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21天5次发射,中国星网为什么这么急?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8月20日 3点42分 PT
  返回列表
86537 阅读
24 评论
观察者网

21天,5次发射,中国5组互联网卫星接连升空,这样急迫的节奏是空前的,放在过去很难想象。

为什么要这么急?答案只有一个:中国星网在和时间赛跑。

星网火箭四剑客中的长征六号,固液捆绑中型火箭,一箭五星。央视新闻

国际电联之所以设下“倒计时”,是因为低轨频谱和轨道资源有限,不能让谁先报了名就无限期占着位子,于是有了硬性的部署节点:立项7年内至少要有一颗卫星入轨,到第9年时要完成总规模的10%,12年一半,14年全部到位。对中国星网来说,这份计划书里填报的是上万颗卫星,换算下来,2029年至少要有约1300颗卫星在轨,2032年要累计约6500颗,而从那以后仅仅两年时间,就要再发6500颗左右,到2034年把约1.3万颗全部部署到位。

所以我们看到,不同型号的火箭轮番上阵,文昌、太原、酒泉频繁响起点火声。卫星不再是零星试验,而是批量出厂、成组入轨,地面系统同步展开调试。整个链条开始提速,我们已经开始小步快跑,为冲刺作好准备,这是一个明显的拐点。

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一次性的密集发射容易,难的是把这种节奏固化为常态。倒计时不会因为任何犹豫而停下,唯一的出路就是小步快跑,把节奏跑顺,把规模堆起来,让“快”成为一种能力。

国际电联对于大型星座有时间节点的要求,从T0算起,分别得在7、9、12、14年达到相应的节点,注意其节点对于产能和发射频次的要求是加速度,而不是匀速。越到后面压力越大。

倒计时不是只对中国生效

倒计时不是只对中国生效,而是对所有星座统一执行。国际电联的规则设计,其本意是防止有人“圈地不种地”——先把频谱和轨道资源占住,却迟迟不部署。7年1颗、9年10%、12年50%、14年100%,这四个时间节点就像一个个门槛,跨不过去,项目就可能被削减甚至中止。

在这条赛道上,星链是跑得最快的那一个。马斯克的打法很简单粗暴:不是按最低要求来,而是大规模超额部署。几千颗卫星一口气送上去,既锁定了频谱,也把商业服务迅速铺开。今天的星链不仅在全球有广泛用户,还在战场环境中展现出了通信保障能力。它不是勉强达标,而是作为一个“优等生”提前交卷,这让同班同学倍感“压力山大”。星链的超前让规则变成了一种更残酷的现实——如果中国不能展现出持续加速的态势,就可能在频谱竞争里失去主动权。

无独有偶,国际电联打响发令枪后,和中国星网一起拼命奔跑的还有亚马逊的柯伊伯。这是一个计划部署3200颗卫星的庞大星座,时间表同样紧迫。为了追赶进度,柯伊伯在今年四月开始批量发射,目前已经有100多颗卫星进入轨道。

当下,柯伊伯的问题在于发射渠道。亚马逊自家的蓝色起源还没有拿出实用化火箭,眼下能依靠的只有联合发射联盟和死对头SpaceX。联合发射联盟的“火神”还在爬坡,且要优先保障美国太空军,真正的“救火队员”反而是猎鹰九号。贝索斯的星座,要靠马斯克的火箭来救急,这本身就很讽刺。国际电联设定的9年发射10%的节点近在咫尺,柯伊伯的时间同样不算宽裕。

柯伊伯星座野心勃勃,进度也是不容乐观。

在这场赛跑里,中国星网的处境与柯伊伯有几分相似:都面临着时间考核的压力,都需要在短时间内证明自己的产能和节奏。但不同的是,中国手里有牌:从制造到发射都有全链条的能力,这让星网不会像柯伊伯那样捉襟见肘。只要能把当下的小步快跑固化为常态,就有可能做到在倒计时的节点上不掉队。

正因如此,中国近期的密集发射才有了更深的含义。21天5发,不仅是对内的建设进度,更是对外的信号。它告诉国际社会,中国不是“画大饼”,而是已经把卫星一批一批送上去,把链条跑顺。这既是应对规则的必然动作,也是争取话语权的关键步骤。

不过,速度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可靠性和可持续性。星链之所以能超额完成发射目标,不只是因为发射快,还因为它已经建立了成熟的产线和复用火箭体系。相比之下,中国目前还处在多箭并行、临时调度的阶段。这种阶段能维持一时,却难以长期支撑。真正的竞争,最终比拼的是能不能把高频节奏变成工业化的常态。

换句话说,国际赛道已经拉开,中国必须证明自己能跑完全程,而不仅仅是冲几步。

星网火箭四剑客中的长八,新一代中型火箭,一箭九星。 央视新闻

算一笔账心里才有数

要把星网搞起来,中国眼下采取的是一种多箭并行的方式。长征五号乙、长征八号甲、长征六号改、长征十二号四位剑客轮番出场,在不同发射场接力起飞。这样的做法很直接:谁能飞、谁有条件,就让谁顶上去,把卫星一批批送上天。多箭并行解决了眼下的问题,却不是长久之计——型号多、流程杂,调度和成本压力都不小。

算一算,就能看清中国星网面临的现实压力(以下仅为粗略测算,不代表真实情况,仅供参考)。按目前9组在轨72颗、火箭发射能力分别是一箭5星(长六)、9星(长八、长十二)、10星(长五乙),反推国际电联的三个节点,结果并不乐观。

到2029年9月,要凑齐1300颗,还差1227颗,平均每月产25颗。即便全用长五乙,也要年均30次;用长八甲或长十二,要34次;长六甲更是要60次。四型均分,大约36次。

到2032年9月,目标6500颗,还差6424颗,月产要提升到76颗。全靠长五乙,也得90次/年;长八甲、长十二要过百次;四型均分,约110次。

到2034年9月,目标13000颗,还差12920颗,月产要118颗。哪怕全靠长五乙,也要142次/年,四型均分则要170次以上。这种强度几乎不可能靠一次性火箭维持。

答案很清楚:问题不在于一年打了多少发火箭,而在于每发火箭能装多少。今天的5、9、10星模式,注定跑不动。必须把单箭搭载量提升到20到30星,配合月产百颗以上的卫星节拍,才能压缩发射次数到50次/年左右。同时,复用班车必须登场,中型箭跑出周节奏,重型箭负责季度清货。只有这样,才能在2034年前把万星星座拼齐。

星网火箭四剑客中的长十二,一箭九星。长十二潜力非常之大,号称现役最强光杆,有潜力孵化可复用火箭。 新闻直播间

在这些型号里,长十二格外值得关注。这枚火箭在2024年底首飞,第二飞就被拉去执行实用化任务,把低轨星座卫星成组送上轨道。对比以往型号往往要经过多年考核才能投入应用,这本身就是倒计时压力的体现。长十二直径3.8米,一级配备7台YF-100K发动机,具备不俗的运力。更关键的是,这一代火箭被认为有可能向可重复使用演进。八院在2024年就用3.8米直径的液氧甲烷验证箭完成了10公里级垂直起降,为复用化火箭打下了技术基础。这意味着长十二可能不仅是“救急”,还可能成为未来向复用转型的桥梁。

与此同时,民商力量正在形成补充。蓝箭航天的朱雀三号在2024年完成了10公里级垂直回收试验,标志着民营团队已经把VTVL(垂直起降)真正做上了天。2025年,北京箭元科技又在海上平台完成国内商业首次回收实验,虽然还处在技术验证阶段,但至少走出了第一步。这些公司不可能一开始就挑起星网的大梁,却能在复用、成本优化和快速迭代上,找出路子。国家队稳住主干,民商队小步试错,两者形成互补,才有可能既保证战略安全,又推动效率提升。

从趋势来看,当前多箭并行只是过渡。真正的长期解法,必然是复用火箭和更大运力平台。星链能快速扩张,根本原因在于猎鹰九号复用成熟,未来还有星舰这种“超级太空重型卡车”。中国有双倍的压力和动力——中国星网和上海千帆都是上万颗卫星的宏大计划,中国也迟早要拿出类似平台。小步快跑解决当下,复用化和规模化才是最终答案。

因此,可以这样理解今天的中国路径:一边靠多箭并行维持节奏,把“量”尽快堆上去;一边在复用和大型化上做准备,为后续的真正冲刺铺路。这条路径并不完美,但在时间压力下,它是最现实的选择。

Rivada号称欧洲版星链,一颗卫星还没打就获得了160亿美元的预付费合同,这是被国际电联豁免一次的关键。

倒计时结束怎么办?

国际电联的时间表并不是挂在墙上的日历,而是真正会产生后果的“生死线”。一旦到点完不成,理论上可能被削减频率指配,甚至直接中止整个系统。这对于任何国家和企业来说,都不是一句“延期”可以掩盖的损失。频谱和轨道资源有限,一旦被回收,可能就再也轮不到你了。

但规则的另一面是,它并非铁板一块。2023年,欧洲的Rivada就是一个鲜明的案例。这家公司原本要在当年完成10%的节点,但连一颗卫星都没能上天,按规矩理应出局。然而,Rivada并没有就此被淘汰,而是提交了详细的资金保障、制造合同、发射计划,证明自己不是“圈而不用”,而是确实在推进。最终,国际电联给了它豁免,让它把赌注压在下一个里程碑。

这背后反映的,其实是一场多重博弈。对电联来说,既要维持规则的严肃性,又要顾及成员国的诉求。对运营商而言,则要在时间和资源之间不断平衡:一方面必须展示实打实的进展,另一方面又希望争取更多缓冲。Rivada的豁免说明了一个现实——只要能拿出可信的路径和合同,规则就会留下缝隙。

对中国星网而言,这既是提醒也是警示。提醒在于,电联并非只认结果,也看过程;如果真的遭遇延误,只要能展现资金、合同和制造能力,仍有谈判空间。警示在于,这个空间并不是给空头支票的,而是要靠实际行动撑出来。如果没有持续发射、没有产线保障,即便豁免存在,也未必能落到手里。

因此,豁免不是依赖,而是最后的缓冲。真正的安全感,只能来自把节奏跑出来,把规模堆上去。21天5发,只是一个起跑:中国星网已经开始用行动回应倒计时,不是停留在口号,也不是等待豁免。未来三到五年,既是时间表的硬节点,也是中国证明自身能力的窗口期。倒计时已经开始,唯有持续加速,中国星网才能在2030年代真正站稳脚跟。

S
Sinoroc
1 楼
这么急? 这么稳才是!
j
jujubi
2 楼
spaceX的发射成本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中国卫星发的越多越好亏的越多。 [1评]
活在裆下
3 楼
逗死了1贱5星发了5次是一共25个吗?然后跟亚马逊的比说是遥遥领先哈哈 [3评]
谁主沉浮?
4 楼
电联的事不用过滤,就发还能怎滴
斯文的地主
5 楼
要感恩共产党! 收回香港 灭掉港独的是中国共产党! 收回澳门 稳定澳门的是中国共产党! 解放台湾 枪决枪毙台狗的是中国共产党! . 不在话下: 枪毙台独港独 枪毙邪教轮子更是不在话下! 要感恩中国共产党! 是中国共产党解放的台湾! . .
意见没
6 楼
那你胎毒及你倭爹一贱几星啊?🙄
牛皮方糖
7 楼
大练炼钢铁放卫星,这也是中国人的传统技能
J
Jambox
8 楼
spacex关你屁事。。。你们国家放了几个?
斯文的地主
9 楼
你要热泪盈眶!没有共产党 你还想解放台湾??? . 收回香港 灭掉港独的是中国共产党! 收回澳门 稳定澳门的是中国共产党! 解放台湾 枪决枪毙台狗的是中国共产党! . 不在话下: 枪毙台独港独 枪毙邪教轮子更是不在话下! 要感恩中国共产党! 是中国共产党解放的台湾! . .
W
WUSHINJ
10 楼
. 回复-[2楼]评论人:jujubi; . 你这头弱智的倭孙杂种,spaceX跟你这个杂种有半毛钱关系? . 现在的狗粮/1450弯弯就和1911年自己切了蛋蛋进宫的太监一样: 不仅蛋蛋没了,心理/身体残疾了,而且被时代抛弃/清算!!
W
WUSHINJ
11 楼
. . 你这头弱智的倭孙杂种,spaceX/亚马逊跟你这个杂种有半毛钱关系? . 你这个怂蛋弯弯杂种贱货: 1)当日本人强奸你奶奶时,你吓的手足无措,一声不吭; 2)当日本人强奸你妈的时候,你在旁边端茶倒水,连带擦汗; 3)当日本人强奸你女儿的时候,你这个杂种竟然选择亲自参加! 所以,你就是畜生不如的杂种猪🐷!
D
DDT666
12 楼
都是在抢占赛道,结果搞了一大堆太空垃圾。以后每年不知道要自然坠落多少。算了,哪怕知道是在扔垃圾,中国也只能跟上,不然以后连发射通道都被美国垃圾占满了,现在大家都来糟践太空资源吧。
c
chigou
13 楼
傻屄,space X发射价格6500万(一次性)或5000万美元,中国发射一次2.7亿人民币(3500万美元),这还不算研发和运营成本。
t
tiger500
14 楼
老王为什么这么急操你妈?
t
tiger500
15 楼
操你妈是免费的, spaceX的发射成本为0 [1评]
j
jujubi
16 楼
SpaceX的发射成本大约1500万美元。5000万是标价。更重要你要看每公斤的成本,而不是总共成本。我家的窜天炮发射一次只要100人民币呢,呵呵。
t
tiger500
17 楼
回复2楼 老王操你妈越多,射的精液越多。
j
jujubi
18 楼
傻逼,拉黑。
T
TVB2786333
19 楼
台海战争时机近了,如何不急!?
j
jujubi
20 楼
当然和我有关。我有SpaceX的原始股啊。呵呵。
c
cjk
21 楼
为中共想拼命地为战争必败而抓紧时间续命
媚眼瞟瞟
22 楼
这些东西啊, 美国人不干, 中国人也不会想着干。
d
defender123
23 楼
中国六代机不飞起来 老美连ppt也懒得做出来😏
颂叹子
24 楼
技术是根本,阿三都可以上百星一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