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 a hate incident?
A hate incident is an act, which is bias-motivated, but does not rise to the level of a hate crime. So, if someone uses a racial or other slur against another, it is probably not a hate crime, rather it is a hate incident. These occurrences are frequently frightening and upsetting, but they are not criminal.
https://www.sdcda.org/helping/hate-crimes-faq
都贴出来科普一下。虽然有的不是仇恨犯罪,但是一样可以报告当局,学校。以后都是证据。
What if you witness a bias incident that does not amount to a crime?
It is important to record bias incidents for educational, informational and statistical purpose. Do not be frustrated if law enforcement personnel tell you that what you experienced was not a crime. We are interested in tracking hate incidents because hate-motivated attacks often occur in the same area where these incidents happen. Studying trends, may in turn, assist in preventing and solving crimes.
If you hear a person yelling racial or other bias slurs in a public street, on campus, or shopping mall, notify an authority. For example, you may contact a store or restaurant manager in close proximity. At a school or public building, notify security or the administration. Responding yourself to insults may provoke a physical attack against you.
If you find or receive racist flyers, notify your local law enforcement agency as soon as possible.
Are hate crimes laws constitutional, don’t they interfere with free speech?
Hate crimes laws are constitutional. Both the U.S. Supreme Court and the California Supreme Court have ruled many times that these statues are legitimate, lawful efforts to protect our communities.
Anti-bias laws aimed at criminal actions do not violate important free speech rights. The courts tell us that speech may not be protected when coupled with violent actions. For instance, yelling a slur at somebody and then hitting him, or threatening to hurt him, is a crime. However, dissemination of racist flyers, name-calling and other non-criminal conduct while offensive, is not criminal. As you can see, there is nothing about hate crimes laws that in any way hurts our First Amendment rights.
近几天,有这么一条新闻着实是让人听着无比愤怒:13岁的华人孩子遭中东同学霸凌,该中东同学的家长非但不道歉,还找上门来继续想要殴打华人孩子的家长。
华人家长在完全没有准备、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迫与打上门来的袭击者发生冲突,最后被捕的却是华人家长!
这个事情不是发生在某些目·无·法·纪、立·法·执·法也都不健全的什么偏僻非洲国家,而是发生在美国,发生在纽约!
而这两天,案情又有了最新的进展。
1
令华人忍无可忍的事情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整个事件。
2023年9月28日,13岁的华裔男孩布莱恩(Brian)和他的朋友们在201中学戴克高地(Dyker Heights)的篮球场上打篮球。
而这时,两名中东裔的男生(实为两兄弟)强行扰乱他们的比赛,想要强行加入。因为这两个不速之客在学校里本来就是恶霸,所以华人孩子和小伙伴们不同意他俩加入进来。
于是,这两名男生便开始强行打断比赛。
两兄弟其中一人抢走了篮球,当一名非洲裔同学试图夺回篮球时,遭到抢球者的攻击,甚至被扇了一耳光。
都是青少年,在这个年纪,对于许多青少年来说,被挑衅并被殴打岂有不还手的道理?
两拨孩子立马就打斗了起来,打斗导致中东裔的弟弟脸部流血。兄弟俩见打不过,就打电话给家人寻求帮助。
不久后,他们的母亲到了现场,并且带来了另一个成年恶霸。
于是,这两个恶霸兄弟的成年亲戚上场了,既然同样是恶霸,成年亲戚到来以后当然非但不是问明事发缘由而平息争斗,反而是对布莱恩拳脚相加。起初闹事的那两个兄弟见有人撑腰,就又一起加入了殴打。
现场有视频作为证据,布莱恩躺在地上,一名中东裔成年男子和一名中东裔男孩对他拳打脚踢,布莱恩则试图护住自己的头。
电脑还原的现场图
事后,学校报警并把布莱恩送到医院检查治疗。
大人打小孩,这是人能干得出来的事情?
当然不是。
不仅如此,更变本加厉的是,这帮干不出人事的混账东西居然还跑到孩子的家里去进行进一步报复!
布莱恩的妈妈表示,事发后她赶到医院时,中东裔兄弟的妈妈走到她跟前威胁说:“小心点,我知道你们住哪。”
第二天,布莱恩心有余悸地去上学,并配合一名华裔警员的调查。华裔警员对他说,下午就会去打人的男子家里并抓捕他。不过,华裔警员也强调了,假设打人者就是不开门,警方也无权强行进屋抓捕。
谁都没有想到的是, 两天以后,两名中东裔兄弟又带领两名中东裔成年人去华人的社区打上门来。其中一名成年男子正是殴打布莱恩的中东裔男子。
这四个歹徒将车子停在华人社区的街口,他们并不知道布莱恩家具体门牌号,于是竟然挨家挨户按门铃骚扰整个街区,这纯粹是把美国纽约当成了中东战区。
布莱恩的家人们表示,那群人手里拿着棒球棒,为首的赤膊上身,手持球棒,嘴上大叫“F**k Chinese”之类种族仇恨语言。
布莱恩的一位表亲戚想让这四名歹徒离开自己的社会,对方当然非但不离开还挥舞拳头,于是这事情就再次变成了暴力冲突。
当地警方接到911报警电话之后抓捕了24岁的哈桑·萨博(Hassan Saab),他涉嫌在篮球场上袭击布莱恩,还在布莱恩家门外袭击他的家人。
然而,被袭击的布莱恩的父亲雷先生反而同样因为袭击罪而被捕,因为哈桑·萨博说雷先生用铲子打了他,弄伤了他的右胳膊。
然而真实情况是,雷先生头部有一道伤口,缝合了6针才封住。
事发当日,雷先生直到傍晚才回了家。
在医院检查后,雷先生就被送往布碌仑刑事法庭做犯罪指控。
这么大的冤枉,雷先生夫妻当然不服,他们在事后来到警局讨说法。警方的解释是,现场多个视频拍到其丈夫手持武器,必须将他逮捕控罪。
这是什么混账道理?
殴打华人孩子的罪犯不但逍遥法外没人抓,他变本加厉又打上华人家门了,华人还不能还手了?
无数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质问:
一个人要无耻到什么地步,才可以把上门殴打别人说成自己被打?到别人家门口寻衅滋事,警方逮捕却是受害人?这难道不属于正当防卫吗?
2
华人不再沉默,团结一致对抗不公
好在这一次,华人们并没有选择忍气吞声,这样的事情上华人不能沉默,也没有沉默的余地。
有那么一句很颓唐的话,叫做“忍无可忍,从头再忍”。华人社区可千万不能这样。
数百名华裔家长和居民怒火中烧,走上街头,要求校方开除恶霸学生,谴责欺凌行为,并呼吁对这起残酷的殴打事件伸张正义。
不过,校方无权开除那两个中东兄弟,因为纽约市教育局有规定,学校不得强制学生转校或退学。
组织上街活动的家长代表朱女士表示:“我们必须站起来,大声疾呼,争取我们需要的东西:孩子们的安全,良好的教育,这真的很重要。我们需要放心地把孩子送到学校。”
华人的“闹”有效果吗?
这几天,该案件有了最新进展。
纽约布碌仑地区检察官蒋莎乐(Eric Gonzalez)办公室宣布取消对华裔家长雷廷铎的指控,办案重点将放在中东裔男子哈桑·萨博(Hassan Saab)身上。
“知错就改”的检方表示,哈桑·萨博将面临20多项罪名指控,每项罪名包含有多个指控,总计超过100项。
被捕的华人家长雷廷铎经纽约市司法部门详细调查后被免于提出指控。
雷廷铎一家的发言人、华人社区代表陈家龄表示,他对这次结果表示庆幸。
发言人表示,倘若哈桑·萨博罪名成立,他将面临严重的刑事责任。根据大量确凿的录像证据,他对沙博最终被定罪有信心,并会跟进该案件。
雷先生接受采访
然而,这个案件最终还是留下了遗憾。
在上门寻仇中使用了种族歧视语言的中东裔母亲并没有受到任何指控。
当中东裔男子来到雷廷铎的家门前发生冲突时,她曾向他们说:
“你们中国人不属于这里(You Chinese don’t belong here)”,而且当时警察就在场。
她冲着华裔家庭竖起中指,大骂“中国佬(Chinks)”,乃至当场办案的警察赶紧叫她闭嘴。
这时候我们就要质问警方了:
这是一件清楚明确、清晰明了的种族仇恨攻击事件,用英语来说就是“水晶一样清晰(crystal clear)”。
而且既然警方现场就叫她闭嘴,那证明警方是完全知情的!为什么不把她抓进去,指控她仇恨犯罪?
反而是华人家长却被抓了进去。这是什么道理,什么逻辑?
华人社区发言人陈家龄表示,一名能够讲英语的目击者清楚地听到这位母亲在案发时使用的言辞,他还亲自陪同这名目击者出庭。
在一次庭审中向大陪审团还原了案发过程,希望执法机构能够对仇恨犯罪展开调查,然而很可惜,她没有受到任何指控。
3
这样的事情在欧美很常见?
其实,中东裔小孩惹事,大人闹事的现象在欧美各国都屡见不鲜。
英国、法国、荷兰、德国、比利时,我们全都耳闻过同类事件。有时候连白人同学都说,千万别跟中东青年打架,你惹了他们一个人,他们一家子出来跟你没完没了。
一位曾在欧洲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曾分享过自己的经历:一群中国留学生在宿舍附近公园合规的烧烤区域里烧烤聚餐,就有中东裔的小孩过来无理取闹并且明目张胆把大家的炊具乱拿乱丢。
中国同学说了这小孩几句,一旁的壮汉家长骂骂咧咧,气势汹汹就过来了,仿佛他们才是义正言辞的一方。
这个家长本以为中国同学都是软柿子,想不到里面有两位来自中国东北的强硬同学,见讨不到便宜,便带着孩子悻悻离去。
还有另一次,在欧洲海上门户——荷兰的鹿特丹,多年前发生过几乎与本案一模一样的剧情。
一群中国留学生在社区篮球场打篮球,这时一群摩洛哥裔(北非)青年过来就强占场地。双方发生口角。其实中国留学生们有课业负担,根本就不会长时间霸占着社区篮球场,只是在每周固定时间相约一起打个篮球。
再说社区场地本来就有个先来后到,别人已经在那里打比赛了,你非要来强占场地,这真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鹿特丹一个普通的街区篮球场
摩洛哥裔青年打电话叫来更多的同族人员,好在中国留学生们也没有退让,也叫来了很多男同学。双方在篮球场上对峙,不过没有发生大规模群殴(还是因为北非青年心有忌惮,害怕有华人携有武器),最终不欢而散,最后谁也没打成篮球。
这次的纽约华人小孩被打,华人社区被袭扰的事件也再次让很多网友想起了“屋顶上的韩国人”。1992年洛杉矶大暴动中,韩国居民拿起武器奋起对抗非洲裔暴徒,保卫自己社区。
最终,韩国人不但成功保卫了韩裔社区,还赢得了全美国各个族裔的尊重。他们的形象被制成了玩具、明信片、冰箱贴等,作为正面榜样广为传颂。这才是美国精神!
总结一下: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从小就被教育,在面对暴力和不公时以暴制暴是一种错误的方法,会让仇恨和暴力陷入死循环,永无了结之日。但相信很多人在成年后进入社会,在出国后,会发现,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在面对某些国家“植入基因”式的歧视和偏见时,似乎没有留给我们太多能够和平解决问题的选项,似乎只有以暴制暴这一种途径,才能迅速见效。
那么我们究竟是不是该以暴制暴呢?
显然,在这一场被美国媒体称为“201中学事件”中,华人团结起来,在合法范围内“大闹”,对抗不公,也显现出一定的成效。
但追根溯源,不论是从几个目无法纪大闹华裔社区殴打华人的中东裔的“勇猛”上来看,还是从警察的处理方式上来看,实际上对于华裔的歧视和偏见占了主导。要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来看,只有两个途径:一是在任何事件中华人都要汇聚力量团结一致,二是有足够的华人进入欧美政坛,如同非裔和印裔一般,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和力量去一点点积累和改变,为所有的不公发声。
更多的华裔应该像这次纽约华裔一样,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形成自己的政·治·力·量,不能让流氓无赖们打上门来欺负。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