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来自中国的工业订单为德国创造了成千上万个高薪岗位。然而中国经济放缓导致对进口德国商品的需求下降,并抑制了德国经济的增长前景。中国政府近来宣布了多项刺激经济计划,能否带动提振德国经济?
德国经济在过去两年里一直深陷增长停滞和结构性挑战日益严峻的危机之中。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官僚程序繁琐、对实体和数字基础设施投资滞后,以及主要外部市场需求疲软,均对德国企业造成了严重打击。
其中,中国经济放缓尤其对德国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德国工业企业的重要市场,特别是在汽车、机械和化工领域。来自中国的订单帮助德国创造了许多高薪工作岗位。然而,中国自身面临的多重经济挑战,包括房地产市场危机、贸易紧张局势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均削弱了消费者信心,放缓了经济增长。这也导致了对德国商品需求的下降。
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2024年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德国对中国的出口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以两位数增长,但十年前增长开始放缓。"
"在2022年达到峰值后,尽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但2023年德国对中国的出口下降了9%,这是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最大降幅。"
面对日益严峻的商业环境,许多德国公司,包括大众(Volkswagen)、巴斯夫(BASF)、大陆集团(Continental)和采埃孚(ZF)等大公司,都宣布了重组和削减成本计划,其中包括在德国裁减数千个工作岗位。
中国"非常低迷的氛围"
在上周柏林全球对话会议(Berlin Global Dialogue)上,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Ola Kallenius)表示,中国消费者情绪"非常低迷",许多企业都在"观望"。
他指出,"目前,消费者和企业家对购买高端产品、高价资本货物乃至奢侈品持非常谨慎的态度。"他补充道,"市场正在以令人担忧的速度萎缩。"
康林松强调,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状况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
"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退休靠的是401(k) 退休储蓄计划,而在中国,人们靠的是手上的房产。如果过去24个月里,房价下跌了30%,你就不会有手头宽裕的感觉,就不会想去买一辆(奔驰)S级轿车。"
为扭转经济放缓,中国最近新推出了一系列包括降息在内的货币刺激措施。此外中国领导人还释放了财政支持信号,旨在恢复疲软的经济增长并稳定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市场。
根据路透社报道,作为财政刺激的一部分,中国财政部计划今年发行2万亿人民币(约2590亿欧元,2840亿美元)的特别主权债券。
中国宣布的刺激经济一揽子政策被视为恢复经济增长的重要第一步,提振了投资者信心,并在上周引发了中国股市的大幅上涨。
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首席经济学家曾格莱恩(Max J. Zenglein)告诉德国之声,新推出的一系列支持措施主要是为了稳定经济。"房地产市场停滞不前,加上由此引发的消费疲软贯穿了整个2024年," 曾格莱恩补充道,"由于第三季度预计不会有任何改善,重点已经转向为房地产市场设定一个底线,防止市场进一步下跌。"
新的经济刺激措施是否足够?
然而,目前还无法确定这些宣布的措施是否能藉由提升消费者信心和刺激需求来实现经济反弹,并对包括德国在内的全球经济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
在柏林全球对话会议上,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表示,中国形势在未来几年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能否打破信心危机?从商业角度来看,这对我们来说是短期至中期内最重要的事情。"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研究员兼中国项目协调员黄天磊(Tianlei Huang)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刺激计划"能产生的经济效应可能会非常有限。"
"到目前为止,宣布的措施并没有触及中国经济中阻碍其增长的深层次问题,比如北京越来越多地将国家安全置于经济发展之上、对私营部门的歧视以及缺乏奏效的财政政策等。"
许多人警告称,即便中国成功扭转了经济放缓局面,这也未必会自动转化为德国对中国出口的增长。
在过去二十年里,中国对德国商品和技术的需求一直很高。
然而,荣鼎集团专家巴尔金(Noah Barkin)和塞巴斯蒂安(Gregor Sebastian)在报告中写道,"有迹象表明,由于汽车行业竞争格局发生变化、中国的进口替代政策以及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本土化浪潮,德国对中国的出口正进入结构性下降时期。" "这可能导致德国本土生产与出口至中国之间的联系逐渐被削弱。"
战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此外,许多德国企业正在中国大举投资,并采取"在中国,为中国"的生产策略,试图使其在中国的业务独立于其他地区的业务。
根据德国央行数据,今年上半年,德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达到了72.8亿欧元(80.3亿美元),比2023年全年65亿欧元的总投资额高出了近13%。
尽管政策制定者日益呼吁企业进行多元化投资并缩减在中国的投资,这一趋势仍凸显了中国市场对德国企业的重要性。
虽然,所宣布的货币政策和承诺的财政支持带来了对中国经济复苏的希望,但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专家曾格莱恩表示,"这些刺激措施不会集中在与德国特别相关的领域。"
"任何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会再次大幅上升,从而改善他们在中国市场处境的想法,都是错误的--而且这种错误的想法已经持续了三年,"他强调。
"过去几年一直不太成功的企业,现在也不会迎来转机,主要是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来自中国的竞争加剧。"
多年来,来自中国的工业订单为德国创造了成千上万个高薪岗位。然而中国经济放缓导致对进口德国商品的需求下降,并抑制了德国经济的增长前景。中国政府近来宣布了多项刺激经济计划,能否带动提振德国经济?
德国经济在过去两年里一直深陷增长停滞和结构性挑战日益严峻的危机之中。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官僚程序繁琐、对实体和数字基础设施投资滞后,以及主要外部市场需求疲软,均对德国企业造成了严重打击。
其中,中国经济放缓尤其对德国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德国工业企业的重要市场,特别是在汽车、机械和化工领域。来自中国的订单帮助德国创造了许多高薪工作岗位。然而,中国自身面临的多重经济挑战,包括房地产市场危机、贸易紧张局势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均削弱了消费者信心,放缓了经济增长。这也导致了对德国商品需求的下降。
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2024年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德国对中国的出口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以两位数增长,但十年前增长开始放缓。"
"在2022年达到峰值后,尽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但2023年德国对中国的出口下降了9%,这是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最大降幅。"
面对日益严峻的商业环境,许多德国公司,包括大众(Volkswagen)、巴斯夫(BASF)、大陆集团(Continental)和采埃孚(ZF)等大公司,都宣布了重组和削减成本计划,其中包括在德国裁减数千个工作岗位。
中国"非常低迷的氛围"
在上周柏林全球对话会议(Berlin Global Dialogue)上,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Ola Kallenius)表示,中国消费者情绪"非常低迷",许多企业都在"观望"。
他指出,"目前,消费者和企业家对购买高端产品、高价资本货物乃至奢侈品持非常谨慎的态度。"他补充道,"市场正在以令人担忧的速度萎缩。"
康林松强调,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状况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
"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退休靠的是401(k) 退休储蓄计划,而在中国,人们靠的是手上的房产。如果过去24个月里,房价下跌了30%,你就不会有手头宽裕的感觉,就不会想去买一辆(奔驰)S级轿车。"
为扭转经济放缓,中国最近新推出了一系列包括降息在内的货币刺激措施。此外中国领导人还释放了财政支持信号,旨在恢复疲软的经济增长并稳定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市场。
根据路透社报道,作为财政刺激的一部分,中国财政部计划今年发行2万亿人民币(约2590亿欧元,2840亿美元)的特别主权债券。
中国宣布的刺激经济一揽子政策被视为恢复经济增长的重要第一步,提振了投资者信心,并在上周引发了中国股市的大幅上涨。
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首席经济学家曾格莱恩(Max J. Zenglein)告诉德国之声,新推出的一系列支持措施主要是为了稳定经济。"房地产市场停滞不前,加上由此引发的消费疲软贯穿了整个2024年," 曾格莱恩补充道,"由于第三季度预计不会有任何改善,重点已经转向为房地产市场设定一个底线,防止市场进一步下跌。"
新的经济刺激措施是否足够?
然而,目前还无法确定这些宣布的措施是否能藉由提升消费者信心和刺激需求来实现经济反弹,并对包括德国在内的全球经济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
在柏林全球对话会议上,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表示,中国形势在未来几年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能否打破信心危机?从商业角度来看,这对我们来说是短期至中期内最重要的事情。"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研究员兼中国项目协调员黄天磊(Tianlei Huang)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刺激计划"能产生的经济效应可能会非常有限。"
"到目前为止,宣布的措施并没有触及中国经济中阻碍其增长的深层次问题,比如北京越来越多地将国家安全置于经济发展之上、对私营部门的歧视以及缺乏奏效的财政政策等。"
许多人警告称,即便中国成功扭转了经济放缓局面,这也未必会自动转化为德国对中国出口的增长。
在过去二十年里,中国对德国商品和技术的需求一直很高。
然而,荣鼎集团专家巴尔金(Noah Barkin)和塞巴斯蒂安(Gregor Sebastian)在报告中写道,"有迹象表明,由于汽车行业竞争格局发生变化、中国的进口替代政策以及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本土化浪潮,德国对中国的出口正进入结构性下降时期。" "这可能导致德国本土生产与出口至中国之间的联系逐渐被削弱。"
战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此外,许多德国企业正在中国大举投资,并采取"在中国,为中国"的生产策略,试图使其在中国的业务独立于其他地区的业务。
根据德国央行数据,今年上半年,德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达到了72.8亿欧元(80.3亿美元),比2023年全年65亿欧元的总投资额高出了近13%。
尽管政策制定者日益呼吁企业进行多元化投资并缩减在中国的投资,这一趋势仍凸显了中国市场对德国企业的重要性。
虽然,所宣布的货币政策和承诺的财政支持带来了对中国经济复苏的希望,但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专家曾格莱恩表示,"这些刺激措施不会集中在与德国特别相关的领域。"
"任何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会再次大幅上升,从而改善他们在中国市场处境的想法,都是错误的--而且这种错误的想法已经持续了三年,"他强调。
"过去几年一直不太成功的企业,现在也不会迎来转机,主要是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来自中国的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