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喊停 六部委联合发文 地方这些大基建没戏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9月5日 1点5分 PT
  返回列表
77800 阅读
24 评论
智谷趋势

“铁公基”,突然养不起了。今年以来,关于基建的重磅消息不断,潮水转向,国家出手整顿。

近日,财政部、住建部、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水利部等六大部委联合印发《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指出:

政府投资建设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应当依法严格履行基本建设审批程序,落实资金来源,加强预算约束,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严禁为没有收益或收益不足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违法违规举债,不得增加隐性债务。

这意味着,地方上很多市政项目,包括地铁、有轨电车、城市道路等,都被划上红线。尤其是收益率覆盖不了债务本息的基建,可能通通要被砍掉。

今年以来,动作紧锣密鼓:

1月,国务院直接“喊话”:12个高风险债务省份,需全面暂缓基建项目;6月,财政部剑指”大维修“,给出144亿元以内的补贴,支持上海、杭州、成都等15座城市的城市更新;7月31日,国务院印发通知,将“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作为四大行动之一;

为什么债务成为风险关键词,部分地方基建被喊停,“大搞维修”却成了潮流?

“基建狂魔”停下脚步,是否意味着“大基建时代”结束了?房地产和茅台,还能重回高位吗?

种种迹象表明,当下地方的主旋律是过紧日子,要全力化解债务,可持续发展。

国家动真格了,一场大变局正在酝酿。

1

有些地方的“铁公基”,真的已经养不起了。

所谓“铁公基”,指的是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铁路一响,黄金万两。曾经,“铁公基”就是经济发展的代名词。

但是,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今年8月初,佛山高明有轨电车线路宣布停运,这是国内首条投入商业运营的氢能源有轨电车,总造价8.38亿元。

然而,运营时间不到5年,财政补贴已近3.5亿!

由于线路短、站点少、不接驳其他交通枢纽,这条线路“人气很低”,高峰时段全车厢不足10人,票价收入杯水车薪。

这可不是佛山的个例。从全国来看,有轨电车被拆除的案例,正在密集出现。

5月,珠海终止运营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项目,拆除设施设备并开展路面修复。这条“命运多舛”的路线,自2013年开始,建了3年多,运营3年多,停运3年多,如今终于走到结局。这背后,是成本和盈利之间的矛盾。专家指出,珠海有轨电车每人次运输成本高达67元,而实际票价才1元,拆除是必然。

今年年初,甘肃天水因盲目举债建设有轨电车被通报,一期线路年运营成本约4000万元,收入仅160万元,二期工程因资金投入不到位迟迟未能建成。

过去几年,有轨电车建设的失败案例更是比比皆是:

上海、天津都曾停运并拆除有轨电车,重庆、宁波、合肥、瑞丽……暂缓实施有轨电车项目。

一边是高昂的运营成本,一边是惨淡的客流量,城市被有轨电车压得喘不过气。

事实上,地方修建有轨电车时,更多是把它当成了地铁的“平替”,期盼其可以提升城市交通档次,进而带动经济发展。不料,事与愿违。

毕竟,国家对地铁的建设,门槛收紧得更加严厉。满足GDP超过300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300亿元、市区人口超过300万人,只是基本要求。

对比之下,有轨电车宽松很多。审批权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对GDP、财政和人口也没硬性要求,造价仅为地铁的1/5,运量在公交之上,还有环保的名头。

因此,有轨电车成了不少中小城市的选择。巅峰时期,全国90多个城市发布了建设有轨电车的计划。

截至2023年底,我国有30个城市开通运营、7个城市在建低运能轨道交通。

但是,客流量达标的屈指可数。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有轨电车“初期客运强度不得低于0.1万人次/公里·日”,《城市轨道交通低运能系统调研报告》显示,在29条有轨电车线路中,仅有8条线路符合要求,达标率仅为27.6%。

客流量过低、运营成本高企,进而导致财政压力过大,是有轨电车被拆的核心原因。但从深层次来看,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则更关注交通系统规划不科学、建设条件不充分、运营不协同等问题。

当“过紧日子”已成为共识,及时停建、拆除有轨电车,无疑是“壮士断腕”的举措。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基建时代”的过去,维修保养、精细化运营,将成为主流。

2

事实上,别说有轨电车了,就算有着严格审批标准的地铁,也面临巨大的运营压力。

随着城市扩张的停止甚至收缩,很多地铁规划不得不“喊停”。

4月,北京地铁11号线二期线路发布了相关招标公告。北京地铁,缩水了。与先前的环评公示信息相比,线路总长由23.8公里缩短至17.4公里,设站也从17座减少到14座,比环评报告的里程缩减近30%。

深圳地铁,也按下了暂停键。7月,相关人员表示深圳地铁14号线延伸至惠州暂无法启动建设。2023年获批的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规划显示,建设项目11个,线路总长185.6公里,比起2022年环评报告中的13个建设项目、226.8公里的线路总长,也是缩水明显。

连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获批的地铁规划也明显缩减,可见,地铁建设已经明显降温了。

全中国29家公开数据的地铁公司,扣除政府补贴后,都在亏损,只有福州1家盈利!

来源:界面新闻

近几年的数据显示,地铁盈利的城市越来越少,而亏损的城市数量却爆发式增长:

——2020年公布数据的22个城市,深圳、武汉、南昌、济南、沈阳、厦门、兰州共7个城市在扣除政府补贴后利润为正,其余15个城市均亏损,杭州在政府补贴后净利润仍为-11.62亿元。

——2021年公开数据的24个城市,扣除政府补贴后,只有深圳、广州、武汉、南昌、济南5个城市利润为正,其余19个城市均亏损,杭州、西安在政府补贴后净利润仍为负。

——2022年披露数据的32个城市,扣除政府补贴后,只有武汉、深圳、济南、上海、常州5个城市利润为正,其余27个城市均亏损,沈阳、兰州在政府补贴后净利润仍为负。

什么信号?

很多城市的“地铁梦”,已经彻底碎了。

2023年跃升为文旅顶流的“尔滨”,就是其中一个受挫者。今年年初,有网友在政务平台咨询哈尔滨地铁二期规划,官方回复称,因为债务方面的问题,二期规划仍未受理,距离首次上报已过去7年。

为什么不让建?原因很简单,债务太高了。从债务限额上看,2023年末,哈尔滨法定债务余额为3253.5亿元,而当年的债务限额为3264.5亿元,债务余额已经逼近极限。

从债务率来看,2023年哈尔滨的债务率——即债务余额3253.5亿元和广义财政收入364.5亿元之比,已经达到893%,表明债务余额是其可用财力的9倍。

所以,即使哈尔滨对地铁二期规划进行了几番“瘦身”,但因债务率太高,依旧无法获批。

曾几何时,超前规划地铁建设,并深度捆绑房地产,是城市发展的优越路径。

重庆轨道6号线的曹家湾站,建成时被戏称为“最荒凉的地铁站”,如今已是改头换面,周围高楼林立。

现在,全国人口进入负增长的阶段,城市扩张的速度也慢下来了。于是,地铁不仅是审批收紧,连营收模式也开始创新。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今年广州地铁开放个人广告,就在网上火了一把。地铁广告不再追求“严肃而高端”,每个人都可以定制自己的花样广告。

生日祝福、相亲信息、求职简历……在各个地铁线路出现,堪称“大型整活现场”。而其中的投放价格,也非常的亲民。电子屏媒体最少投放3天,价格380元起;灯箱媒体最少投放5天,价格666元起……

对于现在的地铁来说,“小钱”也得赚了,“蚊子腿”也是肉。

3

有轨电车拆除、地铁审批收紧,越来越多的信号显示:“大基建时代”正在过去。

随之而来的,是“大维修时代”,以及精打细算、精细运营的新阶段。

今年以来的高铁涨价,就是一个表现。未来,随着高铁“年龄增大”,维护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世界银行2019年的报告显示,一般而言,中国高铁每隔2万至8万行驶里程,约隔两周到隔两年,会进行一次日常维护;行驶里程达到120万公里,即3年之后,动车组开始返厂维修;行驶里程达 240 万公里时,动车组需返厂深度维修;行驶里程达480万公里,即运行12年左右,整个车辆要进行拆卸,更换部件。

中国的高铁动车,从2007年开始大规模交付,至今已经17年。对应的是最高级别的维修,费用花销可想而知。

当经济运行到新的阶段,要维修的又何止高铁?

近几个月,“城市更新”这个关键词,密集出现在了不同部委的官方表态中,不同寻常。

今年6月,国家财政部公示了一批即将开展城市更新行动的城市,其中包括上海、杭州、成都等15个城市。7月31日,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对下一步城市更新提出要求。

此轮城市更新,包括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城市洪涝治理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等各个方面。

比起大规模的基建,城市更新更加细水长流,只要城市还在运营,就会有相应的需求,来激发新的经济活力。

在当下的大环境,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成为常态。无论是利用城市更新盘活经济,还是转变方向投资新的基建,都还是在探索中的路径。

当国家出手整顿,规则越来越明确、监管越来越严格,简单靠基建来拉动经济发展的老路子,已经走不通了。

j
jeffinvade
1 楼
中国现在需要的不是基建,中国基建水平已经高于很多发达国家,与其超前重复建设,不如花钱提高老百姓收入,提高老百姓福利保障,让老百姓肯花钱 政府不给百姓发钱而喜欢过度基建是因为利益,官员可以拿回扣,城投公司借了的钱也不是本届政府来还,可政绩/GDP却是自己的 [1评]
r
rootrootroot
2 楼
五毛太监们两年前还在猛吹中国大基建呢,有些沙雕一点的一年前还在吹呢,真是吹啥啥倒啊,永远的笑话,永远不承认自己说过的话,我说过的,都在个人栏目里,就这一点就爆菜鸡们一辈子了
r
rootrootroot
3 楼
五毛这种东西,我很早就深刻点评过的了,适合上前线,死在战壕里,共产党为何一直不得我心,就是太怂了,让该消失的人不消失,有什么用?
l
liwuwei
4 楼
老六愿意支付土地出让金和房屋养老金,支持地方政府基建和日常开销 [1评]
打风苟
5 楼
【“大搞维修”却成了潮流?】,短短10几年时间,质量太差。
W
Washington001
6 楼
有轨电车根本就是不合适中国。有轨电车的的客运量太小,远不如地铁。大众交通在中国一直是政府贴钱。不管是公共汽车、地铁到铁路客运。这些涉及到普通民众的出行的基础设施都是政府在补贴。中国的高铁票价从2008年第一条线路运营到现在变化也不大。绿皮车很多线路还是1990年代的票价。考虑到通货膨胀都应该涨价不少,何况中国民众的收入比2008年和1990年代增长了很多。
l
liwuwei
7 楼
老六之格局,惊世骇俗,让人叹为观止,自叹不如。。。他是一个伟人!
s
scas
8 楼
想要不被"國家"政策卡脖子就要獨立, 學學新加坡, 先進沿海成為迷你國, 把內陸根邊遠留給中國. 中國本就是個人造的概念
爷来也
9 楼
不搞铁公基,贪官污吏少了金源了。 [1评]
土豆四十斤
10 楼
党妈眼里没有成本没有利润只有人民群众
W
Washington001
11 楼
美国不搞铁公鸡,钱都合法地进入资本家的口袋了。一点贪腐都没有。我看到有个美国中西部不太发达的城市的一段高速公路改建,长度约3公里(不到2英里),就是在两个方向各加一条车道缓解交通。不涉及征地和拆迁(公路两侧的预留地),这么一个又小又简单的工程预算2.8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20亿人民币。
老粉黑
12 楼
墙国连豆腐渣基建都搞不起了吗?穷成这个B样了?哈哈哈哈哈
陈子昂
13 楼
关键是没有重大项目要议会审批的机制,不顾经济效益的乱投资,乱建设就是必然的!在西方的市政建设,有的时候议会的胡作为还会有媒体监督,从而导致要全体市民公投来决定。
饭团子
14 楼
怎么不把 富平到咸阳机场的地铁 给取消了? 一个县城通地铁? 这马屁拍的
山药
15 楼
这里头有一大部分的钱进了贪官的腰包!
r
rry
16 楼
有轨电车影响城市交通,上海以前有几条有轨电车,现在都拆了。 现在上海有17条地铁在建。国外大城市有一条地铁在建就算不错了。北京年内有三条地铁建成。 [2评]
g
greentee
17 楼
基建要停,因为政府没钱投资了。 15个大城市强制翻新房屋,那是逼着你老百姓出钱救政府。是政府收钱,不是政府投资。所以要强推。
零号新冠患者
18 楼
144亿元以内的补贴,支持上海、杭州、成都等15座城市的城市更新....... 呵呵,15座城市才144亿元,估计没多少钱落到实处,都被中间官员贪污了。 傻逼韭菜五毛还高呼万岁呢
维基解密3
19 楼
呵呵!经济崩溃了,资金链断裂,还搞屁基建啊!! 各地政府都没有钱💰开工资了,会越来越糟糕的,五毛整天喊崩溃啊!这样的愿望看来要实现了!
j
jeffinvade
20 楼
我家门口的蓟门桥车站,12号线,本来2020年就该竣工建成的,结果今天还没通车呢
j
jeffinvade
21 楼
: “ 昌平线南延至蓟门桥 计划于2020年完工 北京晚报 2017-06-15 02:47 大字 昨日(14日),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北京地铁27号线二期(昌平线南延)工程西二旗至蓟门桥段环境影响报告书》,披露计划于2020年完工的昌平线南延计划南延7站至蓟门桥站。” 今天还没开通,我妈是北建工的教授,他学生在北京市政,说施工队不干活因为北京政府不给钱,但其实项目已经超支很多了
s
slimane
22 楼
現在上海帶頭哭窮,辛辛苦苦賺的錢被窮逼地方搞基建貪污,不可能持久的
未知星球
23 楼
一拍水瓜一样的脑袋就上马,不知这些地方官怎么提拔上去的,既不懂科学又不谦虚,还不尊重各种流程,政治成果的合理流程就是产品的工艺这些水瓜懂不懂!
风儿轻轻
24 楼
国运已经用尽了,接下来就是只剩苦日子了