铁仍处于本息偿付高峰期。

这样高额债务怎么来的呢?

2019年,《瞭望》周刊就写过高铁大跃进的风险。

首先,极大地推高了地方债务风险。中国铁路建设资金,绝大部分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筹集,权益性资金占35%,债务性资金占65%。各地“争路”的“大招”之一,就是提高出资比例,有的推高到八成左右,大头靠银行贷款,有些地方银行贷款占75%。

其次,引发产能过剩。铁路全产业链都不同程度背负著债务负担,为了减轻债务,企业之间就竞相压价,为了压低成本只能扩大规模,最终造成各个环节产能过剩。

其三,铺摊子式多元经营。有的铁企为了减轻债务,开始大包大揽跨行业经营,利用“铁老大”的垄断地位,“既当甲方、又当乙方”,背靠高铁项目,自己拿地做房地产开发,再次推高债务。

但是比这些风险更严重的,是除了处于本息偿付高峰期,中国高铁建设还在建设高峰期。简单来说,就是旧债未还,又添新债,饮鸩止渴,根本停不下来。

在疫情前,很多机构其实已经看到了高铁的债务风险,所以,部分高铁项目被叫停。可是,疫情后这两年,为了恢覆经济,拉动内需,那些原本被叫停的高铁路线再次重启建设:比如济枣高铁、济济高铁、石雄城际铁路……整个2023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5亿元,同比增长7.5%,这个增长里,又起码7成是债务,继续重复以上的风险。

此外,还有一个更严峻的考验——高铁“大基建”还未结束,债越来越高,但是,由于产品年限到了,又同步迎来“大维修”时期。因为中国高铁的设计和建设成本低,所以老化得快,从2022年开始,中国高铁就进入了大规模维修周期。而且还是高级维修,返厂维修。发达国家铁路后市场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普遍在 20%以上,而中国铁路运营维保支出一般占总投资的 2%-3%,两者之间存在10倍的差距。这就意味著,要维持中国铁路长期稳定运营,就需要有周期性的大投入。现在就到了这个周期性拐点,还是三大周期叠加:本息偿付高峰期、高铁建设提速期、大规模维修周期……不割韭菜,找哪里拿钱?

高铁带动地产经济的中国模式破灭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修高铁的初衷本来就不是为了卖票赚钱,而是中国模式的城市化战略,主要目的是: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活动,带动沿线地区的房地产增值,带动高端相关产业的研发、制造和就业岗位,高铁技术外销助力一带一路。

其实在2018年,中国智库安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就研究过,中国高铁站被严重“房地产化“,整个高铁交通系统建设受到了“土地经济”理念和地方政绩观的干扰,“高铁+地产”模式潜藏的风险在逐渐暴露。

2013-2017年,全国铁路新增铁路营业里程2.94万公里,其中高铁1.57万公里,是历史上铁路投资最集中、强度最大的时期。而其中风险之一,就是高铁站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结合的“高铁+城市”模式,2017年,中国已经建成的高铁站数量达到516座,一个城市有多个高铁站的现象并不少见。绝大多数城市都拉开了架式,在离旧城很远的地方规划了高铁站点,以便腾出足够的空间来发展房地产,就连铁路局公司自己也进军房地产了。大家都有一个概念,就是有高铁的地方就有人气,有人气就有住宅和商业需求。

可是很多地方政府却刻意忽略了一个事实:高铁车站最基本的功能是疏散客人,很多高铁站都是交通枢纽,乘客一到站就立马坐地铁、公车走了,根本不会在车站周边停留。可是在地方城市规划中,高铁的交通客流的集散的概念被明显淡化;而高铁车站对拉动当地地价、房价的作用,被夸大和强化。结果就是,造成大量闲置的商场、商铺、酒店、住宅,不少的城市还因为高铁新城的架子拉得过大,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最终,高铁的修建,加剧了房地产的泡沫化,如今规模经济停滞,这种巨型的债务只会继续膨胀。

党的忠诚队伍将越来越小

国铁集团过去几十年都是中国最重要的超大型国企,被称为铁老大,甚至有专属自己的警察系统和法院,高铁相关企业几乎就是等同于事业编制的铁饭碗,然而高铁涨价不仅不会惠及体制内这帮铁路人,反而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水电气和高铁都是寄生于地方财政的公共服务,当房价下跌,土地财政崩盘,地方财政也就首当其冲受其拖累,只能减少公共服务,或者把成本转嫁给大众,而与之伴随的,当然就是体制内人员的极限缩编。

众所周知,现在中国年轻人因为工作难找,很多毕业生削尖脑袋考公务员,就是为了一个稳定铁饭碗。但是随著各地的公共财政吃紧,财政只会用在刀刃上,公务员未来必然会缩编。铁饭碗不保,体制内受益者越来越少,最终听话的人当然就会越来越少,为了考公考编而做个顺民的年轻人也会越来越少。

另外,六十年代初婴儿潮出生的一代,这一两年集体进入退休期,上千万人退休,会让本来就钜额亏空的养老金缺口更大,结果就是:要么,减少福利,引发民怨;要么,疯狂印钞,引发通货膨胀,也是引来民怨。 

无论哪种结果,都只会导致,听话的人越来越少,党的忠诚队伍也将越来越小。

中国模式海外扩张的崩溃

高铁技术外销作为习近平一带一路宏大计划的支持之一,过去真的带来过规模效应。2016年,媒体称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爆发元年,中国高铁的版图已经扩展到了亚、欧、非、美等五大洲数十个国家。在其中推波助澜的力量,除了中国本身的扩张主义,中国高铁也的确利用自己的低成本优势(劳动力成本和规模效益以及产能过剩),高额的贷款和输出中国模式,占领了很多国家的高铁项目,成为中国一带一路野心的最佳体现。

但是,在跟各国合作中,也一直有各种问题。因为各国复杂的政治形势和国际形势变化,以及中美贸易战后对中国的围堵,一带一路很多项目都遭到延宕。直到2023年,中国修建的第一条海外高铁——印尼的雅万高铁才全线通车。

雅万高铁项目也是中国高铁高风险模式在海外扩张的缩影。起初,印尼政府的预算高达51.35亿美元,是当时中国海外铁路修建的最大单,当然并不足以支付所有成本,于是中方提供项目总投资中75%的贷款,期限40年,可缓期10年,利息为以美元计算每年2%。贷款模式提供灵活的人民币与美元混合贷款方式。这样的诱惑,印尼政府想不入坑很难。但是,这十几年,因为印尼的政局变动,政党轮替,还有中国高铁自己的问题,项目多次修改、延宕。2023年通车,已经是运气很好的了。而其他几十个国家的高铁,可能已经骑虎难下。

这些国家在中国经济成长期乘坐一带一路的东风,合作高铁项目,或许起初看是门划算的生意。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经济效益也只是小事,为了政治影响力和战略布局,可以不计成本拉这些国家入局,可是现在,由于中国经济衰落,高铁是否能完工都已经不重要,关键是中国高铁债务在产业内不停传递,最终会外役到一带一路的高铁项目,把这些基础薄弱的国家拉到债务崩坏的链条中,进退两难。在未来,又注定掀起一场动荡的困局。

s
shanghai70
1 楼
习总咋听得进去?习总说这是新质生产力
r
roliepolieolie
2 楼
这些基建花的都是借来的钱。过去经济扩张还可以用新钱还旧债。现在经济进入衰退,没钱了。中国就象被击中七寸的毒蛇一样,一下子全部瘫了。
R
Radianz
3 楼
无论什么社会,最终都是一个投入和产出的问题。 具体一点就是投资和利润汇报。 一般社会福利事业可以非营利。但社会大规模投入就不能不计利润,否则,早晚不行。 这实际就是独裁体系,所谓举国优势失败的一个典型例子。 美国不是不会造高铁, 不是不会搞大规模基建。 美国是一个真正市场经济,非常计较投入和产出问题。 不是扯的远,这还真是反应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发展理念。 所以绝不能让中共理念统治世界。
吃素的狼
4 楼
呵呵,只有这四条高铁还赚点钱,不跟他们要,跟谁要? 其余那些高铁,都是赔钱倒贴,拆了卖废铁都还不起欠下的巨债。 那些高铁本来乘客就少,再涨价,只有跑空车廖。 这还不计占据的耕地,拆迁,周边跟建的鬼楼,谁敢算这笔细账?欠债总是要还滴,立此为证。
j
justdoit2005
5 楼
中国几十年基本上把计划经济该踩的坑都踩了一遍,可以这样讲,以后经济学家关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研究,中国是教科书般的存在,不过是反面例子。从最早的大炼钢铁,到人民公社,59年粮食危机,文化大革命,到后来按时间顺序的钢铁生产线产能过剩,纺织女工下岗,水电站,黑白电视,彩电显像管产能过剩,全国大练汽油汽车,液晶屏,电池,风能,太阳能板子,芯片,新能源汽车,到明年的AI。
a
abya121
6 楼
又崩溃了。
L
LMPG
7 楼
中国这债务后面好歹还造出个4.5万里的高铁,美国30多万亿债务后剩下了什么?空气!
蓝靛厂
8 楼
高铁赚什么钱啊,公共交通而已,关键是刘铁军同志可惜。被我党卸磨杀驴了。
吃素的狼
9 楼
@Radianz 中国是领导意志决定一切的国家,上至国家主席不受宪法制约,下至地方官员不受民众监督。 无论政绩还是祸水,都由民众埋单。 美其名曰: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sorry,木有说那个大事,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最终,秋后算账,谁能躲得过?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至于美国,不管总统还是州长,拍脑瓜不算数,白拍。议会不准办的事,各位“长”们过不了这道坎。 议会拆烂污,四年后民间选票送他回家。 美国不是建不了高铁,选民们认为那是白花钱没大用,拒绝高铁,就算头儿们流着三尺长的哈喇子,也是妄想一场。 加州白左牛森借民主党统治之力,建高铁,很可能成为他总统之路的滑铁卢。民主国家不白给滴。
n
newbigman
10 楼
Data never lies, so allow me to give you just another set of data 兰新高铁每天只开行4对高铁列车,其运输收入甚至不足以支付电费,而兰新高铁有每天开行160对以上高铁列车的能力。
j
justdoit2005
11 楼
看楼下傻叉们的评论其实是计划经济失败的另外一个产物,那就是巨婴,必须要眼见的才是成就,如果觉得必须是满地打洞,到处高楼林立才是成就,你应该去Legoland。哪里什么都有,@LMPG 你去估计还能打半价,叼着Pacifier
n
newbigman
12 楼
那么, 高铁有没有伤害我们的经济哪? 大规模高铁建设导致中国铁路货运周转量的市场份额(不包括远洋运输)从2005年的50%,以每年3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下降,到2016年只占有17.1%。 为啥? 原因非常简单, 高铁太贵, 货运负担不起! 2014年美国铁路煤炭运输的名义价格换算成人民币仅为0.1248元/吨公里,低于同年中国铁路货运价格的0.1451元/吨公里。
逐风
13 楼
中国的高铁票确实太贵。考虑到时间和乘车环境,还是坐飞机划算多了。一两个小时之内票价合理可以考虑。上海到苏州杭州南京还行。京沪线时间太长了,乘车环境又不好加上票价贵,基本不考虑。
遥远的星光
14 楼
方便。时间好掌握。 高铁站都在城里。北京机场都在城外。我回去基本能坐高铁绝不飞。
R
Radianz
15 楼
搞的一带一路, 也是在别国搞同样把戏。 最终也是这些小国,少数人贪腐, 国家最终亏钱。 看到恶果周期可能会很长。 看看当年全力援助的坦赞铁路,现在就是一路破铜烂铁。 虽然还不属于一带一路,但几十年后都是一个结果。一拍脑门就一个注意。
洋知青
16 楼
LMPG 发表评论于 2024-05-13 13:55:56中国这债务后面好歹还造出个4.5万里的高铁,美国30多万亿债务后剩下了什么?空气! ============================= 1 中国债务远大于美国债务。中国计算债务是并没把地方政府债务(92万亿人民币,$12.58)和相当于123% GDP的公司债务。公司债务里三分之二是国有公司债务,相当于国家债务。它是$15.22万亿。仅这两项就几乎相当于美国国家债务了。 2 高铁和房地产一样,占了大量的土地,影响了粮食生产。中国粮食自给率本就不足。中国粮食自给率从习近平上台时的90%,降到了今天的65.8%。如果世界对中国粮食禁运,中国危险了。 3 高铁维护并不比飞机便宜,因为它包括铁路的维护。从经济上讲,高铁要想挣钱,票价不会比机票便宜多少,根本就没竞争力。所以西方高铁不是不发展,而是市场不允许。只有中国一锤定音的制度,才能让这既赔钱又浪费土地的东西发展壮大。这可能就是制度优势吧!
a
alextelltale
17 楼
连中国高铁都要黑,这也太业余了,试问还有哪个国家高铁可以出来比拟的?
争争日上
18 楼
得,通缩还没完,通胀又来了。中国经济的肠胃好像就好不了了,又胀气又拉稀的。不是要制度自信吗,哪去了?
f
fengqingyun
19 楼
中国这个是研究的典范 不过现在看不出最终结局。 铁路可以运行起步100年
还是老李
20 楼
不吹不黑,中国高铁不谈别人的技术之类的,就建成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本质上只有京沪浙粵这有限的地区才用得起,才值得投资,其他地区修高铁就是浪费,至于乌鲁木齐到兰州类似这种长途高铁就是笑话,有兴趣的自己看看,基本趟趟空车。可行性研究都是shit。 除了京沪杭少数地区,大多数地区我相信民众并不买高铁帐,很多地方只有选择高铁,绿皮车被挤占得极少,民众除了付高价没有其他办法。
还是老李
21 楼
alextelltale 发表评论于 2024-05-13 14:37:00 连中国高铁都要黑,这也太业余了,试问还有哪个国家高铁可以出来比拟的? ============= 你就是个系上红领巾就泪流满面的傻畐,中学生视角都比你成熟。
时不时来看看
22 楼
上报拜总,赶紧停建拉斯维加斯高铁项目
还是老李
23 楼
十几年来中国只有一条高铁盈利,就是京沪高铁。这篇文章让我重新查了下,据说现在盈利有的6条了,京沪、京津、沪杭、沪宁、宁杭、广深港。不过就这样,盈利里程也就2300公里,占全部4.5万公里的6%,能为这种不计成本不计后果的投资行为叫好的除了“傻畐”二字其他配不上。
飞雪连天大浪淘沙
24 楼
Fake news! 中国高铁要通到各家各户!从床上一滚就走!气死西方列强
要做手脚滴
25 楼
每天高铁票开卖首先抢完的就是一等及商务票,所以针对有钱群体涨价还算手下留情。
w
worley
26 楼
会一直涨价,直到乘客大幅降低
G
GoldenEar
27 楼
至少中国的欠债是为了国家的基础建设!美国二十年以及现如今的战争耗费的钱财最后得到了什么?除了巩固自己的世界霸权还有什么?国内的基础建设,变成了川普和拜登遥不可及的美梦!这还有心说中国呢,不好好看看自身怎么样?
飞雪连天大浪淘沙
28 楼
美国几十年的战争耗费挽救了欧洲、救了苏联(无奈)、救了中国、救了韩国、又救了中国第二第三次。没有美国,你现在在天皇屁股底下吃屎。有了美国,你在党屁股底下吃屎。我明白你为什么恨美国了 GoldenEar 发表评论于 2024-05-13 16:48:13 美国二十年以及现如今的战争耗费的钱财最后得到了什么?
S
Simiguy
29 楼
中国高铁提高了中国整体生产力,人源流动速度增快至少100%以上。这种增速对于国力影响无法估量
d
dada2023
30 楼
中国和塞尔维亚签署了两份总价值近40亿欧元高速列车的合同 出口印尼雅万高铁项目总造价约55亿美元 中国首辆单轨高铁出口泰国,16亿美元 出口的双动力动车组在智利投入运营 中国动车组首次出口菲律宾
一点小看法
31 楼
高铁的出路就是市场化。要涨价涨到大家承受力的极限,这就是市场价。
一点小看法
32 楼
美国二十年以及现如今的战争耗费的钱财最后得到了什么:钱财还在美国呀,美国人是不可能把钱催到中国的,不像中国有钱人都到美国置产,都有美国账户。
p
pennystockking
33 楼
搞笑,你们黑中国的高铁?真是鼠目寸光。 中国的基建里,房地产的确是祸害后代,其他的都是正确的,需要20-30年才会明白价值。
c
cgh
34 楼
美国铁路也亏本,难道也是诅咒 Amtrak has 37 routes that crisscross the United States. Three of them are profitable. Two of those — the Northeast Regional and the high-speed Acela — traverse the heavily populated territory between Boston and the Mid-Atlantic.
蟹粉小笼包
35 楼
呵呵,照这个逻辑美国的高速岂不是都烂掉了。。。
京西观察使
36 楼
中国高铁年限到了,维护费用是天文数字,高铁票涨价仅仅是开始,老百姓坐高铁会越来越少,高铁最终赔钱赔掉内裤是必然的。 大基建时代结束了, 大事故,大维修时代开始啦!!
我是一个四川人
37 楼
文章说得挺好,现在的高铁就是政府主导下的大跃进后的一地鸡毛。不遵守自然规律的大跃进,当年饿死几千万。现在中国搞的各种不遵守经济规律的大跃进,只怕今后会亏得连底裤都没有了!
犹他琵琶
38 楼
大殖子们辛苦了
走遍北美的小猫
39 楼
那就各取所需,我们开我们的大房车走免费高速,你们坐你们的高铁换电动网约车,大家各自喜欢自己的自由,不需要我去你那里,也不需要你来我这里,先进还是落后,20,30 以后见分晓吧,这20,30 年中共人一个都不要来美国,省得损失了“幸福”高铁,还骂骂咧咧在我们这里不受待见,多憋屈啊。谁做不到,谁就是两面三刀的小人,如何?
混在江湖
40 楼
Simiguy 发表评论于 2024-05-13 17:05:00 中国高铁提高了中国整体生产力,人源流动速度增快至少100%以上。这种增速对于国力影响无法估量 ------------- 有道理
j
johnfilmmm
41 楼
wo diu chao
l
luting
42 楼
每年利息支出都有2000多亿元,33亿的盈利连利息的零头都不够? 如果33亿的盈利,那么应该是支付利息后的盈利。
l
luting
43 楼
1 中国债务远大于美国债务。中国计算债务是并没把地方政府债务(92万亿人民币,$12.58)和相当于123% GDP的公司债务。公司债务里三分之二是国有公司债务,相当于国家债务。它是$15.22万亿。仅这两项就几乎相当于美国国家债务了。 国营公司有债务不奇怪,但是它也有资产,而且绝大多数的资产是远远大于债务的。如果把国营公司算进去,那么那些净资产反而会降低中国国家负债。
雾蒙蒙雨霏霏
44 楼
高铁不能运货,要大规模的实现盈利基本上没有可能,只能长期靠国家补贴,中国在大力建设高铁的同时,又在大力建设高速公路,现在还在大力开发国产大飞机。高速公路与高铁争抢中短程客源,大飞机与高铁争抢长途客源,这只会使高铁盈利变得更遥不可及。高铁整体巨额亏本,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在经济放缓的今天,这笔钱本来可以花在更重要,更紧急,更有前途的项目上,现在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流入下水沟。
飞雪连天大浪淘沙
45 楼
楼下明鉴
Q
QZ666
46 楼
无脑文章。 这种民生工程,又不是私营企业,亏点没什么大不了。 中国大部分城市公交车都政府补贴,难道停运公交, 让老百姓走路吗?
洋知青
47 楼
luting 发表评论于 2024-05-13 22:55:24 1 中国债务远大于美国债务。中国计算债务是并没把地方政府债务(92万亿人民币,$12.58)和相当于123% GDP的公司债务。公司债务里三分之二是国有公司债务,相当于国家债务。它是$15.22万亿。仅这两项就几乎相当于美国国家债务了。 国营公司有债务不奇怪,但是它也有资产,而且绝大多数的资产是远远大于债务的。如果把国营公司算进去,那么那些净资产反而会降低中国国家负债。 ======================= 啥都不懂! 如果按你这么说,美国政府资产可比债务大多了,所以债务就不算债务了? 不说别的,美国人如果像中国那样印钱,那点债务还真不算个事儿,更别说资产啦!
洋知青
48 楼
dada2023 发表评论于 2024-05-13 17:12:23 中国和塞尔维亚签署了两份总价值近40亿欧元高速列车的合同 出口印尼雅万高铁项目总造价约55亿美元 中国首辆单轨高铁出口泰国,16亿美元 出口的双动力动车组在智利投入运营 中国动车组首次出口菲律宾 =========================== 坦赞铁路的翻版,最后赔的一地鸡毛!
洋知青
49 楼
如果运行成本相近,能走上空的为什么要走高铁?占了大量土地不说,还增加了运行成本,尤其是几十年后铁路老旧后。 西方不是不发展高铁,而是市场不允许。不挣钱的东西只有在共产党的制度优势下才能生存。这就是为什么走资本主义的国家都富了,走社会主义的国家都穷的要死。 别和我说中国改开后走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改善完全是走了资本主义的结果。可惜,一个封建共产垃圾又复辟了。
飞雪连天大浪淘沙
50 楼
洋知青一巴掌把五毛从高潮里打残
c
cgh
51 楼
高铁好不好,看看现在的旅游地人山人海就知道了,以前我从上海到厦门,花了两天,现在几个小时。高铁极大的便利了人员流通,别的国家不是不想造,不是没技术就是没资金,所以只有中国,日本,欧洲的几个国家能造。美国也想造,但弄了10多年还是不成,技术和资金都有问题。
洋知青
52 楼
别说什么高铁只有中国能造,傻红们太无知了啊! 现有的高铁系列高速电力动车组CRH系列高速动车组共分为8个系列,以生产厂商进行划分: CRH1 — 以加拿大庞巴迪Regina C2008为基础,由合资公司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生产。 CRH2 — 以日本川崎重工业新干线E2-1000型动车组为基础,中国中车集团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国内生产。 CRH3 — 以德国西门子ICE3为基础,由中国中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国内生产。 CRH5 — 以法国阿尔斯通Pendolino动车组为基础,由中国中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国内生产。 CRH6 — 该系列列车是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由中国中车集团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负责国内生产。 CJ1 — 该系列列车是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由中国中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唐山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国内生产。 CRH380 — 该系列列车是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由中国中车集团旗下的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唐山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国内生产。 复兴号电力动车组— 该系列列车是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由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中国中车集团旗下的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唐山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国内生产。 中国的高铁技术大部分都来自外国,无论是高铁制造技术,还是高铁核心技术基本都是靠引进德国,日本等国的技术
D
DOC2006
53 楼
别的国家不是造不出来好吧,但有必要不? 楼下说高铁方便的,我去买辆迈巴赫那开着买菜当然是爽,问题是从此欠债几百万上千万,我最后能爽几天? 中国这种人口密集的国家,公共交通升级当然非常必要,但也不能一拍脑袋都给我上! 上了以后就能吹嘘看看多风光、多牛X,然后每年连贷款利息都交不起,再过一二十年,全国高铁线路的维护、整修,加上盈利严重不抵欠债的局面,准备咋收场? 今天吃了一顿饱饭,熊掌鱼翅一起上,接下去一周都饿饭的管理思路吗? 其实,这个思路和疫情中“搞运动拼死清零”是一个脑子。
D
DOC2006
54 楼
我看推上那个薛蛮子在算给大家听: 说中国是世界上一百米上大楼数量最多的国家,每平米的最低维护费用要多少多少,而且这钱绝对不能停。很快,这些大楼如果没有足够的钱维护(收不上来费用),都要成隐形炸弹,比烂尾楼还危险的存在。 几百米高楼,到处都有的高铁,以后都会面对类似的困境。
D
Dwclys
55 楼
台 毒 媒体 再诅咒酸憋也没用。呆 完就是别人脚下的下贱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