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武汉中心医院门口,市民自发前来向李文亮医生献花表示哀悼。有市民留言称,“向阳而生,武汉会好起来的”,“李文亮医生,谢谢你来过”。还有前来凭吊的市民留下了眼泪说,“他还这么年轻,我们的医生也不容易”。
2月7日上午,武汉市中心医院,市民自发献花悼念因感染新冠肺炎抢救无效逝世的医生李文亮,花束中,“人民英雄 永垂不朽”的悼词被写在一张收据背后。这里是李文亮生前工作过的院区。2月7日凌晨3点48分,武汉中心医院官方微博宣布,该院眼科医生李文亮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月7日凌晨2点58分去世。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2月7日上午,武汉市中心医院,市民自发献花悼念昨晚因感染新冠肺炎抢救无效逝世的医生李文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2月7日上午,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市民在门诊楼前摆放花束和照片,悼念昨晚在这里因感染新冠肺炎抢救无效逝世的医生李文亮。花束中的卡片上写着:“疫情吹哨人,你是英雄,一路走好。”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2月7日上午,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市民在门诊楼前摆放花束和照片,悼念昨晚在这里因感染新冠肺炎抢救无效逝世的医生李文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2月7日,北京通惠河边,积雪上写着“送别李文亮!”的文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2月7日,一位市民戴着口罩从北京通惠河边走过,对岸的积雪上写着“送别李文亮!”的文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2月7日,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门诊楼门口,市民鞠躬吊唁。(陈亮 摄)中国日报武汉2月7日电 2020年2月7日,在李文亮医生生前工作过的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门诊楼门口,市民自发前来敬献花束,表达哀思。7日凌晨3点48分,武汉中心医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李文亮医生抢救无效于当日凌晨2点58分去世。
2月7日,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门诊楼门口,市民前来敬献花束。(陈亮 摄)
2月7日,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门诊楼门口,市民前来敬献花束。(红星新闻 王效 摄)
2月7日,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门诊楼门口,前来悼念的市民擦拭眼角的泪水。(陈亮 摄)
2月7日,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门诊楼门口,前来悼念的市民擦拭眼角的泪水。(远征 摄)
2月7日,手持花束的市民前往武汉中心医院,悼念李文亮医生。(远征 摄)
2月7日,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门诊楼门口,无法前来的市民委托外卖员献花。(供图)
2月7日,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门诊楼门口摆放的鲜花。(陈亮 摄)
2月7日,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门诊楼门口,在一束花旁,市民留言“向阳而生,武汉会好起来”。(红星新闻 王效 摄)
年仅35岁的李文亮为何重症不治?
【年仅35岁的李文亮医生为何重症不治?】2020年2月7日凌晨,北京罕见的大雪持续了两天。距离1138公里以外的武汉传来确切的消息:武汉市中心医院、曾因在同学群发布疫情信息而遭训诫8人之一李文亮医生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图片来源:李文亮生前个人认证微博)
“李文亮医生去世的消息,是真实的么?” “是真实的!”当健康时报记者联系武汉市中心医院一位医生,不愿相信得到这样的回复。
“一般年轻人的病情较轻。但是李文亮在去到一线后,他一直负责的一位患者是华南海鲜市场的老板,这个人按照我们理解来说可能是长期接触野生动物感染,是一代传染源,病毒载量较高。”浙江援鄂医疗队队长、浙大一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喻成波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喻成波博士介绍,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包含两个方面的因素,人体本身的抵抗力是最重要的,其次就是感染病毒的毒力和数量。根据在一线的经验,总体来说,60岁以上的年龄偏大的病情比较重,因为年轻偏大的人本身会有一些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等基础性疾病,容易引发并发症,导致疾病重症化。
2019年12月30日,李文亮在同学群发布华南海鲜市场疫情的消息,提醒大家注意防护。“华南水果海鲜市场确诊了7例SARS,在我们医院后湖院区急诊科隔离。”过了半小时,他又在群里补充,“是冠状病毒,病毒正在分型”。
1月10日中午,李文亮开始咳嗽,当时没太在意,次日开始发烧,最高38.6℃,CT显示双肺多发感染,磨玻璃样病变。
出于感染肺炎的忧虑,李文亮先是自我隔离,因家里有孕妇和小孩,就去住酒店。1月12日下午,他住进了科室病房,两天后转到呼吸科隔离病房。
仍然记得李文亮医生说:我一定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出院。2月1日他发微博,“今天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尘埃落定,终于确诊了。”
后来李文亮住进了ICU,呼吸困难,无法活动。
2月6日晚,网上开始流传李文亮医生去世的消息,在2月7日零点32分时,武汉市中心医院给健康时报记者的回复是“还在抢救,在上ECMO(体外膜肺),希望他能挺过来”。
此后的2个小时26分,无眠,每一个人都在祈祷着奇迹发生。从临床上来说,对于感染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如果出现呼吸衰竭及肺部影像学有白肺的情况,就应该马上使用ECMO( (体外膜肺氧和)或者器官插管,有条件的可以进行人工肝治疗清除体内细胞因子风暴等抢救措施。”喻成波表示,如果患者疾病进展在后期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3个)的话,器官插管和ECMO(的抢救成功率也仅为20%~30%。
直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不幸感染,全力抢救无效,于2020年2月7日凌晨2点58分离世,对此我们深表痛惜和哀悼。
国家卫健委表态:将认真研究李文亮病例!李医生家属最新情况如何?
今天(2月7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卫健委向李文亮医生表示深切哀悼。李文亮医生去世后,关于他家人的情况,网络上众说纷纭。
人民网报道称,据可靠消息,李文亮感染新冠肺炎后,其父母也受到感染,但目前均已治愈。李文亮的妻子在李文亮感染住院后回到乡下,昨晚(6日)回到武汉,目前平安,并未感染。
国家卫健委:向李文亮医生表示深切哀悼后续“将认真研究李文亮的发病和诊疗过程”
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北京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做好重点地区疫情防控工作、提高收治率治愈率和降低感染率病死率等相关情况。
视频来源:人民视频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宋树立表示,
今天,在这里还要特别说的是,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李文亮医生在抗击疫情中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经全力救治不幸逝世,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深切哀悼,向李文亮医生的家属表示诚挚慰问。
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迎难而上、英勇奋战在抗疫最前线,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表示崇高敬意。
当前,抗击疫情正处于关键时期,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需要全社会更加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周程程 摄)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说,李文亮大夫逝世的消息牵动人心,他的身体究竟是如何到如今地步的?
宋树立表示,今天发布会的嘉宾对李文亮大夫的病例并不了解,后续会在会下针对李文亮大夫的病例情况进行了解。
李文亮医生这么年轻,为何病情进展这么凶?据此前媒体报道,李医生曾透露自己的患病过程:
1月8日,我接诊了一位82岁的女性患者,她就诊的疾病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我们平时接触患者也没有做特殊防护,病人来的时候也没发热,我就大意了。不过,第二天也就是9号,她就发烧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怀疑她是病毒性肺炎。因为CT显示,她的症状是“双肺磨玻璃样病变”,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现。而且,已经排除了常见病毒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情况。不过,因为医院还没有用于检测确诊病人的试剂盒,当时并没有给她确诊。她1月8号住院,我1月10号就出现了咳嗽症状。随后我的病情也发展出现严重症状,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2月1日10时41分,李文亮在个人微博发布消息称,“今天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尘埃落定,终于确诊了”。
网传求助信非李文亮医生妻子所写李文亮岳父:一家人都有发烧症状
据@微博辟谣:经@爱尔眼科医院 武汉负责人周超(李文亮妻子付雪洁为其下属)核实,网传的求助信非本人所写,发出时她本人也毫不知情,向外求助也不是她的真实意思表达。
7日下午,李文亮的大学本科同学周倩在其微博中表示:“李文亮同学会管理小组(朱俊勇,李金芯,汪巍,王熇生,王璐,易跃雄,周桢),以武汉大学李文亮同学会名义取得李文亮夫人付雪洁女士的授权,现向社会发布公告,我们不接受任何个人形式捐款。”
同时,还附注了李文亮太太付雪洁的手写声明。声明内容为:本人付雪洁,是李文亮医生的妻子。本人声明我们不接受任何个人捐款,网上流传的本人求助信息均为不实信息。感谢社会各界对李文亮医生及我们家人的关怀。时间附注为2020年2月7日。
另据梨视频@一线video,李文亮的岳父说,网传求助信不是他们发的,目前女儿有点发烧,肚子里的孩子还好,但一家人都有发烧症状。
爱尔眼科:李文亮妻子为公司员工将支付其子女生活津贴及学费至大学毕业
据爱尔眼科微信公众号,爱尔眼科沉痛悼念李文亮医生,公司已经启动员工关爱计划。
据悉,爱尔眼科人力资源中心向集团员工关爱管理委员会请示,李文亮夫人为武汉爱尔眼科员工,现怀孕6个月,此前已与李文亮育有一名5岁男孩。特申请将其列入员工关爱计划,由公司支付其两个子女生活津贴及学费直至大学毕业。
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今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采访时表示,李文亮的夫人自2010年12月起加入爱尔眼科,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工作,公司对此义不容辞。
此外,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其官方账号中公布,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字节跳动医务工作者人道救助基金资助李文亮医生的家人100万元。一位接近爱尔眼科的人士向第一财经表示,这一员工关爱计划并非为李文亮太太特地设立,而是公司方面在2019年年终总结会上宣布的员工关爱项目。
另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中国平安表示,公司对李文亮医生的不幸去世表示惋惜和哀悼,并立即履行此前无偿对疾控和医护人员的专属保险责任承诺,尽快为李文亮医生家人送上50万元救助金。
ECMO:医生救人,就只是让人活着吗?
新技术像一剂催眠药,能让人暂时忘记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它值得被感谢,因为它给医生和患者带来希望。但令人忧虑的地方在于,它也能让人一直「活着」。
2 月 5 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 5 版)》,其中对重型、危重型病例治疗中提到:
对于严重 ARDS 患者,建议进行肺复张。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每天应进行 12 小时以上的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效果不佳者,如条件允许,应尽快考虑体外膜肺氧合(ECMO)。
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 5 版)
▼
图片来源:截图
「ECMO 做多了,医生会变成上帝。」现任台北市长、前台大医院教授柯文哲,作为将 ECMO 技术引入大中华地区的第一人,对 ECMO技术高度评价。
ECMO 究竟是什么?它到底有多神奇?
前所未有的震撼
_
ECMO,中文全称是体外膜肺氧合。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人工肺」。
ECMO 装置图:ECMO 的主要原理是把患者静脉血引出体外进行氧合,再将氧合后的血液输回体内,用于供氧,暂时替代心肺功能。
图片来源:maxhealthcare
从 1972 年开始,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ECMO 有了太多让猝死患者「起死回生」的传奇。
传奇加身,ECMO 技术开始在各大医院快速推广,过去几年内,全球使用这一技术的医疗中心及其救治的病例数量增加迅猛,ECMO 走向了重症领域的巅峰。
2011~2015 年我国开展 ECMO 技术的医院数量及救治病例数
图片来源: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到现在,是否拥有 ECMO 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家医院急救水平的重要标准。很多医院在第一次使用这个机器时,就立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我们是 2009 年做的第一例 ECMO 治疗,一个爆发性心肌炎的 11 岁男孩」。
这段往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ICU 的胡炜主任记忆犹新。
爆发性心肌炎的初始症状很像普通的感冒,很难引起重视。但病情进展相当凶猛,短时间内即可产生严重心脏损害,患者极易猝死。
这个 11 岁的男孩送到医院时已经没了心跳。经过多轮 CPR 无效后,医生们想到了 ECMO。
在 ECMO 支持下转运的患者
图片来源:胡炜
「给孩子做上 ECMO 之后,他的心电监护还是一条直线,但意识居然是清楚的!」
胡主任清楚得记得,那天孩子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满了大大小小的管子。忽然,孩子睁眼说了一句:
「妈妈,我想喝可乐!」守在一旁的父母顿时泪如雨下。
很快,孩子病情好转,撤机出院。这一次成功的案例让所有的医护人员备受震撼——曾经被看作医学难题的疾病,难道就要被一台机器攻破了吗?
但 ECMO 并不能让所有的爆发性心肌炎患者「起死回生」。
一位年轻的孕妇也遭遇了爆发性心肌炎,「送到医院的时候,血压都测不到」。考虑到此前成功的案例,医院以最快的速度给这名孕妇上了 ECMO。
据 ELSO 数据显示,ECMO 救治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院内生存率为 41.4%,治疗的中位持续时间为 4 天。在 ECMO 治疗第 4 天撤机时,患者的存活率较高,但如果治疗时间持续一周以上,患者的生存率会明显降低。
ECMO 技术的不确定性也在于此。
等待差不多一周后,逼近那个「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的节点,医生和家属们感觉「几乎看不到希望」。
「患者的心脏恢复很差,只能依靠机器活着,没法撤机。」胡主任回忆道「这个病例,让我们第一次感受到了无力」。
工作中的 ECMO
面对那些上了 ECMO 但心肺功能恢复很差的患者,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放弃治疗,撤机;二是继续用机器和药物维持患者生命,以争取心脏移植或者其他治疗的时间。
放弃治疗固然痛苦,但等待心脏移植供体也是一场难以预测的赌博。最终,家属含泪签字。一根根管道缓缓从孕妇的身上撤下,一个家庭失去了两个生命。
一直让人「活着」?
新技术像一剂催眠药,能让人暂时忘记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柯文哲举过一个例子,能够很好地体现这种的伦理困境。
一个爆发性心肌炎的孩子,用 ECMO 维持多日,心脏功能仍然难以恢复。与此同时,他已经有严重的并发症,双足像中毒一样发黑。
医生是要把孩子的双脚剁掉继续救命,还是到此为止?
失去生命还是失去双脚?大部分人可能宁愿失去双脚,也要选择活着。医生和患者,都被「活着」这个词绑架太久了。
技术值得被感谢,因为它能给医生和患者带来希望。但令人忧虑的地方在于,它也能让人一直「活着」。
根据 UpToDate 对于 ECMO 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建议,「ECMO 应该在病程早期使用而不是作为补救措施;因此,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成人患者应在病程早期转至 ECMO 中心考虑用 ECMO 治疗(例如,在发病最初 7 日内)。」
图片来源:UpToDate 截图
阿图·葛文德在《最好的告别》中写下:「科学进步已经把生命进程中的老化和垂死变成了医学的干预项目,融入医疗专业人士『永不言弃』的技术追求。而我们事实上并没有做好准备去阻止老弱病死。」
在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洪流中,不管是家属还是医生,都越来越难选择放弃。
未来是否有更完美医学技术?我们无法预测。但就像柯文哲所说的:「医生也许只是生命花园的园丁,让人在生老病死之间活得好看一点」。
对医生来说,保持清醒,避免被技术绑架,从患者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并在适当的时候对 ECMO 说不。
这也许比学会使用 ECMO 技术本身更难。
人民日报:全面调查李文亮事件 让正义抵达人心
【人民锐评:#全面调查李文亮事件#,让正义抵达人心】今天,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经中央批准,国家监察委员会决定派出调查组赴湖北省武汉市,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李文亮医生在抗击疫情中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幸逝世,引发网友刷屏关注。此前,在发布病情的微博里,他表示“等我病好了我就会上一线。”这种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令人肃然起敬。
如今,国家监察委派出调查组作全面调查,回应了公众关切,也让人对还原事实真相抱有期待。还原真相,就能稳定人心;呵护正义,就能凝心聚力;捍卫法治尊严,更能凝聚起团结一心的强大力量。当前,抗击疫情正处于关键时期,气不可泄,劲不可松,人心不可散。带着信念与勇气,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我们就能遏制住疫情蔓延势头,最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7日,武汉中心医院门口,市民自发前来向李文亮医生献花表示哀悼。有市民留言称,“向阳而生,武汉会好起来的”,“李文亮医生,谢谢你来过”。还有前来凭吊的市民留下了眼泪说,“他还这么年轻,我们的医生也不容易”。
2月7日上午,武汉市中心医院,市民自发献花悼念因感染新冠肺炎抢救无效逝世的医生李文亮,花束中,“人民英雄 永垂不朽”的悼词被写在一张收据背后。这里是李文亮生前工作过的院区。2月7日凌晨3点48分,武汉中心医院官方微博宣布,该院眼科医生李文亮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月7日凌晨2点58分去世。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2月7日上午,武汉市中心医院,市民自发献花悼念昨晚因感染新冠肺炎抢救无效逝世的医生李文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2月7日上午,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市民在门诊楼前摆放花束和照片,悼念昨晚在这里因感染新冠肺炎抢救无效逝世的医生李文亮。花束中的卡片上写着:“疫情吹哨人,你是英雄,一路走好。”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2月7日上午,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市民在门诊楼前摆放花束和照片,悼念昨晚在这里因感染新冠肺炎抢救无效逝世的医生李文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2月7日上午,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市民在门诊楼前摆放花束和照片,悼念昨晚在这里因感染新冠肺炎抢救无效逝世的医生李文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2月7日,北京通惠河边,积雪上写着“送别李文亮!”的文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2月7日,一位市民戴着口罩从北京通惠河边走过,对岸的积雪上写着“送别李文亮!”的文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2月7日,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门诊楼门口,市民鞠躬吊唁。(陈亮 摄)中国日报武汉2月7日电 2020年2月7日,在李文亮医生生前工作过的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门诊楼门口,市民自发前来敬献花束,表达哀思。7日凌晨3点48分,武汉中心医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李文亮医生抢救无效于当日凌晨2点58分去世。
2月7日,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门诊楼门口,市民前来敬献花束。(陈亮 摄)
2月7日,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门诊楼门口,市民前来敬献花束。(红星新闻 王效 摄)
2月7日,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门诊楼门口,前来悼念的市民擦拭眼角的泪水。(陈亮 摄)
2月7日,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门诊楼门口,前来悼念的市民擦拭眼角的泪水。(远征 摄)
2月7日,手持花束的市民前往武汉中心医院,悼念李文亮医生。(远征 摄)
2月7日,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门诊楼门口,无法前来的市民委托外卖员献花。(供图)
2月7日,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门诊楼门口摆放的鲜花。(陈亮 摄)
2月7日,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门诊楼门口,在一束花旁,市民留言“向阳而生,武汉会好起来”。(红星新闻 王效 摄)
年仅35岁的李文亮为何重症不治?
【年仅35岁的李文亮医生为何重症不治?】2020年2月7日凌晨,北京罕见的大雪持续了两天。距离1138公里以外的武汉传来确切的消息:武汉市中心医院、曾因在同学群发布疫情信息而遭训诫8人之一李文亮医生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图片来源:李文亮生前个人认证微博)
“李文亮医生去世的消息,是真实的么?” “是真实的!”当健康时报记者联系武汉市中心医院一位医生,不愿相信得到这样的回复。
“一般年轻人的病情较轻。但是李文亮在去到一线后,他一直负责的一位患者是华南海鲜市场的老板,这个人按照我们理解来说可能是长期接触野生动物感染,是一代传染源,病毒载量较高。”浙江援鄂医疗队队长、浙大一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喻成波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喻成波博士介绍,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包含两个方面的因素,人体本身的抵抗力是最重要的,其次就是感染病毒的毒力和数量。根据在一线的经验,总体来说,60岁以上的年龄偏大的病情比较重,因为年轻偏大的人本身会有一些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等基础性疾病,容易引发并发症,导致疾病重症化。
2019年12月30日,李文亮在同学群发布华南海鲜市场疫情的消息,提醒大家注意防护。“华南水果海鲜市场确诊了7例SARS,在我们医院后湖院区急诊科隔离。”过了半小时,他又在群里补充,“是冠状病毒,病毒正在分型”。
1月10日中午,李文亮开始咳嗽,当时没太在意,次日开始发烧,最高38.6℃,CT显示双肺多发感染,磨玻璃样病变。
出于感染肺炎的忧虑,李文亮先是自我隔离,因家里有孕妇和小孩,就去住酒店。1月12日下午,他住进了科室病房,两天后转到呼吸科隔离病房。
仍然记得李文亮医生说:我一定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出院。2月1日他发微博,“今天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尘埃落定,终于确诊了。”
后来李文亮住进了ICU,呼吸困难,无法活动。
2月6日晚,网上开始流传李文亮医生去世的消息,在2月7日零点32分时,武汉市中心医院给健康时报记者的回复是“还在抢救,在上ECMO(体外膜肺),希望他能挺过来”。
此后的2个小时26分,无眠,每一个人都在祈祷着奇迹发生。从临床上来说,对于感染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如果出现呼吸衰竭及肺部影像学有白肺的情况,就应该马上使用ECMO( (体外膜肺氧和)或者器官插管,有条件的可以进行人工肝治疗清除体内细胞因子风暴等抢救措施。”喻成波表示,如果患者疾病进展在后期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3个)的话,器官插管和ECMO(的抢救成功率也仅为20%~30%。
直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不幸感染,全力抢救无效,于2020年2月7日凌晨2点58分离世,对此我们深表痛惜和哀悼。
国家卫健委表态:将认真研究李文亮病例!李医生家属最新情况如何?
今天(2月7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卫健委向李文亮医生表示深切哀悼。李文亮医生去世后,关于他家人的情况,网络上众说纷纭。
人民网报道称,据可靠消息,李文亮感染新冠肺炎后,其父母也受到感染,但目前均已治愈。李文亮的妻子在李文亮感染住院后回到乡下,昨晚(6日)回到武汉,目前平安,并未感染。
国家卫健委:向李文亮医生表示深切哀悼后续“将认真研究李文亮的发病和诊疗过程”
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北京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做好重点地区疫情防控工作、提高收治率治愈率和降低感染率病死率等相关情况。
视频来源:人民视频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宋树立表示,
今天,在这里还要特别说的是,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李文亮医生在抗击疫情中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经全力救治不幸逝世,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深切哀悼,向李文亮医生的家属表示诚挚慰问。
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迎难而上、英勇奋战在抗疫最前线,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表示崇高敬意。
当前,抗击疫情正处于关键时期,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需要全社会更加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周程程 摄)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说,李文亮大夫逝世的消息牵动人心,他的身体究竟是如何到如今地步的?
宋树立表示,今天发布会的嘉宾对李文亮大夫的病例并不了解,后续会在会下针对李文亮大夫的病例情况进行了解。
李文亮医生这么年轻,为何病情进展这么凶?据此前媒体报道,李医生曾透露自己的患病过程:
1月8日,我接诊了一位82岁的女性患者,她就诊的疾病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我们平时接触患者也没有做特殊防护,病人来的时候也没发热,我就大意了。不过,第二天也就是9号,她就发烧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怀疑她是病毒性肺炎。因为CT显示,她的症状是“双肺磨玻璃样病变”,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现。而且,已经排除了常见病毒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情况。不过,因为医院还没有用于检测确诊病人的试剂盒,当时并没有给她确诊。她1月8号住院,我1月10号就出现了咳嗽症状。随后我的病情也发展出现严重症状,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2月1日10时41分,李文亮在个人微博发布消息称,“今天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尘埃落定,终于确诊了”。
网传求助信非李文亮医生妻子所写李文亮岳父:一家人都有发烧症状
据@微博辟谣:经@爱尔眼科医院 武汉负责人周超(李文亮妻子付雪洁为其下属)核实,网传的求助信非本人所写,发出时她本人也毫不知情,向外求助也不是她的真实意思表达。
7日下午,李文亮的大学本科同学周倩在其微博中表示:“李文亮同学会管理小组(朱俊勇,李金芯,汪巍,王熇生,王璐,易跃雄,周桢),以武汉大学李文亮同学会名义取得李文亮夫人付雪洁女士的授权,现向社会发布公告,我们不接受任何个人形式捐款。”
同时,还附注了李文亮太太付雪洁的手写声明。声明内容为:本人付雪洁,是李文亮医生的妻子。本人声明我们不接受任何个人捐款,网上流传的本人求助信息均为不实信息。感谢社会各界对李文亮医生及我们家人的关怀。时间附注为2020年2月7日。
另据梨视频@一线video,李文亮的岳父说,网传求助信不是他们发的,目前女儿有点发烧,肚子里的孩子还好,但一家人都有发烧症状。
爱尔眼科:李文亮妻子为公司员工将支付其子女生活津贴及学费至大学毕业
据爱尔眼科微信公众号,爱尔眼科沉痛悼念李文亮医生,公司已经启动员工关爱计划。
据悉,爱尔眼科人力资源中心向集团员工关爱管理委员会请示,李文亮夫人为武汉爱尔眼科员工,现怀孕6个月,此前已与李文亮育有一名5岁男孩。特申请将其列入员工关爱计划,由公司支付其两个子女生活津贴及学费直至大学毕业。
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今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采访时表示,李文亮的夫人自2010年12月起加入爱尔眼科,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工作,公司对此义不容辞。
此外,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其官方账号中公布,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字节跳动医务工作者人道救助基金资助李文亮医生的家人100万元。一位接近爱尔眼科的人士向第一财经表示,这一员工关爱计划并非为李文亮太太特地设立,而是公司方面在2019年年终总结会上宣布的员工关爱项目。
另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中国平安表示,公司对李文亮医生的不幸去世表示惋惜和哀悼,并立即履行此前无偿对疾控和医护人员的专属保险责任承诺,尽快为李文亮医生家人送上50万元救助金。
ECMO:医生救人,就只是让人活着吗?
新技术像一剂催眠药,能让人暂时忘记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它值得被感谢,因为它给医生和患者带来希望。但令人忧虑的地方在于,它也能让人一直「活着」。
2 月 5 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 5 版)》,其中对重型、危重型病例治疗中提到:
对于严重 ARDS 患者,建议进行肺复张。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每天应进行 12 小时以上的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效果不佳者,如条件允许,应尽快考虑体外膜肺氧合(ECMO)。
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 5 版)
▼
图片来源:截图
「ECMO 做多了,医生会变成上帝。」现任台北市长、前台大医院教授柯文哲,作为将 ECMO 技术引入大中华地区的第一人,对 ECMO技术高度评价。
ECMO 究竟是什么?它到底有多神奇?
前所未有的震撼
_
ECMO,中文全称是体外膜肺氧合。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人工肺」。
ECMO 装置图:ECMO 的主要原理是把患者静脉血引出体外进行氧合,再将氧合后的血液输回体内,用于供氧,暂时替代心肺功能。
图片来源:maxhealthcare
从 1972 年开始,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ECMO 有了太多让猝死患者「起死回生」的传奇。
传奇加身,ECMO 技术开始在各大医院快速推广,过去几年内,全球使用这一技术的医疗中心及其救治的病例数量增加迅猛,ECMO 走向了重症领域的巅峰。
2011~2015 年我国开展 ECMO 技术的医院数量及救治病例数
图片来源: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到现在,是否拥有 ECMO 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家医院急救水平的重要标准。很多医院在第一次使用这个机器时,就立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我们是 2009 年做的第一例 ECMO 治疗,一个爆发性心肌炎的 11 岁男孩」。
这段往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ICU 的胡炜主任记忆犹新。
爆发性心肌炎的初始症状很像普通的感冒,很难引起重视。但病情进展相当凶猛,短时间内即可产生严重心脏损害,患者极易猝死。
这个 11 岁的男孩送到医院时已经没了心跳。经过多轮 CPR 无效后,医生们想到了 ECMO。
在 ECMO 支持下转运的患者
图片来源:胡炜
「给孩子做上 ECMO 之后,他的心电监护还是一条直线,但意识居然是清楚的!」
胡主任清楚得记得,那天孩子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满了大大小小的管子。忽然,孩子睁眼说了一句:
「妈妈,我想喝可乐!」守在一旁的父母顿时泪如雨下。
很快,孩子病情好转,撤机出院。这一次成功的案例让所有的医护人员备受震撼——曾经被看作医学难题的疾病,难道就要被一台机器攻破了吗?
但 ECMO 并不能让所有的爆发性心肌炎患者「起死回生」。
一位年轻的孕妇也遭遇了爆发性心肌炎,「送到医院的时候,血压都测不到」。考虑到此前成功的案例,医院以最快的速度给这名孕妇上了 ECMO。
据 ELSO 数据显示,ECMO 救治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院内生存率为 41.4%,治疗的中位持续时间为 4 天。在 ECMO 治疗第 4 天撤机时,患者的存活率较高,但如果治疗时间持续一周以上,患者的生存率会明显降低。
ECMO 技术的不确定性也在于此。
等待差不多一周后,逼近那个「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的节点,医生和家属们感觉「几乎看不到希望」。
「患者的心脏恢复很差,只能依靠机器活着,没法撤机。」胡主任回忆道「这个病例,让我们第一次感受到了无力」。
工作中的 ECMO
图片来源:胡炜
面对那些上了 ECMO 但心肺功能恢复很差的患者,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放弃治疗,撤机;二是继续用机器和药物维持患者生命,以争取心脏移植或者其他治疗的时间。
放弃治疗固然痛苦,但等待心脏移植供体也是一场难以预测的赌博。最终,家属含泪签字。一根根管道缓缓从孕妇的身上撤下,一个家庭失去了两个生命。
一直让人「活着」?
_
新技术像一剂催眠药,能让人暂时忘记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柯文哲举过一个例子,能够很好地体现这种的伦理困境。
一个爆发性心肌炎的孩子,用 ECMO 维持多日,心脏功能仍然难以恢复。与此同时,他已经有严重的并发症,双足像中毒一样发黑。
医生是要把孩子的双脚剁掉继续救命,还是到此为止?
失去生命还是失去双脚?大部分人可能宁愿失去双脚,也要选择活着。医生和患者,都被「活着」这个词绑架太久了。
技术值得被感谢,因为它能给医生和患者带来希望。但令人忧虑的地方在于,它也能让人一直「活着」。
根据 UpToDate 对于 ECMO 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建议,「ECMO 应该在病程早期使用而不是作为补救措施;因此,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成人患者应在病程早期转至 ECMO 中心考虑用 ECMO 治疗(例如,在发病最初 7 日内)。」
图片来源:UpToDate 截图
技术值得被感谢,因为它能给医生和患者带来希望。但令人忧虑的地方在于,它也能让人一直「活着」。
阿图·葛文德在《最好的告别》中写下:「科学进步已经把生命进程中的老化和垂死变成了医学的干预项目,融入医疗专业人士『永不言弃』的技术追求。而我们事实上并没有做好准备去阻止老弱病死。」
在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洪流中,不管是家属还是医生,都越来越难选择放弃。
未来是否有更完美医学技术?我们无法预测。但就像柯文哲所说的:「医生也许只是生命花园的园丁,让人在生老病死之间活得好看一点」。
对医生来说,保持清醒,避免被技术绑架,从患者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并在适当的时候对 ECMO 说不。
这也许比学会使用 ECMO 技术本身更难。
人民日报:全面调查李文亮事件 让正义抵达人心
【人民锐评:#全面调查李文亮事件#,让正义抵达人心】今天,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经中央批准,国家监察委员会决定派出调查组赴湖北省武汉市,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李文亮医生在抗击疫情中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幸逝世,引发网友刷屏关注。此前,在发布病情的微博里,他表示“等我病好了我就会上一线。”这种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令人肃然起敬。
如今,国家监察委派出调查组作全面调查,回应了公众关切,也让人对还原事实真相抱有期待。还原真相,就能稳定人心;呵护正义,就能凝心聚力;捍卫法治尊严,更能凝聚起团结一心的强大力量。当前,抗击疫情正处于关键时期,气不可泄,劲不可松,人心不可散。带着信念与勇气,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我们就能遏制住疫情蔓延势头,最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