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诉的哈佛 强势的捐赠录取:亚裔还远未入局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7月2日 7点51分 PT
  返回列表
88302 阅读
36 评论
外滩教育

当地时间6月29日,美国最高法院一锤定音,裁定哈佛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在录取过程中涉嫌种族歧视。随之而来的,是舆论炸锅般的热议。对话题中心的亚裔来说,这项裁决不仅影响大学未来的录取,更关乎亚裔在美国社会的生活体验和地位。一场大变革,或许才刚刚开始。

这两天,美国教育圈的第一大案终于尘埃落定——哈佛大学输了!

同在被告席的北卡罗来纳大学一样败诉。

图源DailyMail

保守派占多数的美国最高法院,一举推翻了美国高校沿用了几十年的教育平权行动(Affirmative Action)——禁止大学在今后的录取中,基于学生的种族来决定录取与否。

也给这个历时快9年的案子,画上了句号。

2014年,保守派白人法律战略家爱德华·布鲁姆创立学生公平招生组织(SFFA),并代表部分亚裔学生起诉哈佛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

他们认为两所大学的招生政策歧视了符合入学条件的亚裔美国人,违反了民权法。

2019年和2020年,SFFA连吃了两场败诉,选择继续上诉。

2023年6月,SFFA胜诉!

这个结果对整个美国社会都是一颗深水炸弹。在宣布裁决结果的法庭上,支持和反对的声音就已经在交锋:

罗伯茨大法官:长期以来,许多大学错误地得出结论,个人身份的试金石不是克服的挑战、培养的技能或吸取的教训,而是他们的肤色。

索托马约尔大法官:在一个普遍存在种族隔离的社会中,种族一直很重要,而且仍然很重要。

托马斯大法官:按照她看待事情的角度,我们全都深陷一个种族歧视的社会,背负着奴隶制的原罪。

杰克逊大法官:从今天起,法院强制执行的不分种族的招生立场,与现实生活中的关键情况脱节。

绿色代表保守派大法官的意见

黄色代表自由派大法官的意见

在裁决公布一小时后,哈佛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就迅速做出回应——虽然不同意这个结果,但他们仍会遵守。此外,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等高校,也都公开表示了对裁决的失望。

美国的媒体和社交平台上,舆论的讨论更为激烈和直白。

反对者觉得,这是给种族不平等问题雪上加霜。而像特朗普这样的支持者,则在自家媒体平台Truth Social上大书:“这是美国伟大的一天!”

就连中文网络上,也有不少人在问,今后哈佛这样的美国顶级大学招生政策会怎么变?对申请美本有影响吗?对小留学生有影响吗?

这场“用魔法打败魔法“的亚裔录取歧视案,以大学败诉收官。但是,这或许只是一场大变革的序幕。

教育平权行动,美好的初衷

与令人失望的结果

提起美国大学的教育平权行动,站在原告席的这部分亚裔,心里有倒不完的苦水。

普林斯顿大学两位教授就曾在《不再分离,也不平等》中披露,有些藤校在评估学生的SAT成绩时,会给黑人加310分,给拉美裔加130分,白人不变,而亚裔反而要倒扣140分。

光是卷分数还不够,原告SFFA还披露了哈佛的“个人评分”系统。在 “个性”这项评分上,能拿到最高1级或次一级2级的,亚裔仅有22.2%,是比例最低的。有时,招生办公室连亚裔申请人的面都没见,就给出了所有种族里最低的评分。

看到非裔和拉美裔仅仅因为种族身份就受到优待,很难让人不血压飙升。说好的“平权”,亚裔作为少数族裔反而成了“受害者”。

不过,也有很多人支持教育平权行动,这是因为它确实推动了少数族裔获得更加平等的机会。

在1896年,黑白混血的普莱西想坐白人车厢,反被售票员告知,必须落座有色人种的车厢。大法官还在判决中写道:“隔离但平等”。

虽然白人跟白人玩,黑人跟黑人玩,但我们的设施都是一样的,所以不存在歧视。

分开使用的洗手池

这在今天看来非常可笑。因为当时黑人的生活设施、学校、工作待遇根本就不可能和白人一样。当时,只有大法官约翰·马歇尔·哈伦提出了唯一的异议。

直到1954年,“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才以9-0的投票,否决了“隔离但平等”,认为种族隔离违宪。

自此,很多美国人才开始认同,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各个种族的起点不同,如果想要在教育、就业等方面实现平等,就需要对弱势的族裔给予特别关照。

教育平权行动的理念也由此而来。后来,还加入了“多元化”的理念基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里提到是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有用。

到了2003年,白人格鲁特状告密歇根大学在招生过程中采用种族配额。虽然最后的裁决是大学没有违宪,但判决书中写道,“本院期待在下一个25年里,教育平权行动将不被需要。”

图源:Oyez

如今,2028年还没到,保守派就已经坐不住了。罗伯茨大法官在多数意见中写道,“(基于种族的录取)这种做法违反了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平等保护条款。两所大学的招生计划缺乏足够集中和可衡量的目标,不可避免地以负面的方式利用种族,涉及种族刻板印象,并且缺少有意义的终点。”

这段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纽约时报》就报道过,有的亚裔学生完全不敢在个人陈述中表露自己的种族身份,也会尽量避开“亚裔喜欢的”那些课外活动,害怕被学校贴上标签,影响录取结果。

图源《纽约时报》

昔日追求平等的教育平权行动,对如今的亚裔学生来说,成了增加人生难度的被动设定。

禁止教育平权行动,录取会对亚裔有利?

现如今最紧迫的一个问题是,大学的录取要怎么改?

从各个高校的表态来看,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一点——多元化。

哈佛大学的联合声明写道,“深刻而变革性的教学、学习和研究取决于一个由不同背景、观点和生活经历的人组成的社区”。

北卡罗来纳大学校长也提到,学校将“坚定地招纳有才华、拥有不同视角、不同人生经历的学生,提供高质量和可负担的教育” 。

就连没被告上法庭的耶鲁大学也发布声明,要确保耶鲁是“容纳各种思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家园”。

最高法院倒是也在意见中提到,学生们还是可以在个人陈述中探讨种族身份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只要讨论与申请人可以为大学做出贡献的性格品质,或独特能力具体相关”。

如此一来,教育平权行动的禁令会对亚裔有利吗?

很多评论家推测,亚裔在头部大学的比例肯定会上升。

在美国,已经有9个州在公立大学中实施禁令,分别是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爱达荷州、密歇根州、内布拉斯加州、新罕布什尔州、俄克拉荷马州和华盛顿州。

图源:《华盛顿邮报》

《华盛顿邮报》就对比了其中8个州实施禁令30年来的学生数据。结果显示,实施禁令后,人数比例增加的有白人、亚裔、夏威夷原住民、黑人。其中白人收益最大,提升比例远超亚裔。

更具体的情况可以看看加州。在禁令实施10年后,亚裔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和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比例有了略微升高,而这个比例远高于亚裔在加州所有公立大学的比例。

说明有更多的亚裔学生进入了UCLA和UC Berkeley这样的名校。受到负面影响最大的还是拉美裔。

(左)UCLA和UC Berkeley的各族比例

(右)加州所有公立大学中各族比例

另外还有研究者制作了数据模型,预测全国禁令会让代表性不足的少数族裔(每所大学的具体分类有所差别)在所有四年制大学的人数下降2%,在竞争激烈的头部学校,最多可能会下降10%。

结合其他的数据来看,这部分差额很有可能会分给白人和亚裔学生。

开刀教育平权行动之后,“校友录取”成了下一个热门

从2014年被起诉以来,哈佛大学已经无数次把“多元化”作为推行教育平权行动的原因。

可具体怎么定义多元化?高校在各种声明中,反复提及了种族多元化。

不过,原告SFFA犀利地指出了大学有意回避的一点——哈佛大学在录取方面,除了种族,哪里都没有实现多元化。

根据哈佛自己最新的新生入学调查,近19%的白人学生表示自己是校友子女,而亚裔、黑人、拉丁裔的比例分别为 15.1%、6.1%和9.1%。在校友子女中,31%的家庭收入达到或超过50万美元。

其中,ALDC四种类别,被诟病最深。分别是运动员、校友子女、教职员工子女,以及院长兴趣名单(主要是捐助者亲属)。

2020年,《劳动经济学杂志》发表论文Legacy and Athlete Preferences at Harvard,发现哈佛大学录取的学生中,43%的白人申请者是ALDC,与此同时,亚裔、非裔、拉美裔的比例不到16%。

其中,大约70%的“校友子女”申请者都是白人。如果一个白人家庭向哈佛捐款,子女被录取的几率会增加7倍。

其实,去年十月的口头辩论中,几位保守派法官就提出过,取消校友子女的录取偏好,以此作为哈佛推行种族中立政策的替代方案。但哈佛大学直接拒绝了。

在今年3月份的一次采访中,哈佛大学招生与资助学院院长William R. Fitzsimmons说,校友子女的身份只在招生过程中起到了“轻微的作用”。言下之意,哈佛录取这些校友子女还是因为他们自身足够优秀。

哈佛大学发布的ALDC和非ALDC学生录取率

而支持教育平权行动的索托马约尔大法官,在一点上没有完全站在哈佛这边。她认为,每年哈佛申请者中的ALDC只有不到5%,但是被录取者中的ALDC高达30%。正因如此,才更需要教育平权行动来平衡最终的录取结果。

如今裁决已下,在讨论新的录取标准时,很多专家学者提出的建议,或多或少都涉及到ALDC的利益。

拜登总统在白宫声明中呼吁,大学要认真考虑学生克服的困难,比如家庭经济状况、成长和上高中的地区情况,还有学生可能面临的歧视(包括种族歧视)。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教授David B. Oppenheimer表示:“可以强调招收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 

阿斯彭大学卓越项目执行主任Joshua S. Wyner表示,哈佛大学可以加强社区学院的转学项目,并招收更多退伍军人。

那哈佛大学会取消ALDC的录取偏好吗?目前很难有定论,至少哈佛大学的官方表态中,还没有透露出这样的意思。

事实上,2017年哈佛就成立了“种族中立替代方案研究委员会”。但委员会最终给出的报告显示,ALDC在录取中的强势地位很难被撼动。

报告还指出,校友子女偏好有助于巩固大学与其校友之间的牢固联系。“哈佛校友也为母校提供了慷慨的财政支持。这对于哈佛大学领先高等教育机构的地位至关重要。它还有助于经济援助政策,从而促进学院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和卓越性。”

有学生表示,从经济上讲,大学这样做有道理。

有接受采访的学生说,自己来自低收入家庭,也是第一代大学生,“我依靠捐助者的捐款才负担得起哈佛的费用。如果这就是要付出的代价,那就这样吧。”

对于这个结论,纽约城市大学约翰杰刑事司法学院的Evan J. Mandery并不认同。“没有证据显示终止校友子女偏好,会危及重要利益。相反,麻省理工学院就不采用这个制度,仍然有近250亿美元的捐赠。”

关于ALDC的争论目前陷入胶着。至于下一步怎么走,还要看哈佛自己的决定。

徘徊在美国社会的“局外人”,亚裔的理想还有多远?

大学录取,对亚裔在美国社会的处境来说,只是冰山一角。生活、工作中的歧视、刻板印象,这么多年了,还是很难消除。

亚裔群体,似乎自始至终,都是“局外人”。

2022年,亚裔美国人基金会(TAAF)发布的报告显示,亚裔在美国的归属感是最弱的。

61%的白人、33%的黑人、42%的拉美裔觉得自己完全属于美国并且被这个国家接受。

亚裔的这个比例只有29%,而今年的调查中,这个比例更是降到了22%。其中,亚裔女性的疏离感尤其严重。

根据受访者的回答,种族歧视仍然是让亚裔感到疏离的最大因素。

“是什么让你觉得自己没有被美国接纳?”

TikTok上,还有华裔女孩讲述了自己改名的经历:从小在美国长大的Xinyuan Ye,说有时几小时甚至几天都不会有人喊她名字。可是当她改用小名Sage以后,不仅在LinkedIn上收到了更多猎头的问询,在约会软件上也收到了更多的点赞和匹配。

她在视频标题中写道,“可悲的是,改名这个决定直接影响我一辈子”

评论区里,在白人社区长大的华裔网友表示,“拥有一个亚洲名字意味着没人会说你的名字,或者会被拿来嘲笑”。还有华裔网友表示,同样都是中文名,只因为比较好发音,所以没有经历过名字歧视。

然而,在关于教育平权行动的争论中,也有人表示,这不应该是亚裔和其他少数族裔的战争,战果甚至只会惠及精英。

亚裔学生Chelsea Wang从美高读到哈佛,她认为,白人至上主义把教育平权行动描述为亚裔和其他少数族裔的零和游戏。

“法院宣布教育平权行动非法,那哈佛大学的白人学生人数将会是亚裔学生人数的三倍,废除只会伤害处境不利的亚裔。”

亚裔群体在收入和教育方面的差异很大

有人担心,即便明面上不能再以种族作为单独的录取标准,但美国大学的申请制让录取过程依旧充满了可操作的空间。今天是用教育平权行动卡比例,明天或许又会有新的标准。不掌握话语权,亚裔的困难不会少。

美国畅销书作家Coleman Hughes的观点则不同:“教育平权行动是一项精英政策,录取率超过50%的学校通常不会采用教育平权行动。将它定义为‘高等教育准入’问题,不过是‘1%的有色人种精英’(包括我自己在内)给自己狭隘的自我利益,带上了一个更高尚的光环。”

还有人表示,这次的裁决不过是美国党争的一个缩影。代表自由派的民主党,一直在积极推进平权活动,而代表保守派的共和党,一直和民主党唱反调。大法官们的投票也和他们的政治倾向一致。

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教于上海纽约大学的林垚分析,“平权行动”政策之所以有目前的种种局限,恰恰是由于美国右翼保守派势力过往几十年间对更雄心勃勃的、更有阶级交叉性视角的种族平等诉求的围堵绞杀,导致转型正义的政策试验空间不断收缩,只留下一些小打小闹的优惠补偿措施。

亚裔距离拥有足够话语权的那天似乎还很远,不过改变也一直在发生。

对国际留学生来说,针对美国本土学生的教育平权行动或许影响不大。但是,亚裔对改变自身形象的努力,亚裔家长在基础教育阶段争取的地位,或许也会影响在美国际生的就读体验。

就像林垚说的,比起大多数人无缘参与竞争的高校录取来说,中小学基础教育质量的改善才是治本之途。

去年,弗吉尼亚州托马斯杰斐逊科技高中的亚裔家长,组成了“Mama Bears”的联盟,专为亚裔孩子争夺权益,反对学校将考试入学改为抽签入学。

大约 200 人抗议弗吉尼亚州托马斯杰斐逊科技高中取消择优录取

日前,纽约州参议员刘醇逸和州众议员李荣恩分别提出提案,要求州校务委员会将亚太裔历史纳入全州公校课程,并推出相关计划,以期最快在2024-2025学年于纽约州各校贯彻实施。

在记者会上,刘醇逸说,“亚太裔一直以来都被当作各种危机的替罪羊,无论是经济衰退、战争还是瘟疫。这都是因为人们不了解亚太裔,总是存在黄祸、永远的外国人等刻板印象,所以教育下一代很重要。”目前,纽约州参议会已经通过,预计州众议会版本也将很快获得通过。

图源:CGTN American

从2014年哈佛坐上被告席,到如今得到美国最高法院一锤定音的最终判决,近9年的拉锯战终于结束。

之后,亚裔能否在精英大学获得更多席位,大学的教育平权行动禁令能辐射多少K12教育学校,能影响多少职场、社会中的刻板印象,只能拭目以待。

星星星
1 楼
黑人的捐款入局了?
黑鲤鱼
2 楼
玩的就是阶级
樱桃儿熟了
3 楼
其实美国的学校招生制度既落后,也很野蛮,当然谈不到公平。因为他不是按照严格的考试来的,因此就可以冠冕堂皇帝夹带私货。选出来的不管是黑墨还是黄白,都不是真正最优秀的。长期以往,误国啊。现在恶果其实已经出来了:美国的科技,工程,造军舰,造导弹,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电动汽车,。。。根本无法靠自己,基本是靠外国移民和特定的两个种族(如亚裔和犹太人)。 ------ 大家想想,哈佛耶鲁等其实也是吹出来的,更像成功学大师。这些学校哪个在创造人类文明的队伍里?我是说,像量子力学的建立,现代化学的建立,等等。 (当年哥廷根大学的一个系的武功就可以秒杀现在所有的美国藤校)。 [1评]
m
modus
4 楼
在一个日益阶级分裂,阶级固化的社会,怎么可能期待大学会违反社会的规律
S
Sarandon
5 楼
《强势的捐赠录取:亚裔还远未入局》 问问潘石屹捐赠后,手上有几个名额准备给领导子女的。
r
rootrootroot
6 楼
就是川普的大法官票,左逼完全不可能妥协的,前两天我就这么说了,核心就是这个东西。
r
rootrootroot
7 楼
左逼很快就会推各种阳奉阴违,躲法律漏洞的做法出来,拭目以待吧。
路人丫
8 楼
呵呵。。。别酸了,在放屁之前最好先查查这些藤校的诺奖获得者人数。🤣 ___________ 截止到2020年,藤校诺贝尔奖人数多达500人,超过了所有诺贝尔奖得主人数的一半,可以说是“诺贝尔奖的摇篮”也不为过。 具体数据为:哈佛大学161人,哥伦比亚大学97人,普林斯顿大学69人,耶鲁大学65人,康奈尔大学61人,宾夕法尼亚大学36人,布朗大学8人,达特茅斯学院3人。另外,截止到今年,麻省理工学院共有98位诺贝尔奖获奖者,而斯坦福大学共获得了85枚诺奖。
金三
9 楼
千万别录取拿屎色中国护照的中国人矿,他们男生当龟公五毛,女的在按摩院卖。
w
whatiswrong
10 楼
当然还未入局!亚裔一日不团结,一日不改变自扫门前雪的恶习,一日不坚决站出来和伤害自身利益的势力斗争,就一日不会入局!一纸判决其实改变不了什么,真正能改变亚裔命运的只有亚裔自己!以亚裔如此之高的教育程度,却在各级教育机构和管理阶层中毫无势力可言,是亚裔的耻辱!
大地阳光
11 楼
核心的权贵预留学位制度不敢碰,也就拿种族这种对白人和权贵来说无关痛痒的事做文章。
w
whatiswrong
12 楼
亚裔在美加尚未觉醒,仅仅是各自来源国的政治的附庸而已:没有一个真正的亚裔美国人,而仅仅有前大陆人、前香港人、前台湾人、前韩国人等等!这是亚裔所以一盘散沙、毫无影响力的根本毛病。
路人丫
13 楼
呵呵。。。大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不是竞技体育。适当地搞多元化是好事。这点连土共都明白,所以才有少数民族自动加分,和落后地区录取分数比大城市要低。🤣
h
hjoyce
14 楼
没钱可以赚,没有一身黑皮难道要换么?
o
oldoldcandy
15 楼
美好的初衷,与令人失望的结果。
金三
16 楼
全体监狱复刑人员向斯文地主学习,相信党和政府,发贴会给你们减刑的。
射精英雄传
17 楼
人家是私立大学,只不过是出名并不一定为社会承担公平录取的责任啊!下次他还会用不同的名目来达到自我录取的需求。你去找工作用人单位可以不以性别,肤色等条件限制录用,但并不代表你成绩最好用人单位就一定要录用你啊!
飞鸽赛永久
18 楼
华人搞补习 其他族裔搞抽签 很公平啊 魔法打败魔法 难不成人家也要让孩子一起补习?
熊猫出塞
19 楼
所以 大家应该投共和党 鄙视猪党
s
skyfall
20 楼
杂种书记的女儿早已强势的捐赠录取入读哈佛
文学少年
21 楼
捐赠录取的代言词就是有钱可使鬼推磨。
那就好好生活
22 楼
亚裔连纽约市长都选不上,还扯什么再捐几生几世的命。谁在玩弄谁,不是一清二楚吗?
雨中的春树
23 楼
没具体查。我估摸着这些诺奖都是教授和研究生做出的成果吧。藤校的研究生还是按照学业/学习成就录取的。有争议的是本科录取。
爱吃花生
24 楼
亚裔,特别是华裔,难逃被屠杀的命运
南方来风
25 楼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南方来风
26 楼
你进橄榄球联盟拿几千万美元工资也靠抽签?难道也要华裔像黑人白人一样训练?
l
liuyuanbiming2
27 楼
哈佛的形象毁于一旦,不用考试,给钱就能上。见钱眼开!
南方来风
28 楼
基础教育也要讲公平公正,所谓的多元化就是讲肤色,变相的种族论,为种族歧视找借口。亚裔为什么要因为别的亚裔读书更好而受压制?别人读书好坏跟他有什么关系? 左派经常搞这一套,以前共产党也搞过,毛共一边反出身论,一边搞老子英雄儿好汉。
c
collins
29 楼
还是山东的黑人留学生幸福啊
路人丫
30 楼
: 呵呵。。。要搞人为的种族多元化,自然就是有赢家输家,就没有所谓的公平公正。你可以说亚裔不应该是输家,但质疑整个搞多元化是种族歧视那就是乱来了。🤣 [1评]
南方来风
31 楼
: 搞种族多元化确实是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左逼的任何花言巧语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狡辩是无用的。
南方来风
32 楼
: 左逼总是把自己当上帝,把人当实验动物,把社会当实验室,这个种族的人增加一点,那个种族的人减少一点,想多元化就多元一点,想单纯化就单一一点,多么的邪恶。
a
abc94536
33 楼
简单粗暴多元文化的后果很严重! 多元文化的主观愿望,初衷是理想化的!就比如饮食应该多样化一样。但是,不能够简单化, 极端化, 动不动就是 多元文化好,就是好呀,就是好。应该实事求是的谨慎态度考察 很多文化,各种各样不同文化的属性,特征,或者是大多数文化是可以多元文化在一起的,是彼此兼容的。是有益于发展与建设性的。 就像是说 食品,并不是 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吃! 都是食品!如果是无分别,见东西就吃,嘴馋。吃错了就会生病,发烧,头痛,甚至于中毒死亡。吃错了要了性命世界上就没有后悔药的。看看今天的法国,是不是自食其果! 什么事情都是存在因果关系的。 多元文化与竞争淘汰 虽然,大多数,或者绝大多数东西可以作为食品。但是,人类需要智商与知识,需要营养学家,药物学家,生物学家,来仔细,分门别类的研究 每一种东西的属性,化学性质,物理学性质,生物生理学性质。而不是极端绝对简单的说, 多元文化(食品)就是好,就是好呀,就是好! 这种盲目,教条,简单,理解多元文化。并不等同于 所有一切的文化都是可以多元化的,是优秀的,健康的。一些文化与信仰是彼此完全不相容,矛盾,彼此排斥,你死我活的。就像毒品,砒霜,可卡因,海洛因,芬太尼一样,会伤害人生命的。简单,极端,绝对盲目的教条,理解多元文化, 简单的100%的接受, 或者 简单的一刀切100%的拒绝。都是错误的,幼稚的。 要考察不同文化,不同的多元文化之间的性质, 起源,属性,有哪些问题,有哪些优秀方面? 相互作用以后有哪些方面的后果? 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言以蔽之, 多元文化的目标 是 从多元文化中吸取有价值部分, 让自己文化更健康,更有活力 与生命力。而绝对不是 让自己被毒死, 被淘汰, 被感染, 被取而代之, 被死亡。 是不是?特别是相对优秀,领先的西方现代文明的美国,欧洲的传统基督教文化。远离毒品,鸦片,可卡因,海洛因,芬太尼,也应该远离 埃博拉,艾滋病, 天花,那些无法控制的病毒和细菌,等等 最起码 在完全了解各种各样的 实体,生物,病毒与细菌之前。应该使用防护服, 隔离与保护自己。文化一样也是这个道理。
飞鸽赛永久
34 楼
26楼 你说的有道理 那就不如所有行业都公平抽签 NBA 大联盟 华人也要有比例 所以华人要在其他领域争取平权
路人丫
35 楼
: 呵呵。。。看来还是不搞种族多元化。退回到种族隔离时代多好。记得当年的口号是隔离但平等。傻逼就是享受着多元化的好处反种族多元化。🤣
s
summerheater
36 楼
川普还是做了一点好事 但作为竞选政治资本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