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一场深刻的巨变!中国2/3的地方 人口负增长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4月2日 21点57分 PT
  返回列表
77525 阅读
71 评论
西部城事

◎作者 |  西部君◎来源 |  西部城事(ID:xibuchengshi0518) 已获授权人口存量竞争的激烈程度,再往前推进一步。‍‍‍‍‍‍‍‍‍‍截至目前,全国公开2023年人口数据的29个省份中(黑龙江、西藏尚未公布),常住人口负增长的达19个。

制图:城市财经

这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三分之二的地方,都开始进入了常住人口下行通道。

变化的速度,比大家想象中的更快。这不仅是数量的变化,也将是人口分布空间的重构。

一场大变局的大幕,正式拉开了。

1

以最近三年的数据看,人口负增长地区的扩大是非常直观的。

2021年:全国有16个省份的常住人口出现下降,15个省份增长,基本上属于打平的状态。

2022年:似乎迎来了转折,人口负增长省份降到13个,与此对应,人口增加的省份上升到18个——也即差不多三分之二的地方人口变化录得正值。

原因不复杂:受疫情因素影响,多个沿海省份的人口向内陆回流。

比如,这一年,四大一线城市人口都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而江西、山西、云南、甘肃等内陆省份,则实现了人口增长由负到正的转变。但是,这只是短暂的过渡。

2023年:随着社会切换到“正常”模式,人口再渡由内陆向沿海地区回流,形势出现了大逆转,人口负增长省份迅速增加到19个——数量占31省市的三分之二。

其中,安徽、四川、广西、福建、重庆、青海等6个省份,更是十年来首次出现了常住人口负增长。

2

如何理解这种趋势?

首先,这是人口存量竞争下的必然,逆转的可能性很小。

因为这背后对应的是一个总人口持续负增长的基本盘:2022年,全国总人口减少85万;2023年,这一数字攀升到208万。

从“七普”数据看,从2010年到2020年的这十年时间里,常住人口减少的省份仅有甘肃、内蒙古、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共6个。对比当前的数据,两点变化非常明显。

一,上一个十年,常住人口增长的省份依然是主流。而现在,人口负增长的省份成了主流。

二,上一个十年,人口减少的6个地区都是清一色的北方省份。现在,南方多省也开始出现人口负增长。

可以说,人口变化上的南北差距,已逐渐演化到南北和东中西差距并存的局面。

2023年,18个内陆地区中,仅新疆、贵州、宁夏,常住人口还能够维持正增长。并且,它们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人口出生率相对较高。

比如,2022年,贵州、宁夏的人口出生率都在10‰以上。而同期全国平均出生率仅6.77‰。

其次,不同省份,人口负增长的原因存在差异。

比如,四川、辽宁、安徽等地,尽管常住人口减少,但依然属于人口净流入省份。也就是说,人口下降主要是被自然负增长拖累。

还有的省份,虽然自然增长为正,但人口净流出规模大。如广西、贵州等。

再者,人口布局在空间上的分化会继续加剧。

这不仅表现在东中西和南北上,也体现在一个地方的内部。

比如,省内各设区市都能够保持人口增长的省份,到2023年已仅剩浙江一地。‍另外,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趋势会进一步显现。

一个细节是,几乎无一例外,所有省会城市的人口依然在增加——即便是人口负增长大省。

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推进强省会建设,以及政策层面明确鼓励各种发展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这一进程将继续巩固。

3

人口负增长地区,可以说是率先感受到了人口变化的影响。

但是,在总人口减少的大前提下,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没有地方可以完全幸免。

要知道,如今那些还能够保持人口增长的中心城市,它们的增量也较以往下降明显。

比如,2010—2020年的十年里,深广蓉的人口增量均超过500万,但如今的增量仅有十来万,甚至不到十万。这与过去年均达数十万的增量,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这意味着,哪怕是中心城市的“抢人”,也将面临更大的难度,空间大为收缩。‍

过去几年的“抢人大战”,各地都是以送落户资格、送购房补贴等“物质奖励”为主。但发展到今天,除了极个别城市,多数地方其实都无限接近“零门槛”落户。

人对城市的选择权,将更充分。

这种情况下,城市要“抢人”,除了产业和就业机会,公共服务和营商环境的质量,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在社会整体发展速度放缓之下,社会观念也将趋于更保守,更多追求安稳,而不是更冒险。

从目前披露的一线城市的情况看,如上海、广州、北京的人口回流规模,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大。

比如,北京过去两年的人口合计减少2.8万;上海合计减少接近2万;广州合计也仅增加不到2万。

也就是说,人口存量时代,影响其实是全局性的。每一座城市,都需要有新的应对。

4人口属于“基本盘”。人口总量负增长,实际预示着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大“收缩”的阶段。‍最直观的现象是,最近一两年,产科关停、幼儿园闭门等,已成为流行趋势。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幼儿园数量出现了2008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比上年减少5610所;2023年,幼儿园数量则较上一年再减少1.48万所。

也就是说,过去两年,2.04万所幼儿园消失了。

理论上,人口减少了,公共服务质量是不是可以更高了?但未必,因为人口减少,意味着需求减少,相应的内需和投资的空间也在萎缩。

于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社会在方方面面都将进入“存量”博弈中。

比如,以现在的人口情况来审视城市的发展规模,多数城市在产业、基建、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规划,都势必需要新的调整。

事实上,变化已很明显。如即便是深圳、成都这样的超大城市,新的地铁建设规模都已出现缩水。

此外,前不久12个重点地区因为债务原因,部分基建被叫停,也清晰地表明变化在发生。

存量竞争的残酷,还表现在社会不得不拿更多的资源为“过去”买单。‍‍‍‍‍‍‍‍‍‍‍‍‍‍一方面,很多地方要将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还债。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各地公开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防范化解地方债”频频出现。相关文件更是明确要求,重点省份要“砸锅卖铁”全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正是因为压力,最近多地给出现了非常罕见的表述:能修的绝不买新的,能重复用的绝不丢弃。

另一方面,速度放缓了,但随着老龄化的上升,养老等公共服务支出负担却在快速增加。

从GDP占比来看,我国养老金占GDP比重由2001年的1.9%增加到2020年的12.4%,增长较快。

但仍远低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平。可参考的数据是,2019年,OECD成员国养老基金资产占GDP比例的算术平均值为54.2%。

甚至,我们还得经历从“基建狂魔”到“维修狂魔”的转变。那些海量的基础设施,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应的将是越来越高昂的维护保养成本。

即便是扩大内需,也不得不转向挖掘存量。

当前促消费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这个举措的名称,已然是微观地为“存量化”时代,标注了一个非常现实的注脚。

人口负增长,只是表象。更惊心动魄的,是背后对应的一系列深刻巨变。

大地阳光
1 楼
出口只是其一,房地产功不可没! 现在房子太多,人口太少,卖不出去! [1评]
不明智
2 楼
靠你妈逼房地产 没有出口一切都是死水一潭 你懂个几把毛 狗逼 [7评]
大地阳光
3 楼
一句话,你嫌中国人口太多的话,先叫你全家跟亲友自杀,为减少中国人口出力。 [1评]
大地阳光
4 楼
一句话,你嫌中国人口太多的话,先叫你全家跟亲友自杀,为减少中国人口出力。
大地阳光
5 楼
毛时代是没有进出口吗?!!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5%9B%9B%E4%B8%89%E6%96%B9%E6%A1%88 中国在50年代初中期从苏联的156项工程引进是第一波技术引进浪潮。1962年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说:“(日本)还准备卖给我们生产维尼纶的世界第一流的设备。……要利用他们(日本)的技术。列宁也利用,斯大林也利用,利用德国的技术、美国的技术。我们现在要走这条路”。第三个五年计划(1963-1967)期间,从西方国家引进成套技术设备和专利技术是第二波技术引进浪潮。1964年中法建交前,毛泽东接见法国议员代表团时说:“我们反对资本主义,你们也许反对共产主义。但是,还是可以合作。”“使两国间在商业上、文化上互相往来,希望你们把什么禁运战略物资也反掉。”“我说,总有一天会突破这个缺口。”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成立成套设备进口五人小组,由方毅(国务院外办兼国家计委)、李强(外贸部)、张有萱(国家科委)、叶林(国家经委)、柴树藩(国家计委)组成,方毅为组长,柴树藩为副组,任务是在从西方国家进口成套设备的谈判和进口过程中,就各部门提出但外贸部和其他部门所不能解决的有关政策和工作问题提出意见,向总理和外贸三人小组作报告,并处理总理交办的其他工作。1963年下半年到1964年,中国政府先后与日本、荷兰、英国、意大利、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厂商签订了15项成套设备进口合同,总金额达1.3127亿美元。
大地阳光
6 楼
中国的石油工业随着1963年大庆油田产油300万吨,实现国内石油基本自给。到六十年代后期的“三五”计划时期,胜利油田、辽河油田等大油田会战成功,不仅满足了国内高速增长的石油需求,还有很多富余,具有对日出口原油创汇的能力。1972年中国原油产量4567万吨。这是中国农业由依靠农家肥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转向大量依赖化肥、农药、农机灌溉排涝的石油农业的能源与原料基础。
p
poiuuipiopoi
7 楼
有啥好争的,想生自己多生两个呗,管别人干啥?别人享受你花钱养娃,你不平衡?别的不知道,但到时候肯定就是谁不生孩子,谁生活好 [1评]
大地阳光
8 楼
随着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迎来了建交高峰,迅速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及泰国、马来西亚等亲西方国家建交,获得了广泛的外交承认,解除了1949年以来以西方世界为首的对中国的不承认、不接触、不来往的外交与经贸封锁。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开始了持续17年的外交蜜月期。随后尼克送签署行政命令,解除对中国实施20余年的贸易禁令。
大地阳光
9 楼
想生就生?! 你忘了灭绝人性的一胎政策吗?! [1评]
大地阳光
10 楼
1973年2月初,周恩来、毛泽东先后批准了这一方案。国务院专门成立了进口设备领导小组,负责审查、组织进口、综合平衡等工作,各有关部门和承接进口项目的省市也抽调专人负责这项工作。 之后在这个方案的基础上又追加了一批项目,到1977年与西方国家谈成了222个项目,进口总额51.4亿美元。这是中国继1950年代引进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中国利用“四三方案”引进的设备,结合国产设备配套,1973年初确定的26个大型工业项目至1982年全部建成投产,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成为19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2][3][4]“四大化纤”1982年全部投产后,中国从1984年起,宣布取消长达30年的布票。
大地阳光
11 楼
四三方案”之外,同期还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技术有:从美国康宁公司引进彩色显像管成套生产技术项目;从罗马尼亚、南斯拉夫、西方等购买新旧船舶,扩建远洋船队;购买英国三叉戟飞机;从苏联进口伊尔-62远程宽体客机、米-6、米-8直升机,进口苏联超临界火电机组建成当时亚洲最大的火电厂辽宁清河电厂;等等。
大地阳光
12 楼
国务院专门成立了进口设备领导小组,负责审查、组织进口、综合平衡等工作,各有关部门和承接进口项目的省市也抽调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到1973年底,大部分项目签约完成。与之相配套,国内先后开工的26个工程,均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工程。1974年初国务院专门发出文件,明确规定:引进项目的投资要专项保证,设备材料要专项安排、单独核销,施工力量要优先安排。
大地阳光
13 楼
1977年底,13套大化肥项目,已有7套投产,到1978年6月,累计生产尿素361万吨。到1979年,上述26个项目的合同履行完毕,共用39.6亿美元,比原计划少了3亿多美元,实现的程度差不多达到92%。截至1979年底,已有20个建成投产,平均每个项目的建设工期为3年8个月,其中最长的5年。在一米七轧机投产以前的三年中,全国仅进口镀锌板、镀锡板和硅钢片就花费外汇5.5亿美元,相当于引进一米七轧机用汇额的91.7%。而从1979年到1984年,一米七轧机共生产代替进口的商品材268万吨,节约外汇26.9亿美元,相当于引进设备费用的3.3倍。
p
poiuuipiopoi
14 楼
现在没有了呀,有啥说的,有这时间,多生两个孩子呗 [1评]
大地阳光
15 楼
这时候不提珠三角每年几万断指工伤?不提八九十年代每年几千矿难人数?!
k
kacha7
16 楼
本评论区生动诠释了,黄狗真jb多,太多了确实该杀一批。没有我们白人坐直管着使唤着,黄狗就会发兽性互咬。只要有一个白人坐镇,你放心一百只黄狗也是乖乖的闹不起来😂😂😂
纵横捭阖
17 楼
感谢邓小平先生的计划生育政策,把毛畜胡乱鼓励生育I,造成重大国策失误,让中国出现十四亿人口灾难性数字的乱国政策止损,是邓公又一项丰功伟绩!谢谢邓小平先生,没有您的正确政治指导 中国早就完蛋操了! [1评]
大地阳光
18 楼
说得多轻松。 经过几十年变态的一胎政策,绝大多数年轻人背着几个老人的重担,哪来还敢轻易生育? 甚至连结婚率都不如理想。
大地阳光
19 楼
毛哪来鼓励生育?! 什么政策鼓励?! 死狗粮只会撒谎造谣。 [1评]
纵横捭阖
20 楼
畜生五毛除了撒谎,你个驴操傻子还能干什么?!
大地阳光
21 楼
毛哪来鼓励生育?! 什么政策鼓励?! 死狗粮不敢正面回应?
大地阳光
22 楼
你这狗逼。 日本人口密度348.3人/平方公里(2016年)。 中国人口密度为149人/平方公里,不到日本一半,仅排在71位。 尽管日本人口密度高,人口减少是日本的头号困境! 人家就不愁就业?!
大地阳光
23 楼
一句话,你嫌中国人口太多的话,先叫你全家跟亲友自杀,为减少中国人口出力。
大地阳光
24 楼
你妈逼的印度政策跟你邓矬子主子有什么分别? 为什么你三哥就没有“富起来”?
p
poiuuipiopoi
25 楼
为啥不轻松?老人国家养老金给养老,小孩谁想这个?要是小孩给养老还真的会生几个孩子,现在哪有给自己养老的孩子?孩子生了孙子,还得自己给孩子看孙子,这一辈子搭进去了。。。活个什么?你为啥那么热衷于别人生孩子,你自己也可以生呀,况且以后人多人少和你有啥关系?好好过自己的日子不好吗?你这是杞人忧天
m
matrixyard
26 楼
疫情死的那些不敢公布, 现在人口负增长了, 赶紧找其它借口。
C
Cup3
27 楼
减一半后生活水平就会和发达国家一样了。担心的人是因为以后没有佣人可雇了。
大地阳光
28 楼
你是在地球生活的吗? 中国有多少老人获得宽裕的养老金? 每对夫妻上面几个老人要赡养,还有多少精力生育小孩? 你有本事自己不要生,也劝你家人亲友别生。 [1评]
p
poiuuipiopoi
29 楼
我劝不到别人, 我只管我自己的想法 你最好也只管你自己就好了 不要那么烦人,管东管西,还管人家生不生孩子 自己挣钱自己花,很好,两个人生活质量也很高, 你要生,就多生几个,你说的对,养老金需要他们来给我们挣,谢谢了
大地阳光
30 楼
以前不给生的时候,讲的那些“将来国家养老”的谎言呢? 我一个亲戚怀胎九月,因为这胎属于超生,被计生抓走硬生生引流了。 婴儿出来的时候还会哭,然后就被杀了。 你经历过吗? 亲人见过河里漂流着装有弃婴的木盆。 你见识过吗? 几十年因为超生的弃婴千百万。 单单米国西班牙等国家就收养了十几万。 你听说过吗? 农村十室九空,数以亿计空巢老人留守儿童。 你晓得吗? [1评]
d
donhai
31 楼
是真的吗?罪过罪过,阿弥陀佛。 [4评]
大地阳光
32 楼
是真事。 附件社区中文学校校长也是受害者,所以她恨死邓。
大地阳光
33 楼
《中国的十万弃婴,在北美获得了新生》 https://ucausa.org/s/?p=1321 《被西班牙领养的中国小孩》 从1995年到2011年将近有两万名中国孤儿被西班牙人领养,而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增加,被领养的小孩的年龄大都为2岁到12岁,且绝大部分是女孩。 https://www.lavozchina.com/portal.php?mod=view&aid=12411 《被弃中国女孩长大寻根没想到出现这样结果》 中国当时所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超生的家庭面临重金罚款,同时不能因为孩子的性别不可心而非法丢弃。中国也没有正式的领养程序。然而,那之后中国很快通过了一项法律,允许外国人领养中国孩子。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39384646
大地阳光
34 楼
《中国现有空巢老人超1.3亿 他们的养老怎么办?》截至2021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736万人,占总人口的18.9%,也就是说,我国空巢老人数量超过了1.3亿人。 中国的老龄化在加速,空巢老人群体十分庞大 https://news.sina.cn/2022-10-30/detail-imqqsmrp4289071.d.html#:~:text=%E6%88%AA%E8%87%B32021%E5%B9%B4%E6%9C%AB%EF%BC%8C%E5%85%A8%E5%9B%BD60,%E5%B7%A2%E8%80%81%E4%BA%BA%E7%BE%A4%E4%BD%93%E5%8D%81%E5%88%86%E5%BA%9E%E5%A4%A7%E3%80%82
大地阳光
35 楼
《2020 年中国儿童人口状况事实与数据》 来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 2020年,中国全部儿童为29766万,其中7109万流动儿童,6693万留守儿童。 https://www.unicef.cn/media/24496/file/2020%E5%B9%B4%E4%B8%AD%E5%9B%BD%E5%84%BF%E7%AB%A5%E4%BA%BA%E5%8F%A3%E7%8A%B6%E5%86%B5%E4%BA%8B%E5%AE%9E%E4%B8%8E%E6%95%B0%E6%8D%AE.pdf 空巢老人的心酸无奈可想而知。 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又有多少人知道? 邯郸那三个杀了同学的恶棍就都是留守儿童!
大地阳光
36 楼
《中国现有空巢老人超1.3亿 他们的养老怎么办?》截至2021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736万人,占总人口的18.9%,也就是说,我国空巢老人数量超过了1.3亿人。 中国的老龄化在加速,空巢老人群体十分庞大 https://news.sina.cn/2022-10-30/detail-imqqsmrp4289071.d.html#:~:text=%E6%88%AA%E8%87%B32021%E5%B9%B4%E6%9C%AB%EF%BC%8C%E5%85%A8%E5%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