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华为高管因长跑猝死?运动可能背了个锅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0月10日 6点12分 PT
  返回列表
73440 阅读
44 评论
风声

53岁的华为高管丁耘“死于28公里长跑之后”,再次引发人们对于高强度运动的声讨。

名人运动后猝死的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丁耘远不是第一人。我们因此有必要了解几个反复被提及的问题:运动存在“过度”的问题吗?“过度运动”真的有害健康甚至致命吗?“适度运动”的界线究竟在哪?

28公里跑远非“极限运动”

尽管在“长跑”与“死亡”之间的十几个小时发生了什么,至今已有不同版本的说法在坊间流传,但网文已经一边倒地将丁耘猝死直接归因于长跑,同时给出“警示”:运动要适度,珍惜生命,远离极限运动。

某个以健康为主要报道方向的公众号更是借“专家”之口言之凿凿地给出高强度运动是如何一步步增加心源性猝死概率的原理性解释。

笔者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些说法均缺乏足够依据,远未得到医学科学界的广泛认同。具体到丁耘,28公里中速跑或慢跑对于长久保持运动习惯的他来说,很可能就属于“适度运动”。

在普通大众眼中,马拉松几乎就是极限运动的代名词。实际上,跑步运动的强度跟速度关系很大,有运动习惯的爱好者以中速、慢速(公里配速5-7分钟甚至更慢)跑完马拉松,远谈不上极限运动;而专业竞技者以3分之内的配速完成比赛,即便是10000米甚至只是5000米,也已经属于极限运动。

从绝对的运动量角度看,与动则上百公里、爬升数千米至上万米的山地越野赛相比,普通马拉松真算不了什么。

或许有人会说,对于已有53岁“高龄”的丁耘来说,28公里的运动量已经太大了。这些人低估了人类的潜能。

据公开报道,丁耘一直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对于运动爱好者来说,53岁属于“正当盛年”;而当时他是带着一大群人一起跑,不太可能会以过高速度完成全程。

猝死发生概率,不因运动强度增加而增加

我们时常会看到“某地马拉松比赛中某运动员倒地猝死”之类的新闻, 这给人一种印象,似乎过高强度的运动会直接引发心源性猝死。

然而回溯性研究的结果是,这些猝死运动员通常都是原本就有先天或后天的心脏缺陷,高强度运动可能(仅仅是可能)只是诱发了他们的猝死。

从有限的(大部分死者家属会拒绝对死者做解剖验证)研究结果看,导致运动后或运动中猝死的死因以心梗和心肌炎最为常见,一小部分则是肺动脉栓塞。

更重要的一项统计结果来自德国研究者:与运动相关的猝死发生概率,并不因运动强度的增加而相应增加。

医学界很早就知道,运动能提升心肺功能,但早先有研究发现,高强度运动对于心脏有另一种影响,主要是会导致心肌肥厚(所谓的“运动员心脏”),认为长期过度运动所致的心肌肥厚不仅侵占心室空间,还会增加冠状动脉负担。

对此,之后更晚、更多的研究给出了相反的结果:“运动员心脏”确实存在,它是一种生理性变化,但这种变化其实是好事。

目前科学界更为主流的结论是:运动对于心脏功能整体上总是起到提升作用,在一定程度之下,这种作用会随着运动强度的提高而提升,但到了一定强度,提升作用会变得不那么明显。这也就意味着,高强度运动更大可能是让你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概率变得更低。

何为“过度运动”,何为“适度运动”

从健康角度看,爱好者应该避免自己在马拉松这类追求体能极限的运动中出现“极点”状态。

“极点”属于身体的一种应激反应,进入这种状态后身体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以升高血压、扩大供血总量。太频繁出现这种应激反应,对身体、包括对心脏确实有一定伤害。

我们都知道,健康生活四大基石,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适度运动”。但何为“适度运动”?

可以参考世卫组织的建议: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给出这个时长建议,并不是说低于或超过这个区间的运动就不好,而是因为这个区间的健康收益/运动时长比值更高,超过这个时长的额外运动依然会持续增加健康益处,但增加的幅度会逐步下降。

世卫组织并未给出一个“适度运动”与“过度运动”的界限。这是因为,科学界并无“过度运动”的限值。对于运动爱好者而言,随着训练量和体能的提升,运动量也可以相应提升。

不过,公众可以掌握一个原则:只要运动能给自己带来愉悦,而没有让自己产生明显的疲惫感,就属于适度运动。

运动不是万能的,没有运动是万万不能的

20多年前,著名健身操教练马华因白血病去世,就曾经引起一场讨论:运动到底能不能让自己更健康?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与今天因丁耘去世而质疑高强度运动的人一样,都没弄清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运动?作为个案,无论是马华之死还是丁耘之死,实际上只是告诉我们,再好的运动习惯也不能保证你必然健康长寿。换句话说,运动并不是万能的。

建立良好运动习惯的主要作用是运动本身能给你带来快乐,同时提高你的生活质量,让你有更加充沛的精力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并有更高概率拥有健康而强健的身体。

而著名病理学家纪小龙教授有一句概括:“生命在于运动,长寿在于安宁。”笔者对此的理解,前者指的是身体,后者针对的是心理;同时,身体的适度运动又可以帮助心理保持安宁状态。

从这个角度看,要想健康长寿,没有运动恐怕是万万不能的。

f
fterrydog
1 楼
打有毒疫苗副作用之一, 刺突蛋白形成血栓, 激烈运动时血液循环加速 引发瘁死很正常 欧美不少运动员打完疫苗死在运动场 [1评]
f
fatmeat
2 楼
为华夏而死,死得也值 [1评]
加州老流氓
3 楼
周围认识的人从去年底就已经开始死了! [1评]
z
zhedielj
4 楼
要想健康长寿,没有运动恐怕是万万不能的。说这话的不知道有基辛格这个人吧,老头不光不运动,还特别肥胖,现在99岁了,看样子活过100岁没啥问题 [1评]
谁主沉浮?
5 楼
回复6楼⬇️ 怎么把送你爸妈的广告词想起来了?
谁主沉浮?
6 楼
你咋知道他不运动?
媚眼瞟瞟
7 楼
去长跑, 是为了继续赚大钱。 动机不纯啊。
谁主沉浮?
8 楼
当然,总比操你妈马上风死要值
灯塔路
9 楼
运动和锻炼身体 不是一回事儿 “运动有益健康” 害人不浅 [1评]
灯塔路
10 楼
大概很多人不知道“健康”是什么意思 健:持续 长久 康:身体内外良好状态状况(包括五脏六腑耳眼发肤肌肉筋骨过节) 健康:保持持续的身体由内到外的良好状态状况 [1评]
曾祖爷爷
11 楼
https://m.bilibili.com/video/BV1N7411K74t
灯塔路
12 楼
简单举例: 几乎很少有人能够把一项“运动”坚持到70岁80岁 但很多练习站桩 八段锦 太极拳以及各种拳法还有 瑜伽 可以练习一生 [1评]
灯塔路
13 楼
傻逼玩意儿
允許中文以及特殊字符
14 楼
运动=当代迷信!以前是道士符
灯塔路
15 楼
运动有益健康 这句话 有来头的 在西方 心脑血管特别是心脏病是头号杀手 很多运动 的确对于心肺血管循环有很大帮助 研究表明的确能减少心血管心脏疾病 但却忽视了对关节骨骼膝盖脊椎以及肝肾的潜在损伤和过度消耗
曾祖爷爷
16 楼
r
rally
17 楼
其实是被CIA谋杀, 假冒志愿者递水下毒了。
灯塔路
18 楼
今年猝死的 很大程度和新冠病毒或者新冠疫苗有关联
h
hypnos
19 楼
通篇没有有用的数据来证明自己都觉命题
f
forfunny
20 楼
此文瞎扯鸡巴蛋
海德
21 楼
小韭菜好好给党交税, 跑什么马拉松
加州老流氓
22 楼
我一套五行拳练了30多年!好着咧! [2评]
加州老流氓
23 楼
: 死了的都打了疫苗!有的还因为我没打疫苗疏远我呢。
闲人遛狗
24 楼
我艹,竟然如此认真地看了一大篇废话,自愧愚昧… [1评]
灯塔路
25 楼
: 👍 而且 几乎是每天都练 [1评]
加州老流氓
26 楼
第三次染新冠后停了一段时间,一活动就心脏狂跳气短。😂
刁太大
27 楼
明明是华为过劳死,硬是让跑步背了锅。
轻抚菊花不语
28 楼
: 对,反正好坏正方都是他说的模糊
刁太大
29 楼
天天打?在Alhambra图书馆外面打拳那个是你?
b
bwolf
30 楼
因装b猝死吧
z
zhedielj
31 楼
: 老头子知名的贪吃、好色。爱吃肉类,甜食,从不运动,甚至还说运动会缩短人的寿命,李敖好像也说类似的话。“权力是最好的春药”就是出自他口,老婆又高又漂亮又年轻(当然现在也不年轻了)
t
targer
32 楼
五毛狗天天下跪舔肛是最好的运动。
加州老流氓
33 楼
: 我在屋里练!
C
Chainhortz
34 楼
所以如果有人吃饭的时猝死了你们就会论证吃饭有害健康,睡觉猝死就会证明睡眠是万恶之源? [1评]
f
firework
35 楼
跑28公里,绝大多数人会猝死的。还说不是极限运动? 对于极少数年轻且经常有大运动量的人,才不算极限运动,毕竟是极少数人。
f
firework
36 楼
跑28公里,绝大多数人会猝死的。而吃饭正好相反,绝大多数人不会
S
ShenLiang2020
37 楼
50岁的人跑28公里 死了不冤枉 这个就是神经病嘛 年老体弱是客观存在 不会因为你的个人喜好而改变
v
vesucks
38 楼
听说这货没事儿就拉下属长跑。估计有帮人正悄悄拍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